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无论遇到任何难题都不等待、不观望、不推脱,除了认真准时地完成你分内的事,分外活有时也得多揽些。
问题
公司的老员工都不配合我,工作中总是吃亏!
我有一个朋友,进入一家大企业后,工作特别卖力,也很快取得了一些成绩。
三个月后,他转了正。可“蜜月”期过后,他的工作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工作中,他总是表现得十分浮躁、势力、患得患失,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爱等待、观望,找理由推脱,生怕吃一点亏。
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能占到不少“便宜”:节省了自己的精力或体力。但这种心态的后遗症极多:本职工作没做好,额外的好处也没捞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意在告诉人们,做事要懂得灵活应变。但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毕竟,一个新人来到公司后,事事不吃亏是不可能的。况且,我们做的许多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吃了“亏”,但实际上却是占了便宜。
连续案例:心境保卫战
发生时间:欧阳雪松进入AOG公司第一年4月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欧阳雪松终于转正了,成为AOG这家全球知名公司的正式员工。不过,他的转正比江菲菲要整整晚了两个月。
虽然转了正,可欧阳雪松依然做着校对文案、制作PPT、印刷资料等杂事,一点见不到接大项目的苗头。部门偶尔有了一点成绩,也没人会想到他,都认为是资深策划们的功劳。
最让欧阳雪松觉得郁闷的是,部门的几个老员工,包括江菲菲在内,总是交给他一些分外的工作:比如去印厂监督印刷、给直营专柜送宣传资料之类琐碎的活儿。
欧阳雪松知道,这些活本应该是公司行政部的事,他做不做都没关系——他不做,行政部自然会有人去做。可欧阳雪松出于小心,还是把这些分外的工作完成了。
时间一长,欧阳雪松原本很平静的心也开始乱了起来,他越来越急躁、郁闷,晚上也开始失眠、胃痛。
他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前程来:大学毕业已三年多了,还是“四无”打工族,没攒下钱、没房、没车、没女朋友。本以为找个好的公司会咸鱼翻身,可从现在的情形看,一切还都是未知数。虽然自己的工资比在原公司增加了一倍,可毕竟才6000元,在高消费的北京,还是个地道的穷人。
他经济压力大是有原因的。父亲早逝,母亲又经常生病住院,欧阳雪松从上初中时就开始勤工俭学,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不仅要赚自己的学费,还要赚钱养家。
如今,他在北京除必要的花销外,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回去2000元。弟弟在上大学,母亲又因病无法工作,这点钱根本不够他们用。
有一天周末,同事小汪说,他们同学想出去野餐,问欧阳雪松去不去。欧阳雪松忙了一天,早已累得头昏眼花,所以他马上摇头拒绝。
小汪看出了欧阳雪松的心事,劝他说:“‘表’纠结了!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休闲的时候拼命休闲。把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你会被逼疯的。”
欧阳雪松被小汪说中了心事,低头不语。
小汪又说:“野餐,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看美景,和美女聊聊天,把心境保养好。网上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吗: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欧阳雪松被小汪说动了,决定参加。
这次野餐,欧阳雪松收获很大,不但认识了一大堆好朋友,还结识了黎婉。两人相见恨晚,很快便把对方当成了知心朋友。
欧阳雪松郁闷地向黎婉倾诉自己在AOG公司所受到的“非人待遇”。黎婉听后,笑了笑,没说什么。
回城的路上,她给欧阳雪松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梨园子弟在学戏时,无论多优秀,头三年都是跑龙套的,等到三年后才会找到演主角的机会。你知道戏班的班主为何不让这些优秀演员提前当主角吗?”
欧阳雪松回答:“是担心他们演得不精彩吧?”
黎婉说:“不是的,是担心他们控制不好心境,稍有点不如意就在台上表现出来,用他们专业的话说,就是压不住台!”
