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李林甫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保自己地位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擢斥升迁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提拔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惟命是从的。打击哪两类?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会威胁自己前程的。一般奸臣都是忤己者黜,顺己者升,李林甫又加上一条原则:提愚斥能,真是奸上加奸。当时有位太守就是因为能力太强了,所以才被李林甫打击诬陷的。
绛郡(今山西绛县一带)太守严挺之,清正廉明,政声颇佳,又有治世之才,到任不几年便把绛郡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富官足。唐玄宗闻之大喜,心想重用他。
李林甫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这严挺之若提到朝中,施展才干,日后必为自己劲敌,不如当他权位未到时及时除之。于是,他派人去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大套近乎,并说对其兄政治才干如何如何欣赏,表示若严挺之能调任京都的话,自己定大力提拔他。
那时节做官之人,谁不盼升迁?严损之一听李林甫对哥哥这般看重,喜不自胜,忙问怎样才可调来京师。李林甫捻了一下胡子说:“这个——办法倒有。若令兄能奏明皇上,说自己身体不适于在北地任职的话,我便从中周旋。”严损之一听大为感激,回家忙给哥哥写一封信,陈述李相国美意,让严挺之要求调任京职。严挺之被弟弟说动,忙写一奏章,说自己身患湿疾,难以在绛郡任职,要求进京调治之类的话。
玄宗接到奏章,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装模作样地说:“久闻严太守是一干才,政声颇佳,哪知他身体状况竟这般糟。我看,不如调他个好去处,给他一个闲职养起来,也好让天下人说皇上不忘功臣。”玄宗说:“好。”于是李林甫代皇上批一圣旨,把严挺之调到内陆富邑洛阳去做闲官。
李林甫笑里藏刀,两面使手腕,除掉了一个潜在的日后敌手。事前有远见,遇事再作深思熟虑,就是未雨绸缨的长远之计了。这就教育我们做事情、看问题,都要有远见卓识才能取得进步。
要有危机意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庄子?山木》中的一则寓言的双关警语。其意是:蝉儿不知,有一螳螂,正伺机捕蝉;螳螂捕猎在即,心中快意;螳螂不知,一个黄雀却在其后,雀儿欲翅;又不知,有一孩童正引弓将弹。鸣蝉、螳螂、黄雀,他们都忘乎在自己的眼前利益中,不知自己身后,大难即将来临矣。这个故事被广为传诵,以警示眼光短浅、没有深谋远虑者。而捕蝉人正如争战之英雄。欲为一方锋刃时,不思量更大的视域,以贪小利而吃大亏。处在损人位置上,不可不瞻顾自己之危呀。成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这是为臣的大忌,也是做人的大忌。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败逃北方,留曹仁据守南郡,周瑜欲乘胜袭取南郡。
曹仁先分兵于夷陵,与南郡互相照应。周瑜几番损兵折将,均未能攻破城池。后周瑜强攻夷陵,得手后进兵南郡。南郡守兵出城迎战,大败溃散。周瑜率兵冲入城内,结果却是一个陷阱,曹军矢石俱发,周瑜损兵折将,狼狈逃走,自己左肋也受了伤。曹仁大胜,派人连续几天阵前辱骂挑战,周瑜使出一计:假装应战,故意于马上发怒大叫吐血,倒下地来。慌乱中被拥着退兵,然后叫士兵传言自己已死。曹仁被眼前胜局冲昏了头脑,没有多加分析,便在当夜去劫周瑜的营寨,结果中了周瑜的计谋。
