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真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
梅兰芳嘱咐他的朋友们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冒名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经过了解,那人的情况果然同梅兰芳预料的一样。
梅兰芳便让人送了一些钱给那个冒名者,那人感激不已,连连谢罪,一桩公案就此了结。而梅兰芳那善良仁爱的品格,却成了佳话,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理解别人,决不是没有原则的。梅兰芳乐善好施也有自己的准则,他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那些徒有虚名而不干实事的,以致造成经济恐慌,影响生活的人,梅兰芳是坚决拒绝予以资助的,一分钱也不会给。梅兰芳说:“如果这次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尝到甜头,他还会二次,三次,这样做岂不是害了他。我非但不接济、而且还要狠狠地严厉训斥他一通,让他在事业上励精图治,不要当社会的寄生虫,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1958年,中央在郑州召开会议。专列在中原大地上行驶,一直伏案工作的毛泽东感到有些疲倦,便放下笔,活动活动身体,由包房出来向客厅走去。一位正在走廊巡视的乘务员看见主席走出来,急忙迎了上去。
突然,列车驶入一个弯道道岔,由于车速较快,车厢猛地晃动了一下。毛泽东没有防备,一个趔趄差点摔倒。那个乘务员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想把他抱住,但终因力气不够,再加上车身的摇晃,不但没有抱住毛泽东,反而顺势都摔倒了。毛泽东倒在了沙发上,那位乘务员倒在了地毯上。
那位小同志吓得心里怦怦直跳,身上也冒出了冷汗,不知如何是好。要知道,毛泽东的安全是他们的首要职责,今天差点儿把主席摔坏了,这还了得。那位小同志定了定神,对毛泽东说:
“主席,在车上您自己可别走动了。不知哪会儿有弯道,哪会儿急刹车,要把您给摔坏了,我可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呀,以后您想活动招呼我一下。”
毛泽东看着他着急的样子,连连摆手:“没关系,没关系,你做得对。”
看到毛泽东没事了,那位乘务员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下,马上又想到,这事要让领导知道了也够我一呛,心里又害怕起来,他对毛泽东说:
“主席,这件事您可别告诉我们车长啊。”
“什么事?”
“就是刚才您摔倒在沙发上的事。”
毛泽东听罢,孩子般地笑了起来:“我保证,绝对保密。”他又招手对那个乘务员说:“你知,我知,行了吗,放心了吧,小鬼。”
善于理解别人,会使你得到下属的忠诚、同事的合作和共事者的友谊。三者合一,就已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一大要素,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众人扶持,何事能够不成!
和而不同
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方面的“异”,但大家也有共同的“大同”。在人际交往中,同异关系是人际交往中需正确对待和认真处理的关系。若处理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融洽、和谐,每个人也会心情愉悦;若处理不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僵硬、尴尬,甚至会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从谏如流
从谏如流是因为人自己看不清楚自己,必须以人为镜子。
有个瞎子打着灯笼在漆黑一团的路上行走。对面来人见他是个瞎子,便问他:“你是个瞎子,干吗还打灯笼?”
