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还明令禁止僧人食肉。后来,汉地的佛教僧人就开始食素,并且改变了吃“三净肉”的习俗。素食习惯就成了汉地佛教的鲜明特色。
隋文帝复兴佛教的原因是什么?
隋文帝杨坚出生于般若尼寺,并且由该寺的比丘尼智仙抚养成人,他的父亲也曾经信仰佛教。所以,幼时的佛化教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北周末年,身为大丞相的杨坚为了推动佛教复兴,他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等隋朝建立以后,他更是大力护持佛法,弘扬佛教。
在南北朝后期,中国北方地区的佛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广大百姓也信仰佛教,隋文帝杨坚还下令对已经毁废的寺院进行修复,并且让民间计口出钱,修造佛像经书,全面复兴了佛教。
为什么唐朝会成为中国佛教的鼎盛期?
唐王朝也很重视佛教。唐太宗曾经下诏在全国建立寺刹,并且在大慈恩寺设立了译经院,延请了国内外的名僧来到这里翻译佛经,宣化佛教,培养了大批高僧、学者。唐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都开设了官寺,祈愿国家安泰;武则天更是下令在各州设立大云寺。在晚唐时期,佛教僧人也备受礼遇,皇帝对他们都赏赐有加。
唐朝时期,中国名僧辈出,并且对佛学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前代,佛教的信仰也深入到了民间。另外,在这个时期,还有大批外国僧侣、学者来我国宣传佛教和翻译佛经,中国也有一批僧人不惧艰辛前往印度游学,如玄奘、义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佛教宗派开始传入了今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和商业的关系。
玄奘对中国佛教做出了哪些贡献?
玄奘精通经、律、论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即“唐三藏”、“唐僧”。
他13岁时就出家为僧,并且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开始游学于长安、洛阳、益州、荆州、赵州、扬州等地,他历尽种种艰难险阻,后来又到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在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拜访了当时各地有名的所有高僧大德,掌握了各家学说,然后他声名远扬,一度被推选为长安庄严寺十大德之一。
玄奘结束了他17年的游历访学生涯后,带着657部梵文佛典回到了长安,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他归国后,开始了长达19年的译经工作,他有计划、有组织地新译、重译了总共75部1335卷佛经,包括瑜伽学集大成《瑜伽师地论》100卷、小乘经典《大昆婆沙》200卷、中观学派根本经典《大般若经》600卷等,是我国译经史上的一大壮举,对中国的佛教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
武则天之所以信奉佛教,主要是来自她的母亲的影响。武则天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她的影响下,武则天也信奉了佛教。
由于在当时,佛教的影响很大,所以,武则天为了更好地利用僧尼的力量巩固自己的政权,不仅信奉佛教,还大规模地提倡佛教。
在唐末五代,战乱对中国佛教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出现了动荡,对中国的佛教也造成了打击。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以前那种对外开放的勇气和信心都不复存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衰退了,佛教自然也受到了唐朝政府的打压。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由于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所以国家对于佛教管理得很严格,对赏赐名僧和度僧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也进一步导致了佛教的衰落。在南方地区,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帝王们都热心护教,所以佛教稍微有所发展。不过从总体来看,由于战争的破坏,当时的寺院经济也开始衰落了,佛教举足维艰。
由于唐末五代时期对佛教的破坏,所以中国的佛教开始一蹶不振,再加上朝代更迭,寺院毁坏严重,佛教经典大多散失,僧侣受迫害,佛教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宋朝佛教具有哪些特点?
自从宋朝以来,佛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朝皇室对佛教采取了许多保护政策,在宋太祖建国以后,就全面废止了周世宗的毁佛令,并且对出家人的考试制度也作了修订。从这以后,佛教就从唐朝的贵族式佛学经院深入到了底层平民社会中,并且走入了下层百姓的生活,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在家修行的信众也开始出现。
另外,在宋朝早期,佛教在北方地区主要是律宗,在南方地区主要是禅宗,这也是当时的两大派别,其中,禅宗灵活多变。禅宗和律宗都对佛教的烦琐的教义、修行方式作了简化,宋朝的佛教逐渐趋向于中国化、民族化。
为什么元朝尊崇藏传佛教?