正当周瑜与曹仁斗得不可开交时,诸葛亮却隔岸观火,暗中谋算,计取了南郡,捉到了曹仁掌管兵符的将官。诸葛亮用曹仁的兵符,诈调荆州守城兵马前来救曹仁,张飞趁机袭取了荆州;诸葛亮又差人持兵符到襄阳,诈称曹仁求救,守城军士不知是计,关羽没费吹灰之力又乘机拿下了襄阳。
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攻伐,胜败相继。上例中,诸葛亮一石双鸟,占尽渔利,周瑜则谋算不如他人,敌国相争,自危意识不强。人生在世,安危平常,不可不多一点思量。
任何事物都存在好与坏两个方面,居安时要思危,得意时要准备失意,得利时要想想祸害是否相依,一日三省自心。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皆是这样,如果你一心想着占有,一心想着去损害别人,那么其结果你一定会被另一个别人所损害,所报应。淡泊知足并非就是消极避世或与世无争,老子的知足长乐思想包含了审慎的处世哲学。老子说:一个人只要作到仁慈、勤俭、不为天下先,就可以成为勇敢、富有和有地位的人,因为,仁慈才能勇敢;勤俭方能广博;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器长”。那么做人做事应遵循什么样的准则呢?这个准则似乎有,似乎又没有。永远不要贪心十足地急功近利,这可能就是非准则的准则了。从从容容、平平淡淡的人生往往才最真、最长久。
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伊索寓言里讲了一个杀鸡取卵的人的蠢事。有人养了一只生金蛋的鸡,他以为鸡的肚内全是金,就把鸡杀了。想找到更多的金蛋,结果让这个家伙失望了。那只鸡肚内不仅没有更多的金蛋,而且从今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杀鸡取卵是很愚蠢的,因为它为了有限的眼前利益而毁弃了长远的利益。这是一个一看而知的愚蠢行为,但人们却常犯这种错误。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自己,不要做愚人效尤的事情。这种行为,就其蠢,其一是它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顾了眼前的点滴益处,割舍了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同时,由于放弃了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眼前的微利也就如日照露干,鸡飞蛋打了。这犹如为取一瓢之水,而放弃了大海;在放弃大海的同时,大海也收回了给与的瓢水之恩。这种行为,说其蠢,其二是它对这种需要三思而后行的大事,采取了极其简单、粗暴、轻率的态度和行止,并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轻率地毁弃自己的前程,而还不自知呢!
赵宋政权“见利于近,不见利于远”,他们为搜聚钱财,采取了杀鸡取卵的做法。鼓励官吏以包括刑罚在内的各种手段,敲诈民众,使民力民财枯竭而天下大怨。最后越宋统治者为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付出了失去政权的代价。宋代常赋之外,又有茶、盐、酒、税,这是赵宋政权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惟其取利太尽,遂至利无可取。故茶盐抵法而盗贩,酒坊败阙而不复,商旅艰棘而轰行。”茶、盐、酒、税四者因“取利太尽”所造成的灾难极为深远,使百姓遭受肃肤至内之痛而有增无已。“茶商失利。至或为变;盐户愁苦,所在皆然;酒税之征,苛酷尤甚,肃肤至内,民无所诉。泛睹今日害民之事。其他犹有及与不及,惟是四者,不大有所捐,而损益四者之害。民未易苏也。”四者之害,有增无减,仅从景右与庆历比较,十年内,商税、酒税猛增四倍。因此,“民未易苏”,小民的生活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难以生活下去。而赵宋政权的末日也不远了。
