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也是留学生罢课的第四天。陈天华之死无疑是晴天一声霹雳,给风起云涌的反取缔运动点上一把火,留日学生被激怒了,像涨潮的海。他们将陈天华的遗体抬上街头,高呼口号,游行示威,以抗议日本当局宣布的《留学生取缔规则十五条》。
陈天华,为唤醒国人革命反满,起过重大作用,其《警世钟》、《猛回头》,永为不朽的革命之作。他在《警世钟》中,大呼其声: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休。此时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为抗议日本政府而投海自杀,亦云悲壮,永垂不朽!
陈天华,字星台,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人。父为小贩。陈少年即善属诗文,曾撰写反满文字和小册子,散发于长江沿岸各省。1896年入求实学堂。1903年由求实学堂资送入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约在1903年下半年或1904年间,他曾和杨守仁等编辑《游学译编》、《新湖南》等刊物。曾积极参加拒俄义勇队,以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职务,回国策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逃亡日本,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1905年7至8月间,参加了孙中山发起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本年冬,发生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政府文部省之《取缔规则》运动。陈天华为抗议日政府之诬蔑中国留学生,投东海而死,实为遗憾。
欲说清陈天华之死,还得从学潮起因说起。
留日学生自1901年以来,不断创办宣传西方民主和反满革命的刊物,以及印刷反清革命的书籍。清政府对此大为恐慌,视之若洪水猛兽,必欲尽除之而后快。1903年8月,张之洞向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提议制订对留日学生严加限制的各种规则,又叫《取缔规则》。9月,在中日商约会议中,庆亲王奕劻和张之洞又向日本再三言及此事。并将约束章程交给日本公使,转送东京。清廷公使也向日本外务省交涉此事。几经商讨,至1905年4月,日文部省向日内阁总理大臣兼外相桂太郎具陈意见,以为中国留日学生议论其本国政治和行政等问题,是越轨行为,有订立相应规则以限制之必要。
同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今清国人入学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共十五条。
这个规则,又称《留学生取缔规则十五条》。它严重地限制了留学生的自由,把留学生完全置于清政府控制之下,没有清使馆的同意,就不能入学。
同盟会成立后,各省会员先后回国从事反满革命运动,排满宣传开始深入国内广大民间。所谓民间,也多半是底层知识界。清政府清楚此种排满思想的危险性,便于1905年11月25日,谕令各省督抚严禁排满宣传。
东京中国留学生对《取缔规则》,马上注意到其严重性,但未即行动。至11月30日,收纳中国留学生的各个学校,发出布告,限各校中国留学生在三日内,将本人原籍、现址、年龄、学籍、经历具报。中国留日学生便群起反对。留学生总会干事和各省职员联名致书驻日公使杨枢,要求公使向日本政府交涉,取消《取缔规则》中之第九、第十等条。日本之弘文学院、经济学堂、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大成学校、成城学校、东斌学校、东业实业学校等八校中国留学生代表,也于同日在留学生会馆集会商讨对策。12月4日,弘文学院中国留学生首先停课,表示抗议。12月5日,三百名中国留学生聚会于富士见楼,要求取消全部规程,认为此章程有辱国体,应完全废止。程家柽复发表《反对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之理由》刊于东京《朝日新闻》,倡议集体罢课,如仍不能达到目的,则不惜返国。文曰:既深恶祖国专制,志于推翻,又何苦郁郁受异国专制压迫?此后,各校中国留学生纷纷响应罢课,风潮益烈。日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于《朝日新闻》著文嘲讽与谩骂中国留学生,谓此次风潮系因清国学生过于狭义解释令文之结果与清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意志而发,其团结亦为薄弱。
陈天华死后,东京留学生罢课风潮又汹涌起来,有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北京的留学生,不愿参加,便出外旅游,躲避风潮,总之,形成全体中国留学生的总罢课局面。12月13日,中国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政府之《取缔规则》,有近三百人集体退学返国。订票返国者,总计不下二千人。返国学生均不坐日本人的船,态度坚决。
但对于返国,同盟会骨干人物胡汉民、汪精卫等(中山先生此时不在日本)坚决反对,认为应为革命大业而留在东京坚持革命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尤其要坚持办《民报》。而宋教仁和胡瑛,也是同盟会要员,却提倡中国留学生退学归国,以示不妥协的坚决态度。大多数人则倾向于宋、胡二人的主张。胡且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会长。在学生联合会开会时,两派争论非常激烈。当时学生联合会为此竟于全体留学生俱乐部宣布胡汉民与汪精卫之死罪。秋瑾主张返国则更为激烈。最后召开同盟会党部会议,各省代表均到场,经辩论,决议解散学生联合会,通过胡、汪主张。后经交涉,取缔规则,遂无形打消,学界以安。1906年1月13日解散学生联合会。15日复课。反《取缔规则》运动胜利结束。
陈天华死后,其灵柩被送回湖南老家,葬于长沙岳麓山。
41、俗话说见血大吉
东京同盟会总部的影响不断扩大,分部遍布日本各地,部分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进步人士也纷纷加入,外加中国留学生八千余人,可谓声势浩大。留学生陆续回国,把火种撒遍中华大地。革命形势喜人,革命形势也催人。作为中国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此时抱负在胸,面对着总部所在地的新形势,他又想到了东南亚和欧美同盟分会的建立。于是,在同盟会成立不久,他便决定了自己的东南亚之行。1905年10月上旬的一天,孙中山安排好总部的工作,终于起航了。
大海扬波为他送行,革命风潮在他胸中滚动。
新加坡,这是华人聚集的国家。
孙中山经过多日的活动,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正式成立。参加会员达三百余人。
盟誓是在一个天高月清的夜晚。
入会仪式颇为奇特。首先由孙中山口喊全体起立,举右手宣誓,并且还有固定的握手式及秘密口语,要一问一答,甚是隆重。问者语切,答者激昂。
问:何处人?