元朝属于外族统治。元朝之所以能够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统治华夏民族,主要得力于当时元朝推行的佛化政治。最初,元朝统治者只是为了通过扶植藏传佛教,沟通与西藏地区的关系,并达到“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目的。
当西藏归顺了元朝以后,忽必烈仍然支持萨迦派势力的发展。元朝定都燕京以后,册封了八思巴为国师,并且统领天下释教,在西藏、蒙古和北方部分汉族地区又大力推广藏传佛教。于是,在元朝这个大一统的国家内,藏蒙、藏汉等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密切的程度,西藏和中央政权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但是与此同时,元朝也试图用少数民族的藏传佛教来加强对汉民族的控制,于是,就致使民族矛盾越来越深,并且直接导致了元朝政权的灭亡。最后,元王朝的藏传佛教就开始腐败堕落了。
朱元璋和佛教之间的渊源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兄长都在瘟疫中死了,他孤苦无依,为了生计,进入皇觉寺做了一名和尚,负责打扫寺院清洁卫生,给寺院烧火煮饭。可是,他刚进入寺院不到两个月,就由于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又只好出门化缘乞讨,并尝尽了人间的疾苦。第二年,他又回到了皇觉寺继续当和尚。后来,由于元军把皇觉寺烧了个精光,朱元璋这才投奔起义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和辉煌前途。
明朝四大高僧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是什么?
明朝的四大高僧是莲池、紫柏、憨山、蕅益。
莲池推崇净土,由于提倡念佛,被后人尊称为净土第八祖,他的佛教思想涉及律、经、教、禅、净等各个方面,非常广泛,他还强调三教融合,更重视禅宗和净土宗的融合,后人把他生前留下的大量作品编辑成《云栖法汇》一书。
紫柏对佛教的各宗派思想和主张都采取了调和的态度。他一生重兴梵刹十五所,除了大藏经以外,凡是古尊宿语录以及著经论文集、世所不闻者,他都编辑成册,有《紫柏尊者全集》三十卷。
在四大高僧中,憨山最受时人推崇,他主张佛、道、儒三教合一,并且赢得了人们的赞同。他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多种著作,涉及佛、道、儒三教,他的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
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丰富而全面,也融合了很多内容,包括了禅学、天台教理、律宗教法,以及一些儒家的重要学说。他主张禅宗、净土宗与律学三者统一,在思想理论上要融会贯通。
中国佛教为什么在明末开始复兴?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设立了僧官和考试制度,还颁布了制度牒,并且刻了藏经(南藏),还对僧籍进行了整理。他还下旨将当时的寺院僧分为禅、讲、教三类。后来,到了明成祖永乐帝时,也大兴佛教,并且任命临济僧道衍为当朝的宰相,对佛教作了大力维护。
在明成祖以后,明朝的各个帝王也都信仰佛教,当时,同时盛行的有禅宗、净宗、喇嘛教三大教派。
到了明朝中叶以后,老百姓陷入了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朝廷为了摆脱现状,开始出售佛教的经牒,于是,佛教僧团很快就膨胀起来,并引发了明世宗毁佛事件。但是,也正是由于这次事件,才唤醒了没落中的佛教,佛教从此时开始了复兴。到了明朝末年,又出现了四大高僧,即莲池、紫柏、憨山、蕅益,他们大力弘扬禅教诸宗,并且提倡禅、净、教、戒为一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由于他们的大力推动,佛教开始在广大百姓中流行起来。
中国佛教为什么在清朝开始衰落?
到了清朝,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高潮,清朝的各个皇帝都致力于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对佛教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不仅限制了佛教僧尼的人数,还明确禁止私建寺院。虽然这些禁令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但是清朝时期的佛教一直都没有能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不仅缺乏有影响力的高僧,而且佛教理论也基本上停止了发展。
到了清朝后期,由于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佛教此时已经无力回应,佛教信徒大量流失。后来,洪秀全又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且创立了拜上帝教,号召百姓信仰上帝教。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扩大,信仰上帝教的人越来越多,凡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到之处,佛教的寺庙、经像等均遭到了焚毁,几乎丧失殆尽。紧接着,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上书“庙产兴学”,此时佛教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佛教也逐渐衰落了。
什么是“三武一宗”法难?
