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缠烂打
人难求,求人难,难得如同“踏破铁鞋无觅处”,然而只要你下定“跑断腿,磨破脚,说烂嘴”的决心,你所求之事也就“得来全不费工夫”了。因为“磨”会对对方造成微小的心理负担,而当这种心理负担超过对方的承受能力时就只能让步了。
软磨硬泡是征服顽固之人的强大武器。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在辅佐朝政时,只要是他自己认定的事情,即使与皇帝意见相反,也会坚持到皇帝点头的那一刻。
有一次,宋太祖拒绝了赵普推荐官吏之举。赵普没有死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此事,结果再次被拒。
谁料,赵普竟三提此事。
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同僚都很吃惊,赵普脸皮何以变得这样厚。太祖这次真的生气了,地上只留下几片被撕的奏折。
但赵普仍不死心,静静地拾起碎片,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又将奏折呈到太祖面前。
太祖为其所感动,结果可想而知。
类似的故事还有:
某位官吏政绩卓著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秉公上奏,但因太祖平常就讨厌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不予理睬。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性格中的执著又再次占了上风。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我若驳回你的奏折,你将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赏功罚过,这是一条古训,是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将个人感情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愤然离开。
赵普紧跟在后面,立于皇帝寝宫门外,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定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太祖的怒气再次融化在感动中。
同样的意见,屡次向对方提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运用这种说服法,须具备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即使每次都会失败,但是绝不可灰心丧气,要找机会反复地盯上门去直至成功。
这时你最好是有礼貌的离开。对方会因你的客气而对刚才的冷漠感到歉意,如果对方真有这种心理反应,就等于你有了转机。求人就是如此,要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就要讲究战略战术,时进时退。
原一平享有“推销之神”的美称。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
匪夷所思,原一平竟让问者摸他的脚板。
之后,提问者一脸茫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可真够厚哇!”
“这就是秘诀。”原一平微笑着说。
俗话说,好事多磨,“磨”必须懂得策略,不要死缠烂打去乱“磨”,让别人误以为你在耍无赖;而是要“磨”到点子上,才能“磨”出好事来。因为很多人都有一种“怪癖”,喜欢让人“磨”,只有你把他“磨”得舒坦了,满足了他的权力欲,他才会满足你的请求。
有时我们求某个人,而这个人却常常敷衍了事,“不好办”“以后有机会再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很多,我不能开特例”……
也许有些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打退堂鼓,顾及面子,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厚脸皮。但有一些人却深谙“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因而当他们第一次被对方拒绝后,会再次或连续几次发动进攻,软磨硬缠地硬要对方答应他的请求。也许如此会让人讨厌,但是对方也会因急于逃脱你的纠缠,反而干脆答应了你的要求。
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多次向对方提出要求,但每次见面都是一语带过,并且还积极争取下一次见面的时机。这样次数多了,对方必然会有心理负担,他就会考虑满足请求者的请求。比如,那看似真诚的“坐一坐”“看一看”“见见面”,而对方则很清楚你的来意,时间久了,对方反而会觉得不帮你就是自己理亏了。
1946年4月,土光敏夫荣升为石川岛芝浦透平公司总经理。当时,百姓生计窘迫,企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筹措资金实乃最头疼的一件事。即便是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资金也非常紧张,更何况芝浦透平这个既没背景又无优势的小公司,就更没有哪家银行肯痛快地借钱给它了。土光刚担任总经理不久,生产资金的来源就搁浅了。为了筹措资金,土光几乎每天都要拜访银行。
