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东大地震中,体会过这种狂喜得身子发抖的人,是少有的吧。这正体现了本田是“汽车的私生子”。
大正十二年九月一日上午11时58分发生的关东大地震,袭击了整个关东地区的全境。以相模湾为震源地的强烈地震,烧掉了首都东京的全部户数的七成。从交通和通信机关开始,供电、供水、煤气等一切城市机能全部中断,处于麻痹状态,东京的的确确地成为一片废墟。
但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的汽车化却以这次关东大地震为契机发展起来了。也就是说,“日本的汽车时代”,竟像谎言似的这么偶然从本田生平第一次无证驾驶的这一天开始的。
由于关东大地震,使得东京市内电车全部毁灭,近郊的铁路也遭到近于全部毁灭的损失。于是,重新估价了以汽车作为其代替手段。震灾后,暂且由公共汽车代替市内电车登场。这种用福特牌的货运车改装的公共汽车,被命名为“圆太郎巴士”。为了给首都运输救援物资,也从全国集中了不少的货运汽车,作为铁路的代用品,大显身手。特别是帝国陆军,对代替军马的汽车这一“机械马”的认识程度,大为提高。
然而,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家还没有成长起来,福特、GM等进口车还是占压倒的多数。即使如此,与本田一样,坚信将来为汽车时代的年轻人,当时在日本也决不是少数。
譬如布立基斯顿轮胎公司的创业者右桥正二郎,就是其中的一个。明治四十五年,九州久留米的日本式布袜子厂的少老板23岁的石桥正二郎进京来了。当时他所注目的是,东京有300辆汽车。
看到这个,石桥就坚信在最近的将来,汽车的时代就会到来,决心制造汽车轮胎。石桥倾囊用巨资买进的“斯求得·贝卡”在九州出场,这是最早的汽车。
到发生关东大地震之前为止的日本汽车产业史,还应该说是处于“史前时期”。所以蕴含着许多故事和幽默。日本第一次出现奔跑的汽车,是19世纪末的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曾有“在寒风狂吹中,住在横滨的美国人,就像疾风卷起枯叶一般地奔跑”的记载。这辆机动车是电动式三轮,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公路上第一次奔跑的机动车,是无公害电动车。
翌年即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进口了四轮车。也即日本正式的四轮汽车的历史,刚好在进入20世纪时,拉开了帷幕。
在当时作为皇太子的大正天皇的成婚纪念仪式上,由在美日人,从遥远的美国献上了四轮车。这辆汽车在东京三宅坂的陆军省前面作了试验驾驶,吸引了全首都的注意,报纸也作了大张旗鼓的报道。
这是一架用3、2、1……0来起动的文明利器。
然而在看热闹的人中,有个眼睛有毛病的老太太为了现场调查而跑来,说是“没有马拉的马车奔跑,好生奇怪!”为此而发了慌的“司机”没把握好方向盘,可怜地咕咚一声坠入护城河。把这次汽车事故作为第一号,已记录在案。
自此7年以后,在本田出生的明治三十九年,一个名叫内山驹之助的人物,进口了主要部件,生产出了名为“塔库利”的国产第一号车。国产第一号车与本田的诞生,都在同一个年份,这对汽车的“私生子”本田来说,该有多么符合他的身分呀。
前面谈到的石桥正二郎进京的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完成了双气筒、十二马力的有名的“达特号”。在此前一年,成立了制造“达特号”的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快进社”。这时,本田六岁,是他进山东小学的前一年。
