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武帝依旧大怒不止,坚持赶乳娘走。乳娘无计可施,猛然记起一人,此人叫东方朔,是武帝的弄臣,天天在武帝身边,调笑取乐,与武帝无话不讲,托他给自己求情,也许会让武帝改变主意。乳娘找到东方朔,讲明原委。说着说着,又流下泪来。东方朔听后,大为同情,决心帮助乳娘,说:“明天你当着我的面去向皇上辞行,走时,你回头多看皇上几次,我就有办法了。”
第三天,乳母听说东方朔正在后花园陪武帝搏弈,就装模作样地收拾起包袱,去向武帝辞行。武帝心正在棋局上,头也没回,挥挥手说:“你走吧。”乳母闻听,心内一酸,流下泪来,听从东方朔嘱咐,一边回头看武帝,一边向外走去。东方朔抬起头来,高声说:“乳娘,你快走吧。皇上现已不用你喂奶了,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这话惊动了武帝,他抬头一看,乳娘正一边频频回头看自己,一边向宫外走。武帝良心发现,大为感动,想起了乳娘对自己的种种照料,连忙收回成命,让乳娘留在宫中,并拨人照顾她。
东方朔话中带话,明里是在斥责乳娘,实际上表白乳娘虽被刘彻赶走,但仍放心不下刘彻生活照料的护犊之情,让刘彻猛醒过来,从而改变了乳娘的命运。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少姬两个美貌的妃子,不惜强迫大批百姓,耗用大量钱财,建造极其豪华的九层高台供美人游玩。大臣们极力劝阻,他置之不理,竟粗暴地下令说:“谁敢再谏,寡人一箭射死他!”诸大臣仰天叹息道:“晋之将亡,我们无可奈何了。”他们既不忍国君残民误国,又没有勇气据理力争,围在宫门外一筹莫展。这时候,大夫苟息挺身而出,他要求见晋献公。晋献公一听还有人敢犯龙颜,当即张弓搭箭,怒冲冲地等在宫内,只要苟息一开口劝谏,就把他射死在阶下。苟息拜见晋献公,行过君臣大礼,避口不谈建造九层高台一事,却轻松愉快地笑着说:“臣近日新学得一个小技艺,愿表演给国君和诸位大人们,以博一笑。”
听说是表演技艺,晋献公怒气顿消,好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苟息说:“臣能把12枚棋子堆起来,再往上面垒鸡蛋。”“这倒有趣!”晋献公放下弓箭,命侍从取来棋子和鸡蛋,又吩咐宫门外的大臣们一起观看。苟息认真地表演,先把12枚棋子堆起,然后又把鸡蛋排放在上面,一层又一层地垒上去。旁边观看的人,担心鸡蛋会掉下来,无不紧张得屏住呼吸。就连晋献公看了摇摇欲坠的垒卵,也惊慌急促地叫道:“危险,危险!”荀息又在垒高的鸡蛋上放下一只,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区区垒卵小技,不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呢!”晋献公问:“有什么比这危险,寡人倒想见识见识。”
荀息见时机已经成熟,就不再表演,立起身子,异常沉痛地说:“启禀国君,请让我进几句逆耳忠言,臣即使被处死也不后悔!自从您下令建造九层高台,三年而未获成功,国内已经没有男人耕地,女人织布了;国家的库存耗损一空,邻近的楚国、齐国日渐强盛,倘若举兵侵犯,晋国将依靠什么抵抗呢?国君只知建成高台可以纵情声色,却不知晋国由此国弱民贫,形势同样危若垒卵啊!臣请国君洗心革面,富国强兵,不再浪费国家财力,爱惜百姓血汗,请国君三思!”说完,荀息泪湿衣襟,众大臣一起跪拜恳求,无不痛心疾首。晋献公见荀息说得合情合理,一片忠心婉转诚恳,这才省悟道:“没想到,寡人的过失竟然重到这种程度了!”于是接受了苟息和大臣们的恳求,下令停止建造高台。
再让我们看另一则故事,是通过讽谏来救助同僚的故事,翟黄因为直言不讳获罪,任痤就通过讽谏来解救他。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魏文侯还算一个贤明的君主,但他也免不了古代帝王的通病——喜欢奉承不喜欢批评。
一天,他与群臣在闲扯,忽然来了兴致,让臣下评论他的人品。大多数人都连忙奉承,说他是个仁厚的君主,道德高尚,只有翟黄等几个没开口。魏文侯觉得有煞风景,就点名道姓地问翟黄对自己的评价。翟黄说:“不知君上是想听真心话还是假话?”魏文侯知道他要讲不好听的了,但自己哪能说让他讲假话呢?只好说:“当然是听真心话。”翟黄果然正色讲道:“您不是一位仁厚的国君。”魏文侯心中已十分生气,却还装作大度地问:“何以见得?”翟黄毫不客气地说:“你攻城得地,不用来分封给兄弟,却拿它来封给长子,这能算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吗?”魏文侯一听揭了他的老底,恼羞成怒,喝令手下人将翟黄赶出去!翟黄起身整衣,泰然自若地走了。魏文侯余怒未消,转头又问刚才没开口的任痤,让他评论自己。任痤笑了笑说:“君上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心中高兴,忙问:“何以见得?”任痤不慌不忙地答道:“臣下听说,君上有仁德,朝中必有刚直之臣。刚才翟黄说得那么直,所以我认为君上是一位有德之君。”魏文侯听了,脸上黄一阵白一阵,听出任痤话中的讽谏之意。他到底是位有手腕的政治家,顺水推舟地说:“对,翟黄是位刚直之臣,像他这样的人在朝辅政,我国才会兴旺发展。刚才寡人是考验一下他的忠诚。”即刻派人传回翟黄,拜为上卿。
