和他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学会糊涂的说话艺术,你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 对顾客而言:良言一句三冬暖
大家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我们不难看出,相声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巧妙地调动听者的情绪,让听者兴奋起来,大声笑出来,它足以说明善说与不善说的区别,很难想像一个人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会演好相声。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很舒服地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才可以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
有一位老年顾客,拿着一只酒瓶请营业员打黄酒,在营业员接酒瓶时,酒瓶忽然掉下来摔破了。那位营业员马上道歉说:“老同志,对不起!是我没有接好,这是我的过失。”说完,他立即掏出钱来要赔偿。老年顾客见营业员连声赔礼,不但没有发火,反而自责说:“不要紧,是我没有递好!我回去重新拿一只来就是了。”就这样,一件很容易引发争吵的事,比较圆满地解决了。
还有一个事例。有一位业务素质很好的同事,因为与某位上司意见不合,在公司改组过程中,被精简到车间。他很消沉。许多人劝他说:“这样对你不公平,还是跳槽吧。”在别人怂恿下,他打好辞职报告,准备递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却对他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我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这句话对他帮助很大,他觉得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在公司里还有机会。他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车间里仍然好评如潮。
过了一年,那位上司调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他理所当然地被抽调到公司经营部门。现在,他已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这位营业员为例,他主动道歉,短短几句话便使顾客心里暖烘烘的。这并不表示他比顾客低一等,相反,正是从这样的小事中,体现出他的糊涂智慧,化解了可能的纠纷。而那位同事的老友则用鼓励的语言化解了他内心的疙瘩。这就提醒我们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多讲良言。
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人生会更成功!
◇ 对自己而言:不妨嘲笑一下自己
自嘲是一种美德。嘲弄他人是缺德,嘲弄自己却是美德。一个善于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将自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有一次被盗,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罗斯福的朋友知道后,都安慰他,不要太在意。谁知罗斯福给他的朋友解释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地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好一个庆幸: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按常理讲罗斯福应该谴责盗贼的不道德,可是这样也是于事无补,但罗斯福庆幸,是别人做了一个不光彩角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面对凄风苦雨的侵袭,于恶劣的环境中,对待生活就应该有一颗感恩而知足的心。心理学家认为,懂得自嘲的人,不但活得快乐,而且自信,心胸开阔。
有一对老夫妻,当年也是新潮一族,且不说衣着打扮时尚摩登,生活方式上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爱好,比如经常出入舞厅啊,打打桥牌啊。于是在左邻右舍世俗的眼光中,该对男女的举止行为是极为扎眼。现在还是比较客气的,把新潮男女归纳为:另类。但那时人们则很鄙夷地把他们这类人统一称之为“阿飞”,而且是一对“阿飞”!这对“阿飞”倒也不生气,而且飞也飞不到哪里,也踏着普通人的生活足迹活着,恋爱完了就成家,成完家后生孩子。给孩子取名时,才做了爸爸的男阿飞则开始自嘲了,对太太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然人人都说我是阿飞,你也是阿飞,这孩子是“阿飞”成双配对后的结晶,干脆,儿子就叫“双飞”吧!太太赞同,最后他们孩子的名字就叫“双飞”!
