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6900000040

第40章 方法论(5)

不过以笔者之见,如果因为人与计算机之间存在某些不可类比的特征,而因此全盘否认人—机类比的可能性,恐怕也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人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确实存在某些相类似的特征,这是可作类比的客观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借助现代科学背景看到了这种相似点,并试图通过这种类比,为研究人的认知系统的内在机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在思想方法上具有独到见解。而事实也证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能较好地说明人的认知过程,对人的认知系统的内在机制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这一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人—机类比途径的开拓。此外,我们还应承认,任何类比总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层面上的类比,总要撇开与舍弃一些因素或方面,并把类比的对象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中抽取出来,因而类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既然如此,那么人—机类比尽管存在某些局限性但不应完全否认类比本身。正确的态度应是,在承认人—机能作有限类比的前提下,注重类比的局限性,并正确对待、仔细分析类比所获结论的有效范围,充分考虑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整体性与多层次性特征。

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可以看作是“心理”研究方法的一次突破。它所具有的意义主要不在于主张研究人内部的心理机制,而在于为研究这种机制指明了一个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这意义上讲,人—机类比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妥之处,但它能给人以新的启发,有利于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加速研究的过程,这是不可否认的。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将输入与输出的信息作对比分析,是认识心理过程的重要方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十分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认识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种思维操作称为“抽象分析法”。

如何进行抽象分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首先须利用观察与实验对通过“心”的信息流进行跟踪,即在特殊的认知任务的作业中对心理操作的程序和产品进行追踪,以获取丰富的客观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或利用计算机对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模拟。最后,将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加以对照,作出某种推论,并将有关的推论连接起来,便可构成对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的合理陈述。

笔者认为,“抽象分析法”的提出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大进步。在内在的心理机制尚不能被直接加以研究时,以往的心理学派并没有创造出有效方法给予间接性研究。构造派心理学用内省法,通过受试者的口头报告来说明结果,由于内省法容易受被试者主观思想的支配,所以实验结果往往缺乏客观性。行为论者则放弃研究人内部的心理机制,致力于寻找外部刺激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抽象分析法”将被试者的行为反应、口语报告与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材料进行会聚,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研究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显然其客观性程度已大大加强。因此,“抽象分析法”尽管是对人的心理机制的一种间接性研究,其推测性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终究为了解内在的心理机制提供了一种认识方式,仅就这一点而言,“抽象分析法”的认识功能是不容否定的。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利用计算机模拟是认识心理过程的有效手段

计算机模拟是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实验,对一个系统按照一定的作业规则由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状态的动态行为进行描述和分析。

