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称此地为阿塞克拉姆,意为世界的尽头。山里全无植物,即使整个阿哈加尔山脉亦极少。此处降雨零星短暂,只有在峭壁围绕的峡谷,雨水蒸发不多,才会聚成水池,附近长出些绿色植物,为深谷带来一丝清凉。这类水池虽然很少,对图阿雷格人的牲畜却极其重要。
撒哈拉大沙漠
图阿雷格人,身材高大、皮肤较白,引人注目。他们可能就是公元前1000年前自利比亚大举南下,被描绘在高原岩画上的神秘战士的后裔。他们的族名为图阿雷格,是阿拉伯词,意为“遭真主遗弃”,因为他们犯依伊斯兰教晚了,并不太遵守严格的教规。
阿哈加尔的图阿雷格人,从十九世纪末期就开始统治着自塔曼拉塞特和因萨拉赫的绿洲开始的大部分沙漠地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依靠小片的牧场为生,同时他们从事象牙、黄金、奴隶买卖,并向过路的车队收取保护费。
这支古老游牧民族,自从两千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为长期的与世隔绝生活,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是很发达,却是一支团结的民族。1881年,法国人计划建造一条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铁路,当这支古老的游牧民族的人们听到这一消息后,觉得法国人这样做会威胁它们的生计,就把法国派至该地的勘查队员几乎杀光了。虽然勘查队的组织不良,领导无能,但图阿雷格人只有落后的武器,法国勘查队本不应全军覆没,可是图阿雷格人突袭战术和凶恶外表,令法国人退却了。
图阿雷格人对法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伯努尔1919年写的小说《亚特兰提斯传奇》,描述亚特兰提斯女工安蒂妮亚,她住在阿哈加尔山脉的城堡里,引诱年轻的法国官员,并将他们一一杀死。1925年一些考古学家宣称发现一副以王室葬礼安葬的女性骸骨,当时报章哄传这就是安蒂妮亚,结果引起法国官员搜索整个山脉,以寻找进一步的证据。当时最伟大的探险家路特,亦受传说影响而参与搜索。1928年,在一个偏僻的洞穴内,他发现了岩石上画着一个乳房涂成白色的女人,于是宣称她便是阿哈加尔女妖安蒂妮亚。
沙漠里的洪灾
我国大西北的敦煌盆地众被沙漠所包围,它像其他的沙漠地区一样炎热无比,而且降水量很少。可是,1979年就在如此缺水的敦煌县居然闹了一场大水灾,仅县城一地就毁房4000多间,受灾人达7000余人!公路交通中断,总共经济损失约达3000多万元。
敦煌的地理境况
敦煌到了夏季,就像烤箱一样,热浪燃眉,空气烫脸。这里太阳辐射的年总量,甚至比海南岛的辐射年总量还要高出许多。加上它地处盆地,不易散热,就最高气温而言,它是甘肃的第一大火炉,全国仅次于吐鲁番的第二大火炉,最高气温达摄氏44.1度。外地人到那里,恨不能把鼻孔都泡在水里,可是从哪来那么多的水呢?
敦煌县年降水量平均为32毫米,而年蒸发量却为2500多毫米。通常来讲,干燥度大于4,即为干燥地区,但这个地方的干燥度为18.98,可谓超级干燥。有时只见电闪雷鸣,而雨尚未降到地面,就在空中蒸发掉了。以前这里的民房不仅墙壁,甚至屋顶都是泥土材料做成,由于少雨而不必担心被水冲坏。所以,2000多年前的土结构汉代长城、烽火台等,至今仍然挺立在那里。
这个地方缺水都无法解决,又怎么会闹水灾呢?
