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倡合理膳食
在合理的平衡膳食基础上,提倡合理的低胆固醇饮食。所谓平衡膳食是指饮食中各种要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要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以能保证身体的需要,同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I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调整I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叫高乳糜微粒血症。这类病人的特点是血清中甘油三酯极高,有时可达40毫摩尔/升(1540毫克/分升)以上,胆固醇可能增高或正常。所以该类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饮食。每日由食物摄入的脂肪总量要低于35克(包括烹调油在内)。低脂肪膳食是目前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最主要的方法。但应注意补充铁,维生素E及其它脂溶性维生素。
2.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调整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是血清的胆固醇高,有时可达20毫摩尔/升(770毫克/分升)以上。其治疗原则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该类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胆固醇。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在食物中动物脑、蛋类含胆固醇最高,其次为鱼子、蟹子等,再次是动物内脏,鱼肉含胆固醇最少。300毫克胆固醇大约相当于90克猪肝、60克猪肾中胆固醇的含量。
3.Ⅱb及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调整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这两型病人的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增高。其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糖类、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具体内容包括:
(1)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到理想水平。
(2)限制糖类,特别是甜食的摄人,使其少于总热量的60%。
(3)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人。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总热量的20%,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脂肪。胆固醇每日的摄入量低于300毫克。
(4)上述膳食可能造成缺铁,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与蔬菜,如芝麻、豆制品、芹菜、海带、木耳、茶叶等。调整饮食种,以避免缺铁。
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调整Ⅳ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是常有家族史,心血管病发病率高,甘油三酯水平高。治疗应控制糖类与脂肪,适当限制胆固醇的摄人。原则为:
(1)控制体重到理想水平。
(2)控制糖类的摄人,以低于5克/公斤体重为宜,约占总热量的50%~60%。
(3)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300毫克~500毫克。
(4)不需要限制蛋白质与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的摄入量。
(5)该膳食可能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应及时补充BI。
5.V型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调整V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是血浆甘油三酯、乳糜微粒高,胆固醇增高或正常。该型高脂血症病人的饮食应限制脂肪,控制糖类,适当限制胆固醇的摄人。应注意如下要求:
(1)限制总热量的摄人,控制体重到正常水平。
(2)低脂肪饮食,脂肪占总热量的20%以下。
(3)糖类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
(4)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500毫克~600毫克。
(5)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24%。
(6)该种饮食可导致缺铁,注意补充铁,增加含铁丰富的品类。
(三)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措施
1.降血脂治疗的开始及目标水平
对饮食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进行调节血脂治疗。治疗的开始应以血脂水平为判断基础。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选择治疗的起始药物水平不同。
(1)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指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妇女停经及家族史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药物治疗的起始血脂水平为总胆固醇>;6.24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胆固醇的防治目标水平是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2)有冠心病危险因子、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指虽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但尚未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者。药物治疗的起始血脂水平是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胆固醇的防治目标水平是总胆固醇<;5.20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3)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指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药物治疗的起始血脂水平是总胆固醇>;5.主0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醇>;3.1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胆固醇的防治目标水平是总胆固醇<;4.68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2.60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1.0毫摩尔/升(150毫克/分升)。
2.可选择的药物种类及用法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HMG-CoA还原酶全称是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其抑制剂主要降低胆固醇,轻度降低甘油三酯。洛伐他汀:10毫克~80毫克,每晚1次或每日分两次口服。辛伐他汀:5毫克~40毫克,每晚1次口服。普伐他汀:10毫克~40毫克,每晚1次口服。氟伐他汀:10毫克~40毫克,每晚1次口服。
(2)胆酸吸附剂只降低胆固醇,轻微升高甘油三酯。考来希胺:4克~24克,每晚1次或分2次口服。考来替哌:5克~20克,每晚1次或分2次口服。
(3)贝丁酸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非诺贝特:100毫克,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毫克,每日1次口服。苯扎贝特:200毫克,每天3次或微粒型400毫克,每日1次口服。吉菲罗齐:300毫克,每天3次或600毫克,每日2次,或缓释型900毫克,每天1次口服。
(4)烟酸类对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有效。烟酸:100毫克,每日3次渐增至l克一3克/日,口服。阿西莫司:250毫克,每日1~3次口服。调血脂药物的应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己随意购药服用。
§§§第三节、肥胖
超重或肥胖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明显的联系。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体重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一个时期内体重增加快的人很可能血压增高也快。肥胖的预防与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一)肥胖症的定义与测量
1.肥胖症的定义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时(国外男性27、女性25)被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原因可寻者,称为单纯性肥胖症,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肥胖症的确定方法