计算机模拟最初由尼赛尔(Neisser)提出,而在“心理”研究中首先倡导这种思想并从事研究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纽厄尔和西蒙,他俩提出的著名理论是“物理符号系统假说”(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物理符号系统的功能是操作符号(symbol manipulation),任何物理系统的事件、过程或操作只要能用符号形式来表示,并能明确每时每刻的状态,就能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由于人类思维的各种抽象概念可被看作是物理符号,并且也可以像物理事件一样加以复制、转换、连接和处理。因而人的认知过程也可看作是对符号的操作过程,并用计算机来加以模拟。1956年,纽厄尔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模拟人类解决问题过程的计算机程序——“LT”。尔后,他们又和索尔一起发表了论文——“一个人类问题解决理论的基本原理”。他们的研究表明,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并由此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可行性,从而使“心理”研究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不过,计算机模拟在“心理”研究中究竟能起多大的认识功能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纽厄尔和西蒙等极为重视计算机模拟对“心理”研究的作用;斯金纳等则对此表示反对;而极大多数心理学家却保持某种中间立场(或者说采取观望态度)。笔者认为,应对心理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作辩证分析,才有助于对计算机模拟抱有正确态度,也有利于提高应用该方法的自觉性以及实际应用水平。就目前而言,心理研究中的计算机模拟至少有三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计算机模拟把原来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心理事件置于与物理事件同样的理论体系中来加以客观描述和具体研究,这样就在研究具体事件的计算机科学和研究抽象事件的心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认识人脑内的活动机制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第二,计算机模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认知理论的客观实在性。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思维和智能行为的实验研究很难进行。这类实验费时长,易受干扰,往往只能依据可供观察的少数事例作出一些描述性结论。即使形成了有关理论也因无有效的检验方法而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认识功能。现在,利用计算机模拟能把“黑箱”转移给机器,即把某些待证的认知理论改编成计算机程序,输入计算机。由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原则与产生模拟行为的原则相同,因而在相似的情景之下,计算机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类似于人从事的作业活动。这样,经计算机操作如果获得预期的“输出”,便证明计算机程序的原型(即认知理论)是正确的;如果“输出”与预期不一致,则说明现有的认知理论被证伪,需修改、补充。由此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反复进行,一个待证的认知理论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或证伪、修改或补充,使之逐渐完善。可见,在当前直接深入到人脑内部认识心理机制的手段尚不具备时,认知心理学倡导用计算机模拟来检验认知理论,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许利用模拟手段并不能给认知理论以绝对性检验,但由于计算机程序所包含的具体的运算步骤,严密、详尽的逻辑规则使计算机模拟在检验与发展认知理论中,多少能起到一点积极作用,这恐怕是无可非议的。例如,纽厄尔和西蒙(1956)编制的能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费根鲍姆(1960)编制的能模拟人类配对联想学习过程的“EPAM”程序、安德森(1973)编制的能模拟人类语言过程的程序——“HAM”等,对于认识和检验心理活动机制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计算机模拟能提高研究者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水平。计算机模拟中,计算机产生的某些结果能显示出原有理论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例如,经计算机模拟发现,计算机对问题的理解和建构一个问题空间的起始过程,主要依赖于将当前的问题与以前碰到的问题作类比,把它看作是过去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的同构物。这说明各种转换问题都是彼此同构的,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却被忽视了。所以在计算机模拟中,只要研究者勤于思考,善于分辨,就能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使研究工作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计算机模拟尽管能为认识心理的内部机制与检验认知理论提供新的途径,但从理论上讲其可靠性程度确实令人怀疑:第一,按计算机模拟的逻辑:如果计算机与人在某种作业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等,那么该计算机程序便客观地反映了引起相应行为的人的内在心理过程。但以笔者之见,即使能表现出与人的外部行为完全相一致的计算机程序也未必是人的心理“原型”的“对应物”。因为,生命科学的许多事实表明,有机体的外部表现与内在的活动机制并无严格的线性关系。不同的内部机制可产生相同的外部表现;反之,同一内部机制也可产生不同的外部表现。生物化学对“分子结构”与“生物功能”的研究,分子遗传学对“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研究都能给我们许多启示。由于有机体内在机制的复杂性,经计算机模拟被证实的心理模型充其量仅是对内部心理机制的一种解释,但绝不是唯一的解释。从该意义上讲,计算机模拟只能用于提出“假说”,而不能作为检验“假说”的最终手段。因为计算机程序本身就是同其他方面的理论成果相结合的产物,在逻辑出发点上由于包含了其他特征的理论因素,所以其验证结果不能完全判定受检对象正确与否。第二,模拟是“人造”的试验手段,它所依据的不是现象系统本身及其存在的实际环境,而是作为现实系统映象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人工”环境。显然,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程度完全取决于模型和输入数据是否客观、正确地反映现象系统。然而,目前的计算机模拟几乎都是以心理实验的口语记录为依据。这种口语记录即便是出声思考的即时性记录,所涉及的也仅是反映在人的意识之中的那些操作和步骤,而人在问题解决中所进行的实际操作是否局限于这些步骤却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即使依据相对完整的口语材料来编制计算机程序,也必须将口语材料进行转换,即对被模拟的心理特征进行简单化、形式化、符号化处理。但一经这种处理,那些无法被形式化、符号化的心理特征(如情感、情绪、意志、性格、动机等)则被舍弃了,而这些特征恰恰对人的认知活动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此外,研究者受自然原型启发而作出科学发现的认识过程也不可被完全模拟,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不能完全被符号化、形式化,因而不能真实地被改编成计算机程序。还有“人际因素”、“生态效应”、“知识背景”等对人的认知活动也有重要影响,但目前都不能将其真实地转化为那种指导计算机工作的符号结构。既然计算机模拟只能是一种近似的模拟,绝非是真实过程的再现,那依据目前的计算机模拟水平是不可能客观、全面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的,这恐怕是计算机模拟在心理学研究中未得到普遍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对计算机模拟应作辩证分析。在研究心理机制尚未有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方法时,因计算机模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假设性的结论,能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些新的问题,这确实对认识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模拟的就是人脑活动的真实机制,或者对心理活动机制的探讨仅停留在计算机模拟水平,那就不合适了。

