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信息的定义来说,信息只是社会信息,非社会信息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因为它无法被人类所感知。但是,即以被人类所感知的信息而论,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可以用几十种的划分标准对信息加以归类,如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等等。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最主要的划分是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因为有益信息具有较高价值,有害信息不具有价值甚至具有负价值;有用信息具有较高价值,而无用信息具有较低价值甚至不具有价值。不过,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之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些人看来是有益信息,在另一些人看来是有害信息;反之亦然。有用和无用之分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些人看来是有用信息,在另一些人看来是无用信息;反之同样亦然。在这一方面,几乎没有严格的纯客观的判断标准。但是,有益有害也好,有用无用也好,其实都和新鲜信息和冗余信息有关。一般而言,新鲜信息是有益的、有用的,而冗余信息是无益的、无用的。因此,区分新鲜信息和冗余信息比区分其他信息更有意义。就这一意义上来讲,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新鲜度。人们要追求的信息。是新鲜的信息,不是冗余的信息。
注释:①戴元光.传播学通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44~245页
个中的理由相当简单:只有不断接受新鲜信息才能增加人的知识,才能充实人的内涵,才能提高人的素质,冗余信息再多也无法使人进步。不过,在信息接受过程的具体实践中,完完全全的新鲜信息并非是信息的理想状态,因为100%的新鲜信息无法使人完全接受,倒是带点冗余信息更易于传播扩散。例如,人们看一本完完全全新鲜信息的书,大多因实在无法理解而弃之一旁。倘若有30%的新鲜信息以及70%的冗余信息,那倒可能更为大众所接受。
人们如此钟爱大众媒介,其目的是为了接受信息。而信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鲜信息。那么,人们追求新鲜信息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来看,人们追求新鲜信息的意义是为了追求新鲜感,满足求知欲。从心理学来讲,人们都是喜新厌旧者。一首再好听的歌曲,每天每时每刻重复播放也会使人昏昏欲睡;一幅再好看的图画,每天每时每刻反复观看也会使人生出厌倦;一则再有意义的信息,每天每时每刻不停传播也会使人拒之门外。这里实际上蕴含着某些本质的东西。从生理学上来讲,人的生命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过程,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接受新鲜信息,如果生命中缺乏新鲜信息,生命的过程也就停止了。从社会学上来讲,人类总是得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接受新鲜信息,可以完善人的知识,净化人的心灵,体现人的价值,换言之,就是人的各项素养包括传媒素养的提高,就是整个人的品位的提高,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解放。
这就是通过媒介接受现代社会新鲜信息,提高人整体的素养包括传媒素养的重要意义、最大价值和终极目的。
二、追求现代新鲜信息的途径
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是为了提高传媒素养,其本身也是传媒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可以兼容。传媒素养不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传媒素养,这一实践就是要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永远使自己保持一种对于新鲜信息的渴求,永远使自己保持一种对于新鲜信息的强烈动机,这是提高传媒素养的基础。但是,应该如何去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呢?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究竟有些什么途径呢?
其一,可以通过传统媒介追求现代社会的新鲜信息。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传播手段越来越高超。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人类社会的传播历史证明,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会导致旧媒介的消亡。除了在几千年之前人类所使用的诸如竹简写字、驿站送信等等的那种信息传播方式以外,至今人类还保留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电话发明以后,邮局并没有消亡;广播发明以后,报纸并没有消亡;电视发明以后,电影并没有消亡。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但是并没有对传统媒介构成致命威胁,传统媒介在目前的社会信息传播中仍然具有巨大的作用。这里的道理非常简单。上文我们已经讲过,信息和媒介相比,信息更为重要。人们关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负载信息的媒介。而信息的新鲜程度和媒体技术的先进与否没有关系。一些传统媒体例如报纸每天都刊登着最新的报道,但有一些互联网上的网站几个月都不去更改网页上的信息,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人们完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去追求新鲜信息。事实上,有时候使用传统媒体比使用高新媒体更为方便。例如,当您一个人在午夜时分辗转难眠的时候,可以随手打开放在枕头边的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新闻或其他信息;当您吃完早餐匆匆赶去上班的时候,顺手在马路旁边买一份报纸,在地铁车厢里浏览一遍。社会调查表明,新媒体技术发明以后,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以及电视的收视率均没有明显下降。
