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法简单易懂,一向不立文字。但在释迦牟尼入灭后,他的弟子为了不让他的佛法失传,于是就召集僧众根据自己对释迦牟尼言教的回忆,把佛陀的说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便有了佛经。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佛经是指什么?
佛经是指释迦牟尼佛说的教法教义,也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在广义方面,佛经总称为“三藏”,包括经藏、律藏和论藏;在狭义方面,佛经专指经藏。
当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用偈、颂等韵文,以口传的方式对弟子进行教导,并没有用文字进行记载。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为了不让他的教法失传,就召集僧众集会,并且由闻法之人背诵佛的教诲,然后由僧众进行甄别、审定,并且用文字记载下来,于是就形成了文字版的佛经。
三藏是指什么?
佛典总称为三藏,是佛陀的弟子根据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进行分类结集而成的三大部类,所以称为“三藏”。一是经藏,二是律藏,三是论藏。
经藏的梵语音译是修多罗,是释迦牟尼说的教法,也被认为是佛教教义的基本根据,不过在现存的佛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后人根据佛教的基本思想编写出来的。
律藏的梵语音译是毗尼或毗奈耶律,是佛教僧团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且可以根据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佛弟子的轻重之罪进行判处,从而达到止恶修善,调伏诸根的目的。
论藏的音译是毗昙或阿毗达摩藏,是佛弟子对经、律所作的解释。最初,论藏只是对佛教一些特定名词进行解释,后来,随着佛教经典的逐渐增加,论藏逐渐成为佛教各个派别对经、律的解释,并且形成了深奥的佛教思辨哲学。
藏文大藏经是指什么?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丛书,是藏族僧人把从印度翻译过来的著作进行整理汇编而成的,主要包括佛教的经、律、论、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从元朝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到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全国各个地方总共刻造了11种不同版本的藏文大藏经。另外还有刻于不丹的普拉卡本和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的库伦本两种。
藏文大藏经总分为三大类,即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其中,甘珠尔主要收集律、经和密咒;丹珠尔主要收集赞颂、经释和咒释;松绷主要收集藏、蒙佛教徒的相关著述。
和汉文大藏经相比,藏文大藏经重译的很少,因此实际内容大大超过了汉译佛经,其中关于空有两宗的论典,以及因明、医方、声明的著作,还有印度晚期流行的密教经论,更是汉译佛经中没有的。另外,由于藏文佛经的翻译照顾到了梵语语法的词尾变化和句法结构,所以非常容易还原为梵语原文,所以受到佛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汉文大藏经是指什么?
大藏经就是把所有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套全集,最先称为“一切经”,后来名为大藏经,也称藏经。由于大藏经的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大部分组成的,所以又称为“三藏经”。
汉文大藏经就是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在东汉明帝时期,朝廷派遣了使者从西域请来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进来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就把佛经翻译成了汉文。从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频繁,越来越多的佛经传进了中国,并且经过200多名译师10个世纪的辛苦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在宋朝初年,朝廷组织人力刊刻了中国的第一部大藏经,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因为这部大藏经是在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所以也被称为“开宝藏”。此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藏经的汇集与刊刻,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巴利语系大藏经是指什么?