自嘲是一种鲜活的态度,它可以使原本很沉重的东西刹那间变得很轻松无比,会让别人砸过来的重拳落在棉花上。“双飞”的父母在他人嘲笑之语说后听后不仅自嘲,且将自嘲作为一种符号和痕迹伴随着生活而不断延伸,暂不论其他,这份肚量及内功就不可小觑。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嘲、幽默的人,终究是人际中的润滑者,他们让单调呆板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所得到的并不只是笑声,更赢得尊敬和由衷的友谊。一位叫美琪的朋友,被顽皮男同事调侃为“小美冰琪淋”,但她不以为意,还接口道:“对啊!营养丰富、味道好!谢谢你的赞美”。还有一个外号叫“宝哥”的人,非常爱耍宝,是朋友中的开心果,喜欢调侃人,但没有人会生他的气,因为他总是把最贱的那个角色留给自己,让大家觉得很公平,甚至有一种被“明贬暗褒”的感觉呢!自嘲表面看来虽然自己有点吃亏,但实际上却轻易地建立亲和的形象来,周围的朋友会觉得你轻松、自在,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因而乐于靠近你。
自嘲是一种智慧。生活有时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完美,也许会患得患失,少了做人的乐趣。但是,要是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对待生活,自己给自己一点安慰,以感恩的心情来生活,也许我们会快乐得多。
◇ 对交往而言:善意的谎言也美丽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从来不说谎言,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谎言。任何一个人获悉亲戚病重或朋友遭难,就会时常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谎言。在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不说谎言的人。
因此,诚实要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面对什么人、讲述什么事情。俗话说:“适当的谎言是权宜之计。”由此可知,在某些场合还是有说谎的必要的,这种例子,随处可见。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谎言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惨世界》里那个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干坏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而此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必要时说上几句谎言,也都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例如,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则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即使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会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但仍要实言相告,如不算坏话,也该算是蠢话。
善良的谎言,即便是当事人以后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的原因,是他掌握了说谎言的三条规则。
第一,真实。谎言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人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例如一位女孩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朋友是否漂亮,但朋友觉得实在难看时,就可以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第二,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人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为在这里,谎言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第三,必须。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一个人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到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的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说谎言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糊涂学提倡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说谎言,把谎言仅作为在善意的基础上进行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谎言、同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那种心术不正、诈骗、奸妄、诬陷的人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善意的谎言会倍添其人性魅力,使人们更爱他、敬他。
◇ 对反对而言:沉默震慑力量最强大
常看恐怖片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往往是那些落一根针都能听见的寂静无声。这个道理在恐吓中也颇为灵验。在生活中对某些气势汹汹来找碴的人,如果你不动声色,不理不睬,便会产生比以硬对硬更大的震慑力量,也就是说沉默成为最为强硬的武器。
例如,一个工人的一位农村亲戚给他带来8只母鸡,为了让这8只母鸡下蛋,就在围墙的角落上垒了个鸡圈。厂长让人劝其处理母鸡、拆除鸡圈。因为他没有执行决定,厂长就派人强行抓鸡拆圈。于是这位工人大闹厂长室,厂长则专注地看一份文件,头一直就没有抬起来。待这位工人一阵大火过后,厂长拉开写字台抽屉,甩出一份处理这件事的决定给这位工人,并告诉他以后再出类似事件就勒令其搬出厂区去住。说完就拂袖而去。此时,那工人的气焰全熄了,低着头回去了。这位厂长就是凭借无言无声的力量占据了心理优势,使对方不战自败。
糊涂学认为沉默是金。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沉默不是无奈,不是软弱,而是:—种内在的抗争,能起到舌头无法起到的作用。
生活中,狭义的沉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缄口不语。广义的沉默则是不通过言语,而是综合运用目光、神态、表情、动作等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沉默具有丰富的内涵,作用也十分明显。一是沉默可以用来避免冲突升级。二是沉默可以用来作暗示性表态。这里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农民牵着一匹马到外地去,中午走到一家小酒店去用餐,这时一个商人骑着一匹马过来,也将马往同样一棵树上拴。农民见了忙说:“请不要把你的马拴在这棵树上,我的马还没有驯服,它会踢死你的马的。”但那商人不听,拴上马后也进了小酒店。
一会儿,他们听到马可怕的嘶叫声,两人急忙跑出来一看,商人的马已被踢死了。商人拽住农民就去见县官,要农民赔马。县官向农民提出了许多问题,可问了半天,农民装作没听见似的,一字不答。
县官转而对商人说:“他是个哑巴,叫我怎么判?”商人惊奇地说:“我刚才见到他的时候,他还说话呢。”县官接着问商人:“他刚才说了什么?”商人把刚才拴马时农民对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县官听后将惊堂木一拍,说:“这样看来是你无理了,因为他事先曾警告过你。因此,现在他是不应该赔偿你的马。”
这时农民也开了口,他告诉县官,之所以不回答问话,是想让商人自己把事情的所有经过讲清楚,这样,不是更容易弄清楚谁是谁非吗?
