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入谢府1
莫道行人早,更有早行人”。听,小鸟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林中新鲜芳香的空气,在树杈枝头有的欢呼雀跃,有的追逐打闹,有的梳理羽毛……真个热闹非凡。枝头树梢的露珠被惊得簌簌下落,没入花间,躲进草丛,钻进泥土。
看,那小虫也爬出了小屋,迎着晨光,伸伸手,弯弯腰,活动活动筋骨,然后悠哉悠哉地踱进花草丛中,又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阳光照耀下的田野。黑黝黝的、似乎被油脂浸泡过的、越冬的泥土,显得酥软而滋润,并散发出阵阵的泥土芳香。泥块上的草茎业已泛出一点点淡黄,宛若向世人昭示她生生不息之力。
当天色还是迷蒙的时候,在前往建康的官路上已经隐隐约约的看见几个早行的游子了啊。正如百年后唐朝诗人写的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行的游子自古以来就是令人悲伤的,秦虎此时已背着行囊行走在远行的路上。拜别了母亲、徐妈、妹妹、秦虎终于离开了那狭小的天地向那更广阔的天空出发了。
想到离别时,妹妹秦月那哭的梨花带雨的样子,徐妈、李氏眼中的依依不舍、吴老满眼鼓励的眼神。这一切一切的关爱已经成为秦虎向前的动力,成为秦虎日后在生死边缘活下去的信念支撑。
“驾啊驾啊驾啊驾啊,快闪开。”听到这样疾呼声,秦虎赶快的闪开到道路的一边。
“最近怎么总有这么多传令校尉进进出出建康城啊,是不是朝廷上发生什么重要的大事啊。”几个坐在官路旁凉棚喝茶的路人在交谈着最近的发生的大事,秦虎也坐在另外一张桌子上仔细的听他们说着。
“你们不知道吗?荆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录尚书事桓温将军准备实行北伐了,现在正在与皇帝、江南世家、南迁世家的大人们商量着。”其中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饱读诗书的老者轻声说道。
“那收复洛阳故都指日可待啊。”一个年轻的士子兴奋的说道。
秦虎听到这个书生如此美好而又不切实际的话语,不禁摇了摇头,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年轻书生看到秦虎不时摇了摇头,又看到秦虎一副寒门打扮的样子,顿时面露不快。
“这位兄台,似乎对桓大人北伐一事表示什么不同的意见啊。书生讥讽道。
秦虎本不想惹事。
“寒门子弟懂什么国家大事啊。”书生不依不饶的继续讽刺秦虎。
是泥也有三分火啊,更何况年少的秦虎。
“你们知道现在中原的具体形势吗?苻健虽然进取不足,但桓刺史想要一鼓作气打败内部统一的前秦容易吗?军事上,桓大人的统兵才能虽然名扬当世,但汉人的战斗力回避胡人更加骁勇善战吗?还有你们认为朝廷、北方南迁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会真心支持桓大人北伐吗?否则也不会有这么校尉进进出出的啊,内部不和,粮草军械不足,况且桓刺史是真的要北伐收复中原吗?听到这句话,坐在凉棚角落的两个穿着看起来普通的人眼中不禁精光一闪,望着秦虎冲满不可思议的目光,被秦虎的分析深深的震动了。其他人听到秦虎的话,都纷纷说秦虎妖言惑众,不知天高地厚。“店家收钱,秦虎放下茶钱,在众人的目光下离开了茶棚。“幼度,你认为此人刚才的一番话如何。”“我认为他太看轻了朝廷北伐的决心了,更何况桓刺史忠君爱国岂是他所说的。”
“你在朝堂之上做官,却不如他看的清啊,你不如他啊。
“此子大才啊,假已时日拜个名师,定当成为国之栋梁啊。”
听到叔父的话,谢玄感到十分震惊,他知道谢安是从来不轻易夸奖别人,连王家等世家门阀的子弟,谢安都没有几个看的上眼,更谈不上如此夸奖啊。
“可惜是寒门子弟啊,终究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啊。”谢玄感慨道。
谢安听到谢玄的话,不禁哈哈大笑说:你怎知道寒门子弟无用啊。要只道汉高祖刘邦未发迹时不过是个十里亭长,可又有谁知道他会推翻暴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从而成就大汉四百年基业啊。
“玄儿,从今往后你要记住切不可看轻寒门子弟,你要知道大贤在野啊,又岂是世家门阀能囊括殆尽的。”
“侄儿知道了。”谢安恭谨回答道。
“看着侄儿的神情,谢安知道百年来的世家观念又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大人该启程了。”身边的侍卫提醒道。
谢安看着日渐西落的太阳,目光随着夕阳慢慢的向西移动。在苍茫的天幕下那轮悬挂在空中的残阳不只究竟代表着什么啊。
“叔父我们走吧,再不走夜落时分赶不到建康城啊。”听到谢玄的催促,谢安也从刚才的深思中醒了过来。
望着天幕下远处依稀可见的建康城,谢安和仆人们加快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经过几天的奔波,秦虎也终于到了建康。望着这座古城,思绪不禁想起了后世繁华的金陵,醉生梦死的秦淮河啊。
收拾好思绪,整理好心情,秦虎向着那人山人海的城门口走去了。
注释:谢安,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家、书法家,字安石。官至侍中宰相。辞疾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游处。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工书、学真、草书于王羲之,皆入能。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学草、正于右军。……尤善行书”。米芾赞其书:“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存其遗迹。
谢安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器隽秀。但却不愿做官。他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高谢人间,啸咏山林”,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需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已年过不惑。既“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争斗。公元383年,前秦军南下,苻坚携兵百万,大有一举踏平江东之概。谢安临危不惧,要谢石、谢玄力拒,结果淝水一战,大获全胜,给中国战争史写下了以少胜多的辉煌一页。
南朝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鼻祖,也是永嘉山水的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