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9000000040

第40章 为了和平,她们走向战争(7)

历时70多天,行程4000余里,郭霁云和陈振球跟随大部队一起渡黄河,越长城,过沙漠,爬大山,乘夜色穿过敌人封锁线。脚后跟裂开一个大口子,没药可敷,她硬是用热开水把伤口烫好了。这段时间,郭霁云经常头晕,吐酸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有一天裤筒里流了血,她以为来了月经,没在意。第二天,她突然昏倒在雨雪交加的路上,战友们把她扶起来,她稍事休息,又咬着牙赶上队伍。到了承德,她突然大出血,随队医生也搞不明白她患了什么病。还是有经验的大姐们判断,她一定是怀了孕,因为过度疲劳流产了,郭霁云居然不知道。

郭霁云和丈夫等人被派到哈尔滨工作。到车站接他们的苏联红军,一见郭霁云等人穿的是土八路的二尺半灰蓝棉服,怕影响苏方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便带这些人穿小巷走僻街,郭霁云很不高兴,脸上像挂了一层霜。她不解地想,苏联老大哥怎么和国民党政府搞得这么热乎?

郭霁云与陈振球被派驻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协会由在龙江大地享有崇高威望的著名抗联将领、曾任抗联第三军军长的李兆麟担任会长。那时国共两党合作尚未最后破裂,共产党的组织还在公开活动。但为便于工作,郭霁云对外称自己是重庆政府派来的,她也确实做过国民党的中校。

这位延安女性很快成了哈尔滨政界一位风云人物。

没房子住,他们就住在原为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的协会大楼里(现市委办公楼),这里设备齐全,办公室里有大写字台、转椅、沙发、圆形会议桌和整套的高背椅子。寝室里有席梦思、梳妆台、五斗橱、大立柜,就是没有被褥。晚间,陈振球夫妇只能盖棉衣睡。

一天夜里,忽然响起砰砰的砸门声和喊叫声,大家紧张极了,以为是潜伏的国特或伪满人员前来破坏。仔细一听,说的都是俄语。打开门,一位大胡子苏联军官领着一群士兵闯了进来。他们不由分说,踢开每间房的门,把所有家具统统搬上大卡车。郭霁云急了,用俄语向那位军官交涉,说我们不是国民党,也不是伪满人员,你们不应该这样做。

大胡子毫不理会,指挥着苏联士兵照抢不误。

郭霁云怒气冲冲拉住那大胡子的袖子,用俄语吼道,你是苏联红军还是白匪?我们这里是中苏友协,你就这样搞友好吗?

大胡子做了个鬼脸说,很好,你们既然是苏中友好协会的,就把这些家具献给苏联吧!

一会儿工夫,全楼被洗劫一空,连张办公桌、凳子都没留。

郭霁云气得坐在台阶上哭了起来,她想不通。还是李兆麟想得开,事后他劝慰郭霁云:“哪个国家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干革命,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

哈尔滨是东北重镇。占住哈尔滨,背靠三江大地,就可以居高临下,雄视东北三省,对整个东北发生重大影响。抗战一胜利,国共两党对哈尔滨的明争暗夺就开始了。

1946年3月9日上午,李兆麟在南岗区参加了省委会议之后,乘车返回途中,车在霁虹桥上坏了。他便下了车,步行回到友协大楼。稍顷,他告诉秘书于凯,说要去水道街9号楼上办一件公务,等修车的司机和警卫员回来,去那里接他。一个小时后,司机和警卫员到了水道街9号。那是一幢3层公寓,楼内光线很暗,两人在楼里找了一圈,问了几家住户,都说没见什么人来。

两人立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赶紧回友协报告,大家都紧张起来,赶紧报告了省市委,因为就在昨天,哈尔滨日报一位模样、身材颇像李兆麟的工作人员,被暗杀在友协大楼门前。

苏联红军闻讯赶来,包围了整幢楼房,挨家挨户仔细搜查,未见异常。只有3楼一个房间,门是锁着的,门口还横了一架梯子。邻居说以前那儿住了一个伪满军官,搬走后再没人住过。

