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着!”突然人群中传出一声大吼,震得人耳膜生疼!
董卓听到声音,蹭的一下就来到那人面前,冷冷地盯着那个吼叫的人。“袁本初!”董卓看了一下,咬牙切齿道。
董卓原本是很在乎袁绍和曹操两人的,甚至是两人手下的那些人,在董卓进了洛阳之后,都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虽然说有拉拢的意思,但是重用的意思更加明显。
曹操因为其祖父曹腾的关系,董卓对他还是颇为信任的!曹操的祖父曹腾选贤举能,曾经举荐过张奂等人。张奂,字然明,东汉时期的名将、学者,凉州“三明”之一,汉阳太守张惇之子。张奂在东汉时候乃是威震天下的将军,而且擅长治《尚书》,文武双全。张奂久在边疆,董卓曾经是张奂的手下将军,张奂为人严明,但是待人和善,董卓多受其恩惠,因为张奂是曹腾举荐的,在这种连带关系下,董卓也非常看重曹操。
而袁绍得到董卓看重,则是因为其四世三公的家庭,再加上董卓曾为袁氏门人,所以董卓也是很中意袁绍。而且董卓在洛阳根基不稳,也需要这些大家世族的支持,所以说拉拢袁绍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但是,袁绍不给面子!
袁绍很不给董卓面子!虽然说曹操在暗中与袁绍、逢纪等人交好,同在一起游学。但是曹操不公开的发表言论指责反对董卓。袁绍却是明目张胆的反对董卓。
董卓手下的李儒、田仪、苏敏等人也曾分析过,袁家的态度为什么这样反复无常!
袁隗当家的时候,对董卓采取的对策是忍受和虚以委蛇,但是不明面反对。但是袁绍却和董卓不对付。按理说一个家族中除了内斗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出现两种相左的对外意向。
在众人的分析下,众多谋士得出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袁家确实在内斗,涉及继承权!当然其中也不乏袁家家主为了考验袁绍和袁术谁更适合接管家族而做的选择的可能。
袁家内斗,这作为一个不光彩的事情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但是现在在朝堂上,袁隗一句话不说,明显的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但是袁绍去好像“异军突起”一般的,明晃晃的和董卓干了起来!
董卓对此是喜闻乐见的。
袁家势力很大,若是因为内斗而耗损一些,两方势力肯定要分裂,到时候拉拢一方打压一方,董卓就能更好的在洛阳的利益角逐中占得有利位置。不过董卓也很头疼,好死不死的,反对自己的是袁绍这个自己欣赏的人。
气氛很尴尬。
董卓眯着小眼睛,看着袁绍那张白净的面皮,原本的欣赏喜欢变成了厌恶恶心。董卓狼顾了一下周围那些吵吵嚷嚷的人,对袁绍阴测测地道:“天下之主,首要具备的品德就是贤明。我等身为大臣,想到灵帝在位时的种种,无不气氛怨毒。现在新帝已丧,董侯聪颖****,为何不可立为皇帝?嗯?”
“当今圣上年富力强,虽然陷入贼手,但是不能确保是否尚在人间。你不思好好寻找,却为了权柄妄议废立,谁给你的胆子让你这么做的!啊?”袁绍也是一声大喝,喊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双方矛盾的根由非常明显。袁绍一方认为刘辩尚在人间,董卓没有全力寻找,反而非常急躁的想要抓住权柄,这就犯了洛阳氏族的大忌讳。而董卓则是因为找不到刘辩,还不如立刘协为皇帝,这样对国家的稳定也很重要。
田仪在董卓身后看着两人愤怒的咆哮声,连忙走到董卓旁边,小声的说了一句什么。
说罢,田仪就快速的退到董卓身后,仿佛火山爆发一样的,避之不及。
果然,董卓听了田仪的话,目露凶光。“蹭”的一下,将腰间的佩剑抽了出来,直挺挺的指着袁绍,嚣张的叫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有些发懵,真没想到董卓这个蛮子匹夫,居然在朝堂上动兵。听了董卓的那句嚣张的话,袁绍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手心里也攥出了汗水。
忽然感觉有人好像在拽着自己的一角,袁绍也不敢胡思乱想,只是轻轻的用眼睛瞟了一下。“卢植?”袁绍心里疑道。
突然袁绍眼睛一闪,看了董卓那气势汹汹的样子,道:“天下大事,董大人虽然执掌权柄,但是还有太傅三公,诸位大臣在此,怎么独断专行?”
“大汉天下,其他刘氏子孙都不适合,唯有董侯适合,不需多言!”董卓道。
袁绍勃然变色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袁绍“蹭”的一声,也将腰间的刀抽了出来。
这下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两人刀兵相见,就像是前些日子董卓和丁原一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啊!