“杀鸡取卵”,伊索的这个寓言,向我们警喻了一个道理,即做事不可强求过余,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乖戾到放弃了长远的利益之本,这种舍本逐末,望外苛求的极奢之举是不可取的。而赵宋政权的殚金竭源的取民膏脂的做法,也是自取其祸的。竭水捕鱼,实在不如放水养鱼。鱼竭,利也就竭了。很可惜高高在上的宋统治者利令智昏,他们懂不了这个道理,否则,他们也许有较好一些的结局的。
要善于把握时机
唐朝,有一个叫刘崇龟的官员到广东省南海郡上任。刚上任就遇到了一个很复杂的案件。有一个风流多情、性格轻浮的富商,在赚了钱心满意得地在街上闲逛时,走到一家门口,见一年轻美貌的少妇,倚在门口顾盼含笑很是迷人。富商过去搭话,少妇也情投意合,两人约定晚上见面。晚上,少妇在屋内梳妆打扮,等待成其好事。这时见一人影推门进院来。少妇忙迎接出来。岂料来人并非富商,乃是一过路小偷。见大门未关,想入室行窃,谁知见有人过来,便举刀行刺,把来迎情郎的少妇杀死在地,然后逃之天天。
过了一会儿,那富商推门进来,在院中没走了几步,就被绊倒。他伸手一摸,原来是那少妇尸体。顿时吓得魂飞胆丧,大叫一声连滚带爬地向外跑。 富商跑到街上,碰到了巡夜兵丁。兵丁见他神色慌张一身血迹,就把他抓进了官府,交给了刘崇龟审问。刘崇龟到了杀人现场,只见一艳妆少妇死在院中,仔细勘查,发现凶器乃是一把屠刀。刘崇龟心里已有数了。待审问富商时,富商坚决否认杀人,只承认有男女私情。刘崇龟也认为富商说的有道理。
第二天,刘崇龟下令,让全城屠夫集合到府中听令。待众屠夫到了,刘崇龟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举行大祭。都把刀子留卜,明天再来。”当天晚上,刘崇龟命人将那把凶刀拿进了大堂中,把其中的一把刀换下来了。第二天,屠夫们各自来认领自己的刀,只有一个屠夫找不到自己的刀。刘崇龟说:“剩下的那把刀难道不是你的?”那个屠夫把那把凶刀拿过来看了看说:“这是王三狗的刀,不是我的。”刘崇龟马上命人去抓王三狗。岂料王三狗已逃跑在外。刘崇龟马上让衙役如此这般……
当天下午,刘崇龟命人从狱中提出一名死囚罪犯押往刑场处决。并满街贴告示说,一名富商为调戏妇女不遂,杀人致死,现已伏法认罪,就地正法。这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王三狗潜逃在外听说了此事后,心中暗喜。他认为自己的杀人罪谁也不知道了,就大摇大摆地回到家。谁知一进家门,一副枷锁马上将他锁住。王三狗知道中计,但为时已晚。刘崇龟将王三狗押往死牢,将富商责罚后放出监狱。
刘崇龟在使计谋让真正的罪犯现形后,在得知罪犯已经逃脱,他没有打草惊蛇得到出去追捕王三狗,而是使计谋不费吹灰之力把罪犯捉拿归案的。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在不到一定阶段时,不要声张,再有了完全的保证之后,再一举击破,完成使命。否则,不仅事情做不成,还会被人耻笑。唐朝刘崇龟遇到一件复杂的案件以后,如何处理的呢?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自汉代以来,中原战乱大都是由北塞的少数民族南侵引起的。他们能骑善射,傈悍能斗,战斗力很强,中原军队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塞外生产力水平一直不如中原高,历代塞外边族,大都不会冶铁。所以,中原王朝就把住这点,在边关上限制钢铁向塞外供应,仅供应他们生活用的铁器,也限制数量,以防他们用来大批打造兵器,侵略中原。明王朝时,边关铁禁,也照样未开。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兵部右侍郎梅国桢总督西北边塞三镇军务。塞外边族久苦明朝铁禁,于是想出一条诱开边关铁禁的主意。这天,这位边族首领带领手下一伙儿来拜见梅国桢。两边见礼寒暄之后,那首领让手下人献上一块铁来,说塞外已发现铁矿,这是自己冶的铁,特来向梅将军报喜。
