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人员听了皆笑。孙中山却很当真,便给罗桂芳拨十支盒子炮,要他收复海关。
海关洋人果真吓破了胆,不敢反抗,罗胜利完成任务。
可外国领事团闻讯,竟调来十八艘军舰闯进珠江,炮口对准大元帅府,英国二百名水兵又在沙面登陆。面对强敌,孙中山毫不畏惧地警告侵略者:如果你们胆敢开炮,我就命令中国军队占领沙面,收回主权,让玩火逞凶者无立足之地!
这时,英国领事赶到大元帅府抗议,被孙中山严厉痛斥。
不久,美国公使以不干涉内政的面孔前来调停。孙中山慷慨陈词:今日有六国战舰游弋于广州港内,妄想以武力阻止我政府收回海关,还说不干涉内政,真是岂有此理!其实,不干涉内政是假,你们的外交团控制中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则是事实!
在孙中山理直气壮的驳斥下,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破产了,孙中山胜利地收回了广东海关。
再一事是赈济日本。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死伤十五万人。正在东江督战的孙中山,闻讯立即拍去慰问电:天皇陛下,摄政王殿下,请接受中国人民诚挚的慰问。由于你们国都发生了巨大灾祸,使贵国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我相信:贵国有勇气和毅力能够克服这种困难。孙逸仙。
他责成四川熊克武将军筹款赈灾,汇转五万元。其中两万元赈济日本灾民,一万五千元赈济蜀省留日学生。
这是孙中山在中日友好史册上写下的闪光一页。
三是死而不死的故事。
1923年年初,谭延恺率湘军一万人进驻广东。孙中山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大本营秘书长。
为表示对孙中山的钦敬,谭把家里珍藏的两方分别刻有鞠躬尽瘁与死而后已的汉白玉古印赠给孙中山。
孙中山十分高兴,将鞠躬尽瘁的一方留下,说:鞠躬尽瘁是我们革命党人对人民应具有的品质,我们死了要把未竟之业交给后继同志,继续奋斗去完成。所以,我们不能死而后已,我们要以死而不死的顽强精神,让后继者再接再厉,贯彻始终。
谭延恺收回了死而后已的方印。孙中山的教诲,他久久不能忘怀。
四是修改讲稿的故事。
孙中山讲演三民主义时,很受民众欢迎。
一次,当他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以洋人的修身为例,说他们衣帽整洁、革履必光等等。
会后,有人对孙中山说:今天先生的讲话恐怕有误。中国人所讲的修身重在品行,所谓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而今天先生所举西洋人的例子,主要是指讲卫生,不是中国人所指的修身啊!
孙中山沉思片刻,顿然省悟,说:是我理解错了!但他的讲稿此时已经发给报馆付印了。可有错必纠,孙中山马上派人取回原稿,立即认真做了修改。
五是孙中山为了不让大家为他祝寿,从不告诉别人他的生日。在中山大学校史上曾有过一段插曲:孙中山为了培养建设人才,决定在建立黄埔军校之后再成立一所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筹委会的委员们想在孙中山生日这一天举行成立典礼,但却不知道哪一天是孙中山的生日。因为有人曾见孙中山在11月11日晚上请过几位老朋友吃饭,便以为这一天是他的生日,筹委会就决定将11月11日定为校庆日(直到解放后才改正过来,把11月12日定为校庆日)。
后来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孙中山还亲临指示,写了以下的训词:国立广东大学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华民国13年11月,孙文。体现了孙中山对广东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视,成为中山大学校史上的一段佳话。
第六个故事是:有一次,滇军第一师师长赵成梁在第一公园举行结婚典礼,事前来见孙中山,请他做证婚人,得到中山先生应允。
到了那一天,赵把中央公园的结婚礼堂布置得异常富丽堂皇,所用一切器物无不极尽奢华。孙中山进入客厅坐下,方感到不安。接着杨希闵、刘震寰等高级将领都进来了,纷纷向孙中山敬礼。中山先生有些不耐烦,催促赵成梁举行婚礼。婚礼完毕后,孙中山即起身告辞说:我因公事极忙,不能参与盛宴了。
赵成梁恳求稍待,一面吩咐开席。孙中山说:不能,不能,公事急需处理。
赵成梁不敢再说,只得送孙中山登车。翌日,赵成梁派员送一百元席金来,孙中山放在办公桌上,没有理会。过了一个月后,马湘对中山先生说:赵成梁送来的席金还在台上呢?
孙中山说:你拿去,我不要。
马湘又说:先生用来加菜好吗?
孙中山很不耐烦,甚至带着一些怒气说:你亲自给他送去!