(1)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法如何判定一个人是肥胖呢?除了直观外,更主要的是看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比例关系。下面几个公式可供参考: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成年男性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一110]×0.95。成年女性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一110]×1.05。超重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20%,轻度肥胖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中度肥胖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50%,重度肥胖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
(2)体重指数的测定国际上通常用体重指数来反应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它能更好地反应个体超重或肥胖的程度,体重指数越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越大。其计算公式: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一般来说,如能将体重保持在标准体重的土5%是最为理想的。
(二)肥胖的危害
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50岁的中壮年,尤其以女性多见,60~70岁以上者较少。男性脂肪分布以颈及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女性以腹部、臀部及四肢为主。肥胖对身体有一定的危害。
1,肥胖者易患慢性肺心病由于脂肪堆积体重过大,活动时消耗能量及氧气量增多(但每单位体表面积耗氧量不多于正常人,故基础代谢率一般正常,甚至偏低)。大多数肥胖者少动多睡,稍微活动后就疲乏无力,又因胸壁增厚、横膈抬高,呼吸换气困难,故有二氧化碳滞留。如二氧化碳压力增高,而且缺氧,易造成气促,甚至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肺动脉压增高,严重者可形成慢性肺心病而致心力衰竭。但当体重减轻后可恢复。
2.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者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者易伴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者多不喜爱运动,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此外,肥胖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肥胖患者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每分输出量及心肌负荷量均增高,有时伴发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大,同时心室内外多有脂肪沉着,容易导致心肌劳损,左心衰竭,严重者心脏扩大而致全心衰竭。肥胖减轻后,早期心血管症状可减轻甚至恢复;如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者则不易恢复。有些病人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淤血与血栓形成。
3.肥胖与内分泌肥胖患者体内多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肥胖者因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可诱发多种疾病。胰岛素分泌异常,肥胖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及血浆浓度常增高(高胰岛素血症),约高于正常人一倍。由于脂肪、肌肉、肝细胞等胰岛素受体数降低而对胰岛素不敏感,患者糖耐量常降低,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呈高脂蛋白、高胆固醇血症,或伴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触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疾病的础。血浆葡萄糖倾向于增高,从而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造成了恶性循环。妇女肥胖可有月经量少、闭经、不育,提示性腺功能异常。有时伴多囊卵巢及男性化症群。男性可有阳痿。:
4.肥胖可缩短寿命上述危害的共同作用,可使肥胖者患多种疾病,致寿命缩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者的平均,寿命低于体重正常者。
5.肥胖的社会后果肥胖的社会后果是严重的,社会出现较多的肥胖者,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及多种其它疾病的发生,不仅给自身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要在整个人群中防治肥胖症的发生,以造福于人类。
(三)肥胖症的预防与治疗
1.肥胖症的预防
肥胖症的预防较治疗更为有效,并且更为重要。肥胖症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取了过量的营养物质不能及时消耗,过剩的营养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肥胖的预防原则是“少食多动”。首先要强调适当控制饮食量,特别是要控制脂肪与糖类的摄取,即“少食”。吃任何东西只吃半饱,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进行健身运动,即“多动”。食多动就是要把健身运动与控制饮食结合起来。多食少动是减肥的大敌。肥胖症绝大多数是饮食过量、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而造成的。肥胖者中,属于能量代谢不平衡的占67.5%,属于饮食不当的占少数,如偏食甜食、盐味过重的肥胖者占3.2%;极少数肥胖者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科学研究还表明,多吃易吸收的食物,使能量超过消耗,使体内能量聚集,以形成脂肪的形式堆积。过剩的脂质如果沉积于血管壁,就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弹性降低,血液流动受阻,因而易患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所以,对减肥者来说,重要的是增加健身运动,同时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虽是减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只注意节食,减肥效果并不好,饥饿减肥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饥饿疗法使脂肪减少,体内蛋白质亏损,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长期应用可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激素分泌紊乱,甚至可能引起精神压抑和饮食行为紊乱。因此,减肥的最佳方法就是健身运动结合饮食控制。
2.肥胖症的治疗
肥胖症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必须强调节食锻炼、长期坚持体力劳动、体育锻炼,不提倡药物减肥。因为长期服药难免发生副作用,并且未必能维持长期的疗效。轻度肥胖者:仅需通过限制脂肪、糖类摄人使总热量稍低于消耗量,增加体力劳动和运动,使每月体重下降0.5公斤~1公斤,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不必服药。中度以上肥胖者:限制进食热量,每日4184千焦以下,如高于6276千焦常无效。使每月体重下降1公斤~2公斤为宜,但食物中的蛋白质不宜少于每公斤标准体重l克/日,可增加到每日100克左右,或占食物总热量的20%。并增加蔬菜量,以减少热卡而增加食物体积,以减少病员饥饿感。经数周体重随访,如疗效不满意者,尚需随时调整进食量,甚至每日减到3347千焦以下,但热卡过少,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畏寒无力、抑郁消沉等,必须加强观察,以利适时纠正。当饮食控制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可采用药物作为辅助治疗。主要有两类:
(1)苯丙胺类以抑制食欲为主。如:d—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每片5毫克~10毫克,于早餐及中餐前0.5~1小时口服1~2片,以后视需要而渐增,最高可达每日100毫克。此类药物有中枢兴奋作用,易致失眠、紧张等,故晚餐前后不宜服用。有时还需给予镇静剂。长期服用有成瘾性,必须避免。氟苯丙胺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每日从餐前1~2片(每片20毫克)开始,渐增加到需要量,不能长期服用。
(2)甲状腺素片可提高代谢率,通过提高细胞内甘磷酸氧化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等分解代谢,每日甲状腺素片60毫克,每日2~3次开始,或T3每日2~3次,每次20微克开始,以后根据疗效而调整,约每周1次,高量可达每日甲状腺素片300毫克或T3100微克以上。约于用药10日方见效,如维持一个月以上,当体重已降到希望减少量的1/3时,须减为维持量。若用量过大,易导致心悸、失眠、兴奋、怕热、多汗、手抖、易激动,甚至发生心脏早搏、心动过速、房颤、心绞痛等。有时肝功能可暂时受损,停药1~2周后可恢复正常。此外也有人试用生长激素,每日5毫克,于初用1~3日后使基础代谢率上升,但药源困难,并且易产生抗体而失效。高度肥胖者:可试用间断饥饿疗法,辅助以T3及利尿剂,或初始第一二日采用饥饿疗法,但易致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负氮平衡,长期饥饿可致贫血、尿酸血症、肝功能损伤、心律失常等,因此应慎用。总之,肥胖防治以预防为主,以少食多动的原则控制体重。具体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以免引起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尤其是中、重度肥胖者的防治更应咨询专业医生,药物治疗时更应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