答:为汉人。
问:为何物?
答:为中国物。
问:为何事?
答:为天下事。
而后孙中山与会员一一行握手礼说:从今日起,你已经不是清朝人了!
会场上气氛热烈,群情激昂,欢腾雀跃。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大家吃了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入会的人太多,把木板压塌了。
孙中山爽朗地笑着说:这乃是颠覆满清革命成功的预兆!
众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盟誓仪式刚刚结束,正要议论工作,忽然发生了茶房与车夫打架之事。会员林义顺出门劝阻,结果也挨了打,弄得衣襟沾满鲜血而归。一些会员觉得,刚刚结盟反满,就发生了流血事件,这岂不是凶兆?大家议论纷纷。
孙中山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连忙说:这是好兆头!这是好兆头!俗话不是说见血大吉吗?古代军队出征还要以血祭旗呢!今天我们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就开门见红了,这不是大好兆头吗?他这一说,大家都高兴了起来。
再说东京,孙中山离开日本前一日,即10月6日,康、梁保皇派在东京借口召开纪念戊戌、庚子死难烈士大会,以宣传保皇。孙中山为了揭穿其目的,临行前,特意交代胡汉民代表同盟会前往参加。
这天,风和日丽。
胡汉民登台演说,斥责康、梁保皇派之谬论。他具体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五级退化:由教主退为共和;再由共和而退为君主立宪;再退化为变法、勤王、保皇,每况愈下。并指斥康、梁利用死人欺骗活人,甚不可取。最后表明同盟会反对此种纪念会的召开。胡汉民演说时,听众逾千人,拍掌狂呼者再三,康、梁之徒,众皆瑟缩,不敢置辩,即席宣布此后不再开会于东京。从此留学界渐以容保皇为耻辱矣。
这是同盟会第一次向保皇党的进攻战,旗开得胜。从此,留学界便开始唾弃保皇党而转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国内也是如此。
10月7日,孙中山起程赴西贡。航行间,忽然有一位体弱跛足的华人走过来对他说:你是不是实行革命的孙文?我闻大名久矣!我也觉得不革命不能救中国。近几年我在法国经商获利数万元,你若需要财力帮助可随时用电报告知我,将尽力相助。此人自道了姓名,孙中山听后十分高兴,和他互约通电暗号,并约定电文ABCDE的含义:A为一万元,B为二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
此人就是当时清朝驻法使馆的商务随员张人杰(字静江)。他原籍浙江吴兴,是上海张园主人之子,父殁后分得巨额遗产,在上海、巴黎之间经营中国古董文物。法国人有喜好中国古董者,趋之若鹜,因此获利达数万元。他听说孙中山在这只船上,满船寻问,才找到孙中山。两人分手后,孙中山觉得萍水相逢,还不敢轻信。以后几次起义向他求助,都能将款如数汇到,乃是舟遇仙人矣。
风尘仆仆的孙中山到西贡后,应邀参加旅越华侨在堤岸举行的欢迎会。在欢迎会上,爱国志士周观臣首先提议认捐以支持革命,在他的带领下,即席认捐的人很踊跃。有位做小生意的商贩叫黄景南,虽然收入不多,平时省吃俭用,手头只存有数千元,但是竟一下捐了三万元。侨胞们问他:你平日不肯多花一文钱,为什么今天这样慷慨呢?黄回答:没有祖国,我们华侨就永远受人欺负!黄从中国到越南时,是坐红头船去的,除了随身的衣服外,一无所有。他对革命的热心支持,在越南华侨中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孙中山在堤岸成立了同盟会分会。
西贡、堤岸两地华侨对孙中山都非常敬重。有一天,在宜心茶社,有人诋毁孙中山,说孙大炮如何如何。邻座饮茶的人,先与此人争辩,后来索性把他打出了茶社。
孙中山回到日本时,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事发生了……
42、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命捐款
夜深了,人静了。孙中山却失眠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革命党内竟会出现这般谣言!