瞎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因为我打了灯笼,不瞎的人才能看到我。”
这个瞎子是很聪明的。因为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很小,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切换思路的智慧是人类从几千年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
从谏如流是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的肚量和能量成正比。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现在松下电器公司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电器公司,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他在经营过程中常常进行反思。如他在担任松下电器公司总经理期间,看到欧洲最大的飞利浦电器制造公司因满足于自身优势而走下坡路的教训,提出为了松下公司的将来,必须克服自满情绪。为了确保松下电器公司在长远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松下多次自我否定,有时不惜推翻现有的工作模式与企业规划格局,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与技术革新,并不断更新人才,启用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甚至过去反对自己的人员。
任何人都喜欢快乐害怕痛苦。避苦就乐是人的本性,真正避乐就苦的人一定是个奇人。然而要事业成功,势必非得有一点这种奇人的“矫情”不可,那就是专听自己不爱听的话,专做自己不喜欢做但应该做的事。对于过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所谓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人是有生命的灵性动物,人体内天生的神经系统会使人感到痛而知道去避凶化吉,保持生命的平衡。但企业家在创造事业时,却没有天生的神经系统随时提醒他们,去扬长避短,以免遭事业陷于营运恶化,甚至破产的命运,所以只有靠外界的刺激。被批评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脸上用手摸不着的斑点,它是事业上不可或缺的空气、水分和阳光。企业如果没有谏言者,将会停止生长直至萎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问题是怎样对待别人提出的错误和建议。有的人采取不痛不痒的态度,对于谏言者“一笑置之”。有的文过饰非,否认事实。有的推诿塞责,甚至反唇相讥,公报私仇。而有的人则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地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成败关键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怎样对待错误。
成功的企业领导不仅能经常正确地从事经营管理活动,而且要具备敢于承认错误,具备“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站起来”的能力。面对现实有助于他们获得一个更大的成功。
一个能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企业或企业家必须善于进行自我否定,把旧有的成功当作新生的起点。这样事业才会不断地走向另一个巅峰。
和风细雨
有的企业家在遇到工作进行不甚顺利时,难免会发牢骚,并将责任推给下属,此种企业家必然无法获得下属的尊敬。相反地,一位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的企业家,则必可赢得下属的信赖与爱戴。
某科长由于动不动便指责下属,而深受科员的鄙视。某天,科长的上司——也就是处长,怒气冲冲地跑进办公室里,无视科长的存在,指着写报告的人说:“写的什么报告?”此时,那位经常指责下属的科长却适时地站了出来说“是我要他这样写的,责任由我来负!”
从此以后,该科的气氛完全改变过来了,科长虽仍如同过去一般动辄破口大骂下属,但科员对科长的态度却已与从前大为不同。因为他们意识到:“科长是真的在替我们着想。”并产生科长与下属间的信赖关系,整个办公室因此充满朝气。
令人惊异的是,经过此事后,处长更加重用这位科长,并对他说:“你早该这么做了!”据说后来这位科长是在同期进入公司的雇员中最快升为处长的人。
管理下属无疑必须具备极大的耐性,这是一件吃力而不一定讨好的工作。一个人的地位愈高,往往愈无法了解下属们对你的看法。由于下面的人总是小心谨慎地观察企业家的一言一行,虽然是在训话,下属也可敏感地猜疑:“企业家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下属而训话?”
该退则退。在对手面前,既需要针锋相对,又需要和风细雨。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凭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处理的,这就需要同事间互相配合。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只有这样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胜利。
诸葛亮派邓芝去东吴后,孙权也派张温入川与蜀汉通好。张温来时志在必得,自以为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蜀汉另眼相待,并由此不敢小觑东吴。因此在孔明设宴款待他时,酒至半酣,张温嬉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诸葛亮非常重视东吴的使者,正如他向后主刘禅奏明的那样,吴地若来人应礼貌待之,因为东吴如果同意与蜀汉和好,那么魏国就一定不敢出兵蜀国。没有吴、魏进兵的威胁,诸葛亮就可以远征南方,然后再谋取魏国。魏国要是有所削弱的话,东吴也不能久存,这样一来诸葛亮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因此对于张温的傲慢态度,诸葛亮没有表示出任何异议。