敦煌的洪灾
敦煌风景
位于敦煌境内的党河,源于祁连山的溶雪,它是维持全县绿洲上的生命的河流,但河床在绝大多数时间是干涸的,为了减少水的损耗,人们通过十条水泥渠道把河水引进绿洲。当地遇旱,农民并不盼望云雾,因为雨水打不湿地皮,他们盼望火红的太阳,因为“真阳消尽阴山雪,顷刻飞来百道泉”。
1979年,这里天气依然炎热,但是溶雪多了,党河上游的水库在七月份时就已经装满了。这一年,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翻过青藏高原后,理当奔东南方向,不料它兵分一支开往祁连山,使敦煌一带雨水大增(年降雨量达105.5毫米,是往年的三四倍),并且很集中,于是党河水库之水迅速越过警戒线。此时,按规定应立刻打开排洪闸放水,但是自水库修成以后,这里从未有过把水排到沙漠中浪费掉的历史,在人们的头脑中,水就是生命,每一滴水都意味着若干个叶绿素细胞或蛋白质分子,怎么能放掉呢?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战胜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水没有放,而且越积越多,1979年7月26日,决坝了,致使下游6个乡、21个村庄受灾,敦煌县城也成了一片汪洋,家具、衣物在沙漠中飘荡,没有被洪峰冲倒的泥土结构的民房,也在不到一昼夜时间内纷纷倒坍,化为一滩滩稀泥。幸亏在洪峰来临前县城居民已纷纷逃离,另外,圣明祖宗们远见先知,把敦煌的文化古籍都安排在较高的地方,才幸免于水劫。水灾在敦煌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沙漠史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了。
塔克拉玛干充沛的降雨量
许多人心中认为,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应该是一个泪滴雨水不降的地方。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推论。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年降水量远远高于所推测的低于10毫米。在偏北的满西地区,1988年一年降水量达到84.9毫米;在沙漠中心的塔中地区。1989~1991年的平均降水量也达到26.4毫米,远远超过吐鲁番盆地的降水,也高于同纬度的沙漠外围地区。在最大日降水量上,满西和塔中也分别达到25.2毫米和12.7毫米,达到中雨以上水平,而且还出现过半小时内降雨20毫米的记录,更是成为暴雨了。
我们在卫星云图上多次观测到,在沙漠中出现的大面积水迹,甚至有由暴雨形成的临时性湖泊。这一奇特现象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外都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很难想象,一次降水居然会在极度干旱的沙漠中形成暂时的湖泊。有人在想:塔克拉玛干会从沙漠中苏醒吗?
其实,塔克拉玛干是一个汇集各方水汽的地方,水汽在这里对流、交汇、碰撞,总要留下一定量的水,这是沙漠腹地降水多于同纬度外围地区的重要原因。过去,人们总是将通过塔克拉玛干的水汽视做作从西面、北面而来,只是一种过境,由于沙漠上升热气流烘托,很少有降雨条件。实际上,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副热带暖湿云团也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到塔克拉玛干上空。对沙漠雨迹的分析表明,有56%的降雨是南北系统性云系结合所致。这就是塔克拉玛干不是“旱极”的原因。
“顶端”——卡卡杜
澳洲人把澳洲最北部的荒原叫做“顶端”,这里曾是土著卡卡杜族居民的故土。卡卡杜国家公园就以这个部族知名命名。国家公园的面积相当于法同科四嘉岛的两倍,其自然风光因地而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里雨季从十二月初开始,暴雨常常导致大片土地洪水泛滥。五至九月是旱季,几乎不下雨。