沉默会产生更完美的和谐,更强烈的效果,就好像音乐中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很高明的糊涂术。因此,在日常交际中,遇到自身难以说清是非的问题时,不妨也像这位农民一样,以无言应喧哗。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即便舌头不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是招惹是非的东西。本来清清楚楚的事情,一旦舌头参与进来,会立即变得十分复杂。所以,认为,凡是能说清楚的便直言剖白,凡是说不清楚的便保持沉默。
◇ 对劝告而言:忠言也要顺耳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难免会形成错觉,即规劝别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不过,忠言如果顺耳不是更好吗?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听后十分着急。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不容易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弄得更糟。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长孙皇后就是善于运用了忠言顺耳的糊涂智慧才救了魏征。在职场中作为下属掌握这一智慧先称赞其成绩,再委婉指出其不足,既照顾了领导的面子,也使领导易于接受。
王处长是一位刚刚提拔上来的新手。一次生活会上,他要求大家提提意见,大家碍于面子,没有人敢伸这个头。最后,处里的“元老”刘文革说了:“王处长到处里后,可谓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处里的工作现在已有了头绪。人比以往更团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只是最近大家手头有点儿紧张,希望王处长能替大伙解决解决。”王处长听到,意识到该给大家搞些生活福利,采取了一些措施。
刘文革可以说是提意见的高手,他先肯定王处长上任后的成绩,使领导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出大伙的意见,反映出他对下属关心不够,体贴不够。这种方式,容易使领导意识到自己成绩是主要的,是值得大家交口称赞的,而不足只是次要的。既不得罪他,又激起了他改进不足的积极性。
一名员工能够发现问题,是智慧;能提出问题,是勇气。但是许多人在提出问题时,表现出的却是蛮勇,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讲方式,结果是只有百害而无一益,旧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增添新问题。所以,要从自己的行为上来改变自己的输出方式。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就来,不选择语言,不选择语言的表述方式和技巧。要知道,自己的言行是要产生客观效果的,而用负面的语言和负面的行为表述出来,只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一个真正的聪明下属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一定能够选择恰当的言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对企业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有正面作用。
◇ 对公关而言:恭维话要往心坎里说
恭维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过的,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受你的恭维。有的人词严义正,说自己不受恭维,愿听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的率直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即使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决不会增进。
讲个老笑话,某人是拍马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我是最恨这种人!”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话?”阎王听罢,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
实则阎王也是爱听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罢了。这个故事,是说明了世人之情,都爱恭维,你的恭维话如果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将是得人欢心的一种妙法呢。
《论语》上说:“人告之以过则喜。”实际上,这恐怕只有孔子这样的大圣人才有如此雅量,一般情况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大家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却并不多。所以办事说话时应当灵活,不妨适当说些恭维话。
推销员小李一次到某镇去推销电器。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一见是推销电器,就把大门紧闭了。小李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歉,打扰了您,也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来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了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一点,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小李。小李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种鸡很漂亮,想买一些新鲜的鸡蛋回城。”
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买鸡蛋?”小李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养的鸡下的蛋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皮的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跟小李聊起了鸡蛋的事。但小李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你丈夫养的牛赶不上您养鸡赚钱多。”