袁绍横刀在胸前,这下可把那些温文儒雅的人也吓了一跳。袁隗面色慌乱,还好旁边有贺松扶着,才没有倒下。董卓一声大喝,殿外的郎官都闪身进了殿内,手持兵刃,戒备的看着袁绍。
董卓已经将这些执勤的郎官都换成了自己人,所以局面一下子对袁绍不利起来。这时,一个人动了。
李儒。
李儒看了一眼田仪,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要不是他,怎么能闹到这个地步。虽说两人私交很好,但是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却有着很大的分歧。
李儒的心里,虽然也有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他还是主张拉拢削弱为主,逐步的控制洛阳和洛阳周边的地区,然后将京畿和凉州连起来,北图并州,南下关中,东进兖州等地。
田仪在整体的方略上和李儒差不多,但是田仪曾经有过被“世家大族”的一些人欺压的经历。这也让他狠毒了那些世家大族。在田仪的眼中,董卓有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两人在处理洛阳的问题上有许多的不同,这也让原本关系挺好的两人产生了许多矛盾。
田仪见李儒瞪了自己一眼,也没有生气,嘴角微笑着,伸手示意,让李儒去和董卓说话。
李儒轻轻的拉了一下董卓的衣服,这下让气愤中的董卓稍微冷静了一下。看到是自己心爱的女婿,董卓知道他一定有些想法,示意他说话。
李儒小声道:“大人,袁家势力太大,袁绍的名声又海内闻名。若是让天下人知道大人把他杀了活着抓了,咱们以前擢举的那些名士增加的声望也都白费了。为了一个袁绍,不值!”
“而且袁家门生故吏太多,若是那些人真的知道袁绍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对咱们更是不利啊!大人好好考虑一下,把他放回府里,拘押着吧!”李儒道。
董卓虽然粗鄙,又被气愤给冲昏了头脑。但是李儒的话语却像是夏天里的一盆凉水,一下子就让他清醒了过来。
“咳”董卓心里一叹。势力,势力,总有和自己不对付的人存在。
董卓大手一挥,那些围住袁绍的人散开了。袁绍见此,也不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快步向殿外走去。
“哼”董卓余怒未消,又是一声冷哼,看了一眼跪坐在一角的袁隗。董卓大声道:“袁绍竖子,今日如此,老夫也不计较了。袁大人,今日我放他袁本初一马,你让他好自为之,在家闭门反省吧!”
“是!”袁隗震了震心神道。心里暗骂董卓不是东西,居然一点情面都不讲。也不知道自己的“太傅梦”还能不能实现了!
剔除了不同意自己意见的人,这下朝堂上可就安静了许多。董卓是乾纲独断,不管不顾的,就照着自己想的来。直接把陈留王刘协给扶上了帝位。
袁绍急急忙忙的回到了府上,就看到张导从屋内出来。
张导,字景明,和袁绍乃是同乡。前些年的时候,袁绍的妹妹嫁给了高躬,随后高躬和其堂兄高靖被拜为广汉郡都尉和蜀郡都尉。因为高躬和张导交好,所以在高躬上任的时候,就请求张导和自己一起去广汉郡任职。
广汉郡和蜀郡都属于益州境内,互相毗邻。高躬高靖兄弟均为郡都尉,在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
高躬和夫人袁氏生有一子,名为高干。高靖生有一子,名为高柔。就在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广汉郡异族叛乱,羌族和一些山匪勾结,连下数城。高躬率军平叛,但是因为初始的时候仓促,没有及时准备,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最终虽然叛乱平定,但是高躬却是身死。
广汉郡不能呆了,张导这个随着高躬入蜀的人自然要将其家眷带回去。在跋涉了几个月之后,才将几岁大的高干和袁氏带到了洛阳。
在袁绍看来,张导还是有些才华的。政客或者外交辞令家是袁绍给他的定位。事实上在历史中,袁绍能够从韩馥手中得到冀州,也是张导郭图等人游说的原因。
张导见到袁绍火急火燎的回来了,赶忙迎了上去。
“本初兄,今日可有什么事情发生?”张导笑道。
“董贼欲要立陈留王为帝,我没应允,和他在朝堂上起了争执,差点就刀剑相向,火并了!”袁绍言简意赅的把事情的大致经过说了一下。他这一路上心里甚是不安,总觉得董卓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自己。在危急时刻,袁绍心里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就结束,董卓肯定要处置了自己。
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情况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胡思乱想的压抑感能让人崩溃。
张导听了袁绍的话,也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就能了结的。
“本初兄,我敢断言,董卓一定不会让你好过的,咱们赶紧走吧!”张导道。“趁着现在还没有散会,董卓可能还没有传令各门严加看守,咱们还有出去的可能。若是一会董卓反应过来了,咱们就是想出去都走不了了!”张导道。
袁绍突然有些犹豫不决了,若是自己离开了洛阳,许多东西自己都将失去。包括袁家家主的地位。
“本初兄啊!”张导叹道,一脸埋怨的意味:“我跟从兄长,就是看兄长你为人折节下交,处事干练,怎么到了这个时候还下不了决心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你可是就在悬崖边上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张导大喝道。
“洛阳乃是是非之地,长久在这里也不见得是好事啊!”
袁绍应了张导的言语,召集逢纪淳于琼等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卷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