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小利害信,小怒伤义。”管仲还说:“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为贼暴,则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所以生也。”说话不守信,百姓就不会信任和依赖;行为暴虐,则会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不信任,天下怨恨,此乃国家灭亡的开始。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人也如此。这是多么大的失信成本啊!
一些国外名人对失信成本分析得更是直截了当。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说:“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美国管理学家罗杰·福尔克说:“世界上最容易损害一个经理威信的,莫过于被人发现在进行欺骗。”英国诗人赫伯特说:“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作为一位经营者,守信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如果不守信,一次在人前失掉信誉,再来挽回,就非常困难了。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人,失信于员工,以后要想实行有效的领导,就非常困难了。如果你是一个经商者,失信于客户,那么问题就更加严重,客户不愿同你合作,就失掉了“衣食父母”。
如果你是一个广告人,做虚假广告就是失信与欺诈。任何欺诈行为都是国家法律所不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巴黎有一位很有名的节目主持人,曾在电视台上做虚假广告,说戴了一种戒指,可以百病不生,于是许多法国人都买了,但效果不好,甚至有副作用。消费者纷纷上告到法庭,后经审判,该主持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守信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但到了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明显地感到这一传统正被一些人违反。今天,买了东西不给钱者大有人在;追债成了企业一项艰巨的常规性工作;签了合同随意违约之事也时有发生。订了合同就不可违约,许了愿就应当兑现。学生考试作弊者大有人在,且作弊手法五花八门。
有些人不怕道德惩罚,因为他们脸皮太厚,心术太邪。有人认为中国人那么多,骗了一个,被人识破,今后不和他打交道便是了,再去骗下一个吧。我们提倡自律,但这些人不自律,又奈其何?自律非常重要,但自律并非万能;教育非常重要,教育亦非万能。人性的一面是天使;另一面可能是妖魔。战胜人性妖魔的一面,依靠自身人性的一面并不够,还需建立全社会的监督、控制、制约、法治机构,让一些品德不怎么样者“有贼心无贼胆”,想失信得掂量掂量。
人的道德行为不能仅靠自律,还需要他律。也就是将基本道德规范制度化,成为人们遵守的行为准则,不遵守的将受到相应惩罚。其中,最具有“杀伤力”的,便是将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
一位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毕业以后在该国四处求职,却屡遭拒绝。原因是,据该国的信用档案记载,这名学生在留学期间,曾经有3次乘坐公交车逃票被查获的记录。
在与德国人交往中,守时非常重要。如果你去一家德国公司应聘或谈生意,要准时到达,否则,工作吹了,生意完了——都是迟到惹的祸。迟到本身就是失信。
【智慧金言】
失信者必须为他们的失信行为“埋单”,要让他们知道一旦失信,成本将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如此,“他律”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律”。
无德则寡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唐僧师徒四众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此经乃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永传东土,劝化众生,是山高的福缘,海深的善庆,正因为取经乃一大善事,所以尽管山高水深,妖魔挡道,困难重重,在天上的众神、众佛、众道,地上的友邦国民,海里的龙王等的’帮助下,终成正果。
唐僧取经,几乎所有的天神、天仙都出过力,帮过忙。观世音出力最多,帮助悟空收服了熊罴怪,用甘泉救活了枯宝树,缚捉了红孩儿,制服了赛太岁妖王。佛祖如来帮助悟空制服了假猴王六耳猕猴、大鹏。峨眉山文殊、普贤菩萨收服了狮王、象王。弥勒佛收服了黄眉大王。李老君收服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青牛怪。毗蓝婆擒了百眼怪。昴日星官破了蝎怪。太阴星君擒捉了玉兔精。四木禽星活捉了犀牛精。
至于孙悟空的以前的敌人们,如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二郎真君、梅山六兄弟,后来帮助悟空除妖也是各显身手。二十八宿星随叫随到;电闪雷凡并四海龙王诸神,随时听任调遣;各处的土地、城隍给悟空通风报信;黎山老母、太白金星处处关照;穿洋过海,有老鼋自动运载;来往西方诸国,国民均以礼相待。倘若没有这么多人相助,唐僧四众绝对无法取得真经。而这么多人齐力相助,就是因为唐僧四众行的是取经行善、交流文化的有道之事。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成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得到众多朋友的帮助,但是求得帮助的前提是自己要有德。有品德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品德的人众叛亲离,只有失败。