只有那间房没搜。整整一夜,李兆麟毫无音讯。

第二天,郭霁云与其他人一起找到国民党市长杨绰庵和警察局长于秀豪。她愤怒地说,如果李兆麟已遭暗害,就是你的手下人干的,你们要负全责!请立即采取措施,封锁一切交通要道,缉拿凶手。

于秀豪身穿一身黑警服,头戴有黄色帽圈的大沿帽,胸前佩有黄饰带,一脸横肉。他色厉内荏地拍桌子跟郭霁云大喊大叫,这根本不是我们干的!哈尔滨现在很乱,封锁交通要道办不到。

郭霁云警告他,李兆麟曾在苏军服务,又是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你抓不到凶手。苏军会跟你们算账的!

下午,苏军又一次搜查了那幢楼,砸开那间锁着的房间,只见桌椅歪倒,杯盘碎片满地,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穿着黑色中山服,足登皮鞋,脸朝下伏在凝结的血泊里,身上还盖了一件黑呢大衣。

揭开黑呢大衣,背上深深插着一把匕首。正是李兆麟将军!

他的手心凝着紫色血块,皮开肉绽,显见遇难前曾同凶手进行过激烈的博斗。钟子云、冯仲云、杨维等中共省市领导闻讯赶来,围绕着将军的遗体,悲痛地脱帽致哀。

郭霁云难以抑制满腔的悲愤,指着于秀豪,用俄语对苏军战士说,他就是国民党的警察局长,他应对此事负全责!苏军战士齐刷刷端起转盘冲锋枪,对准了于秀豪,吓得他赶紧钻到国民党市长杨绰庵的身后连连告白,我一定尽快缉拿凶手,一定一定。

很快,将军的灵堂在友协大院内搭起来了。那是一座木结构的高塔,比友协大楼还高出许多,上书三个醒目大字:“民族魂”。安放李兆麟遗体的棺木用上等木料制做,漆成白色,并绘有金色花纹,上盖用的是一块大玻璃,以供前来吊唁的群众瞻仰遗容。友协二楼大厅还布置了将军事迹展览会,展出了李兆麟生前的大量遗物、文章手稿、图片以及遇害时的血衣。整整10天,展览轰动了哈尔滨,每天前来吊唁的群众如浪如潮,鞋底的泥雪把楼梯台阶都填平了。担任解说的4位小姑娘每两个小时换一次班,每次都讲得哽咽难语,听者也为之泪下。

3月24日,在道里公园(现为兆麟公园)举行了悲壮的追悼大会,10万余众参加,整个哈尔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郭霁云负责指挥整个送葬队伍。她穿一件鼹鼠领黑呢大衣(那是李兆麟生前安排她购置的,以方便做上层人士工作),紧傍着灵车缓步而行,双手插在皮手笼里,紧握着一支手枪以防不测。

追悼大会上,郭霁云以中苏友协总务部长的身分,首先报告了李兆麟将军被害经过及生平事迹。时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的冯仲云,与李兆麟是抗联时期的老战友,他在追述将军在深山密林中的抗敌事迹时,热泪纵横,不少听众失声痛哭。“李兆麟将军精神不死!”“缉拿凶手,严惩元凶!”的口号声犹如松江怒涛,一浪高过一浪。

那是哈尔滨广大民众认识共产党人的一次重要集会。

东北全境解放后,几个参与谋杀的特务相继落入法网,暗杀李兆麟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据他们交待,李兆麟做抗联第三军军长时便英名远播,光复后到哈尔滨做中苏友协会长,其风采品格更令各界倾倒。相形之下,从大后方跑到哈尔滨来接收的国民党官员显得萎琐不堪,黯然失色。出于忌恨也出于争夺哈市领导权的需要,国民党特务机关策划了暗杀计划,但前两次都告失败。这次,他们在国民党政府中找到一个青年女性,名叫孙格玲。此人是中俄混血儿,学生期间思想激进,参加过不少进步活动(一说她本来就是女特务,奉命以进步面目打入中共领导的社会团体),也是中苏友协大楼里的常客。特务机关采用种种手段威逼利诱,迫其就范,要她设法接近李兆麟,伺机下手。倾向和同情革命是一码事,为革命宁可牺牲一切乃至生命是另一码事。孙格玲开始不肯干,推拒许久,但终于没能顶住国民党特务的压力,同意了。

