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人多力量大”是一个真理,亘古不变,最为有力的论据就是一根筷子轻轻就折断,十双筷子牢固不可折。其实,这个论据也披露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人多力量大的前提是这么多人必须齐心合力,牢牢抱成团,才能发挥出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让团队有效地运作起来,那么管理者就必须付出不懈的辛勤努力。一些成功的海盗组织,他们拥有着一套独特的系统,通过将团队意识贯彻到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后,成功地使团队的力量得到了激发,中心凝聚力也更为牢固。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海盗船的抢劫注定一方要抢要夺,一方拼死抵抗,然而,这种两方交战的情况并不是拔河比赛,人多也并不一定就能赢。
每一个海盗船都承载着一个团队,海盗王要想自己的团队战无不胜,就必须力求每一个成员的精良,但仅有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个缺乏团队意识的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人越多,反而是一种拖累。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出来了,那就是团队意识。
对于海盗们来说,保持一致的团队意识可以有效地捆绑住每个人的中心力量,同时也可以显现出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这是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团队意识在转化为这种精神力量的同时也会激发出一种强大的战斗力。
另外,团队意识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十分有利于稳固团队信心,“人事”上的稳定会使得运作更加畅快无忧、得心应手。
什么是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就是将团结合作当作信仰般深入到骨子里,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惯性合作意识。
海盗团队对于团队意识的培养十分注重,从每一个“新手”开始,便就要用大量的教导式、培训式的语言以及实战教训来引导新成员,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踏入海盗船的那一刻起就要与整个团体保持共同的一种集体意识,血的教训是最刻骨铭心的,这便是一种属于海盗们的培训方式。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海盗之间的感情培养是一种默契培养,也是一种团队意识的培养。当然,感情上的沟通是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的,通过持续有效且深入的双向沟通,可以使团员之间加强彼此认知,知己知彼,从而让大家从思想上、精神上达到默契,那么到了真正行动的时刻,这种默契就会成为战斗中的行动默契和团队默契。团队之间的默契是源于团队成员之间自觉的了解和熟悉的,海盗的成员们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玩乐,在一起练刀,在一起杀人,在一起分享财富,因此,他们彼此了解,又以熟悉而近乎相同的生活式生活着,而这些恰巧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
团结意识稳固企业沙盘
每一个合格的海盗团队领导人都深知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团队的重要性,旨在将团队意识深植于每一个成员心中,让成员对于团队协作的认知更加深入,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理念,甚至形成一个人的思想,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做事行为。
海盗团队的中心力量催生与刻意培养正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中所提倡的“用人精良,各司其职,抱拳思想”,也就是说,企业每用一个人都需精良,进而安放到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效用,职位虽散,但精神、思想不能散,就像一个拳头一样紧密。
一个企业做得再大,拥有数以万计的员工,这表面的强大并不代表真正的力量;相反的,一个缺乏团队意识的企业,规模越大,人数越多反而会产生依赖心理和自我主义,这样便会拖企业后腿,将企业发展拉回去,甚至拉回到原点。
团结意识的薄弱与消失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故事:有一对乌鸦兄弟决定结合两人最大的力量去建造一个坚实耐用的窝,达到共识后,两人很快便在一棵大树上搭成了一个舒适漂亮且坚固的窝,愉快地生活着。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长时间的风吹雨打,窝里年久失修,所以破了一个小洞,每次都会有凉风袭进去,雨水浸湿进去。乌鸦哥哥就认为:没关系,有弟弟在呢,他会修理的;而弟弟也认为:没关系,有哥哥呢,他会修理的。于是,一天天过去,这个洞越来越大,却没有一个人修理。终于,眼看冬天就要到了,乌鸦哥哥心想:马上就到冬天了,弟弟肯定会修理的,不然怎么过冬呀;而弟弟此时也在想:冬天寒冷无比,哥哥肯定会修理了。结果,一直到这个窝被一阵大风吹走,两个人谁也没有去修,最终只能哆嗦着埋怨着对方,同时悔恨自己为什么没能主动去修理,但结果已造成,冬天已来临,悔恨无用。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合二人之力固然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如果长久失修,两人的团结意识已经开始变得薄弱,那么心不齐,则无法将这种安稳的生活继续维持。
做企业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企业发展靠大家,所有员工及中上层管理人员的合力协作造就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企业,这必然是一种团结意识催生的结果,然而,如果这种意识逐渐变得薄弱甚至是消失,那么企业会变得风雨飘摇起来,规模再大,人再多,却没有了推动企业腾飞的中心力量。
四点看透:团结意识的缺失使得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第一点:从技术的角度看,企业人多抵不上技术过硬。在现代这个经济发达、高科技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技术才是新时代企业的动力机,如果说若大的企业中虽然人多却技术素质低,那么,这最多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缺乏竞争力和战斗力,所以也就根本没有了优势可言,反而会让企业向消极落后的方向发展。举个例子来说,农耕企业需要耕种一千亩土地,全面使用人力的话需要上百人左右,自然是人越多,效率就越快;然而,如果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话,只需要一两个人便可以最快的速度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说,人多力量大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尤其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技术上的精英才是必要条件,人越多劳动效率越低,人多的优势不但显示不出来,反而会增加消耗和支出。
第二点: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凝聚力远比人多涣散重要。一个企业能够越做越大的关键不是这个企业的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了,生产力就提高了,效益也就提高了,发展也就快了。其实不然,如果说企业中拥有过多松散的人,那么就越会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容易造成人心涣散。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着十分强硬的管理人才及方案。如果说企业或部门中人数过多而管理上无法到位,那么就必然会产生内耗和摩擦增多的现象,如:内部勾心斗角,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强,智力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其潜在力量无法发挥等情况,为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第三点:从人事角度看,员工过多管理不便。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不可或缺的要职任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如果说一个企业或部门的员工人数与其经济目标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和科学的配置,那企业便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行与发展;但如果说一个企业或部门的营业额或者经济目标有限而管理人员和员工很多,那么就难免会出现人浮于事、浪费大量办公和管理经费,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良情况。如此一来,这个企业或部门的人力资源就难以发挥应有的能力水平,更不要说潜力的发掘与应用了。
