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友情,极端的例子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我却有点儿疑心这故事的真实程度,在他们之后,仿佛再没听说过有友情超乎其上的人与事,或许有,是我孤陋寡闻不知罢了。有人说,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之间,这其实是大人们人生回眸的感情追加,不知人生为何物的孩童嬉戏,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友情或人生意义之最佳,不过是玩伴而已!
唐朝有个李勉,在开封做官。有次审案,被一个犯人感动,就放他跑掉了。后来李勉辞官在黄河以北游荡,偶然遇到了那个被他放跑了的人,那人把李勉请到家里。晚上,那人和老婆商量怎样报答李勉的活命之恩,老婆说,给他一千匹好丝绢怎么样?老公说不够报答。老婆遂说两千匹呢?老公说还是不够报答的!于是老婆无奈地说,这样的话,只有把你的恩人杀了才行!因为我们无法报答他!
其实,报答只是个心愿罢了,事实上,救命之恩是不能以同等或超值的方法或方式报还的,救了你的命,你怎么能还这个命?没法还的!所以古人才总结出“大恩不言谢!”的话,因为无法谢!他老婆最后的话,是一种故意的极端,否则,她的丈夫进入一种感情的误区,拧着一股劲儿,没法儿清醒。作为没有家业的逃难者,一千匹丝绢已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了,遑论两千!即使你富得家有金山,那金山难道比命值钱?救命之恩是无法报还的,只要记着那份情就行了。
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此说表明了朋友的重要。也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反问是:如果没有可依靠的实用价值,就不能成为朋友?那么,可以成为依靠对象的人就都是朋友?又说,患难见知己,日久见人心。这对友情的要求是盼望其在危难时出现,是的,如果能出现当然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更不应该被故意考验,一些老辈人喜欢说他们的友情来自共同的事业!这是中国人的陋习!喜欢无限制地使用博大沉重的词汇。据我观察,很多人迷惑于“事业”这个词的麻醉,他们所说的“事业”,也就是一份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已。有所开拓,有所建树,才能勉强算是“事业”。无知所以无畏!英国有个诗人叫赫巴德,他说:“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赞成这话!
友情因无所求而高贵,并显得深刻。人们因为看重友情,于是以结拜金兰或结帮的方式进行情感捆绑,但拥有真正的友情还是不那么容易,因为人们让它驮负了太多太多的义务和亲密而有“价”的阴影,杂质一旦太多,无论什么都难以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