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Confused难得糊涂是最为高深的处事之道
人生是由许许多多的矛盾组成的。既要求在现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求人们学会“难得糊涂”。在一些场合,你不一定需要很聪明,但是却需要很清醒,很清醒地“装糊涂”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难得糊涂”向来被推崇为最为高深的处事之道。这里所说的“糊涂”,当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装糊涂”。懂得适时装傻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做人,尤其是在社会中做人,千万不要恃才傲物,有一点点能耐就锋芒毕露,容易遭到嫉恨,更容易在无形中树敌。历史上功高震主的那些人,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不在少数。在社会上,最高明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显山露水,不轻易厉声纠正别人的错误,这样才能让个人道路走得更为长远。装傻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不但可以给别人遮羞,还能避免自己露怯。在领导在场的时候,可以装作不知道,用幽默的方式来凸显他人的才能,同时化解别人对你的侧目。当然,装傻必须要有演技,才能让人信以为真,又觉得你“可爱”得恰到好处。不知道真相的人会被愚弄,不知道何为“大智若愚”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者。
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似乎并没有什么更高的作为。而刘备还在的时候,诸葛亮却是锋芒毕露、运筹帷幄。那是因为诸葛亮明白刘备是一个难得的明君,在刘备手下做事,不用担心自己受到猜忌,刘备也离不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刘备打天下。但是在刘备死了之后,该是阿斗继承王位,但阿斗又是一个极其无能的人。刘备曾经当着众人的面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可以辅助,就好好地当个君王。如果阿斗实在没有能力,那么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听了之后,当即冒了一身的冷汗,跪拜在刘备的身前说:“一日为臣,终身为臣。臣只能尽忠贞之节,直到臣大限将至的那一天。”
刘备再怎么看重诸葛亮,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天下让给诸葛亮。他说要让诸葛亮自立为君,怎么知道他有没有杀诸葛亮的心思呢?诸葛亮深谙“糊涂之道”,从此以后,一方面辅佐阿斗,鞠躬尽瘁,另一方面征战在外,以防自己变成“功高震主”的牺牲品。诸葛亮在后期锋芒大为收敛,甚至故意显露出自己年岁大而无能的假相,避免惹祸上身。这就是“装糊涂”的办法,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说明诸葛亮是一个大聪明之人。
总是默默无闻,就算有多大的能力也难以获得重用。锋芒毕露,自高自大又容易招致嫉妒,即便是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在同时为自己的未来挖好了坟墓。当你想要毫无顾忌地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因此,想要显露才华也得要适可而止才行。
看过武侠电影的人都知道“醉拳”,醉拳之所以厉害,在于“不醉而装醉”。表面上看起来行动不受自己控制,踉踉跄跄,一推就倒,但其实在“醉”的中间却暗藏玄机。会使“醉拳”的人,在对手麻痹大意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
“装糊涂”的人就跟打醉拳的人一样,使醉拳的人,是面醉而神不醉,目的是为了迷惑对手,拳拳击打在实处,招招都是致命的。装糊涂的人,是看起来糊涂,而实际不糊涂。糊涂是糊涂在一些小事上,无伤大雅,而聪明却聪明在关键时刻,事关职场前途。装疯卖傻是聪明人操纵人际的一流技能。要想装好“糊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正事聪明点,闲事糊涂些
做正事的时候,尽量保持脑子清楚。在闲事方面,比如聊八卦说其他人坏话,尽量不要加入,适当糊涂一些为好。
决定聪明点,犹豫糊涂些
在社会上会接触到很多事情,对于那些已经思考清楚,可以决定的事情,要聪明一些,恰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于那些犹豫不决,拿捏不准的事情,不要轻易表态,适当地糊涂一些,等想清楚了之后再表态也不迟。
大事聪明点,小事糊涂些
大事指的是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别人交代给自己的任务、与学习任务等。还有事关自身利益的正事,比如待遇、合同、升迁等等,对这些事情都要脑子清醒一些。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可以稍微糊涂一些。
工作聪明点,人际糊涂些
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定要严肃、认真、聪明,不容许有一丁点的含糊。不要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比如“可能、似乎、好像”等。对待人际关系,因为其复杂性和微小型,还是糊涂些比较好。凡事要睁只眼闭只眼,对于一些无关原则的事情,比如他人的做事方式,或者别人的穿衣风格等,不要在背后与人议论,也不要轻易表态或者加入“帮派”,以免惹来嫌隙。
难得糊涂让人懂得放下,说服自己改变骄傲自大、盲目高调的病态心理,为人处世不要太过于张狂,更不要咄咄逼人。花在半开的时候才是最有魅力的,如果一下子就娇艳盛开,那么漂亮只会是一时的,等待它的不是被人采摘,就是凋零了。生活也是一样,在你志得意满的时候,千万不要目空一切。枪要打,当然是先选择目标比较明显的,不要让自己的能力成为枪靶,不要将自己看得太过于了不起,别将自己当成是救世主。收起你的锋芒,懂得掩饰,懂得“装糊涂”,方是正道啊。
刚柔兼备/Gojuboth重新整理自己,做到“刚柔兼备”
张良为刘邦策划过诸多关系着大业成败的谋略,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谋略多为刚柔并济,以弱制刚之道。比如,当秦军的主力和项羽会见的时候,刘邦决定从南阳入武关攻破秦军,而张良却反对这种硬碰硬的方式,主张以重宝来将秦军招降。当秦军主要领导人贾竖同意投降的时候,张良又考虑到士卒恐怕会不从,献计趁着秦军在懈怠的时候,一举攻破。其结果就是刘邦大军直下咸阳,将王子婴擒获。