但是对于张温的傲慢之态,蜀中有人不服气。第二天在蜀汉众官为张温准备的送别宴上,有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长揖,入席就坐。张温对这人的举止非常奇怪,就问诸葛亮这人是谁,孔明告诉他:“秦宓,现为益州学士。”张温笑着说:“名称学士,未知胸中曾学事否?”面对张温的挑衅,秦宓正色而言曰:“蜀中三尺小童,尚皆就学,何况于我?”张温不以为然,接着问:“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温又问:“天有耳乎?”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温又问:“天有足乎?”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温又问:“天有姓乎?”曰:“岂得无姓?”温曰:“何姓?”答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温又问曰:“日生于东乎?”对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秦宓语言清朗,对答如流,使张温无言以对。这时就轮到秦宓向张温发问了:“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一番话问得张温无言以对,只得甘拜下风,说道:“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
这时诸葛亮一看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恐怕张温羞愧,就出来打圆场:“席间问难,皆戏谈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
可以说张温的蜀汉之行既使他感受到蜀汉的热情招待,真诚合作之意,同时也意识到蜀汉多能人,不敢轻视。于是回到东吴后,向孙权汇报说:刘禅和诸葛亮都是非常有德之人,应该和他们永结盟好。
虽然在大堂上为难张温的是秦宓,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实际上这场戏的幕后总导演是诸葛亮。
孔明深明大义,因此他知道不能不冷落张温,否则孙刘难以结盟,但是也不能表现软弱,这样就会让张温欺蜀汉无人而任意小看蜀汉。因此他就设计了这一场戏,让张温既知蜀汉诚心合作,也让他领略到蜀汉不是好欺侮的。但是基于孔明的身份,他是不适合和张温辩论的,所以这时秦宓作为普通学士的身份与张温争论就显得非常合适。
一个团体在对外交往中,互相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争取利益的过程中,有些事不宜由主要领导人提出,这时就需要一个人来扮演“唱黑脸”的角色。
尊重差异
在一个团体中,最重要的是大家相互合作,如果每个人都只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只求自己表现,这样团体就成了一盘散沙,什么事都做不成。
在团体中要是大家都费尽心思地与其他人较劲儿,相对地个人所发挥的力量也会大大减弱,而整个团体也别想跟其他团体竞争了。
团体就是尊重差异,和而不同,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系统功能。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方面的“异”,但大家也有共同的“大同”。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利益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亲情关系等。其中,利益关系是人际交往中需正确对待和认真处理的关系。若处理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融洽、和谐,每个人也会心情愉悦;若处理不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僵硬、尴尬,甚至会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法国大哲学家罗斯弗柯说:
“圣人谈话,如果把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则可以化敌为友。”
1858年,林肯到半开化的伊里诺州南部去演讲。我们知道,林肯是主张解放黑奴的人,而伊里诺州南部人民的思想正和林肯相反,他们憎恨反对黑奴的制度,正如他们好斗酗酒一样。当他们听说林肯要去演说,就预备闹乱子,想把林肯赶出当地,而且还想把他杀死泄愤。林肯早已经知道在这个地方演讲是很危险的。然而,他说:“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们说服!”他在开始演讲之前,亲自去会见对方的头目,并且和他们热烈地握手。然后,他用十分温雅的态度,作一篇妥善演说。这篇演说极为有名,讲话的声音也十分的谦逊恳切,因此,把一场即将发生的险恶波涛,变得风平浪静。他们本来仇视他,现在反把仇视变成了友谊,而且对他的演说,还给以怒涛般的鼓掌。后来,这群粗鲁的人还成为林肯竞选总统时最热烈支持的群众呢。
在我们周围的朋友当中,多少都有一些爱出风头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喜欢表现自己。好像不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自己就会黯然失色一样,有种莫名的失落感。
当然,有好的表现应该让大家知道,毕竟人都有表现的欲望。但如果强出头,就算真的非常优秀,别人可能也会对你的成果大打折扣。该表现时,大方地表现出来,并保持友善而有礼貌的态度,非但不会损及你的成就,反而还会赢得大家的赞赏。
无论你多么有聪明才智,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你还是得靠别人帮忙和依附在团体中,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能有足够的本钱跟别人一争长短。
所以,不管在工作或交际上,切记要避免自吹自擂,就算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也不要随便地吹嘘自己,否则只能让人厌恶而已。
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小部分。
要经常关心周遭的每个人,把大家视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竞争的对象。
别只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或者只求自己的表现,最好是大家同心协力发挥团体的力量。因此,个人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否则当自己受到众人排挤时,可能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协调同异,不要诬陷别人,也不要过度赞美别人。
协调同异,学会欣赏,还要懂得赞赏。
吃亏是福
可怜的驴子背着几袋沉重的盐,累得呼呼直喘气。突然,眼前出现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冲了冲脸,喝了两口水,准备过河了。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驴子只顾欣赏美景,一不留神蹄子滑了一下,摔在小河里,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路来不觉的吃力了。
驴子很高兴:“看来,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就会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