历史上的君王,无德者必寡助。夏桀,暴虐无道,荒淫无耻,把老百姓压榨得无法生存。人们恨透了他,经常咒骂他快死。夏桀召集诸侯会盟进攻商军,但是诸侯们不听他的指挥。两军会战,夏桀因失道寡助,被打得大败。夏朝灭亡。商纣荒淫好色,残害忠良,压榨百姓。人民反抗的强烈呼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周武王讨伐纣王时,纣王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开赴战场,史载有70万人之多。商军虽人数多,但人心不齐,谁也不愿为纣王卖命,刚一交锋,就纷纷调转枪头,举行阵前起义。商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而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道、失德、失信,最后因无助而失国。
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时说过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易经》中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大军事家吴起就任于魏国时,一次,他与魏武侯一同泛舟于西河。魏武侯对吴起说:“河山如此险要,真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马上回答道:“国家的国宝,在于为政者的德,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德,就是人的品德、德行。一个人德高则望重,望重则说话灵。以大德产生的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自然引起人们的敬佩、信赖和服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人。这是任何权力、地位都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企业领导者整天生活在员工之中,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与领导者朝夕相处的直接下级人员,对其一言一行,更是看得准、摸得清,一个德行不佳的领导者,尽管可以凭借权术欺上瞒下,但瞒过了谁,也瞒不过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道德品质为部下敬重的领导者,他在部下面前有绝对的威信,部下愿意倾心拥戴他,愿意与他共谋大业。
一个人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产生于权力,叫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另一种产生于威信,叫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品德因素,它反映在人的一切言行中。周文王受到后人称赞是因为他有礼贤下士的美德,唐太宗以善于纳谏的美德而受后人推崇,包公有公正无私的品德,岳飞有精忠报国的品德,海瑞有刚正不阿的品德。正是由于他们良好的品德因素,才受到当时人民的爱戴和后人的敬仰。以德服人,就是以自然影响力服人。
一个人如何修德呢?
第一,当大家之友,而不是当大家的“上司”。
任何一个人都应当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中,坦诚对人,无论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大权力,也必须放下架子,切忌自视高明,自以为高人一等。要认清自己是群体内普通一员,带头消除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隔阂。
一个人一旦产生骄傲心理,一旦产生“人上人”的感觉,便会目空一切,刚愎自用,从而失去民心。功越大而心越恭,决不可一有功劳,就忘乎所以,摆架子、要面子、装腔作势、脱离群众。须知,越是这样,群众越不认账,越会陷入孤家寡人的泥潭中。
第二,要与大家同甘共苦。
无数事例证明,凡能服人者,都是与大家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人。
《孙子兵法》曰:“视卒如婴,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春秋时齐国名将司马穰苴便是一位“视卒为婴”的将军,他带兵抵御晋国和燕国军队的入侵,十分关心部下,亲自察看战士的住所,慰问伤病员,把自己的俸饷全部分给将士,深受将士的拥戴,部队士气高昂,阵势雄壮。晋、燕军看齐军将贤兵勇,同仇敌忾,未经交战就退去了。
第三,要保持清廉、俭朴。
古代著名政治家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为政之道的四维。为政清廉、生活俭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廉,指个人道德,一味地追求住得豪华、用得高级、穿得华丽、吃得精美,就必然被财迷住心窍,见钱眼开,正常收人不够用,还想捞点“外快”。须知,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是员工的心。领导者的形象一旦在员工心里的天平上发生倾斜,其威信就会一落千丈。
第四,信守承诺。
修德不拘年龄,随时可以开始,要诀是知所自省,推己及人。从推己及人的观点而言,须先取得小我的胜利,才有大我的胜利。信守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承诺,即是小我的胜利。
许多承诺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我们时刻要面临的抉择:兑现还是不兑现。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连对一个孩子说的话都必须兑现,对朋友、对员工的承诺则更须兑现。修德的第一步是勇于面对抉择,打定了主意便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如果你越来越能信守承诺,你的“品德账户”里的“存款”也就越来越多。开始时可能太费气力,渐渐就成了习惯。你如果习惯于从生活小事修养自己的品德,便能取信于人,将来就更有应付大事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