3月9日,孙格玲打电话给李兆麟,说有重要情报密报,约李兆麟到水道街9号见面晤谈。李兆麟入座后,孙格玲递上一杯热茶,里面放了毒药氰化钾。李兆麟喝了之后,孙格玲按照约定的暗号把杯子往地上一摔,藏在壁橱里的两个特务突然冲出,持刀向李兆麟刺去。李兆麟抓起一把椅子,同歹徒展开搏斗,但因药性发作,体力不支,身后被刺一刀后,他重重倒在地板上,再没能站起来。

凶手们慌里慌张,连匕首都没拔出就仓惶逃窜了。后来几名凶手、包括配制毒药的人大部被捉拿归案,只有幕后策划人于秀豪和女特务孙格玲远逃海外。

1946年1月,郭霁云又一次见到宋美龄。那是组织安排的,一个月前,她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去见尚处于秘密状态的中共地下市委书记杨维。杨维告诉她,宋美龄最近要到长春,代表蒋介石欢送苏军回国,松江省及哈市将组成一个妇女代表团赴长春欢迎她。杨维说,党组织决定派你参加这个代表团,出任副团长,当面向她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由兆麟同志向你交待。

李兆麟说,这项任务是苏军方面建议的,主要是到那里尽可能收集一些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部署情况和动向。到长春后,要迅速与驻在那里的苏军取得联系。

郭霁云回家后,深感此行十分艰巨。1938年她在武汉曾见过宋美龄一面,后来听国军著将领卫立煌对她讲,当初郭霁云被迫离开第一战区,就是已对她产生怀疑的宋美龄亲自下的驱逐令。此回见面,既使宋美龄记不起她了,宋的秘书张蔼贞也可能认出她。因身份暴露而牺牲,在她是无所畏惧的,重要的是此行的秘密任务就很难完成了。思虑再三,她去找杨维说明情况,请组织考虑是否另派人选。

杨维拒绝了。郭霁云思虑良久,又建议说,那么是否可以加派一人,如果我牺牲了,还能有人把情况带回来。

不行,这是市委决定的。杨维的态度非常坚决。

郭霁云说,要不我到长春后,和那里的地下组织联系,要他们配合我行动?

不行!此行事关重大,你只能单独行动。

正因为事关重大,我才要做好牺牲的准备,郭霁云恳切地说。请组织发给我一支手枪,万一出事,我可以拼掉一个两个……

还是不行。郭霁云无话可说了,只有服从。临行前她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境,与丈夫陈振球合影留念。这一年她正好30岁。

到达长春的第二天,郭霁云假称上街散步,东转西绕了半天,确定身后确实没有“尾巴”,随即匆匆赶到苏军司令部。一经通报,竟有7名身着笔挺军服、佩戴着各种勋章的将校级军官接待了她,足见对她长春之行的重视。言谈之中,他们透露出斯大林很关心苏军撤走之后,国民党会不会发动全面内战,如果打起来,他担心中共打不过蒋介石。郭霁云隐隐感到,此行她要收集的情报十分重要,很可能会直接报送中苏最高领导层。