目前,不少研究者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见解,或许这种不同见解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但应该承认,认知心理学所开拓的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方向,以及为实现这一研究目标而提出的种种富有特色的研究思路,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者,如想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仅需要提出研究目标,而更要善于提出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才能开创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节现代科学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学科,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一切学科领域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于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等作为辩证综合的具体方法便应运而生了。近几十年中,一些独具慧眼的心理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所提供的独特思路研究心理现象,结果使某些久拖未解的难题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从而显示出现代科学方法在“心理”研究中的适用性。为此,笔者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上论证现代科学方法对“心理”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阐明现代科学方法对确定心理学研究策略,加速“心理”研究进展具有方法论意义。

一、系统方法对研究“心理”的方法论意义

(1)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

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综合、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揭示其系统性质及其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法。

系统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四个特点。

第一,整体性,这是系统方法的根据和出发点。系统方法十分强调对事物进行整体研究,因为它把认识对象都看作系统。认为一个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和总体运动规律,既不同于它的单独的组成部分,也不同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而是组成它的各个部分彼此和谐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呈现出来的。为此,系统方法主张,考察和解决问题时不能仅仅对某种要素或某一指标进行孤立的思考,而应从整体出发进行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第二,最优化,这是系统方法的基本目的。最优化,是指应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为系统选择出优化的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优的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事实上,对于一个复杂系统来说,要达到目标的方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总有一个方案是最优化的或满意的。运用系统方法就能从中选出最优化的方案。

第三,模型化,这是实现最优化的手段与途径。所谓模型化,就是运用设计出来的系统模型来代替复杂的难以直接进行分析和实验的真实系统。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反过来认识真实系统的本质与规律。模型化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目的,是因为系统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边界范围、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状态,由此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系统仿真,便能不断修正系统方案,逐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同类推荐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低年级·拼音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低年级·拼音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商人还是官员,这里总会有你用得着的、科学的东西。其中个案也许就是你即将碰到或已经碰到了的工作、生活情景。让我们抛弃所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将心理学放之于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当中,放在你我的身边,让它真真正正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要怎样隐藏自己的秘密?我们该怎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让我们解读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些心理定律在古今中外发挥的作用,从而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好提前准备。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每天学点管理心理学

    每天学点管理心理学

    管理工作不是使用“蛮力”就能做好的,而是要施以“巧力”。就施以“巧力”而言,必须以掌握人的心理规律为基础,这是前提条件。本书选取了经典的管理心理学法则,并以精练的语言、经典的事例、独到的见解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让广大企业管理者在轻松中学点管理心理学,并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快速提升管理实效,打造出一个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团队。
热门推荐
  • 现充学生aite奇葩教师

    现充学生aite奇葩教师

    闲人许天慑收到友人的邀请,去对方所管理的学院当教师。但第一天上任便被班级里的学生给万般吐槽,甚至面临被驱逐的处境。由于不想让友人失望,许天慑被迫厚着脸皮继续“她”的教室生涯……
  • 血脉噬宇录

