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06600000005

第5章 全盛时期的中国佛教(1)

●一从学派到宗派

魏晋时期,佛教寺院的经济力量还比较弱小,但自南北朝起,在朝廷帝王、贵族官僚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下,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拥有大量土地房产,通过出租土地或役使依附农民、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等手段,聚敛财富。在寺院经济的基础上,佛教理论的研究开始深化,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都有僧俗学者予以研习发挥。至南北朝中后期,出现了以探讨专门经论为中心的众多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涅槃学、成实学、地论学、摄论学、毗昙学、三论学等。从事研习的有关学者被称为“师”,由他们依据经论而阐述的思想则称为“师说”或“师学”。

涅槃学以研究《大般涅槃经》和传播该经思想而得名。《大般涅槃经》的中心思想,是提倡“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该学派的中心议题是关于佛性的有无、成佛的可能性等。首先注意到涅槃佛性说并加以肯定的是僧睿。自竺道生首倡“阐提皆得成佛”论和“顿悟成佛”说后,围绕着顿、渐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争论,由此而形成南方涅槃师的两大系统。北方涅槃师以道朗和慧嵩为主要代表。

成实学主要研习和宣传《成实论》的思想。《成实论》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佛教论著。自罗什为初学者译出这部论著后,他的弟子僧导和僧嵩分别为之作注疏,逐渐形成该学的两大系统,在长江流域曾盛极一时。成实学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印度经论的研究和把握有了深化。

地论学因研究和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十地经论》为印度大乘学者世亲所作,它的基本内容,是对菩萨修行的“十地”即10个阶段以及心法的“八识”学说等展开论释。最早对《十地经论》进行研究和宣传的,是道宠和慧光,他们各自传授弟子,分别形成该学的两大系统。

摄论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摄大乘论》。《摄大乘论》是印度无著大师的论著,属瑜伽行派唯识学的奠基性著作,它着重探讨了“心”的性质、心生万物的原理以及众生如何依据此心修习成佛等问题。摄论学的著名学者也有两个系统,一是真谛门下,二是地论南道师。

毗昙学以研究和传播小乘有部论书《阿毗昙》的思想而得名。《阿毗昙》通过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启发人们成就佛教智慧。它以名相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佛教学者据此而创立各自体系。由于《阿毗昙》内容丰富,解释名相清楚,所以它几乎成为南朝所有论师共同研习的对象。

三论学主要研究和发扬“三论”的思想。“三论”指罗什所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系印度龙树、提婆倡导的大乘中观学派基本著作。最早传习“三论”之学的,是罗什弟子僧睿、僧肇、昙影等人。后来罗什僧团解体,其门徒纷纷南下,三论学的重心转入南方。南方三论学的代表人物,有僧朗、僧诠、法朗等,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法朗。

佛教在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消化、吸收后,加速了民族化的步伐,并开始进入它在中国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陈、隋之际,在学派的基础上,宗派诞生了。

一般认为,宗派产生的主要标志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度发展的寺院经济,以确保宗派独立的经济来源,并推动自身的发展;二是系统的学说体系,以保证自宗在思想理论上的独立地位,并由此而与其他宗派区别开来;三是相对固定的传教地域,即以某祖庭或大型寺院为中心,造成一定的势力范围,以利于自宗学说的区域性流传:四是严格的法嗣制度和寺院规范,以行政手段保证自宗的特殊地位。

因此,宗派不再如学派那样,仅仅通过学说的传承而形成松散的师徒、师友关系,而是具有严密的、全方位联系的宗教体系。宗派之间,除了学说上的分歧,还涉及到与世俗生活相联系的实际社会利益的矛盾。

●二隋唐主要佛教宗派

隋唐时期出现的佛教宗派有:天台宗、三论宗、三阶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这些宗派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内容,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这里略述其中几个主要宗派。

天台宗产生于陈隋之际,因其实际创始人智颛长期于天台山弘法,故名。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以“一念三千”为核心的止观学说。“止观”,系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一念三千”,是指一念(心的刹那活动)具足三千世间(即三千诸法,泛指整个世界),三千世间只在一念心中。意即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一念之心与三千差别世界平等统一,无前后之分。

天台宗的另一思想,是“性具善恶”说。大乘佛教一般认为,“性”或“理”是纯粹至善至净、超越善恶对立的。性具善恶说的提出,标志着印度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由于它综合了儒、释两家人性理论,所以能更有效地解释善恶现象,从而更易为僧俗两界所接受。

