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影响信息技术实施要素的深入探讨,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的接受,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到技术接受模型,以及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众多的研究发现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是直接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从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角度来研究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意向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用户的技术接受行为。
1.3.1 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国外关于用户接受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个体技术接受的行为研究是其中的主流方向之一。这类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个体技术接受决策的心理过程,出发点是认为个体差异、系统特点等外部因素只有通过个体内在的价值与信念,才能对个体的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产生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信念与使用意向的关系,以及决定使用意向的信念构成。相关模型和理论一般以个体的使用意向或使用行为作为研究的因变量,以个体对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念作为自变量。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创新扩散理论(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IDT)、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TTF)等。这些理论的建立为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角度研究用户接受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技术接受模型是戴维斯(Davis)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提出的一个模型,是目前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最优秀的用户接受理论之一。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马耶森(Mahieson)进一步引入计划行为理论,而泰勒和陶德(Taylor and Todd)又添加了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迪绍(Dishaw)将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进行了集成,所构造的拓展模型能很好地用来解释企业信息系统的接受行为。由于模型结构简单和各种实证研究对其价值的证实,技术接受模型被广泛地用于研究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接受,从早期的个人计算机、电子邮件系统、字处理软件以及电子制表软件到目前的知识管理系统、ERP应用系统、电子商务方面的各种复杂的应用系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等理论和模型的引入,不断提高了技术接受模型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丰富了用户接受理论。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用户网上购物行为,国外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网上购物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构成及其与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关系。如杨和军(Yang and Jun)研究发现对于网络购物群体而言,可靠性(Reliability)、接近性(Access)、易于使用(Ease of Use)、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安全性(Security)和信任性(Credibility)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六大层面,而其中可靠性为最重要的方面。科勒萨和加尔布雷斯(Kolesar and Galbraith)主张利用服务质量(SERVQUAL)的五大层面,来发展网络消费者衡量网络商店服务的质量。索瑞和克里斯丁(Shohreh and Christine)在研究网络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报告中指出,有七项服务质量是消费者所关心的,即网站的内容、网站的可接近性、网站的搜索引擎、网站的设计与呈现方式、网站的反应性、提供给顾客公司的背景资料和网站个性化的服务等。斯瑞尼瓦桑、安德森和波那维鲁(Srinivasan,Anderson and Ponnavolu)提出八项可能会影响网络商店中消费者忠诚度(E-loyalty)的因素(8C),这些因素包括客制化、接触互动性、培养、关怀、虚拟社群、选择性、便利性和网站特色。
自1996年以来,国外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标准来评价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以帮助企业提高网站建设的质量。例如库伯利(Kubly)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标准来评价网站的质量:精确性、权威性、目的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阿尔伯(Alper)认为应该从客户的满意程度来评价网站,因此他提出下面四个标准:应用方便、信息全面、娱乐价值和用户交互。
国外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类型:美国的两个著名的评比网对电子商务网站的排名,其影响力越来越大。Gomez 是一个为电子商务用户以及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服务质量评测的机构,通过综合业界专家意见,利用全面、广泛、客观的互联网评价法,高质量的社区评比,以及在线企业的评论,为网络用户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用户经验评测、电子商务基准测试和用户导购等服务,以帮助企业建立成功的电子商务和指导网络用户进行在线交易。BizRate。com公司成立于1996年,号称是第一网上购物门户网站。它采用“在线调查法”收集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评比的资料,即BizRate所有资料全部来自对真实顾客的在线调查。通过向数以百万计的网上购物者收集直接的反馈信息,对近4000家网上商店进行评分,由此得出的评比结果可以被认为是顾客满意度的标准。
(1)Gomez制定了5个一级指标:易用性、用户信心、站点资源、客户关系服务和总成本;(2)BizRate制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指标有:再次光顾网站、订购的方便性、产品选择、产品信息、产品价格、网站外观与表现、物品运输和处理、送货准时性、产品相符性、顾客支持、订购后跟踪;Gomez和BizRate主要从客户需求、客户满意的角度来制定网站的评价内容和指标;(3)美国消费者联盟CU网站Consumer Reports Online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电子商务网站测评活动,其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网站流量,销售额,网站政策(安全性、个人隐私、装运、退货、顾客服务),使用方便性(设计、导航、订单及取消、广告)和网站内容(分类深度、产品信息、个性化),然后专家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结果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排名。
1.3.2 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国内在用户接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对于用户接受理论的研究,是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模型,逐步将用户接受的理念引入,主要是对国外理论方面的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徐博艺、刘文雯等人论述了技术采纳模型的起源与发展,并对国外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绘制出了论文逐年的趋势图、期刊的分布图和研究对象分布图,将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发展阶段,并将TAM和TTF整合起来,研究我国企业中影响ERP采用和实施的行为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鲁耀斌、徐红梅重点阐述了3个重要的接受模型——理性行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并对它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列表比较分析。此外,他们还对国外在实证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不同应用系统技术接受模型的主要因素,并比较了不同技术接受模型在自变量、中间变量及因变量选择上的差异以及实证研究中数据的采样和数据分析方法。