    血脉噬宇录

    生皆有血,血皆有异。宇宙诞生无数年,衍生的生命更是数不可数。文明的更替和种族的进化,使生命发现了血脉之中拥有的传承力量。从此打开了力量的发展新史……地球在中国抗日战争之中,无意的引出了其他空间文明的强大存在,降下的力量开启了地球血脉的大锁,地球的能力者因此改变,没有修真的存在,没有奇幻的魔法。有的只是不断开启体内血脉的力量达到血脉的顶端,传承技能,血脉觉醒…见证新系统的诞生…纵横宇宙文明
  • 仙剑传承

    仙剑传承

    一座无名小坟,一位疯癫的守墓人,墓中则埋葬着一个还未满月的活婴。活婴入葬,是天谴?还是宿命?一位女子为寻真爱,到处问情,她将情归何处?天道门大师兄被封放逐之地万年之久,各种恩怨谁来偿还?万年之后,邪魔并出,妖族肆虐,直至上古,谁还能一压群雄?
  • 乱入的要塞

    乱入的要塞

    山口山里的要塞入驻章洛的大脑(洞),从此他会魔法了。。。不小心传送到了火星,竟然碰到了马丁叔叔?是圣光还是以太还是原力.。。。。到底还有什么。。。幻想无极限,只为把脑袋变成烧过的蜂窝煤。。。
  • 余音杳杳错倚闲

    余音杳杳错倚闲

    那时,梦里的所有人,都素不相识,两不相知。饶是此时春光正好,满目锦绣,不知纱帐之后,是怎样的爱恨深重,欲盖弥彰。当时谁都不知道,谁和谁的未来,会以一种怎样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合到一起,蔓延生长,枝叶纠缠。那个时候,皇帝还没有猜忌江家;那个时候,余漪娴正天真烂漫;那个时候,温徐来刚从柴房里被放出来,跌跌撞撞地向外跑;那个时候,后来的嘉靖郡主崔妏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崔嬆刚满一岁;……..一切都还是刚刚好的样子。所有人都还不知道,命运对他们满怀爱意的祝福,和恶毒绝望的诅咒。他们还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他们这些看似平淡安宁的人生,会变成长满毒刺的牢笼,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变成笼里的困兽,或者,永生不得超脱的疯子。
  • 鹭洋斋

    鹭洋斋

    “欢迎,这里是鹭洋斋。敢问客家要些什么?”
  • 啤酒谋杀事件

    啤酒谋杀事件

    这是一件十六年前发生的命案。波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他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亲身经历。他只能从这五位当事人口中,把当时的情景一块一块拼凑起来。他要通过他们心底最深的记忆,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曾经的气氛。侦探波洛决定从心理角度出发,回到十六年前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然而,值得沉思的是:每个人,对主要人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自杀?他杀?卡罗琳到底是不是凶手?难道还有一个神秘的X?这五位当事人与克雷尔夫妇,又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表露人物内心的氛围。每一位当事人的叙述,都是一篇人性的记录。在啤酒气味的背后,爱与恨是永恒的主题。
  • 混出大佬的样子

    混出大佬的样子

    她是无人匹敌的杀手,意外来到现代社会,丢了心的她该何去何从。然命运的齿轮将你我相遇,那一刻便再也移不开视线。这是来自灵魂的咆哮“你是我的!!!!”“胡说,别挡路,走开”重生带来的将会是怎样的生活,期待吧~
  •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足球根本不是圆的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足球和足球不一样》正解不同体制下的足球,并发出“足球根本不是圆的”之喟叹第二部分《他们的AB面》讲述各时代足球传奇巨星的各种轶闻第三部分《事情原来如此这般》揭秘足球史上许多不为人知的秘闻,并对一些被以讹传讹的错误史实做出了修改第四部分《大家一起“涨点姿势”》为高段位球迷讲述了很多一般人根本无法知道的足球趣闻和知识。
  • 青山浮云雪白头

    青山浮云雪白头

    中年离婚大叔顾青山,偶遇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白领傅云雪,两个人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