第四点:从上层领导的角度看,人多势众并不是绝对。曾有一个外国的人力资源专家做过这么一个计算:让一个上层领导人员负责1人,那么需要沟通的关系数为1;而增到5人时,需沟通的各种关系就猛增到100。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一些单位的忙乱使得一些高层领导不得不把本可用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平衡和协调各种复杂的人际矛盾与纵横交错的关系上,这样就拉冗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价值体现。所以,企业中的管理层应尽量地减少冗员,采取精英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指挥能力,条理清晰明朗,员工会反应迅速,领导也指挥灵便,合作默契,从而为企业创收更多的利益。所以,在如今这个社会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响应国家所提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创建节约型社会,同时企业也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做好内部人力资源的整合,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整体效能,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企业增添效益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一部分财富。
注重员工的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团队的成功来源最重要的是整体的共同奉献。如果没有了这一点,那么这个团队只能说是一个松散的个人集合,犹如一盘散沙。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团队意志力松散的情况,在小企业中尤其典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老板凡事亲力亲为,日理万机,对所有的事情负责,而下线的员工则是得过且过,无责一身轻,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团队中的一份子,把企业的利益关系放在自己的意志期许上。在小企业中,一些中层管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凡事依靠老板,自己只是机械地服从。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并不是单一地存在于员工的心态问题,企业也有着一定的责任。比如:
第一,本身对团队意识的不重视。
第二,不信任员工能力,事事亲力亲为,逐渐养成了员工的懒散行为以及心态。
第三,沟通方式不当,使得有工作激情的员工因为提议屡屡被驳回而渐渐地不再去为企业花费心思。也就是说,企业即使不采纳员工建议也要恰当地回绝或是给予合适的机会,否则便会磨灭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不重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心态上的疏导,让员工从思想上提高觉悟,从而增强团队意识。
综合以上几点,一些存在这些问题的企业就需要好好反省一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员工的心态意识对于行动力的影响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毕竟企业的强大要靠拥有强大能力的组织,而团队意识是组织智慧的重要部分。团队意识是一种可以通过刻意培养而塑造出来的思想觉悟。只要企业能够充分地重视起来,那么,身为企业的一份子,员工自然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群策群力,自动自发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有效团队,发挥巨大的创造力。那么,作为企业,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呢?
(一)提高团队意识的认知,注重团队合作气氛的营造。
要提高企业上下整体的团队意识,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做起。首先在思想上提高团队意识的认知;其次是要学会营造团队合作的气氛。如果说企业高层把任务压给各中层负责人,将资源分配下去,将权力也授权下去,那么中层既可以感受到上级的重视,感觉身受重任,从而努力去完成任务。中层各司其职,让中层这个小圈子里先有团结合作的概念与气氛,那么再用他们的身体力行来影响下一层以及基层的员工。
作为上级,不应事事都由自己来仲裁一一作出决策,而要学会以彼此协作的方法来同下属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二)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
每个企业中都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的员工:他们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也不敢奢望太多的金钱,觉得自己能力一般,学习能力也差,所以就终日一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姿态,绝对不会作出多余的一点点牺牲与进步。这类人大多只是把工作当成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他们不求做企业中最为优秀的成员,只求能够将这份工作稳定下来,每月得到固定的工资即可。这种混日子的思想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强对员工正当意识的培训。
企业管理者除了合理用人,在分工上优势互补,加强团队合作的可能,还要注意强调团队合作的观念,鼓励团队意识。思想上的培训加上工作行动中的刻意培养,渐渐地,团队意识便会在员工之中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
(三)动用激励手法,以嘉奖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荣誉的心理需求,一些表扬、赞美、鼓励的话会让一个人振奋起来,发挥超常的能力。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也是如此,当他们的工作得到认可,或是品性得到赞美,他们都会感到喜悦,气势上受到鼓舞,从而在工作上也表现出比平常更大的干劲。因此,企业不要对员工或内部一些优秀的团队吝啬自己的奖励与鼓励,奖励制度的设立是对员工及团队成绩的一种肯定,可以激起员工及整个团队的满足感、成就感及归属感,如此一来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团队合作意识的普及,使得企业内部的团体潜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与发挥。
企业团队合作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已经逐渐得到了重视,而大部分的小企业普遍还是对团队合作意识的树立不够重视,或者是因为财务条件,或者是因为高层管理者的疏忽。其实,这些都不是影响团队意识培养的瓶颈,主要还是看企业本身的主观意识,如果高层决策者认为员工只要尽功职守就可以了,这种虚幻的团队意识的培养是不必要的,那么,团队意识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了。其实,人自身都有局限性,到了临界点,必须要再学习,企业也是一样,员工也是一样。企业只有带动着员工一同成长,才能更加辉煌,因为企业是因为员工的成长才变得更有活力,更有能力,更有实力,更有创造力,更有团结力,也因此更有资本去挑战新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