老妇人的心被说乐了。是的,多少年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将小李视为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小李和她边看边聊,说的话句句入耳。他说,如果能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反而问小李用电器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完满的解答。两个星期后,小李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购买单。
试想,假如小李一开口就推销电器,老妇人肯定不会接受。而推销员小李采取了曲线表达,用恭维话打开了老妇人的心扉,然后以拉家常的方式,很自然地扯到了电器的问题,说明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这就博得了老妇人的信任,自动递上购买单,办成了事。
或许,大家都以为恭维人乃是小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枪炮或毒药可以杀死无辜的百姓,是因为它们被坏人利用了,而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不好。正如鸦片会使人丧命,是因为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医学上,鸦片则又可成为很好的麻醉剂和镇静剂,可以用它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承认,恭维作为一种说话的方式,我们有权使用,而且如果我们用得恰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办事时不妨在嘴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又能解决你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 对建言而言:含糊一点效果好
所谓糊涂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看不明白弄不清楚,因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一种则是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但却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确实,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清理,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作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感到莫名其妙,进而想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定下破格提拔这批官员的决心。
其中是何原因,原来纪昀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作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在科学研究中,“模糊”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思维,它的基础是模糊数学。凡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的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关系不明朗,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量化考察,即是“模糊”。模糊思维的特征就是承认思维的模糊性,它遵循“亦此亦彼”的模糊逻辑,突破传统逻辑“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界限,为人们解决模糊事物中间的问题开拓了广阔天地。
纪昀这条建议的提出,考虑了太多的把不准的复杂因素,于是他宁愿答非所问地模糊它一下,收到了“非模糊”参谋不会有的好效果。
当然,模糊之法不可滥用。严格地说,模糊参谋法乃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需要模糊的时候也来模糊它一下,就会弄巧成拙,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模糊参谋不等同于模棱两可。参谋的看法、见解都应该包含在模糊语言之中,并且有可能被对方正确理解,不至于产生歧义。纪昀的一番话貌似文不对题,含含糊糊,其实他真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很清楚的,纪昀早已算定他的参谋对象能悟出来。
◇ 对恋人而言:“愚蠢”情话可多说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间火花,所以当爱情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时,这个人就神经错乱了,说傻话了,干傻事了。所有动人的情话都是傻话,毫无道理的疯话。情话是动人的,情话是可笑的,情话是愚蠢的,世上的话有千百种,唯有情话才是具备风马牛不相及的多种特点。
一对恋人躺在草地上喁喁细谈,天上繁星点点,深蓝的夜空如一张平滑的天鹅绒,分外刚彻、柔润。在深蓝色的底色衬托之下,星星格外地美丽,一明一灭,闪闪发亮。
女友仰面看天,惊喜地喊道:“天上的星星真美!我真想摘下一颗来。”
男友听后,不加思索地回答:
“你等着,我去给你摘。”说着,站起身就走。
女友乐得咯咯直笑:“傻瓜。你怎么去摘呀?”
一句话说得男友恍然大悟。
摘天上的星星在我们看来自然是句傻话,也许只有疯子才会说出口,然而男友却不加思索地冲口而出,这看似傻乎乎的话实际上却是一句极其聪明的话。女友从这句话中便可体会到男友对自己的一片爱心,任何女孩子都恨不得男友把心掏出来,为自己做一切事,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男友正是借这句不可能实现的承诺表明自己对女友的心迹,一句傻话便可赢得女友的芳心,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傻瓜,这也许是经验之谈。的确,爱情的光环会使你不知不觉地做出些傻事来,然而这种“傻”包含着狡黠,实乃大智若愚。
◇ 对示爱而言:用骂示爱情更浓
语言是人类信息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语言作为一种互动符号,代表着观念、意志、态度和感情,而且还影响着人际关系中的互动行为,特别是在两性的心理等方面,语言在传递感情、表达意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恋爱双方感情交流的主要形式。例如,斗嘴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游戏。有时斗嘴还是消除恋人间摩擦的一种别致而有效的方式。
小黄和女友出外旅游,很不顺利,不是走错路线,就是耽误了食宿,这时候女友撅起小嘴抱怨:“哎呀,怎么跟你在一起就老是碰到倒霉的事呢?”
面对指责,小黄没有说:“嫌我不好,你另找别人!”这样的气话,而是说:“对啦,我们就是夫妻命嘛!”
女友听到这话,打了小黄两下,气自然也消了。
恋人中斗嘴是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记得一篇小说中,就描写了两位恋人间的一段斗嘴:
“我真不懂,你怎么不能变得温柔点。”
“我也真不懂,你怎么不能变得温和点。”
“好了……你缺乏柔,我缺乏和,综合地说,我们的空气一直缺少了柔和这玩意儿。”
“需要制造吗?”
“你看呢?”