顺便提一下,在内山驹之助装配国产第一号车时,在美国,天才的亨利·福特完成了传送带生产线,把名车“福特T型”送到了世界各地。
在美国汽车产业已经在大产业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时,日本还处于汽车业作为产业的萌芽出土或没出土的时代。就连汽车作为观赏物,出现于平民百姓面前,都需要此后经历10年的岁月。下定决心,要把日本生产汽车的历史加以缩短。
1918年(大正七年)制订了叫做《军用汽车补助法》的法律。据说,这是一部分军人为了热心于帝国陆军的现代化,必须有“机械的马”而制订的。这是一种一针见血的以发展国产汽车制造厂为目的的法律,当时的三菱、三井、住友等财阀集团以“汽车这玩意儿没有魅力”为由而不伸手。这一想法拖着个尾巴,成为财阀集团后来在汽车这门大产业上马迟的原因。仅只有三菱集团染指于汽车业,但很难说是动了真格的。现在的三菱汽车业在战后所走过的苦难的历程,就是这一后遗症的反应。
这种情况便宜了丰田、日产,后来本田所以能够加入进来,也是财阀系统在“比赛大会”上没有报名登记,帮了他的大忙。
总之,由于这一《军用汽车补助法》法律,日本诞生了五家像样的汽车制造公司。大正八年,在赤坂建造了日本第一座汽车加油站。
而大正十二年,就是本田第一次手握方向盘的关东大地震发生的一年。
9 第一次黄金时代及其终结
震灾后,本田的汽车修理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来到阿特商会迎接了第三个夏天的本田,听到老板榊原侑三的呼唤:
“你到盛冈去出趟差。虽然要去修理的是消防车,但你一个人去已经没有问题了。”
18岁的本田在阿特商会,已经被当作顶一个人用的修理工了。尽管从上野到盛冈去旅行,要在火车上颠簸十五六个小时,本田却是得意忘形了。他头戴鸭舌帽,手里拎着装有工具的沉甸甸的大提包,摆出一副够格工匠的样子,但脸上还残留着天真少年的面影。
一到盛冈的消防署,对方明白地显示出一副“什么呀,原来只一个小徒弟”的表情,用本田难以理解的盛冈土话仿佛嘀咕了些什么。
第二天,本田一个人便把消防车分解、修理、组装完毕,去进行试车。
负责的中年消防署员心怀不安地盯着试车。试车出色地获得了成功。
“噢,好极了。出水很顺利。”
这天晚上本田一回到旅馆,待遇来了个突变。从头天晚上睡的女佣人的隔壁房间,换到了能眺望北上川的带有壁龛的上好房间,并且晚餐还备有烫热的清酒,然而本田还不曾饮过酒。也许是在学手艺当中有顾忌吧。还有,父亲仪平也曾说过:“没成人之前喝酒不好。在征兵检查的20岁之前,不要喝。”
这次到盛冈出差,给了本田“极大的自信”。一回到东京,老板榊原很高兴。盛冈已经来了电话,向老板报告说,消防车已经恢复到新车时的性能。
“这回你已经是个顶用的人了,这是一名工匠的薪水。”
这个月底发工资时,本田第一次领到和其他工匠一样的工资。在此之前作为学徒小伙计,只给一点点零花钱。打开工资袋一看,里边装着五张一元票子。他用第一次工资,竟然买了一顶近四元钱的带有金线的帽子。为此,本田从这时候起,就被爱称为“赶时髦的小子”了。
没有多久,本田迎来了20岁,必须接受征兵检查。小巧而苗条的本田,不知是否是幸运,没有“甲种合格”,所以也就没有入伍。于是,他为东家做完了报恩服务,本田可喜可贺地出了徒。从与父亲仪平第一次来东京站起,6年的岁月流逝了。这6年中,也摸熟了汽车的构造,无论什么车,他都能够驾驶了。在这工匠时代,本田也制做了竞赛用的汽车。
通常在下了班之后,从晚上10点左右起,他就开始组装赛车机器,给名为“奥克兰”的乘用车的车身底盘上装配“卡其斯”飞机的90马力的发动机。老板榊原也加入进来,那时的汽车迷们,直到第一班早电车开出,都一心扑在钻研上,制造出了“怪物赛车”。接着还给这种怪物装上了“戴姆拉”的100马力发动机……
