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传媒素养影响着个人的其他素养。传媒素养和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乃至职业素养等等都有联系。传媒素养的提高,可以促进提高个人的其他素养。因为传媒信息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是和社会的所有领域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传媒素养是一个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国民素养教育中,我们认为可以把大众传媒素养教育放在首位,以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传媒素养提高必然会导致大众对于传媒利用能力的提高,通过传媒,大众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传媒也就会成为大众提高其他素养的一个工具,从而有力地促进整体素养的提高。例如,大众传媒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公民意识的树立。公民意识实质上是公民个人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在国家生活中的法律地位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实践状态相统一的行为方式,是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公民意志和公民行为的统一,包括平等和爱国意识、民主和自由意识等等。
就以公德为例。公德无疑是个人素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公民意识的一部分,没有公德的人,必然就没有公民意识。公德是工业文明的伦理基础,因此它必然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选择的基础,日益成为社会大众的认识和实践。公德的建立,当然可以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对基本的社会公德个人素养水平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的活动方式、存在分工的社会化表现,也是人的自身需要的品德、能力、社会交往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使社会的公德教育扩展到国际范围。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公平交易原则、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在更深层次上蕴含着对于道德人格的要求。众所周知,道德教育不仅包含着他律,更主要的是自律。公民道德从他律时期向自律时期升华,核心是道德义务向道德良心的转化。良心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自律性。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道德良心这种独特的自律性质,使之在公民道德人格的形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众传媒素养的提高正是能从人的内部心理激发人们的自律性,从而在外部特征上表现为行为水平和素养的提高①。
在大众传媒素养的构成要素中,人们驾驭和应用媒介技术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大量的互联网使用者,而互联网使用者最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的使用。与农业社会的基础即农民使用镰刀、工业社会的基础即工人使用榔头一样,计算机的使用虽然在十年前还可以被称为一项专业的特长技能,但是在今天却只能够算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正像我们在上文所说,驾驭客观世界是人的素养之一,它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另外,前几年电视购物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们只是翘首观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逐渐兴起,而电视购物在国外很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代购物方式。人们利用媒介,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驾驭了客观事物,提升了个人的整体素养。近几年来出现的“网络小说”也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网络本身是一个新生的媒介,现代人利用网络媒介使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网络小说诞生了。网络小说这个崭新的事物结合了传统文学样式“小说”和新型媒介“网络”各自的特点,免去了排版、印刷等繁琐的步骤,节省了纸笔的费用,不用联系出版社编辑、出版乃至发行,直接在网络上公之于众,并经网络流行于四面八方、千家万户。一些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网络小说又通过出版社印刷成书籍,使之影响更大;有的网络小说写手借此走上文坛,成为了真正的作家,台湾的蔡智恒原是一个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学研究生,自从发布了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后名声大振,后来又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成为集工程师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两栖人物。这一事实,也许可以成为传媒素养的提高促进个人整体素养水平的一个佐证。
注释:①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公德为基点.光明日报,2003.3.19
二、提升整个社会文明程度
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可以提高个人的整体素养水平。个人的整体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上升。这是一个必然的逻辑推理。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化是使人类区别于多数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英国启蒙主义文学家笛福写过一部专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讲述英国航海家鲁滨孙由于轮船失事后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鲁宾孙之所以能够暂时离开家园,一个人独自在荒岛上生存,并不是说明他可以脱离社会,而正是证明他恰恰充分利用了原先的社会资源,在原先社会为他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生存下来。没有船上的那么多生活资料、生产工具以至于枪支弹药,鲁滨孙就无法改造自然,驯服土人。而船上的那么多生活资料、生产工具以至于枪支弹药,正是社会提供给他的。另外,更主要的是鲁滨孙有着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例如敢于冒险的观念、甘于吃苦的观念、善于巧干的观念,勇于实践的观念以及追逐财富、征服他人的观念等等,再加上他所固有的只有在工业化社会中才具有的科学知识,才能使他在荒岛上独自一人生存下来。而所有这些观念,正是人的社会化的体现。没有社会,何来这么多的社会思想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社会的结构越来越精巧,人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说,几十年前我国的部分地区仍然可以刀耕火种,互不相关的话,那么在当代大概已经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了。工业化的进程使人和人连在一起,互相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关于这一个问题,我们在大众社会的一节中已经论述过了。
历史证明,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类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成正比。所谓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所达到的阶段。而所谓社会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及思想观念,尤其是指社会的文化形态和精神状况。社会文明的分类比较复杂,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加以归类,例如,可以有农业文明、商业文明、游牧文明,可以有陆地文明、海洋文明,这是从各个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方式来区分的。如果以生产方式作为其基本特征,文明还有落后和先进之分。按照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明有这样的一个序列,即从采集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直至后工业文明。撇开道德因素不计,仅就历史观点来看,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比较落后,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比较先进,即渔猎文明比采集文明先进,农业文明比渔猎文明先进,工业文明比农业文明先进,后工业文明比工业文明先进。即使加上道德因素,这一文明的先进和落后之分也可以基本成立。采集文明基本和原始社会相对应,原始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例如部落争斗、血亲复仇等等,毕竟带有动物弱肉强食的野蛮印记;渔猎文明基本和奴隶社会相对应,奴隶社会中的一些做法例如对于奴隶要打就打、要杀就杀等等,体现了蛮横无理的落后观念;农业文明基本和封建社会相对应,封建社会中的一些道德观念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等等,和现代的民主和法治相去甚远;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基本和现代社会相对应,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社会准则例如以人为本、平等自由、和谐有序、宽容大度等等,和原始社会的现象相比,所表现的文明程度有了本质的不同。
上文我们提到了以人为本是一种终极价值观,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社会文明有先进落后之分,即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其评判的唯一标准也就是是否有利于人的自身的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大众传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社会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是指有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主要分为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不过是从学语开始的一种呼唤,信息传播表现为人类社会日常生产生活的协作方式。在农业社会时代,人类交往方式的简单化,对传媒的依赖极其有限,晨钟暮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相传夏朝时王亥能造牛车,他驾着牛车,用帛和牛做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为了吸引顾客喊起口号,这可能是最早的广告传播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直至介入了思想、文化、政治的种种变革,推动社会的前进,促成新型文明的诞生。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流行,和当时出版的大量书籍有关;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有关;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乃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无不和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有关。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起义、百日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都是大众传媒积极宣传的结果。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当代也是如此。当代社会生活的嬗变,实质是从以认识、改造、生产为主的劳动型社会生活向以价值定向、交往为主的创造型社会生活变迁。而在这方面,大众传播媒介起了巨大的作用。大众传媒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明的更新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