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4500000033

第33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时代内涵(11)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消灭的就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体系,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而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铺平道路。可以说通过土地革命战争和反帝反殖的武装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消灭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任务,并对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创造的主体,是权力和利益的主体。在封建主义时代,单一的道德价值成为人格塑造的模式,道德被看成对人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实践被看作人生理想的最高价值,向内用功、自我反省成为人格修养的根本特征。本来,尚德的价值理想是中国人伸张正义、反对邪恶、淑身淑世、行已有耻、反对侵略、保家爱国的精神支柱,但它与封建时代以四大权力即神权、君权、父权、夫权为基础的等级制度结合在一起,压抑和摧残了中国人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传统中国人的人格是依附型人格,主要缺少个体的主体意识,个体依附于封闭的道德伦常的关系网络。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对利益追求的过分张扬,惟利是图,它在使人成为利益主体的同时,无情地抛弃了社会的道德秩序,将人变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将人的精神追求消解在物欲之中而成为虚无。社会主义就是要消除封建社会的虚假的道德单向人和资本主义的惟利是图的经济单向人,同时剥离出并吸取传统精神文化和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使人成为权利与价值的统一主体,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但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所造成的认识上的左倾错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但没有实现人的主体性的真实统一,而且造成对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严重偏离。在批判封建文化时将传统文化的道德文明成果全盘否定,在批判资本主义时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成果全盘否定,过分张扬了人成为社会政治主体后的精神改造能力,思想上高度的意识形态化认同和制度上的民主不健全,只能造成政治人格的膨胀,形成以“政治人”为主要特征的个性不良发育,结果仍旧是一种单向度的人。

其实,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就要承认人类文明的继承性和历史条件、现实物质基础的规定性,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虽然直接从半封建社会中走来,但传统文化不可能被主观地割断,否则就造成民族精神的虚无和民族文化的衰落;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无法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自然经济也不会立即被消灭而出现发达经济的基础,而没有发达经济这一基础,社会主义就不会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人们现有文化模式的改变或文化精神的推动力常常直接来自于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或活动模式的触动或冲击。但如果满足于新文化精神以自发的方式去逐步生成,那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将是漫长而乏力的。因此,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同时呼唤一种大众文化的自觉,需要通过教育、宣传、规范引导等多种动员形式,对传统文明和民族文化同封建糟粕相剥离并加以继承,借鉴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成果,用于迅速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物质文明,才能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基于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国,人的发展就具有双重意义、双重价值和双重作用。除了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理想价值和目标外,社会主义的人们作为自身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其主体性同时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力推动,为社会主义未来的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早日到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历史必然转变为现实,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也就是达到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所有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发展现实地表现为培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者。这就是为什么在对人的培养重要地位的认识上,邓小平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他强调:

“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

而且,在强调了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一方面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忘记人的发展的个体目标,而且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邓小平早在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际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所以,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

在这里,邓小平把人的问题看作与经济、政治并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久,党和国家就提出培养新人的“四有”标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上的战略目标包括: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

党的这些认识上的新的重要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先进文化上的高度自觉。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迈入历史的新阶段,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为人的发展创造经济和制度环境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体系产生冲击并改变主导文化的导向,一方面,这对人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尤其是带来新时期的人格变化,比如有总结列出以下方面变化:

一是自我感受倾向增强,顾虑他人褒贬的倾向减弱;

二是自主、独立、支配意识增强,优柔、顺从意识减弱;

三是平等意识增强,守习俗、从权威、信命运的权威态度减弱;

四是个人能动意识增强,受控想法减弱;

五是强调现在和未来的意识增强,重视过去的意识减弱;

六是成就心理意识增强,对内修、默想的重视程度减弱;

七是宽容、容忍和尊重的态度增强,对不同信仰、意见和价值观的情绪化偏见减弱;

八是活泼、积极、坦率的气质增强,压抑、羞怯、多疑等气质减弱;

九是思想的可塑性、追求新奇、变革的爱好增强,顽固、守旧心态减弱;十是承受挫折和强调客观的心理增强,受挫气馁、自责的倾向减弱,等等。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带来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激荡,引起一定的观念错乱、心灵震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尤其是我国在经历了高度意识形态化认同的“政治人”时代后,在社会主义在世界陷入低潮后,形而上的精神和理想追求骤然失落,而失去了的传统与外来的商品文化一样似乎既亲切而又陌生,有的人退回传统之中寻求宗教、圣贤文化等价值寄托,有的迅速转向对“形而下”的物欲追求,更多的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中接受挑战,就像有学者对社会所作的总结:

“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些意义规定了一套目的,它们或象神话和仪式那样,解释了共同经验的特点,或通过人的魔法或技术力量来改造自然。这些意义体现在宗教、文化和工作中。在这些领域里丧失意义就造成一种茫然困惑的局面。这种局面令人无法忍受,因而也就迫使人们尽快地去追求新的意义,以免剩下的一切都变成一种虚无主义或空虚感。”