这种明里奉承,暗含诤谏的方式,历史上叫作讽谏。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这种方式,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他们能够接收的方式去劝告他们,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到话语将对他的产生的反应,要在充分考虑后果的基础上说话。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暑日寒”,语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对那些权贵之人或长辈,我们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处在优势的位置,他们不会轻易采纳别人的建议。我们建议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方式。我们可以设问对方一些最基本的事理,这些设问绝对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当与对方在基本事理上达成一致,取得双方在心理和事理的一致和认同时,再推出自己的看法,如此循循善诱方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言之有物,以理服人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个故事:
陈元方小时候就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他还在11岁时,有一次家人领他去袁公府上做客。这位被称作“袁公”的人,是当朝的大官。同时也是位学识渊博、勤政爱民的人。到了袁公府上,陈元方彬彬有礼的举止深得大家的喜爱。
袁公很喜欢陈元方,他疼爱地拉着元方的小手和言悦色地道:“我素闻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父亲在太丘做父母官,为什么能深得民心?”
陈元方不假思索地回答:“回袁大人:家父为人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在治理太丘时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原则管理,对那些倚仗权贵而作威作福的人,进行严厉地制裁;对贫困交加的百姓,去关心和帮助,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这样恩威并重、政法严明的管理,天长日久就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拥护。”
袁公听后,欣喜地说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一番见解,果真是名不虚传啊!”袁公沉吟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以前曾任邺县县令,当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理的。要是所有的父母官都能这样做,那天下才会太平无事,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啊。
陈元方道:“您和家父是智者所见略同。”
袁公高兴地把元方搂在怀里说:“你如此善于词辩,就让我来考考你如何?”
元方道:“等会JL畅所欲言时,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公微笑着说:“依你看,我和你父亲理政的策略是谁先向谁学的?”
陈元方想了想说:“大人,您可记得古代政治家周公和孔子吗?他们先后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可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为百姓而造福,都推行了仁政。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奉献一生的心血。因此,他们也都深受民众的敬仰。他们的理论至今都受到拥护,谁又能分清周公和孔子两位圣人的治理之策是谁跟谁学的呢?”说完后,元方看看袁公的脸色,发现并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才长舒了一口气。
只见袁公哈哈大笑,他一把抱起元方,不住地点头称赞道;“好!很好!回答得恰如其分,今后你一定不要浮躁,要踏实做人,将来必是国家的栋梁呀!”又转身对陈元方的家人说:“真是后生可畏,可喜可贺呀!”