第七个故事是: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经常到广东大学讲演三民主义。有一次刚到北岸步出码头时,见一妇人坐在堤边哭得很痛,大家都没有理会她。中山先生走上前去,看到这个妇人抱着一个面黄肌瘦、大约四五岁的小孩,衣服也破烂得很,就问她为什么哭得这样凄惨。妇人说:孩子病了十多天了,没有钱医治。看她快要死了,叫我怎不伤心?说完又痛哭起来。
孙中山伸手替病孩诊了诊脉,对妇人说:你不要哭!小孩的病虽然重了一些,但脉搏、呼吸都还好,不会死的。
说完,就命马湘用电话告知广东大学医科附属第一医院,请他们派救护车把这妇人和病孩接往留医。他吩咐完毕,才到广东大学去讲演。
孙中山先生的平民作风和动人事迹给宋美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龄来广州不到十天,可了解到不少情况,令她高兴。这天晚上,全家坐到饭桌上的时候,美龄打开了话匣子,全是夸姐夫的话。说广州的革命轰轰烈烈,民众精神面貌一新,比上海高出一截;说广州是革命的中心,东方的莫斯科,而大元帅是平民百姓,莫斯科里的列宁;说她这一趟没有白来,受教育不小。二姐庆龄听了乐得合不上嘴,而孙中山听了,则不以为然地说:我让你来,是考察介石,不是考察我来了;我让你与介石结合,不是与革命结合。是不是,我的小妹?
美龄反驳说:与革命结合有什么不好?
好,我说不过你。不过你的任务可没完成啊!
中山也与小妹开起了玩笑。
我的平民大元帅。不过有一点我得告诉你,务必加以防备,那就是商团还有活动。美龄又道。
如果称我是平民大元帅,我也知足了。商团如果胆敢兴风作浪,我就可以代表民众将他们就地正法!请小妹放心,这一点我早已心中有数。
私下里,美龄在二姐庆龄面前,也说了不少赞美姐夫的话。只差没说我要是二姐,也是非英雄不嫁。
小妹,你对介石印象怎么样?这是姐姐最担心的。
介石怎能与姐夫相比?我是非英雄不嫁。美龄巧妙地回答了姐姐。
姐夫对介石很器重,同时对小妹也很关心。关键大主意还得你去拿。庆龄道。
我理解姐夫的心情,不过姐夫看上的人也不一定很差。你说呢?
这个事情,如果让我说,小妹就不高兴了。
二姐,你不高兴的事我决不做的。
爱情这个课题,对美龄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在西方生活了十年的她,观点是倾向于西方化的。说实在的,她对中国封闭性的爱情观,加上浓厚的封建意识色彩,是看不惯的。她认为爱情应该像西方那样是直率的,不应该有丝毫的隐晦。大白天,男女搭肩携臂有什么不好!不过中国人是正人君子,若那样是被人耻笑的。对于蒋介石这个人,二姐说他作风不正,可是她却不把问题看得那么重。她认为男人毕竟是男人,人也应该互相理解。她对蒋介石这个人,并没有正式接触过,谈不上是印象好还是印象坏,因此也谈不上同意不同意。不过,她还是很留心的。三天前,她在街头走着,见到一位报贩手拿报纸在她身前高喊:卖报卖报,孙中山的学生--蒋介石……
听了蒋介石的名字,她随手买了一张,展目一看,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合影跃然报上。这张照片的背景是永丰舰。孙中山坐在一把椅子上;蒋介石则侧立其后,面露微笑。下面有段措辞得当的文字: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蒋介石与孙中山蒙难于永丰舰上。他们携同全军将士,万众一心,力挽狂澜,迎得平叛胜利。又见千里褒骏马,危难识忠诚。
在该报的第二版,详细报道了孙大总统蒙难的经过和蒋介石的全力相助。宋美龄认真阅读了这篇报道。其中振人心扉的文字,使她对蒋介石改变了看法。她佩服蒋介石的忠诚为人,她感谢蒋介石对姐夫的难中相助。读着读着,她不禁拍桌叫道:蒋介石太伟大了!太伟大了!总之,蒋介石作为一个神秘的人物已经开始留在她的心间。她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也许这种说不清的影影绰绰的看法,使她最终成为蒋介石的夫人,也许这正是她所特有的政治敏感!
后来据说,这是有心计的蒋介石的攻心战,那位所谓报童也是蒋所收买的。
半个月过去了,宋美龄还是模棱两可,犹豫不决。面对着姐夫、姐姐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见,何去何从呢?她不知该怎样回答姐姐和姐夫。有心见面怕姐姐不高兴,违心拒绝又怕对不起好心的姐夫。唉!干脆不偏不倚算啦。此时只有不偏不倚才是两全其美,也是最高明的办法。在第十五天清晨的饭桌上,宋美龄向姐姐、姐夫辞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