在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法难,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这四位帝王实施的四次毁佛事件。
北魏太武帝之所以灭佛,是由于他听信了道士寇谦之和宰相崔浩的谗言,改信了寇谦之的天师道,并且在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先后下令诛杀沙门,焚烧寺院和经像。
第二次毁佛事件发生在北周武帝时期,主要原因是北周武帝受到卫元嵩和道士张宾的影响,于北周建德三年至六年(公元574~577年),颁布了废佛、道二教令,不仅寺庙、经像都遭到了破坏,沙门、道士都被迫还俗。据说当时大约有2万多名沙门被迫还俗,在关陇地区的佛法全部被破坏,佛教从此就销声匿迹了,历史上称为“周武法难”。
唐武宗笃信道教,当时的宰相李德裕也信仰道教,所以,在宰相和道士赵归真的鼓吹煽动下,唐武宗决心毁佛。佛教再次面临一场浩劫。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唐武宗下令所有的僧尼还俗,如果有人不从,当场处决,随后,又再次下令毁寺焚经。当时,总共拆毁了将近4600所佛寺,烧毁了4万余所寺庙,总共有26万多名僧尼还俗。在历史上把这次毁佛事件称为“会昌法难”,这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大的毁佛事件。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认为众多的佛教寺院僧尼致使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于是下令禁止私自出家,不许创建寺院,并且把未受敕额的寺院都毁弃了;民间的佛像、铜器统统交给官司铸钱,如果有私藏的人一律处死。在这次法难中,总共有3万多所寺院被废毁,还有大量的佛像和钟、磬等法器被铸造成了铜钱。
这四次法难给中国的佛教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无数的寺院、经书、佛像、法器被毁,无数的僧侣失去了性命,严重扼杀了佛教的发展,致使佛教衰微不振。
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对佛教进行打击?
太平天国运动实际上是一场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动的宗教战争。
太平天国信仰上帝教,认为除了上帝教以外,其余的宗教都是邪教。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太平天国巧妙地利用国人仇恨帝国主义的情绪,以及一般人崇拜洋教的心理,发动了战争,他们号召老百姓信仰拜上帝教,并禁止除耶稣基督以外的一切信仰,只要是他们的兵力所到之处,不管是佛寺、道观,还是民间祖先的祠堂,就连儒教孔庙等,全部被焚毁一空,佛像经卷也被彻底破坏,不但使中国文化受到了严重打击,更令佛教受到惨重的破坏。
在我国近代,为什么居士佛教能够繁荣发展?
佛教徒由出家信众和在家信众两大部分构成,在我国,通常将在家信众称为居士。
明清两朝,佛教在下层老百姓中日益普及,所以在家中研习佛教的人也逐渐增多,于是,在家的居士就慢慢成为佛学发展的主流。
在清朝末年的居士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彭绍升、杨仁山等人,他们都对佛教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彭绍升搜集了历代居士奉佛的事迹,编著了《居士传》50卷,并在《净土圣贤录》、《善女子传》中宣扬净土信仰。在彭绍升的大力弘扬之下,净土禅宗开始很快盛行起来。
杨仁山也对近代佛教做出了卓越贡献,当时,有许多学者僧人都受到了他的思想的影响,例如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思想家章太炎、谭嗣同、李证刚、欧阳竟无等人,都曾经跟随他研习佛学。
自民国以来,在家居士研究佛教的风气就更为盛行了,很多居士为弘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支那内学院是在什么时候创办的?创办人是谁?
支那内学院是在1922年,由佛教学者欧阳竟无在北京创立起来的。当时印度称中国为支那,而佛教又自称其学为内学,学院因此得名。
在支那内学院刚成立的时候,就把“阐扬佛学,育材利世”作为宗旨,并设立了学科(包括教学、研究、述译、考订等)和事科(包括藏书、刻经、宣传等),招收学员修习法相和唯识经典。与此同时,支那内学院还提出了在家居士可以住持佛法的口号,奠定了居士道场的基础。
1949年,支那内学院改名为“中国内学院”,1952年自行停办。在内学院成立的三十年中,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学者,如梁漱溟、汤用彤等人,都与内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
1952年秋学院停办,所刻经版及“藏要”纸型等移交金陵刻经处保管。
金陵刻经处是在什么时候创办的?创办人是谁?
金陵刻经处最早建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是晚清著名学者杨仁山先生一手创办起来的,地点在今天的南京闹市区淮海路与延龄巷交界处。
金陵刻经处占地面积总共有11667平方米,有132间房屋,有砖刻“金陵刻经处”门额,主要建筑有深柳堂、祗洹精舍、经版楼、杨仁山先生墓塔等。当时,创建金陵刻经处的目的是弘扬佛法,杨仁山先生还特地为金陵刻经处作了“三不刻”的规定,即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