后来在楚汉相争之中,楚军强大而汉军势力弱,张良力劝刘邦处处退让,以柔克刚,不仅顺利地避开了鸿门宴的危险,而且还顺利地将汉中、巴蜀之地收入囊中。紧接着,又火烧栈道,让项羽屡次上当。刘邦的实力逐渐提高,终于以布衣之身夺取了天下。张良高明的策略,据闻是来自于石公所教导的“三略”。此三略,并非一味地强调以强制弱,或者以弱制强,而是强调刚柔并济,做到“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弱。”以柔克刚,转攻为守,想方设法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再以刚制柔,刚柔并济,制服对手。水是软的,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坚硬的东西接受柔软的保护才可以经久耐用,比如骨头是软的,只有包裹在肉里面才安全无恙。每一个硬的轮毂配上柔软的轮胎才能转得轻快又耐磨;即便是火车轮子,在轴子上也要垫上一层软软的弹簧。生命原本就是由软物质和硬物质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放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整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好的性格,需要具备的品质是刚强而又不固执己见,温和但却不软弱无力,也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刚柔并济。一味的软弱会削弱人的力量,一味地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因此,不柔不刚,刚柔兼备才是最理想的处世状态。
刚柔并济,刚烈与柔顺相互补充,软硬兼施,恩威并用。这些策略在过去一半指的是对峙策略,公关手段,在本节主要专指做人的风格。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刚柔并济”所阐述的观点是: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点出了“刚柔并济”不是普通人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通过刚和柔两方面的手段来驾驭他人的本事。可以驾驭他人的是将才,不能驾驭他人的只能是兵者。
刚性太久以致不懂柔性的重要
“刚”乃人所追求的目标,任何人都有成为事物主宰者的渴望,有成为别人心中阳光的欲求,但真正可以让自己刚起来的人却不多。打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地感受自己的刚性被扼杀:要求别人的关注,却无人理睬;当饥饿的时候发出声音,有多少次是立刻被满足愿望的?刚性的追求逐渐为其他人和其他事所抹杀,并且随着人们的成长而逐渐消融。
一个人从上学开始,为了让自己变得“刚”起来而用心学习,但总会有被遗漏的奋斗,在某方面得到,而在某方面又会失去。不知道自己多少次受挫,多少次努力而无所收获。当将学习转换成任务,当将工作转换成谋生的工具,当事业上的业绩让你引以为傲的时候却被竞争对手的暗枪打破;刚成为同事中的领袖,却在上司那里失去了领导的权利……当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要用柔性的策略调整自己,以免因为刚性过足而折断意志。
例如,你和客户初次谈判,如果一见面就表现出很强的刚性,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咄咄逼人,很容易失去客户的信任感。如果一味地软磨硬泡,就会失去坚挺的臂膀。而如果软硬兼施,就既能维护自己的刚性原则,还可以跟对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做事要做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才是成就大事的基本条件。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只有在失败之后,他的刚性味道才会稍微收敛一些。当要求他变得柔顺时,你反而会见到他刚性十足的一面。刚属阳性,阳气过旺会伤及体肤,波及周边。柔属阴性,阴气过盛又容易伤及心理,损坏肌体。从阴阳协调的角度上来看,也要求我们要刚柔相济。人的性格需要刚柔相济,人的饮食也需要刚柔相济,做人风格上更需要刚柔相济,在诸多方面,刚柔相济都是让人获益的原则。
柔性过多而不懂刚之效用
从个人身心健康的角度上来说,一味刚性的人,肝火旺盛易伤及脾脏;而一味地阴气横行,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欲望,久而久之,也容易积郁成疾,伤及心脏。从人际关系上来看,一味刚性的人,容易伤害到周围的朋友和同事。有些人天生自信心爆满,看谁都比不上自个儿,并且将这种情绪通过语气和神情表露出来,长此以往,即便是主动接近人也很难有人与之深交。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着刚性的要求,或许因为个人能力、周遭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因素,使自己不得不忍让,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这种欲求。当别人满足了你的刚性需求时,要给以对方一个柔性的微笑,切勿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梦幻之中,从而为自己埋下阴性的种子。
如何做到刚柔相济?
看看你的周边,是否有“老好人”之类的人,此类人物属于柔性功能常用之人:始终觉得柔性的功能较之刚性的功能好用,长此以往无法领略刚性功能的效用,并且因此丧失了刚柔并济的机会。反之,“法西斯”类的人物,长期使用的是刚性的功能,而忘记了柔性有时候可以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因此,什么时候要刚,什么时候要柔,可以说是人生课题中的尖端问题。
人需要为自己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刚柔相济的药方,从对人对事的不同方面来区别对待,从人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素质采取相应的刚柔配方,从长远规划到短期目标,做到刚柔兼备。
具体来说,刚强的东西容易伤人,柔软的东西容易被伤,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重使用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等可控制的因素,用柔性的力量来打动人、熏陶人、塑造人,再用刚性的力量来影响人、控制人。在管理策略上、在人际往来上、在客户谈判上、在性格规划上、细心地运用好刚柔相济,时刻提醒自己要刚柔相济,适当到位,将自己塑造成一名具有将者之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