其二,可以通过新媒介追求新鲜信息。在大众传播学的意义上,一般把报纸、杂志、书籍三类印刷媒介和广播、电影、电视三类电子媒介合称为传统媒介,而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以国际互联网为连接方式、以电脑为信息终端的互动式多媒体称为新媒介。关于新媒介的特点,例如可以选择信息范围的扩大几乎达到无限量的程度、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可以达到零时差的地步等等,我们均已经在前一节中作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新媒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追求社会新鲜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不能否认使用新媒介比使用传统媒介的效率更高、效能更大、效果更好。一般来说,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一特征是由社会性和技术性两个基本的因素所决定的。社会性是指人们最关心的是和自己休戚相关的信息,不太关心与己无关的信息。上海的报纸如果不去关注本地的社会焦点而去关注外地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去刊登本地的信息而大量刊登外地的信息,这份报纸必然在上海倒闭无疑。因此,新闻的地域性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原则。技术性是指由于传播技术的局限,人们无法获得更远地区的信息,只能知晓某一地域之内的信息。一百多年以前,从云南边疆把消息传达到首都北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几十年之前,居住在深山老林的人们怎么可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呢?正是当时的技术局限性造成了信息传播的地域性。但是,新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地域性,新媒介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使地球上所有的居民变成了村民,使古代诗人的梦想“天涯若比邻”变成了现实。人们追求社会新鲜信息总是由近而远,由少而多,由浅而深,由狭而广,一般来说,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非常熟悉,对于远处的事物总是显得陌生,正因为如此,远处的事物总是显得新鲜。新媒介能够使极远处的信息变成你身边的信息,使你很容易地获取这些信息,而传统媒介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新媒介的优势所在。
其三,可以通过泛媒介追求新鲜信息。泛媒介一词有许多含义。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是一个泛媒介主义者,他认为世上万物均是媒介。他在《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一书中以电灯为例说明这一问题:“电灯是纯粹的信息,除非它用于拼出词语广告或名字,它本身是一个无讯息内涵的媒介,这也是所有媒介的特征。就是说,所有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①麦克卢汉的观点虽然曾经引起过学术界的很大争论,但他理论的超前性和看法的深刻性则是无可怀疑的。我们这里所指的泛媒介,和麦克卢汉的含义稍有不同,我们不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媒介,但我们认为确有许多事物或多或少地蕴含着信息。我们这里所说的泛媒介,是指广义的媒介,就是除了上文列举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外在社会生活中所有能够向人类提供信息的中介体,例如各种会议、学术研讨、课堂教学、文艺演出、旅游观光、体育比赛、大型展览、科技场馆、博物场馆、商店橱窗、户外广告,乃至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等等。毫无疑问,通过这些中介体人们同样也可以获取新鲜信息。一个媒介素养较高的人,不仅仅从一般的大众传播媒介上获得新鲜信息,而且可以从泛媒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就以旅游为例,如果同样到四川九寨沟旅游,缺乏媒介素养的人看到的只是山山水水而已,最多描绘一下五彩缤纷的湖光山色,但是一个具有较高传媒素养的人,从中肯定会得到不少新鲜信息,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地质学知识、地理学知识、气候学知识,社会科学方面的民族学知识、民俗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乃至经济学知识等等。泛媒介是追求新鲜信息的重要途径。不过,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例如上海等地,媒介的泛化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媒介集团出于商业的考虑,将各种媒介主要是移动电视、有线电视等等安装进了住宅小区、公寓大楼、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等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成天向公众传播各种信息主要是商业广告信息,几乎成为一种对于公众的骚扰。特别是那些声音广告,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的安宁,侵犯了个人的权益。例如,当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车上的移动电视广告就向您进攻了。您就得忍受无休无止的推销某一商品的声音,电视广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某一个话题,似乎非要把这一话题塞进您的耳朵不可。特别是在盛夏季节的上下班高峰时段,一些没有空调的车厢里挤满了乘客,大家热不可耐,汗流浃背,心火上升,情绪烦躁,再加上电视广告那种喋喋不休的说教,使人的心情恶劣之至。随着媒介的过分泛化,伦理道德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定会引起广大公众的密切关注。
注释:①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75页
三、追求现代新鲜信息的内容
现代新鲜信息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说。
第一,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性新鲜信息和非专业性新鲜信息,后者主要是娱乐信息和体育信息。
第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有关上层建筑的新鲜信息,有关经济基础的新鲜信息以及有关科学技术的新鲜信息。
现代新鲜信息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以后,信息几乎是无限量地增长了。一个人的精力和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接收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不可能穷尽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传媒素养较低的人,新鲜信息接收度较低,传媒素养较高的人,新鲜信息的接收度较高,这当然是一般的规律。但即使是传媒素养极高的人,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通过大众媒介接收所有的新鲜信息。另外,我们在上文已经指出,接收信息本身并不是目的,正像媒介本身并不是目的一样,接收信息的目的是使信息为我所用,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素质。离开了这一目的,媒介、信息以及其他种种事物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人们在接收像大海般浩瀚的新鲜信息时必须有所选择,正像传播学上关于受众接收信息的一般原理一样,有三个选择,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