在这期间,老板榊原买来了芒浦仓库因起火而烧坏的十几辆“必由克”。这些都由本田等年轻的工匠,把它们更生为新车。因震灾烧毁汤岛而迁移到神田陆桥下的阿特商会,充满了活力。
本田22岁那年的早春,老板榊原在神田陆桥下的阿特商会的办公室,围着煤炉子和本田谈话。
“你出了师之后打算干什么?如果你想独立,也可以打阿特商会这块牌子。我也想从这个陆桥下迁到早稻田那边去,重新兴办活塞环方面的事业……”
“说实在的,我想回浜松。尽管离开老板有些舍不得……我父亲也叫我回去……”
昭和三年四月,本田回到浜松,打出了“阿特商会浜松分店”这块招牌。虽然只有22岁,因为独立了,头衔自称为“分店长”。没有多久,就雇请了一名店员。父亲仪平为儿子的独立而高兴,给他买了店面和厂房,此外还给了他一草包大米表示祝贺。仪平的自行车行,也得到了相应的成功,有了为儿子开业进行祝贺的能力。
因为在浜松一带,汽车修理厂只有两三家,所以年轻的本田的工作能够顺利发展。独立的第一年,净收纯利80元。
响起了“哈雷·达维逊”牌跨斗式摩托车的轰鸣声,满脸得意之色的本田,一身飞行员的打扮出现了,时为昭和六年的初夏。本田为了给自己增加几分威严,留起了翘翘胡。跨斗式摩托车上载着16岁的少年店员川岛未吉,飞跑到浜名湖,然后拖出寄存在浜名湖畔一家旅馆内的摩托艇。
摩托艇上装配上了经过改造的“西伯莱”的发动机。翘翘胡子本田甚至设计了船体,他一连做了六七只这样高速的摩托艇,又相继把它们一只只地开坏。夏天他把买卖丢在一边,在浜名湖上兜圈子飞奔,在湖面上打鱼的渔师们,对他的反映可有点儿欠佳。而有的时候,还把熟悉的艺妓组织起来,招待宾客,在浜名湖上作游览航行。当然是收费的了,这就成了无证经营。在坐摩托艇周游之后,肯定是把艺妓领到饭馆去一边饮酒,一边敲锣打鼓地喧闹。
这种“业务”,简直令人不敢相信,竟赚了不少钱。这也是由于本田有发明之才。
把汽车车轮的木制辐条改为铁制的等等发明,是这一时期本田的光辉业绩之一。专利很简单地就下来了。他之所以想到了用铁制作,是来自于因芝浦起火烧坏了“必由克”车,他又把这些车更生为新车时的经验。当时“必由克”的木制辐条全都烧掉了。本田所发明的铁制辐条引起了反响,也出现了购买他的专利来生产产品的厂家。听说其产品出口远销到了印度一带,这使本田对搞发明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光只这种专利费,每月有上千元的事,也不稀奇。
从前在故乡光明村,本田曾与少年朋友山崎卯一相约,赚点儿钱能够美美地敞开肚皮吃上一顿炖青花鱼就知足了。那种赚钱,也就是这一辈子攒下1000元储蓄。而现在以25岁之身,每月就能赚1000元以上了。但是,本田却把这笔巨款,干净、彻底地用于游乐上了。
在修理汽车之余,以众多的发明、实用的新方案成了气候的25岁的本田,在浜松已经迅速爬上了不逊于别人的青年实业家宝座。
在浜松一带,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汽车修理工厂,不知不觉之间,职工已经有50余人了。本田说:“这一时期,是我的第一次黄金时代。”25岁的单身汉,游乐的钱有的是。
这一时期的“交游”,筑起本田独特的人生哲学。如果说他从中领会到了与人交往的真谛的话,那他的这些“挥霍”,也就算不得浪费了。
了解本田这一时期情况的著名歌手藤山一郎这样说:
“我和本田君是同龄人。昭和四五年前后,我弄到了一部法国造的‘芦诺’车。我开着那部车子到浜松去办事,可在那儿车子抛了锚。