唯识宗远承印度瑜伽行派,特别是护法一系的学说思想。创立者是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他们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玄奘编译的《成唯识论》中。《成唯识论》集中阐述“外境非有”、“内识非无”思想,确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基本原理,主张十分彻底的唯心论,并以此作为宗教实践的理论依据。“外境”,即外部境界,指客观事物;“内识”,即心、心识,指精神现象。外境因众生的虚妄认识而施设,愚昧无知者却执为实有,但其本质是“无”;内识为外境之所依,是一切现象的根本,所以是“有”。

为了论证“万法唯识”,唯识宗重点宣传了“八识”思想。“八识”,指人的认识作用(“心”)的8个部分,它们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世界一切现象的总根源。

华严宗以阐扬《华严经》而得名,实际创始人是法藏( zang)。华严宗的思想特色是“理事圆融”说。“理事圆融”的“理”,指世界本体和事物本性、本质;“事”指宇宙万有、森罗万象和个别事物。因此,“理事圆融”实际指现象与本体无二无别,无碍相即。法藏认为,理与事的关系也就是体与用的关系,或者是总与别、一与多、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理事圆融的基础上,事与事也都相互圆融,万物之间构成“相即相入”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华严宗重视逻辑分析和范畴阐释,思辨性较强。它通过理事、体用等哲学范畴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等对立双方的内在联系,对后来的程朱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它的实际创立者是唐代善导。所谓“净土”,是佛经所说的诸佛居住的地方。许多大乘经典都曾谈及净土,其中对中国净土信仰者影响最大的,当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它们是净土宗所依的根本经典。

其他宗派一般都主张通过研习经典,求得解悟;或通过静坐专修,求得证悟。净土宗则强调以信仰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阿弥陀佛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西方净土,名为“他力往生”。净土宗的念佛是称名念佛,即手掐念珠,口念阿弥陀佛名号,与他宗的念佛完全不同。

由于净土宗原理简单,浅显易行,收效极高,最能适合时人的实际需求。所以,它在发展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派之一。

●三玄奘和他的《大唐西域记》

在经历了十六国南北朝长达300年之久的分裂之后,隋唐重新统一全国,建立起强大的封建集权王朝。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获得空前的发展,佛教在统治阶级扶植下,也进入鼎盛时期。

隋文帝取得政权后,改变北周武帝的灭佛政策,转而大力恢复和发展佛教。他曾多次下诏在全国各地兴建寺院、佛塔,广度僧尼,组织佛经翻译。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由于隋文帝的提倡,“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又据载,扬坚幼年时受尼姑智仙的养育,故即位后着意复兴佛教,并说:“弟子往藉三宝因缘,今膺千年昌运。”(《广弘明集》卷一九)这当然是神化自己政权的说法,不必定信。实际上,隋文帝复兴佛教,更有收揽人心、招致流民归土等政治、经济原因。与此同时,隋文帝更重视传统儒学的复兴。他接受历代帝王崇佛或废佛的经验、教训,力图建立以儒学为核心,以佛、道为辅助,调和三教思想的统治政策。

隋炀帝在历史上以暴君著称,为了掩饰自己的凶残面目,他也充分利用佛教。他在为晋王时,曾请高僧智顿为自己授菩萨戒,尊智额为“智者大师”。即位后,他亲自作《发愿文》,表示皈依佛教,文中自称“菩萨戒弟子”。

在佛教政策上,文帝和炀帝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要求佛教对王权负责。文帝认为,他是以“人王”的身份来提倡佛教的,所以佛教应有皇权至上的观念,忠实地“为国行道”。他在给智顿的敕书中,明确要求“宜相劝励,以同朕心”,即不允许佛教与王权离心离德。炀帝在尊祟智颛的同时,特别提醒他要“率先名教,永泛法流,兼用治国”(《国清百录》卷三),即必须把名教置于佛法之上,以维护王权的统治。

唐代帝王对于佛教的态度,出于真正信仰者很少,普遍地是从政治上进行考虑的。随着道教势力的不断壮大,唐朝统治者及时总结历史教训,在佛、道关系上有意识通过儒家予以调和,消融矛盾。这样,在唐朝,一方面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协和一致。这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在思想统治的方法和手段上,已进一步成熟,从而为宋代理学的形成作了准备。