香港理工大学王玮详细论述了三种常用的模型:理性行为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李霆等人在继承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工作绩效预期、工作努力预期、社会因子和便利条件等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关键因素,从其定义和相关命题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从模型的简化和集成等方面对目前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
张洁等人建立了ERP环境下的拓展技术接受模型,模型中引入了主观规范、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咨询引入等外部变量,同时分析了这些外部变量与原TAM模型内部变量的关系,并提出了ERP技术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变量,但文章没有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研究方面,潘金峻、徐博艺等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ERP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领导支持、培训、相容性和主观规范对ERP采用过程、使用者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领导支持、ERP培训和相容性是影响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的重要因素,同时证实了认知因素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借鉴、吸收国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理论模型加以改进,并进行实证验证,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提出解释能力更好、适用性更强的用户接受理论,是国内信息系统学术界应该努力的方向。
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网上购物行为研究,国内也是从理论探讨方面进行的。黎志成等人在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面向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模型。
近年来,电子商务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主要的研究领域,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网站质量、电子商务服务质量以及提高电子商务质量的方法等方面。而电子商务网站质量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又较为广泛,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对网站质量也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质量观,例如:产品观把网站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归纳为一系列质量特性的总和;用户观强调网站的质量就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使用的目的;制造观是从网站开发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站的质量取决于网站是否满足既定的需求和制约;价值观则强调在一定的成本限制下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常金玲、夏国平从网站可用性角度来评价电子商务网站质量,并以微软公司的可用性指南(MUG)作为评价的基础,对MUG的指标含义进行了阐述,选择了5家国内公司的B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350名评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评估了MUG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评估了每一个网站的可用性等级。CNNIC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站点的浏览器的兼容性,引擎上的出现率,站点速度,链接的有效率,被链接率,拼写错误率,站点设计。
1.3.3 研究现状的比较
在用户接受理论的研究层面,国内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明显滞后于国外。用户接受理论的应用必须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并根据研究领域的特点,来构建各自不同的用户接受模型。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显著不同在于,目前国内对于用户接受理论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多侧重于跟踪、描述和综合,缺少实证研究成果。这是由于没有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根据技术的不同类型,在研究中需要选取不同的研究变量。
现有理论和模型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个体接受或拒绝信息技术的原因,但是从管理学研究的角度看,寻求对用户接受的解释不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标,因为解释必然是在事实发生之后。虽然想要理解用户接受,是必须先从解释开始,然后才能通过对用户接受的理解来确定用户接受或是拒绝信息技术的真正原因。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在解释用户接受或拒绝信息技术原因的基础上,探寻促进用户接受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研究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相关研究成果难以直接为用户接受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其中,对用户接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是现有研究的缺陷,这样会削弱模型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在电子商务网站质量或网站评价内容中,国外的评价内容更注重网站的功能与业务,以及消费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国内的网站评价还主要是对网站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价。这既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差距,也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存在不足。
在对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的研究中,虽然都零散地涉及到消费者感知因素的某一方面,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然而其研究视角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
关于电子商务网站用户接受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调以技术为中心,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平台,关心的是网站的设计、安全性等;另一类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重点在于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与服务以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经验、企业的信誉和社会环境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我们应结合技术和消费者两种视角,来探讨面向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接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