她决心义无反顾,不惜一切代价,搞清国民党上层的意图。

妇女代表团下榻的大厦是当时的东北行辕。这里汇集了众多的国民党党政要员、准备去各地赴任的接收大员,以及来抢头条新闻的国内外记者们。因为处于战时,国民党官员都没带家眷。他们没事儿时,便成帮结伙凑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喝酒,喝醉了就抱起椅子,跟着留声机跳舞。郭霁云默默观察、盘算着怎样才能打入这帮官员的圈子。那天,她见会议室里有一架钢琴,忽然灵机一动,便让团里一位会弹钢琴的女士弹起悠扬的乐曲,其余几位会唱歌的,包括后来参与暗杀李兆麟的孙格玲,都跟着琴声唱起来。

寂寞难当的国民党官员和记者们闻声而至,个个拿捏出一副绅士派头,向女士们大献殷勤。一些家伙为争风头,高谈阔论,常把机密当趣闻来谈。一些接收大员对国军行动计划颇为关心,以算计自己何时才能赴任,常常向消息灵通人士打探各种动态。

围绕着明眸皓齿、嫣然含笑的小姐女士们,大厅里一片喧哗。

“别看共军闹得欢,东北很快就是咱们天下了。前天已有4个军空运到青岛,正乘船向东北开拔呢!”

“某某军军长和我是黄埔同期,他昨天来电话说,他已经到某某地区,等他到了长春,我得狠狠敲他一杠子!”

“我前几天在某地刚采访了某某军长,他说……”

“某某军正在某某地扩兵,老美的军舰就等在港口呢。”

“老兄,只等蒋夫人一到,苏军就撤了。到时候不出3个月,你就可以稳坐某某省长的交椅,大捞一把了,那时候可别忘了小弟啊。”

“哪能哪能!到时候就怕请都请不来你老兄呢。”

所有这些情报都由郭霁云悄悄汇集到苏军司令部。

为给宋美龄打前站,蒋经国先行到达长春。

在宴请各省妇女代表团的宴会上,身着笔挺军装的蒋经国在简短致词后,亲自到各桌敬酒。来到松哈代表团桌前时,他彬彬有礼地询问谁是团长,每位女士如何称呼。当孔焕书(时为哈市女一中校长、著名教育家)团长把郭霁云介绍给蒋经国时,他很专注地端详一下郭霁云,然后微笑着碰了碰杯说,郭女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有位哥哥叫郭德权,对吧?

郭霁云心里一震。初次见面,他就这么知根知底,莫非……

郭霁云镇静自若地回答,蒋先生说得对,郭德权是我的本家哥哥,我在北平念书时,就住在兄嫂家,抗战以后就失去了联系。不知我哥哥现在在什么地方?

蒋经国说,令兄在陆军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我国驻华盛顿和莫斯科大使馆担任过武官,才华和学问颇为出众。他现在重庆,你应当去看看他。

郭霁云点点头说,谢谢蒋先生,我一定去,蒋先生的记忆力真是令人敬服。

酒至半酣,蒋经国发表了即席演讲,郭霁云也代表松哈妇女讲了话。蒋经国是酒会的中心人物,在互相敬酒中喝了不少。席间,他又一次来到松哈代表团桌前,满脸潮红,略带醉态,用俄语小声唱起了《国际歌》,还同郭霁云谈起他在苏联的生活,以及他的苏联夫人蒋方良。

郭霁云警觉起来,蒋经国可能是在对她做试探。她落落大方地同蒋经国交谈着,并表现出对苏联情况毫不感兴趣。数日后,松哈代表团里的陈杰小姐到一位接收大员住的房间去玩。正巧房中无人,她见桌上有一份国民党密件,随手拿起翻翻,见上面写着郭霁云的名字,称其有共产党嫌疑,要有关方面提高警惕云云。陈杰吓得慌忙找到郭霁云,悄悄告诉了她。郭霁云说。我是重庆来的,全哈尔滨都知道,那些谣言我才不在乎呢。

宋美龄抵达长春后,先开了一个各界妇女座谈会。那天,郭霁云随各地代表走到门口时,宋美龄的秘书张蔼贞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张蔼贞一边同她握手,一边颇有深意地说,你来得好快呀,竟跑到我们前头了!