“随便。”
“以后你能温柔点就多温柔点。”
“你能温和也请温和些。”
“认识四年,我们吵了四年。”
“罪魁是你。”
“你也有份。”……
不难看出,这对恋人,两人彼此依赖、深深相爱,但是都具有独立不羁的性格,谁都想改变对方,谁又都改变不了自己。然而从两人针锋相对的话语里,我们分明感觉到他们彼此的宽容、相知,我们会很真切地感觉到浓浓的爱意从他们的内心流溢而出。这段对话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恋人间斗嘴的特点:
一是目的的模糊性。恋人间斗嘴一般并非要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作什么重要决定,而仅仅是借助语言外壳的碰撞来激发心灵的碰撞,从而达到两颗心的相知与相通。因而恋人们常常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斗得不可开交,局外人很难领会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二是形式的尖锐泼辣。恋人间的斗嘴从形式上看和吵嘴很相似。你有来我有去;你奚落我,我挖苦你,毫不相让。但与吵嘴根本不同的是:斗嘴时双方都是以轻松、欢快的态度说出那些尖刻的言词,有了这层感情的保护膜,斗嘴就成了一种只有刺激性、愉悦性却无危险性的“软摩擦”,成了表现亲密与娇嗔的最好方式。不难想像,当含泪说出“起码你比较该死,比较混蛋”时,脸上是带着亲切而顽皮的笑容的。如果换一种冷若冰霜的态度,那么这句话就不再是斗嘴,而变成辱骂了。
斗嘴具有形式上尖锐而实质上柔和的特点,它就比直抒胸臆式的甜言蜜语有了更大的展示情人间真实感情与丰富个性的广阔空间。在这种轻松浪漫的游戏中,恋人间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相互的感情,同时也调剂爱情生活,使恋爱季节更加多姿多采。◇ 对教育而言:赞美比责怪更有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限制、能力局限,当他们努力学做一些事情,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时,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往往却把事情做坏了。这时要学会用赞扬来代替批评。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实践证实,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不好的事会减少。
李伟的女儿娟娟刚好6岁,很懂事,知道体贴人。一天,李伟下班后疲惫地朝沙发上一靠,一点也不想动,懂事的娟娟走过来说了声“我给爸爸倒水喝”,便走进里屋去了。突然“砰”地一声,里屋传出暖水瓶被打碎的声音。李伟急忙跑过去一看,还好,小娟娟安然无恙,只是被吓呆了,等着爸爸的“评语”。李伟没有呵斥孩子,而是温和地抱起小娟娟安慰道:“好闺女,幸亏没烫着。你现在还力气小,咋能拿动这么重的暖瓶呢,但我闺女真孝顺,知道给爸爸倒水喝,等你长大后肯定是个大孝女。”娟娟听到爸爸没有批评自己做坏了事,反而夸赞她孝顺,高兴地说:“爸爸,等我长大后,一定好好孝顺你。”
李伟处理这件事正是立足于了解孩子的弱点,绕开来赞扬了女儿的孝心,同时,也说明了孩子把事情做坏的原因,巧妙地解决了这件事,父女关系更加融洽了。若是孩子做错了事,不问是非,一阵痛打或呵斥,显然是一种拙劣的方式。
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的《心中的彩虹》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到了三年级,席慕容仍然是不受欢迎的迟钝学生,常常会逃学、说谎。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她是第三十五名,她在厕所里用纸条贴上再用墨水涂改成第五名。她父亲在客厅里等着姐妹们交出成绩单,两个姐姐总是第一名、第二名,而当她两手发抖地交出成绩单时,她心里很清楚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在做伪,奇怪的是大家都很“糊涂”。两个姐姐都“糊涂”地站在旁边不言不语,父亲“糊涂”地用很平和地口吻说:“老师怎么把成绩单搞得这么脏?你明天问一下老师再告诉我,好吗?”席慕容后来回忆说,她非常感激姐姐和父亲的“糊涂”,让她在第二天晚上心甘情愿地向父亲坦白了一切。
“糊涂”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智慧。为师者,应该多借鉴一些“糊涂”艺术。“糊涂”护佑学生自尊的人格如席慕容的父亲,如果不可理喻孩子的“虚伪造假”,而是勃然大怒,当众痛快淋漓地将女儿训斥一回;要么是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的疏导一番,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孩子痛苦淋漓的申诉,信誓旦旦的表白,确能给人立竿见影的奇效。但终究是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终究摘获不了教育的甜美果实。席慕容的父亲深知“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愿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不难推想,席慕容的健康成长,乃至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当然是离不开父亲对她自尊心的善始善终的“糊涂”般的护佑的。“糊涂”给的是孩子惊醒的药方、自省的平台、反省的窗口。席慕容父亲的“糊涂”,给女儿的是关爱和自信。父亲懂得,因为孩子的“过失”而遭受到训斥,孩子的兴趣可能一次次被抑制,意志可能被一次次磨平,激情可能一次次被浇灭。教育应该让孩子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使孩子对未来充满幻想,对生活充满热爱。绝对不应该带给孩子惨败的记录,带给他们苦痛的经历,带给人生灰色的回忆。
人们爱听赞扬的话,是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需要,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时要多用鼓励少用批评,尽可能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孩子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