“顶端”地区的东面、西面和南面都是高耸的山岭,从几乎无树的碧绿草原上拔地而起。一条崎岖的陡逢沿围家公园的东面和南面婉蜒500多公里,峡谷从陡崖边缘切入,有些地方陡崖高达460多公尺,雨季瀑布雷鸣响彻上空。最壮观的两条瀑布是高达200公尺的吉姆瀑布和因形得名的“学生瀑布”,这两股水流从高原飞泻100公尺。陡崖下面的低地上,分布着森林、草地和沼泽,积水片片,河流纵横。
卡卡杜人的祖先至少四万年之前就已经从东南亚迁来这里,先是逐岛渡海而来,后来在冰河时期海面较低时,从新几内亚沿路陆抵达此地。按照卡卡杜人的传说:卡卡杜荒原是他们的女祖先瓦拉莫仑甘地创造的。她从海中出来化为陆地,并赋予人以生命。
卡卡杜国家公园
卡卡杜公园的大部分属土著所有,他们把土地租给野生物管理部门与国家公园。在公园内有18000千年前以来的土著岩石壁画。壁画里的动物种类随着绘画的年代变化。最早的壁画做于最后—次冰河时期。当时海面较低,卡卡杜荒原位于距海约300公里的地方,画中有鸸鹋、袋鼠、袋獾(在北澳现已绝迹)以及一些现代所没有的巨大动物。冰河时期约在6000年前结束。由于海面上升,阿纳姆地悬崖下的平原变成了海洋和港湾,所以这一期的壁画中主要画的是巴拉蒙达鱼和梭鱼等鱼类动物。许多画还把脊骨等动物体内的构造都画了出来。到约1000年以前,卡卡杜的淡水沼泽已经在海岸冲积堤之后形成。这个时期的壁画中有雁鹊、鱼以及在沼泽中用篙撑筏的妇女。
阿纳姆地高原边缘开始往里剥蚀,慢慢地剩下一些露头岩高高矗立在低地上;低地有些地方,有桉树林、生着千层树的沼泽和积水潭(与主河道隔绝的河湾,雨季会满水);有些地方是草原;许多河流迂回曲折流向大海。
在雨季低地洪水泛滥:沿海是红树沼泽和沙丘。在旱季低地植物会晒焦,被林火烧黑;卡卡杜现在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这里有1000多种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鸟雀中最主要的黑颈鹳,常在积水洼地和淡水湖里与其竹的鸟如蓝翅笑鸿(一种翠鸟),一起觅食。卡卡杜荒原还有七十五种爬行动物。如咸水鳄,主要生活在咸水港湾、河流以及积水潭里,身长四至六公尺,性情凶猛,会攻击人和其他动物,到本世纪60年代,因大量猎取其皮而几乎灭绝,现在受到保护,渐渐增多。公园里还有一种淡水鳄,长约1.8公尺,性情不太凶猛。
公园曾有不少水牛,但像咸水鳄一样,被大量捕猎,起初是为了取得其皮、角,后来政策鼓励大肆捕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部地方的涝原上约有30万头水牛澳洲人认为这些水牛对野生物构成威胁,它们践踏水生植物,破坏分隔咸水和淡水生物的冲积堤;此外还带有牛结核菌,对人类健康和养牛业构成威胁。到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水牛都被赶出公园或杀死了。
二次世界大战后,荒凉的澳洲“顶端”地区发现了钠。围绕着铀的开采引起了激烈争论,政府把开采规模限制到最小程度。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系列《鳝鱼先生》电影的部分背景是在卡卡杜国家公园拍摄的,这里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现在这个公园列人“世界遗产”的名单。细心的游客如果驱车沿“西鳟河”行驶,就会看到标语牌上写着:“您正在进人‘上帝之乡’,务必保持这个场所的清洁。”
“猛犸家园”——西伯利亚冰原
西伯利亚冰原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沿北极冰盖边缘延绵3200公里,属于欧亚大陆最北部的泰米尔半岛的典型景色。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湖泊和沼泽星罗棋布,大部分地区长满了苔藓。