郭霁云巧妙作答,我是松江省人,思乡心切么。

进了会场,宋美龄迎在门口,她握住郭霁云的手,努力搜索着旧日的记忆说,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郭霁云坦然一笑,是的,您曾接见过我。

同类推荐
  • 陆游文集3

    陆游文集3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东张西望

    东张西望

    作者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美国、日本留学期间以及在凤凰卫视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本书体裁为文化随笔,可读性较强。本书展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并非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上升为文化、制度的思考。本书堪称一部写给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年轻知识精英的读物,能够帮助年轻一代人更为成熟和理性地看待世界!外媒“主观臆测”VS中国“政治企图”、日本政治的死穴、“知日”的价值、日本前自卫舰队司令官现身说法、美日同盟“多元化微调”、日本“料亭政治”的前世今生……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活佛,是雪域之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热门推荐
  • 男孩or女孩

    男孩or女孩

    “你是,男孩?”“你是女孩子?”同时的出口的话语说明了一切,两人低着头,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 大漠星

    大漠星

    小小少年凌风,七岁便面临灭族之祸,但却也因此祸端得到了另外一份机缘,走上了常人奢望的修行路。
  • 无限之魔方游戏

    无限之魔方游戏

    当生命成为唯一的赌注,当活着成为唯一的奢望是选择苟且偷生,任人宰割,成为强者脚下的一捧黄土;还是铤而走险,磨牙吮血,作徘徊在生死线上的亡命赌徒?卑微不是借口水滴站起来,依然高与天齐谨慎不是理由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扑朔迷离的世界魔方诡秘莫测的七宗炼狱穿越千年的神秘阴谋来吧,开启游戏王的无限次元不一样的无限流,不一样的世界
  • 江湖阁主

    江湖阁主

    神秘身世少年,下山寻亲,偶遇跋扈少女。卷入一个叛国阴谋
  • 无良的妖孽人生

    无良的妖孽人生

    吴良一生放浪不羁,为的就是完成人生三个大追求,八项大守则!人生三大追求:探寻最离奇的身世,环抱最美的美女,坐拥最愕人的武功和财富。永远坚信新八荣八耻:以探寻身世为荣,以苟弃爹妈为耻。以保花护美为荣,以践蹂歌妓为耻。以义薄云天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以环拥正财为荣,以手持暗富为耻。以武斗苍穹为荣,以无力宰鸡为耻。以脚踏纨绔为荣,以狼狈为奸为耻。以消灭坏人为荣,以不做好人为耻。以风流妖孽一生为荣,以装逼猥琐一世为耻!
  • 极度严寒

    极度严寒

    故事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末,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地球气候恶变,地球已经成为一颗极端寒冷的行星,人类以及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于地球之上。以赵远航为首的一批普通的人类勇敢地面对来自于大自然的严厉挑战,他们依靠人类的科技与智慧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他们成为地球新时代的新人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羽落千殇

    羽落千殇

    前世,她以最珍贵的记忆换来今生的无心。却不想,前世的他今生还会相遇······冥冥之中,又会有怎样的悲痛?前世,她信错了人,今生无心的她是否会被融化?前世,她亲手杀了最在乎自己的人;今生,悲剧是否重演?羽已落,殇已陨;只愿此生不曾相见!(第一章比较吊,请见谅!)
  • 中医偏方验方治百病

    中医偏方验方治百病

    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偏方验方、内分泌科疾病偏方验方、消化内科疾病偏方验方、泌尿科疾病偏方验方、呼吸科疾病偏方验、神经科疾病偏方验方、皮肤科疾病偏方验方、男科/妇科疾病偏方验方等。
  • 洪荒之因果成圣

    洪荒之因果成圣

    有因必有果因果联系乃是世间最神秘的一种联系即使圣人也会有因果修道之人每消除一道因果必会修为增加道行加深因果越大消除之后得益越多尹国秉承巫妖大因果而出现在洪荒大陆看他如何消除自身大因果炼出因果分尸成为道门之外第一圣人!
  •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交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