这天,土光带着盒饭走进第一银行总行,与营业部部长长谷川(后升为行长)洽谈贷款事项。土光一上来就摆出了视死如归的气势,长谷川则装出爱莫能助的无奈之态。双方你一句我一句,最终毫无结果。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一看到疲倦的长谷川想要走开,土光便慢条斯理地拿出了带来的饭盒,说:“让我们边吃边谈吧,谈到天亮也行。”面对土光,长谷川只好服输。最终,土光的款项全部如期到位。
后来,为了从政府拿到应支付机械制造业的补助金,土光还曾以同样的方式向政府开展申诉活动。于是,在政府机关集中的霞关一带,就有了说客土光的各种智慧。
土光的行为诠释了泡蘑菇战术的特点:
1.脸皮要厚,不至于一见到“钉子”就缩回头
2.明显地显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3.表面上是软磨硬泡耍无赖,实际上是以诚心感动了对方
换句话说,就是要设法软化被泡对象,讲究“泡法”的礼貌性、合情理,要不温不火,让对方气不得,恨不得,最终达到目的。
“好事多磨”不假。并且“磨”是需要技巧的,不要毫无技巧可言地去死缠乱打,乱“磨”会让对方厌恶你,从而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正午时分,董女士在母亲的陪伴下,一人撑伞,一人怀抱婴儿宝宝,前往市妇幼保健所去做例行健康检查。太阳热辣辣地当头照,她与母亲走得很匆忙。就在快到门口时,突然被某公司的业务员拦住推销保险。出于礼貌,董女士一边客气地敷衍着女子的问话,一边委婉地告知对方她们有急事,不想考虑类似问题,但没想到该女子紧缠不放,“殷勤”地紧跟在母女俩后面,说个没完没了,而且讲的全部都是他们公司保险多么好,弄得母女俩哭笑不得。即使被斥责数次后,那位小姐仍很执著,似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意。无奈的母女俩加快步伐。走了10多分钟后,那个女子见实在没有什么戏,才面带惋惜之意离去。甩掉这个讨厌的“尾巴”,母女俩长舒了一口气。事后,董女士哭笑不得地说,这位保险业务员兢兢业业忙业务是不错,但不顾客户感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总而言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穷追不舍地左右夹攻,总会有攻倒的时候。但是还是得记住在限度之内坚持不懈,才会有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人被他人一再地依赖和求助,自然会形成心理负担,自然而然去帮助你,但这种三番两次的纠缠有时也会失效。如果因此而退却,那注定失败。如果你表现出不悦的神色或恶言相对,也必定前功尽弃。
抓人软肋
下面以赵高和李斯为例。
寒暄之后,赵高直奔主题:“承蒙丞相所知,皇上过世前,有诏书赐送长子扶苏,速回咸阳主持丧葬,立为后嗣。诏书尚未发送,皇上驾崩,故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现在遗诏以及皇帝符玺都在胡亥手中,谁为太子只在你我。如何行事,望丞相计量。”
李斯勃然作色,惊斥道:“亡国之言,何从谈起。这种事情,下不为例。”
赵高平静地说道:“在下鲁钝,惊动丞相。此事暂且不论,我们说点别的,望丞相将自己与蒙恬试作衡量比较。在功高劳苦、谋远失少、无怨于天下方面能不能与蒙恬相比?而且扶苏更依赖蒙恬还是你?”
李斯迟疑片刻后慢慢答道:“以上数条,都比不上蒙恬。不过,此时此刻赵君用政事的欠缺来指责老夫,是否太过失礼了?”
聪明的赵高体察出李斯心动的方向,顺势说道:“我赵高不过是内廷的勤杂而已,自从承蒙厚爱以刀笔文法进入秦宫以来,管事共计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时,未曾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赏延及第二代的,只见过有被问罪诛伐的下场。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丞相是知道的。长子扶苏刚毅而武勇,既能围人又懂用人之术,即位以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如此君臣政局之下,君侯最终不能怀列侯之印,安归故里的结局,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在下高受诏教习胡亥学习法律政事,数年以来,未尝见胡亥有所过失,未尝对胡亥有不安之感。胡亥仁慈笃厚,轻财重士,敏于行而讷于言,礼义周全而敬重士人,秦的诸位公子当属他第一,可以立为继嗣。望君侯计量决定。”
犹豫不定的李斯痛下逐客令:“赵君请回!我李斯奉主上之诏令,听上天之成命,计量决定,何从谈起?”赵高不动,回复说:“安可以转危,危可以转安,安危皆在自己手中,怎能顺天而行?”
李斯说:“我本一介布衣,仰皇上恩宠,得幸被拔擢为丞相,受封为列侯,子孙后代皆位尊禄重。今主上遗诏,岂可有所辜负?避死而求侥幸,不是忠臣之所为;苦劳而蹈危机,不是孝子之行事,臣下人子,各守其职而已。不必多言,老夫将要得罪了。”
赵高一语双关分析李斯之言,得罪之指向,若在赵高,则是逐客出门,断念绝意;得罪之指向,若在李斯自身,则是篡位谋权之始。赵高坚定地引导谈话的方向说:“听说圣人迁徙无常,顺应变化而与时俱进,察见微末则能感知根本,观测动向则能明了归终。趋时应变,乃是事物固有的本性,哪里有守成不变的道理!眼下而今,胡亥手握社稷之命脉,胡亥之成功,又系于在下高能够通达丞相,连接内外。政权营运,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
谓之贼。由上方控制下部,由中枢控制外围,乃是执政之道。秋霜降而草花落,水摇动而万物作,末由本定,乃是必然的道理。以君侯之明鉴,难道不能及早有所查验?”