如果不把车子用火车运到东京,我以为在浜松一带根本就没有人会修理,正要死了这条心的时候,谁知听说浜松有位年轻的高手,心想未必吧。于是把那人请来了。那个人就是本田君。他飞快地就看透了是碳精棒系统出了毛病,于是他弄来了一束铅笔芯,给修好了。‘芦诺’出色地起动了,我平安地乘坐‘芦诺’回到了东京。我和本田君的交往,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本田从孩子时代起,歌曲就唱得好。
无论是“都都逸”还是“长歌”,听说在和艺妓玩儿当中,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所以音乐感肯定是非常发达的。晚年尽管他嘴里说“声音唱不出来”,但像《新相马歌》和《祖谷的推磨歌》这样的外行人唱起来很难的民歌,他都能和着三弦儿唱。
藤山一郎的拿手歌谣之所以成为本田的保留节目,这也是两个人友情长存的原因吧。
像这样的本田人生的“第一次黄金时期”,也没有持续多久。倒不如说,是让他用自己之手,把它斩断的。
“修理店这种行业,想想的话就感到没有出息。不管怎么已经成了修理业的神仙,客户也不会从东京来。更何况绝对不会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来求你修车!”
于是,顺利发展6年的“阿特商会浜松分店”的历史,闭上了它的帷幕。
新挂起的招牌,是个看上去似乎了不起的“东海精机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这是停止了修理业,成为生产厂家,但产品却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被认为是难以生产的活塞环。
为什么本田向难以生产的活塞环挑战呢?原因之一,是阿特商会的老板榊原侑三也正向活塞环挑战中,另一原因是,他认为作为这种厂家,当时还只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参加进来还是可能的。
所谓活塞环,简单说,就是为了不让发动机的发火室里进去润滑油的一种环。根据不同的精度和材料质量,是产生决定性的质量差异的重要部件。对于这一事业转换,似乎就像“郎君发狂”似的,遭到了“阿特商会浜松分店”的干部们的反对。“那样随心所欲,即使是社长,也是不能允许的”,就这样,与独断专行的社长本田面对面地对立起来,几乎达到了内乱状态。也许是由于这种操心吧,本田得了严重的面部神经痛。对纯朴的本田,干部们意外地软化了,也是由于中介人的斡旋,仅仅两个月,骚动就解决了。又是注射,又是洗温泉浴,经两个月的治疗都没治好的面部神经痛,一旦和干部们重归旧好,马上就病愈如初了。
这一算盘珠脑袋,这一随机应变的速度,成了年轻的本田的锐利武器。
活塞环生产厂家的“东海精机重工业公司”终于创办起来了,谁知道与本田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阿特商会浜松分店”相比,东海精机,不得不突然处于一连串的苦难之中。
这正如本田的“鲜花与风暴的人生”一样。
10 28岁,拉家带口地上学
与本田是同乡的日本乐器制造公司(现在的雅马哈)的中兴之祖,曾一度隶属于住友财阀的川上嘉市(川上源——雅马哈公司会长之父),是浜松的首屈一指的实力人物。
文章、绘画、诗歌等方面多才多艺的川上嘉市,有着庞大的著作集,在其著作中的随感部分中,有在战争时期有关浜松时代的本田的描写:
“在我的熟人中,有一位天才的机械技术师。他(本田)是以一名技工起家,但现在却经营着一个机械制造工厂。在他的工厂中的全部机械,都是按他独特的思考设计出来的一色的单能机械和自动机械。无论是机械还是电气,他都亲自动手。“就连铁的定量分析,他都自己来干。令人惊讶的是,他那不怎么大的工场,甚至制作过高频率电炉以及这种电炉所使用的高频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