在西伯利亚冰原上,每年有三个月的极昼天气。但即使在仲夏,气温也只有5℃左右。冬季则有一段时间全是漫漫长夜,不过比夏季太阳不落的时间短。这时只能看到月光,偶尔还可见到极光。冬季的气温可降至-44℃。
由于气候的影响,这里生长的植物都是多年生的,为了免遭冷风袭击,长得很矮小,生长也比较缓慢。夏天,西伯利亚冰原的冻土上长满了苔藓和草本植物,苔草之间夹杂着雏菊似的小花和勿忘草般细小的百合及蓝色的花。遍地都有矮柳丛,在翠绿色的苔藓中茁壮地开放着粉红的花。而到了冬天,植物开花和结子的时间则较少。
西伯利亚冰原
冰原的大部分下层土都是冻土,最厚的冻土层深达1370公尺。冬季,所有土壤都变成紧硬的冻土;夏季;最上层的土壤融化成薄薄的湿土,使植物能在此扎根、生长。在最北面,湿土层只有150-300厘米厚,但是越往南,湿土层越厚,最厚可达3公尺,即使是桦树和落叶松等植物也能茂盛生长。
在泰米尔半岛上,有许多地方为龟裂冻原,是一种由垄埂把沼泽和小湖分割成不规则蜂窝状的特殊地貌。这是由于冰冻和解冻不断循环造成地面开裂形成的。在裂缝中逐渐形成的冰楔产生强大压力,使地面凸起成垄,而解冻的泥土和融化的冰水则随之沿坡而下聚成湖泊和沼泽。
有时可以在冻原上发现早已绝种的长毛猛犸的骨豁和长牙。肩高4公尺的猛犸曾活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其牙长达4公尺半,约在12000千年前灭绝。但不少猛犸的遗骸——包括完整的猛犸尸体保存在永久冻土中,主要在西伯利亚。
北极最大的湖泊——泰米尔湖位于泰米尔半岛的脊梁——贝兰加高原的南端。春季,湖里注满融水,夏季有3/4的水流入河流,冬天全部结冰。湖岸是癣牛和驯鹿的栖息地。旅鼠则在苔藓下面打洞穴居,它们是北极狐和雪枭的主要食物。狼也在此出没,主要捕食驯鹿。
许多动物入冬时就向南迁徙到较为温暖的地方,鸟类亦然。夏季,湖泊和小岛成了红胸雁等水鸟筑巢产卵的理想场所。在西伯利亚西部的沼泽洼地一直从鄂毕河延伸到乌拉尔山脉,稀有的西伯利亚鹤就在鄂毕河下游度过夏天。
神奇的蓝洞
许多世纪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安德罗斯岛周围加勒比海平静的海面开始慢慢转动,形成旋涡,并且在旋涡中心露出深蓝色的洞,大口大口抽吸海水,说这种奇异现象是名叫鲁斯卡的妖魔在作怪。
安德罗斯岛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上。该岛三面是温暖浅海,在该岛的东侧,一条称为“大洋之舌”的深长水绕过海岸。沿着这条水道的一些地方,分布着浅滩和珊瑚礁,然后突然间出现了一些幽深的洞口,这些洞口就是神秘的蓝洞,世界上最惊人的水下洞穴和通道的入口。
巴哈马人称蓝洞为沸腾洞或喷水洞,这是因为有汹涌的潮流在洞口出入的缘故。涨潮时,洞口的水开始围绕着一个旋涡飞速旋动,将水面一切漂浮物体,不论是植物碎片或小渔船,全都吸进去,直至没了踪影;落潮时,洞内汹涌喷出蘑菇形的水团。
神奇的蓝洞
令人惊异的是大量动物好像已经适应了这种险恶的环境,有些探险家把一些洞穴比作水下动物园。天蓝色和淡紫色的海绵像鬼魅般在靛蓝色的深水中飘浮;螯虾栖息在岩缝中;角鲨停在沙床上动也不动;在某些深度的水中还有极小的贝类和蠕虫。不过最奇特的是避光鱼,这种盲洞穴鱼全身近乎无色,以前只知道这种鱼生活在内陆的水域中。
巴哈马群岛是一串石灰平台或浅滩的组成部分,石灰岩较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洞穴和地下通道。巴哈马的石灰岩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厚的石灰岩,形成于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珊瑚礁生成在石灰岩上,随着石灰岩开始下沉(平均每100年约1厘米),珊瑚便生长起来。所形成的洞穴和地上通道,据知有些出现在3050多米的深度,长度超过2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