李斯欠身坐下,说道:“吾闻晋献公易动太子,晋国三世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位,公子纠死于内乱。商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不听劝谏,社稷倾危,国都成为丘墟。凡此三事,逆天违理,使得宗庙不得血食永祀。我李斯为人,要在顺守为臣之道,岂能干预继嗣?”佩剑行武、强壮坚忍的赵高逼近李斯说:“天下事在人为。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侯若是听臣之计,定将长有列侯之位,世世有封君之称,寿如乔松,智如孔墨。君侯若释此不从,祸患将及于子孙,足以寒心。善处世的人因祸为福,请君侯择善决断。”
犹豫、矛盾、惊慌的李斯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抗拒赵高。于是,在为臣之道和保身固宠之间,在安定国本和攫取权益之间,他始终摇摆不定。这时候的李斯年过七十,已经是垂暮之年,为了后代子孙,他垂泪叹息:“呜呼哀哉,落日黄昏,遭遇乱世,身不能随先帝去,命将何处依托哉!”俯仰之间,他站到赵高的队伍中去了。
战国时,齐国人张丑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不久,两国失和,燕国人要把张丑杀掉。
张丑得了消息,就马上寻机逃走,却不幸在边境被抓。
张丑见硬拼不成,便对官吏说:“你了解燕王杀我的真正原因吗?”
“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其实我分文没有,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接着又说,“你捉住我,有什么奖赏?”
“我可拿到一百两赏银。”
“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会告发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依燕王的脾气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权衡思量了一番,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
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他的这番话,抓住对方的软肋是其成功的原因,把其逼上绝路,然后,一击而中。事关生死,人总会谨慎考虑,若不值得去死,又有生的机会,还有谁会拒绝生呢?
所以说,遇事要冷静,即使是生死面前也要急中生智,挖掘对方的要害,打通求生的通道。
其实怕与不怕的两面性人人都有,你若欲取胜,达到求人的目的,首先,要冷静发挥本性中不怕的一面,分析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找到对方最怕的地方,断其后路,将对方逼上“梁山”,唯你是从。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的故事很多。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习惯隐藏和保护自我的观点,通常使报社的记者失望而归。有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也一直很想了解总统是怎么看待银行问题的,可屡次采访都以失败而告终。
知道总统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发誓一定要拿到满意的答案。她先藏在树后,待他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满脸惊讶与害羞的总统问道:“你要干什么?”“我是一名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然而多次被拒于白宫之外。于是,我观察了你的行踪,今天终于跟踪成功。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得到它。接受采访还是维持现状,你选一个吧。”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打鱼的。”最后,女记者成功拿到了他的答案。
因为总统得顾及面子,只能选择第一个。女记者深知这一点,把总统“逼上梁山”,因此,总统只好乖乖地接受了采访。看来,人办事,在正常渠道行不通时,还得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在对方最害怕的地方开刀,比如,事关名誉和自尊,这样不怕对方不投降。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上。”意思是说,凡事都有强弱两个方面,如果硬攻对方强势,容易形成久攻不下或两败俱伤的局面,甚至还可能成为败军之将。如果专挑薄弱处狠击,虽用力不多,但只要紧抓对方的短处,将其逼上“梁山”,便可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要想征服别人,就要善抓对方软肋,顺水推舟,重拳出击,将其逼上“梁山”,对方就不得不听从于你。
绵里藏针
在美国,竞选总统的卡特的母亲再一次面对记者,尽管她对频繁的采访感到厌烦,但出于礼貌,她还是说:“见到你十分高兴。”
记者说:“您的儿子竞选时说,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请问您的儿子是不是从来没有撒过谎?因为您是最了解他的人了。”
莲莉·卡特诚恳地说:“是的,当然善意的除外。”
记者追问:“什么是善意的谎言?您能不能给我下一个定义,或者举一个例子?”
卡特的母亲笑了:“比如说,您刚才进门的时候,我的问候。”
记者一听,灰溜溜地告辞了。
卡特的母亲将对记者无礼纠缠的厌恶藏进礼貌的话语中,这就叫绵里藏针。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更有不能直言的意思,得靠绵里藏针的方式来表达。
1952年,正在莫斯科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将去苏联其他城市访问,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正在这时,飞机的一个引擎出现不明故障,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推迟行期是尼克松一行唯一的选择。
勃列日涅夫虽尴尬无比却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您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问,“你看,他们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幸亏提前发现故障,否则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
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可谓绵里藏针。听了这话,勃列日涅夫除了苦笑,还能做什么?不过,多练习“解话”“接话”的功夫可以提高你表达言外之意的本领。
使用绵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