唐初,太史令傅奕曾一再上疏,要求罢废佛教,唐太宗曾一度根据傅奕和道教徒们的要求,下令精简僧尼。但是,其后不久,他又说:“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上)意思是说,从宗祖立朝的角度考虑,道教在先;①若从对社会的宣传效果看,佛教应居上。唐太宗的佛、道并重方针后来为唐王朝大多数统治者所采用。在他们看来,佛、道都有不可取的一面,又有可以借用的一面。就可借用的一面说,佛教有助于“治化”,即发挥它的教化民众的作用;道教则可以神化宗祖,抬高皇室,打击旧士族势力。

说到唐代佛教,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唐僧取经”的故事。其实,《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是小说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艺术创作的成果,与历史上的“唐僧”玄奘有很大的不同。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高冷教授别爱我

    高冷教授别爱我

    古早言情无脑文,不喜忽喷,只为开心正文文案:平平无奇的普通女孩贺云翡找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为本校的一名学生做生活助理生物系风云才子钟晔由于长时间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为他担心的父母决定为她请一位特殊的助理。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敬请期待吧。超暖心养猪先锋学妹×表面高冷行为傻沙雕的高岭之花学长
  • 靖佳皇后

    靖佳皇后

    为了拯救战乱中的姐妹,她屈辱的委身给了敌国的皇帝,也为了可怜的姐妹们,她成了他的妃子。她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但在金殿之上,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一地向他和她参拜的,他宠幸过的美人时。她竟有些不舒服,“怎么这么多……真是种猪!”
  • 玛雅:丛林掩盖的神迹

    玛雅:丛林掩盖的神迹

    本书研究了玛雅文化史,内容包括“失落了的和发现了的”、“从文字说起”、“宗教:无所不在的撒旦”、“作为政治史的玛雅”等。
  • 衍灵传奇

    衍灵传奇

    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大学生,进入了一个跨域时代的游戏,在这里他不再是茫茫人海中挣扎的小穷光蛋。游戏的迷人之处在与无尽的杀戮和超越真诚的友谊,还有就是那站在高处振臂一呼的万人云集,可在离开那个舞台来到现实我们任然默默无闻,不过这没关系,只要我们曾经站在巅峰,那已足够。
  • 为什么我不能一直爱下去

    为什么我不能一直爱下去

    自从遇见他便不能自拔,以前的经历让自己觉得自己太不配没有自信,后来她能否突破自己的思想勇敢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
  • 我的蛋宝宝我的蚕宝宝

    我的蛋宝宝我的蚕宝宝

    《我的蛋宝宝、我的蚕宝宝》是一本童话故事书。讲述了在护蛋行动中,我的蛋宝宝夺得了冠军,本想创造一项吉尼斯纪录来,没有想到竟然孵出一只小鸡来,而且还要喊我是妈妈,这让我好不尴尬。好在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为了去找妈妈,它不辞而别,不久,我收到一封来自乡下的邀请信……为了完成写观察日记的任务,我养起三条蚕宝宝,没有想到它们那么难伺候,说城里的桑叶不好吃,强烈要求我把它们送回乡下去。为帮蚕宝宝脱皮,我做了一回凶手,另外两条想自杀喝起可口可乐,结果结的蚕茧竟然是黑色的……本书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供低幼儿童阅读使用,也可供一般读者阅读使用。
  • 温柔,因我爱你

    温柔,因我爱你

    命运中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归属,他可能就在你的身边,但是你千寻万寻,就是找不到。人生就是这样,越是靠近,越是容易被忽略。
  • 神诋1神的新生

    神诋1神的新生

    远古时,神比人类还要早诞生,人类诞生后。神负责监督,管理人类。但,好景不长。一些人类起了贪心,想吞掉神界。他们自知无法与神抗衡,便散播瘟疫让神下凡救人…….
  • 吹万禅师语录

    吹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溺爱之娇宠乖乖女

    总裁溺爱之娇宠乖乖女

    自从7岁那年遇见,就让他在也无法忘怀,没想到命运捉弄,待他如约归来,却得到她失踪的消息。。。。一切物是人非。。首先罗刹在这里给大家道歉,对不起关注我的大家,我没有按时更新,而且还停更了那么一段时间,因为罗刹遇到瓶颈,不知道该怎样继续接下来的故事,不知道他们的故事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大家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罗刹欢迎大家私信罗刹的微博“@写_罗刹”欢迎骚扰!罗刹在这里给各位鞠躬了ps: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