南传佛教上座部奉行的巴利语系大藏经是一套三藏典籍丛书,主要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流传,它是用各种不同文字字母音译的巴利语佛典。除了僧伽罗文、缅甸文、泰文、高棉文、老挝文、傣文,还有另外4种不同的方言文字译本,在近代还增添了天城体梵文本、拉丁字母本和日文译本总共三种版本。
这些文字音译本的巴利语系大藏经,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内容,即律、经、论和藏外。律藏又分为三个部分,即别部、犍度、附篇;经藏分为四个部分,即长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论藏包括《分别论》、《发趣论》、《界论》、《法聚论》、《双论》、《人施设论》、《论事》;藏外包括了注疏和其他的两类。
《四十二章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
《四十二章经》的全称是《佛说四十二章经》,因为选取了四十二段佛陀的言教,所以才命名为《四十二章经》。
在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一天夜里梦见了金人,于是,他就便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出使西域。3年以后,使团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并且还带回了佛像和《四十二章经》等佛经,此后,摄摩腾和竺法兰又把他们带来的佛教经书翻译成了汉文,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这样成书的。
《四十二章经》总共有42章,汇集了阿含部经典的教义,例如第28章见《长阿含经》的《游行经》、第3章见《中阿含经》的《思经》。在经书中,主要对佛教修行的纲领作了介绍,并且提出了在家、出家都应该精进离欲、修持五戒、十善等教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般若经》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大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佛陀在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这四个处所进行的16次集会上的演说。在前面五会中,对般若教义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从第六会到第九会,主要是关于无所得空的法门义理。第十会则带有密教的色彩,主要是关于佛对金刚手菩萨等说一切法的清净法门等。最后的六会分别谈论了六波罗蜜多。
这部经典宣称大乘佛教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大乘佛教,大乘般若就是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为了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所谓“性空”,就是指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而“幻有”是指所有法虽然自性空,但假有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不是虚无的。这部经典认为,佛陀的法身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理,人们只要严格按照修行的六种方法去做,自然就能够得到解脱。
整部经典的文辞流畅通达,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心经》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总共只有260个字。这部经典的缘起是佛陀在灵鹫山中部,被诸菩萨声闻弟子围绕着,当时观自在菩萨正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舍利子就空性的问题对观自在菩萨提出疑问,观自在菩萨就分别给予了解答,佛陀对观自在菩萨的回答非常赞同,并且欢喜赞叹。
《心经》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的一部著作,它不但对佛教的基本教理作了阐述,而且还指出般若智慧能够度一切苦、得究竟涅盘的深奥含义,因此被称为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中的精髓,是般若智慧的集大成者。
《心经》涵括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虽然它的文字异常的简练,可是它的内涵却非常的丰富,所以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也是佛门弟子必读的佛教经典之一。
《长阿含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
《长阿含经》是小乘佛教的一部核心经典,也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编成的佛经,记录了释迦牟尼教义最原始的内容,也是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由于它所集的各经篇幅都比较长,所以称为《长阿含经》。
这部典籍总共有4诵。第一诵对教义作了概括,对佛教的基本教理作了总结和阐释,主要包括《十上经》、《增一经》和《三聚经》等。第二诵对佛陀及其直传弟子们的修道和传教活动作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游行经》,其中对佛陀悟道、佛陀传教和佛陀涅盘的经过都有非常详细的解说。第三诵是以弘扬佛教作为宗旨,通过对佛陀本生与历劫等故事的叙述,劝诫人们要皈依三宝,主要包括《大本缘经》、《转轮圣王修行经》和《典尊经》。最后一诵的主要内容是对外道和异教作了驳斥。
《中阿含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
《中阿含经》是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为它所收录的经典的篇幅在四阿含中属于不长不短的,所以取名为《中阿含经》,汉译本是在东晋时由僧人伽提婆和伽罗叉翻译的。这部典籍总共有5诵18品,一共收录了222部经典内容。它对小乘佛教的教义,例如四禅、六界、四谛、八正道、缘起、十二因缘、六处、十八意行、无常、无我和一切皆苦的思想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还对修行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修行达到涅盘解脱过程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且通过对善恶的因果报应的阐述,鼓励在家信徒和俗人行善。
所以,这部经典使用了许多日常生活事例和寓言故事来对教理进行阐释,通俗易懂,论述问题也比较集中,因此经中的内容被很多的经、律作了引述。
《增一阿含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佛经?
