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畴西(1898~1935)原名梓荣,别名之荣。湖南长沙(今望城县)人。
1915年,刘畴西考入长沙市长郡中学读书。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在中共湖南党组织的推荐下,他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0月,他随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毕业后,留黄埔军校工作,任第一教导团第三连党代表。
1925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支持下,广东革命政府发动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刘畴西率部参加了东征战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坚持指挥战斗,率部冲锋。战斗胜利结束后,他住院截去左臂,被称为独臂英雄。9月初痊愈后,调回黄埔军校,任同学会总务科长。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刘畴西在南京积极组织反蒋活动。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前夕,他秘密取道长沙前往南昌地区,到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工作,随后,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调到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和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先后任师部参谋、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29年,被党组织派到莫斯科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在黄公略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任师长,后历任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第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军事教员。
1933年初,刘畴西奉命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任闽浙赣省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此时,闽浙赣省军民正在进行艰苦的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他和方志敏领导全省军民终于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同年11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新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任总指挥兼军团长。18日,闽浙赣军政委员会成立,为委员。11月下旬,他和方志敏等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后占领安徽省的太平、泾县等地,牵制了赣皖浙边的敌人,有力支援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蒋介石调派七倍于先遣队的兵力围堵。12月,在皖南泾县谭家桥一战,先遣队遭受重大损失,他右手又负重伤。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返回赣东北根据地的途中,在江西省怀玉山一带,被敌人包围。29日,他在程家湾被俘,转押上饶集中营。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