小元方的精妙之处在于他以周公,孔子的事迹作比袁公和父亲,对二者同时称赞,不曾厚此薄彼,才博得喝彩。
在辩驳中,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以理服人。以先人,圣哲的言行作为经典范例,更有说服力,而且不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陈元方在权贵面前之所以能够从容自若,因为他的辩词引经据典,无懈可击。
良药未必要苦口
春秋时期,晋灵公即位。他自小没受过生活磨难和政治磨难,所以没有前几代国君那样的治国雄心,上台不久,就贪图享乐,不惜民力,令人在国都建一个九层高的天下无比的高台,来供自己侔望游玩之用。
建这样的高台,要消耗多少钱财,会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沉重负担呀!所以,正直的大臣们都出面谏止。最后把灵公谏烦了,说:“谁再来劝谏建高台,杀头!”吓得众臣再无人敢提这件事了。 这天,有个叫孙息的大臣求见灵公。灵公以为他又是来进谏的,盛怒以待,准备他一提及这事,就拉出去砍了,杀鸡给猴看,看那帮大臣们哪个再敢来聒噪。哪知孙息进来后,却说:“今天,我是来给我君献艺的。”灵公一听,愣了一下,这老头儿一向正经,今天想搞什么名堂?于是问:“献什么艺?”孙息说:“我能把九个棋子垒起来,上面再放几个鸡蛋。”灵公一听,来了兴趣,问,“真的吗?”孙息说:“我这就摆给您看!”于是摆平几案,把自己带来的九个棋子依次摞起来后,开始往上放鸡蛋。那鸡蛋圆溜溜的,却不比那棋子,放好一个后,往上摆第二个、第三个……往摆越高,那鸡蛋也就越放不稳,摇摇晃晃,就要掉下来摔破。灵公两眼睁得圆圆的,一眨不眨地看着。最后,他自己沉不住气了,叫起来:“危险!”
孙息闻听,停下手来,不慌不忙地问:“危险?”灵公还没缓过劲来,应口道:“危险。”孙息紧接着说:“君主,比这危险的玩艺儿还有呢广灵公一听,以为又有什么把戏好看,忙问:“什么玩艺儿?”孙息接口道:“就是建高台之事。您想一下,建这样高的台子,三年不一定建成。这三年之内,要征调全国的壮丁来服役,就会搅得男不得耕,女不得织,国库空虚,百姓无吃穿,就会逼得百姓逃亡到外国去。别的国家见我们国穷民寡,就会发兵来吞并。晋国亡了,君主您怎么办?这不是比摆鸡蛋更危险的玩艺儿吗?”
一席话把灵公说得冷汗直流,忙说:“您说得对。搞九层之台确实是危险的灭国之举,我这就下令停止。”
设想孙息要是直言相谏,恐怕早就被拉出去砍头了,他利用技巧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让灵公意识到了建九层之台的危害,从而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历史上比干力谏商纣王反被凌迟处死,多少忠臣为劝君或死或隐。然而,良药未必都苦口,忠言也不必一定要逆耳。因此,如何在生活中给朋友,上司提出意见,使他们愿意接受,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
巧妙指正别人的错误
唐朝初年,经过数年的治理,国家逐步稳定,人民也开始安居乐业,出现史称“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这时,唐太宗李世民在几位大臣的建议下,萌生了“封禅”泰山的念头。所谓“封禅”,是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到泰山上祭祀天帝的大礼,其规模之大、花费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贞观五年(631)时,群臣请求唐太宗封禅泰山,太宗拒绝。第二年,文武百官又请太宗考虑封禅一事,唐太宗虽然有些顾虑,但招架不住群臣再三劝说,最后还是答应了。但是却有一人坚决反对做这种劳民伤财之事,他就是谏臣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