梅国桢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但他不动声色,让手下人接过铁去,传令让铁匠用这块铁打造一把短剑,并刻上“某年某月某王赠铁”字样。那首领一看事成,欢天喜地地走了。梅国桢马上传令边关:“塞外已产铁,即日起断绝一切铁器供应。”过了年余,那边族首领没料到不但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诱开边关铁禁”,反而连生活用铁器也不供应了,日子久了吃不住劲儿,便派使者到梅国桢处来理论。使者来到梅国桢官衙,拿出以前双方签订的向塞外出口生活铁器的契约,责问梅国桢为何不信守约定,断绝了铁器供应。梅国桢笑笑,让手下人拿出早已保存许久的铁剑,说:“你们首领说你们已产铁,并送了这块铁来报喜,所以我们不供应你们铁了。”
使者回去向首领报告经过,首领叫苦不迭,不但没有用此办法诱开边关铁禁,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让梅国桢抓到了口实,只好自认倒霉。
还有一则故事: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刻了一块玉玺,传达诏令时盖在封泥上作为凭证,其后世代相传,作为取得皇位的凭证。元末朱元璋起义,元顺帝败走,携带玉玺潜入大漠,自此中原失传此玉玺。
明代名将梅国桢总督西北军务时,北方鞑靼部落的首领得到了这块玉玺,兴冲冲地赶来见梅国桢,说:“当今皇上圣明,玉玺失而复现,请代为上报朝廷。”梅国桢说:“好吧,你把玉玺拿来看一下是真是假。”鞑靼首领说:“此玉玺是历代皇帝承受天命主宰中国的象征,我怎能随便带在身边呢?我这里有盖在黄绢上的玺印,请呈给皇上以辨真伪,然后我再隆重献上。”梅国桢沉吟了一下,说:“我们圣上不缺国宝,你那块玉玺纵然是真的,也没多少用处,我不敢将此事轻率上奏。念你一片好意,赏你黄金一锭,连同你的盖印黄绢一同带回去吧!”那首领一听,大失所望,悻悻地走了。
那首领一离开,手下的人便说:“玉玺复出是祥瑞之事,您怎么不报告圣上,而这样将他打发走了呢?”梅国桢说:“王者拥有天下,在于有德,不在于是否握有什么宝器,况且那异族首领将此玉玺视为可居之奇货。我若贸然上奏圣上,那异族首领就有了要挟我的本钱了。若圣上下旨来要,而那首领又以此要挟我们,我们怎么办呢?”手下人都佩服梅国桢有远见卓识。
梅国桢善于分析敌人的举动,看透了他们的用心,巧妙处理,避免了自己陷入两难的地步,避免了受人要挟。
纵身于世,很有可能一不小心陷入一个陷阱,成为别人的棋子,被别人牵着鼻子。这需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如猎鹰一般的锐利,来识破对方的诡计并机智得应对。梅国桢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他巧借口实破敌计、拒收古玺免要挟的两个小故事中看出。
成功者乃能辨时事者
五代末年,后周的兵权逐渐集中到赵匡胤手中。赵匡胤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他还能俯首听令。柴荣中年身亡,幼子柴宗训一即位,他便不甘心受人驱使,生出夺位之心来。
柴荣一死,后周宿敌北汉便勾结契丹入侵后周,年幼的后周恭帝柴宗训便请赵匡胤统领所有可调动的兵马,倾巢北去迎敌。赵匡胤父子见京城空虚,所有兵马调动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决定利用这一天赐良机发动政变。
正巧,这天出城后,天半阴半晴,由于光线折射,太阳底下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军中将士们对这一现象十分惊讶。当天夜晚大军驻扎在陈桥驿(在今河南开封东北),赵匡胤的儿子赵光义便找来随军占星士苗训,授意他制造“天上两个太阳,地上两个皇上”的谶言。一时间,军营中纷纷扬扬,都说周家江山不稳,将有真龙天子现身。后半夜,赵光义又通过赵匡胤的禁军广造舆论,说赵点检就是那位真龙天子。
军中鼓噪了一夜,赵匡胤在帐中听得一清二楚,心中大喜。但他警告自己,不要形于颜色,要假意推让一番,免得别人说主人尸骨未寒,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从弱者手中硬抢过皇位,难服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