黎婉的这番话对欧阳雪松的触动很大。
此后,几乎每天下班后,欧阳雪松都强迫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赶走负能量,保持好心情。上班时,他则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对于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欧阳雪松也从不推脱观望,总是认真地做好。
欧阳雪松明白:有些事做出了成绩后,自己的确捞不到什么“名分”;但如果出了问题,自己肯定是会被牵扯进去的。比如,如果公司的宣传资料印错了或清晰度不好,耽误了新产品上市的宣传进度,整个市场部都要负责任。作为新人,他受到的处罚肯定是最重的,也可能会被处以“极刑”——扫地出门。
真是这样的话,其实就等于自己间接吃了大亏。想到这些,欧阳雪松的心境也就慢慢平静下来,工作虽累,但他依然做得有条不紊。
他心想:自己要学着跑龙套,做好配角,精益求精让他人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三年后,自己就一定能当上主角。
正向情商:大舍换大得
做内控者
有一次,我给一家企业做内训,在学员做人生成功经验分享时,有个叫松源的同学讲了一个自己多年前亲身经历的险境:
有一年,松源和一个同事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地质考查,可车走到半路便抛了锚。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手机,无法呼唤驻地的人来救援。他俩只得放下车,徒步往驻地走。可没走多久,就刮起了风沙,两人很快迷了路,结果越走离驻地越远。
两天过去了,两人身上带的水和食品早已吃完。又熬过三天后,两个人渴得眼冒金星,满嘴溃疡,脚也磨得到处都是血泡。
第六天,松源的同事说什么也不想往外走了,他说:“反正也是死,我希望自己死得舒服点!”
而松源却不这样想。当时,他爱人已怀孕7个月,他暗暗发誓: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活下来,不能让孩子还没出世就没了爸爸。
松源继续朝前走,而那个不愿走的同事把身上带着的所有药片全吞了下去。幸运的是,松源往前走了没几个小时,就碰到了前来寻找他们的当地警察和同事。
最后,松源对大家说:“许多在沙漠中迷路死亡的人大都不是被渴死、饿死的,而是在最后关头自杀的——因过于悲观,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可往往在他们刚做完蠢事后,事情就出现了转机,不是营救的人员赶来了,就是同伴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
松源讲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社会心理学中的两个专有名词:“内控者”和“外控者”。这两个概念说的是人们在做人做事时,寻找成败原因的两种倾向。
“内控者”在做人做事时,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他们会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沉下心,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上面这个故事中的松源便属于这类人。
“外控者”在做人做事时,强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故事中松源的同事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外控者”在做事时大都成功几率较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觉得一切都是命运与天意,无法耐下心来做自己最该做的事。
在工作中,要成为“内控者”,保持晴朗阳光的好心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
第一,要不怕替他人做嫁衣。
我有个朋友,在沈阳一家中型企业任职。他总是对我抱怨:“有时候,我也想在工作中表现得出类拔萃一些,可我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被承认,甚至付诸东流,什么也捞不到!”
我说:“但你要想清楚一点:把分内的事做得漂亮、出乎领导的意料,这样才能做出成绩,也有升迁的指望。因为上司决定一个新人去留的依据是——做好了哪些工作,带来哪些收获,而不是做了哪些工作。工作中首先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完美。当然,如果时间精力允许,分外的事也要来者不拒,这是一个新人显示才华和能力的最佳途径。”
朋友说:“这样傻干不等于吃了眼前亏吗?上司也未必能看到,何必要做出那么多牺牲呢?”
我说:“这种想法很短视。树为了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土壤肥沃的地方,需要把果子白白送给动物吃;壁虎为了逃命,要自行切断自己的尾巴,诱敌放弃追捕……新人要想在新公司迅速获得认同,展现出自己的‘稀缺’性,也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才干,也最容易苦尽甘来。不然,便会永无出头之日。这样的结局,才是真正吃了大亏。”
由这个例子可见,在“摩擦排异”期内,新人要努力做好分内的事,要像连续案例中欧阳雪松那样,不能过于在意自己一时的得失,这样才会让同事、上司快速接纳自己。
第二,新人也要巧妙地让周围的同事知道自己做出的成绩。
在一些较大的公司中,一个新人即使工作成果被别人夺走了,要想让上司或老板知道,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隔着好几个层级。
但如果让周围的同事知道,就不那么难了。这样,时间一长,也会有人在无意中把自己的成绩传到上司的耳朵里,从而通过间接方式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