《增一阿含经》是四部阿含之一,因为它的经文是按照法数顺序相次编纂的,所以取名为《增一阿含经》。这部典籍总共有51卷,也有的说法是50卷,据说《增一阿含经》最早在前秦时期出现,由昙摩难提诵出了梵本,然后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再经过道安的考证,僧契、僧茂等人帮助校勘漏失,尽录偈颂,最后才由僧人伽提婆进行修订的。
《增一阿含经》总共收录了472部经典,对佛陀早期的弘法情况和佛教的基本教义作了介绍,并且还阐述了佛弟子需要遵守的基本戒律。另外,这部经典保存了早期佛教曲折发展的珍贵资料,对于了解早期佛教的思想和古印度的历史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法华经》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法华经》的全称是《妙法莲华经》,一共有7卷28品,是由后秦的鸠摩罗什翻译过来的。
它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记录了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的教法,对“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也就是融会声闻、缘觉、菩萨为一乘的理论作了阐释,并且提出了所有众生都能够成佛的理念,还为众生指明了一条成佛的道路,对于大乘和小乘的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法华经》提出了释迦牟尼佛法身与报身的二重意义,并对释迦牟尼佛是无量应化身之一的思想作了阐释,对于确立新的佛陀观和菩萨乘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大乘佛教教义的成熟和完善。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法华经》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经中宣传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并且提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讲说、诵读、书写、奉持这部经典,就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所以,《法华经》的内容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被称为“经中之王”。
《华严经》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华严经》的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总共有80卷,是大乘佛教中最长的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记载了释迦牟尼成佛后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菩萨宣讲法界的情况,是对佛教世界观最完整的介绍。这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描绘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佛国净土,并且对菩萨修行的因果作了叙述,显示了一个心性无量、时空行愿、缘起无尽的胜境,彰显了佛陀广大圆满的功德,所以有“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的说法。
另外,《华严经》的中心思想是“法性本净”的理论,它阐述了法界诸法等同一昧、无尽缘起等理论,并在实践上指明了修行的道路,也就是要以“三界唯心”为基础,并指出了成佛的十法阶次和心的重要性,最后还提出了要依照普贤愿十地修行,终能进入佛果境界的理论。这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法门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别的教义,不仅发挥了大乘瑜伽思想,而且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虽然《法华经》被称作“经中之王”,但是《华严经》由于它的教义博大精深、圆通无碍,所以被称为“经王中之王”,被奉为“诸经之母”。
因为《华严经》以普贤大愿为因、以毗卢遮那佛法身为果、以华藏世界为化境、以华严大法为法门,教义浩瀚,融汇了宇宙的种种性想,所以自从这部经典传入中国以来,就流传得非常广,尤其是在隋唐时期更是非常的兴盛,还出现了以《华严经》研究为宗旨的华严宗。公元7~8世纪,《华严经》又流传到了朝鲜、日本,朝鲜华严宗和日本华严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创立的。
《金刚经》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的缘起主要是佛陀弟子须菩提向佛陀请教怎样才能够对学佛的心进行调整与掌控,还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问答。通过须菩提和佛陀之间的问答,《金刚经》对空的智慧作了探讨,蕴涵了大乘佛教空性与慈悲的精神,是般若部典籍中的经典。
《金刚经》也是中国翻译时间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佛经之一,虽然它的篇幅并不长,但是却非常详细地对众生空、法空和成佛的境界作了论述,被誉为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佛经。经文指出,古今的所有圣贤和教主都已经得道,只是得道的深浅、传教的方式各有差异,这就彻底超越了所有宗教的界限。
虽然《金刚经》的字数并不多,但是它对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作了详细的论述,在佛教中属于“不可说境界”,因此文字结构仍然显得晦涩复杂,而且在只言片语中就蕴涵了佛教至深的教义。正是由于这部经书的博大精深,所以世人把它和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合称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
自从《金刚经》翻译以来,它就对中国的宗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就是由于《金刚经》而悟道的,在慧能以后的禅宗史上,《金刚经》更是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影响源远流长。
《金刚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直到今天,寺院僧尼们日常的课诵和讲经说法仍然在使用这部经典。而在民间,哪怕目不识丁的妇孺也知道《金刚经》,甚至有人能随意背诵其中的一段或者一句经文,各种各样与《金刚经》有关的感应和应验的传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道行般若经》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道行般若经》也称为《小品般若》,主要是相对于《大品般若》篇幅短小而得名的。
这部经典一共有10卷30品,属于大乘佛教的典籍。在经书中,对般若波罗蜜多作了反复的阐释,对从佛到帝释的神通变化进行了描绘。这部经典是能够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比较早的一部经典,主要内容是宣扬大乘的“自性空”的思想。
整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是讲叙在佛主持的一次大会上,须菩提向诸位天神龙说法的经过,并为修习大乘的众生阐释了应该怎样学、怎样做、怎样思维,才能够完成修习任务,最终得道成佛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