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两位着名人物蒋中正和毛主席,都高度评价过一个人。
蒋委员长赞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文正是何人?竟让他们如此推崇!
他便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对于这俩点是毋庸置疑的,世人皆知。
但除了这两个头衔外,曾国藩还是一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更是晚晴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的理学造诣可以说与朱熹、王阳明媲美。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深深影响着后人。
曾经读过曾的《治学论道之经》、颇有感触,他的家书更是为人处世的奉世明言。
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可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我还是话题引到毛主席的那个评价。
曾文正!曾,当然指的是曾国藩他的姓。
那文正是什么含义?他的名?他的字?
答案都不是!
文正是他的谥号。
这个谥号一般是皇帝给予死去的王公大臣的,就相当于得到官方认证。当然自己死前也可以给留个谥号,不过显得有点非正式。
皇帝他本人也是有的,只不过这会是换成众大臣们通过集思广益后给皇帝谥号。如果换成现在的网络词,那就是赤裸裸的互粉啦。
说到现在,我为什么会一再的纠结与这个谥号呢?
原因很简单,曾国藩的这个谥号是话题的重点。
且看他的谥号——“文正”。
从宋代以后,官场上有个怪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在早期,这个“文”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一般对文人来说都单谥一个“文”字。
到了东晋,王导的谥号是文献,之后才出现“文”字后陪字。
到了唐朝时,魏征、陆象先、宋璟等人得到“文贞”的谥号。
所以当时“文贞”这个谥号在众文人中普遍受欢迎。
众所周知,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它承袭的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如李昉、王旦都被谥号文贞。
到了宋仁宗时,问题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犯了忌讳!
宋仁宗叫赵祯,而这个“文贞”中的“贞”正好和他冲上了。
在那个年代,皇帝是老大。既然有冲突那就改吧,于是就成了“文正”。
“文正”一谥号成为文人推崇的背后,更有司马光的功劳。
他曾提出过,“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望,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从此“文正”便走红,成了人臣美的谥号。
当然,皇帝是不肯轻易给人的。
清朝两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
在众多的文人官员中,这个八个人可算是“物以稀为贵”了,曾国藩更是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论功劳,他平定太平军;论文学,他是一代理学家。于文于武,他都甚任文正这一谥号。
曾国藩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
他的一生有三变:早年讲理学;办理团练军务时讲申韩(申不害、韩非);后学老庄(老子、庄子)。
从儒家到法家再到道家,曾国藩可谓涉学甚广。
不管如何,他终将注定将是晚晴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成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