这里把文化比为意义系统更为关注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本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侧重于一个世俗化过程,所致力发展的科技进步、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开放社会、人的发展等,都是为了实现“形而下”的价值手段和过程,虽然它可以作为社会解放的一次重要进程和历史、文化进步的标志,但这只是达到理想的现实中介,而不是理想自身,甚至造成对理想自身的消解,没有了观照未来的理想或理想因被消解而等同于庸俗的物欲追求,那么人作为精神动物必然出现精神迷失,精神迷失或理想被消解的人当然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改革开放更大程度上是弥补了社会以前所缺少的商品经济这一严重不足,因此,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也是一次“世俗化”变迁,必将再次最大化地激荡大众文化的价值范序。它在给人们带来尊严上、权利上、个人价值上的补偿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引发了认同丧失、信念危机、理想冲突等文化意识上的缺失。中国人在20世纪对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几乎是同时认同的,这种认同不仅仅是现实社会变革的层面,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理想层面,所以面对严酷的现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抱着必胜的信念,为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然而由于对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甚至错误认识,导致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挫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传统文化、对资本主义的虚无主义,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虚无主义倾向。因此,我们在重视并肯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已经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客观现实的同时,又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人格理想的塑造这一新的长期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党在思想和理论上实现了先进文化的自觉之后,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通过舆论引导、教育、宣传、激励等机制和规范,塑造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新体系和大众文化的理性秩序,创造出新的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让先进理想引领时代潮流,防止在“道德单向人”、“政治单向人”之后,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单向人”。在鼓励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社会各种能量竞相迸发的同时,敢于否定极端的个人主义设计,因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设计不是调动人们全部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只有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结合起来,坚守“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这一社会理想,才能迎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理想社会。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端午

    端午

    在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个大节,它的历史久远,传播广袤,节俗繁缛,内涵深广,旧时与年节、冬至并称“三节”。迄至于今,各地城乡仍有划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风俗活动。可以说,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就岁时节令的研究来说,它的风俗意义比其他节日更为丰富。
  •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老北京古牌楼与牌坊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封妖有师

    封妖有师

    因一次意外,主角把祖先的《妖兽谱》解除封印,妖兽跑到人间,为了不让妖兽在人间产生祸乱,用武器作为代价,封印在个个妖兽体内,让人无法看见妖兽,妖兽也只在晚间出没,为了武器,主角踏上封妖之路。妖怪是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书是由许多个平行世界组成的,每五十章为一个卷。
  • 少女攻略系统

    少女攻略系统

    此身除了灵魂外皆为幻想,是谁构建了我的一切?诸神胜利后的悲歌,迷雾笼罩的整片大陆。绯红之心的出现,命运早已改写。我只是在寻找存于现世的证据,手握胜利之剑,让我带着遥远的幻想乡,用这被神诅咒的左手掌握巅峰之力吧!通俗简介:其实就是一个有点腹黑的男人在得到某女神的馈赠后大杀四方建立水晶宫的带点温馨感动的故事。一个勇者的和谐有爱的故事……注意,前方出现蹭得累些许,女王一只,天然呆一只,也许还有不明吐槽体和不死马鹿星人,请注意查收。ps:新建交流群、223572005,加入注明是本书。
  • 一颗糖的爱情

    一颗糖的爱情

    男主:夜逸女主:玉糖甜文。。重生夜逸:糖糖你是我的光我会一直对你好玉糖:重生回来就是为了还你的情
  • 我是特种兵之血勇之徒

    我是特种兵之血勇之徒

    五个来自中国陆军精锐特种部队的年轻人在一次去深山执行寻找事故飞机残骸的任务之时,突然失踪于现实世界,落入一个异界大陆,在这个地方充满了具有超能力的雇佣兵,为了回归自己的祖国与人民的怀抱,这五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与这个异界的邪恶势力展开了殊死的较量!而正义与邪恶的碰撞也因此一触即发!······
  • 灾变之新时代

    灾变之新时代

    莫名奇妙的灵气复苏,诡异的绵延,神秘少年横空出世,古老的神灵再度降世,深渊中的黑暗在窥视着一切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书收辑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鲁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诗作。文中附以导读和注释,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 梦兮见兮

    梦兮见兮

    被迫穿越,春喜变成了丞相府里的丫鬟。温柔小姐,痴情公子。让她一次又一次甘愿沦陷。是什么让她一步步走向阴谋,那个把她召唤来的人,意义何在。古代帝王,冰冷无情哪一个不是用温情铺垫。阴谋权利,爱恨痴情,亲密之人终将成为陌路。“当我被抛弃的那天起,我的一生就只剩下复仇,而你们就是我复仇的棋子。”“如果你把我当做这盘棋的棋子,那我一定拼尽全力让你满盘皆输。”“我的责任就是在适当时机召回属于这个时空的人,而这个时空的历史将决定于这个灵魂的一念之间。”
  • 方爱梧桐

    方爱梧桐

    他,一个罪犯;她,一名女警。两人年少相识于梧桐树下,情根苦果深种而双双不知。多年以后,二人再次相见,而身份却早已天差地别。物是人非,本应美好的爱情,成了一场苦苦的虐恋。“我只有一点要求,让沈媚亲手了结。我这一生,唯爱她,我的命,我的灵魂,都只交她一人。”“如果有来生,我一定,用尽全力奔向你,你可一定在梧桐树下等我啊。”梧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代表爱情的忠贞吧,甭管是或不是,在这本小说里,梧桐就是吹拂爱情的风,也是溺了他的海。作者表示有写转世重生文的冲动,哈哈哈。
  • 安之以城

    安之以城

    一只自卑又自尊的胖女孩安橙,在她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喜欢上了同班渣男刘铭浩,却被百般羞辱,后来终于认清事实放开手,又发现她所谓的暗恋情节都是乌龙。决心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她,多年后,再次回到这个曾让她伤心的城市,再一次的遇见,她,会否又生执念?抑或是,携手那个对的人,共度此生。
  • 穿越农家小媳妇

    穿越农家小媳妇

    都是魂穿,咋人家就能上个王妃啊,千金小姐身,到她这就是个寡妇,还是个带娃的寡妇!还有个标配的恶婆婆和不要脸的小姑子给她下套!哇,当她陈青相是个脓包吗?收拾不死你们!还有那边那位仁兄,看着人模人样的是个文化人,跟着她混吧!诶哟,小看你了,还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呢,娶回家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