近年来,连续的海外奔波,建立组织,为革命筹捐用款,说实在话使他极度疲劳。包括他的胞兄孙眉也是为革命出过力的,无私地援助了革命。1905年,夏威夷政府改订租地条例,孙眉的农牧场土地被收回。后来,孙眉向法院上诉失败,数十年经营的产业破败。当年春天,孙眉到越南河内找其弟要求在财力上给以帮助。孙中山因忙于革命,需款正急,未能尽力。于是孙眉只留其侄、孙中山之子孙科在檀香山上学,带着母亲杨氏,弟媳卢氏,两侄女孙诞、孙婉等全家迁居香港,在九龙牛池湾,借了一笔钱,盖了三间茅屋,经营小农场,以种植果菜、饲养鸡豚等养家,此外别无所有。孙中山已经很久没有同家人团聚了。眼见革命形势日日见好,有人竟这般造谣,目的何在?不是要瓦解这个组织吗?再说这么多年,他孙中山为人做事,光明磊落,并没有丁点儿私欲之心,这是众所周知的。包括他的生活用品、衣着,都是节省再节省,俭朴再俭朴。他吃饭并不讲究,花钱比谁都吝惜。因为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自己是革命领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对这种谣言的出现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件传闻是好友黄兴直言告诉他的。他信任黄兴,如同信任自己。黄兴也说,可能是保皇派使坏,拉拢党内立场不坚定的人。想到这里,他又多了一丝安慰。敌人要失败了,因而像疯狗一样要发疯咬人了。但是怎样平息这场风波?他又想到了黄兴。半夜里,他推开了黄兴的门。晚年的孙眉倾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终至毁家纾难;而早年兄弟之间却因观念不同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前排中为孙眉)。
总理,这么晚了,还没休息?黄兴一愣,因为孙中山深夜敲门还是第一次。
睡不着啊。昨晚,你告诉那事,使我难安啊!中山道。
区区小事,何以挂心?黄兴道。
不,这是敌人在借刀杀人,怎么说是小事?
那你说怎么办?
这不,我不是来找你商量的吗?
黄兴请孙坐下,两人坐在床沿上商量起来。
末了,只见黄兴熄灭了烟说:这样吧,谁怀疑,就让谁去专门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大白于党内。
也好。孙中山点点头,站了起来,因是关于我的事,就由你老兄安排了。
明天,我就派他们去调查。
调查人出发了。
在邓荫南经营的家场场部--一幢简陋的二层砖木结构的红色楼房前,两个中年男子跳下马车,和邓荫南交谈。
乘车人出示身份证件道:我们是同盟会南洋支部成员,奉派来此调查。
接着又说:东京总部,有人印发了《孙文罪状》,我们想来核实一下。据说他贪污捐款,给他哥哥在这里盖了一座洋楼。
洋楼?邓荫南苦笑了一下,有一座,是我们合伙帮他哥哥盖的。喏--他指着远处雨雾迷蒙中的一座茅屋,离此有百米远。
沿着田间小道,调查人向茅屋走去。
这是一座三间大的陈设简陋、光线暗淡的茅屋。
孙母杨太夫人病卧在床上,孙眉和两名调查人员默立一旁。
杨太夫人发出剧烈的咳嗽声。
卢夫人赶紧过来给她捶背,转头又低声嘱咐孙婉:快去给婆婆端药……
调查人有些窘迫地对视了一眼:那我们……先告辞了。
孙眉默默地送他们出来。
一名调查人在门外停住,掏出一沓钱送给孙眉:这一点钱请您留下。
孙眉摇摇头:我知道革命经费的困难。他做了一个手势,不留你们了。事情都已清楚。
调查人看了看孙眉,感动而又愧疚地点点头:再见……
马车在泥泞中远去……
到香港九龙进行调查的华侨回到新加坡、日本后公布了调查材料,总部和南洋广大华侨对孙中山更加信赖和敬仰了。
在东京,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看了调查书,激动地说:孙君在个人生活上极为俭省,是中国人的榜样,也是日本人的楷模。若是为了帮助穷苦朋友们,或为达到革命目的,孙先生是相当敢用钱的。但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朴素而简单,既不喝酒,不玩女人,更不花不必要的钱。有电车的地方,他一定坐电车,就是坐小包车,也是算得很精,从不随便乱花。并且不管天气怎样,他经常带着大衣和洋伞走路。这样,万一下雨,他还是可以去任何地方。
风波不但没有给孙中山抹黑,相反却给他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