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3800000006

第6章 伟人不流鼻涕(6)

周勤很受感动的,是不少美国学生考哈佛的东亚系。凡是考东亚系,都要考两门东亚语言。就这样的好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考哈佛的法学院、商学院,毕业后好找工作更有好的薪水:可东亚系毕业就有可能不好找工作。但是,一个人,当他(她)热爱他(她)的工作(学习),如同全情爱上个人,那是不计一切的。周勤说她的人类学导师张光直,得帕金森氏综合症后,不能走路,按说不该来办公室,可他老来,尽管老是摔倒。说哈佛德高望重的教授史华兹,82岁高龄,两年前动了九个小时的癌症手术,现在又照样天天来办公室。这就是哈佛。

周勤刚写完的一本书《十年机缘》就要出版了,她又把一丈题目报给史华兹。史华兹一听题目眼睛就亮了:你有野心,这是个终生课题。当然,这个题目很具挑战性,可驱动的资源很少。她讲主体对宇宙秩序的认同,与上无意志的相合。我听不懂。她讲埃及为什么不建长城,中国为什么不修金字塔,美国人为什么不四世同堂。我只是想,她的泰坦尼克号,她的知识的豪华巨轮正在建起,而且一定会撞倒面前的重重冰山。

哈佛人都知道哈佛有一百座图书馆和一百座博物馆。而我知道,哈佛还有一个世间无二的船队个个哈佛学子,是一艘艘知识的豪华巨轮。

谭利华的背影

谭利华站在那儿,站在五线谱上。空中也是一道道五线谱。他的左手在空中弹拨,那五线谱就像琴弦一样奏响;他右手握着的指挥棒一划拉,就好像弓划拉弦,把那五线谱拉得音符飞扬。

当然,谭利华是站在舞台上,指挥交响乐团。但感觉中,他就是站在五线谱上,他的前边,挂满整个舞台的五线谱从顶棚垂到地上。这个五线谱,像我这样的凡俗之人只能感觉到就是看不到。但他看得见所以他是谭利华。所以我不是谭利华。

谭利华左手一伸,手指那么一牵,就好像牵动缰绳,引来群马奔腾。他的左手在空中一抓,把鼓声抓起,鼓乐齐鸣。他的双手在空中一提,把整个乐队一下提了起来,刹那间乐声辉煌灿烂。然后,谭利华并不向左看,只用手向左那么轻点,碰的千军万马来了。

谭利华的肢体就是最有表现力最有感染力最变化无穷的音符。和圣桑、比才、柏辽兹、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间插着演奏的,是《北风吹》、《红头绳》、《茉莉花》等中国乐曲。北风一吹,谭利华的双臂圆圆地轻思去,好像甩起一根红头绳。演奏到《红头绳》时,他的背部肩膀下意识地抖动,传递出喜儿全身心的欢喜。我想起在电视里看到的一个舞蹈,用肩的抖动的特写,表达舞者的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指挥家谭利华,他的肩背他的肢体都是他的指挥棒的延伸,或者说他的整个身体其实就是一根全自动指挥棒。

《茉莉啦》的音符甜甜地香香地走来了。谭利华的身体弯成弧形,他的指挥棒在空中划一半圆,他左手也在空中划一半圆,他一下下的指挥,在空中划出一个个的花瓣,画出一朵朵的茉莉花。

他变出了满台满台的茉莉。

谭利华收起茉莉花的画卷,又展开了多瑙河的画卷。《蓝色多瑙河》的音符从河面上胃开去。在琴弦的弹拨中,河畔的快乐的洗衣女,用棒槌敲打出多瑙河的、行板。旋律转向快板,在春意盎然的圆舞曲旋律中,我看到的是旋转的色蕾。春来了,春来了,多么美好,多么美好。

欢畅淋滴的旋转中,谭利华的手在空中停顿半拍。好漂亮的停顿。就这半拍,我看到潇洒的男士把飘逸的女子托举在空中停半拍。然后满台又是金碧辉煌的芭蕾。

我知道谭利华完了一一我是说,观众不会放过他的。去年末他率团在欧洲巡演,《奥格斯堡日报》惊呼:谭利华用他的准确手势,让人听到每一个细节的内涵。《玻布林根报》赞叹:乐团每个声部融合得如此协调,像磨得光光的钻石闪亮和耀眼。今天的音乐会,掌声让他再来一曲,再再来一曲,来一曲。直到《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我们,所有的观众,从第一个音节起就按着节拍鼓掌。台上台下皆是谭利华的乐队。观众用掌声击鼓伴奏一一我才明白为什么叫鼓掌。这是谭利华的背影告诉我的。

林怀民和先民

从闪亮的前厅沉进黯淡的舞台,一下把人拉向300年前开拓台湾的先民。男性光着上身,穿着黑色长裤,女性穿着黑色长裤和大褂,头发各向后梳个髻,连刘海也没有。黑乎乎的背景下,一群黑乎乎的先民在挣扎。他们大张着嘴,大张着五指,伸直双臂,劈腿、大跳,透心地惨叫,把先民在混沌中的生命力延伸到无边无际。女人打鱼的时候,头上包着一方头巾,种地的时候,把大褂一角系在腰部。此外女人和男人一无区别,没有化妆,没有娇弱,没有多情,没有色彩,没有女性。人类为生存为生计而奋争的时候,只有生或者死的区别。

先民用手掌和赤脚猛劲击地,像蛮荒的脚步声,穿越几百年的时间隧道。我一颤,觉得好像直接从头顶击进心腔。人类的苦难,人类与天地与生死的搏斗,这苦这难不也几近到了承受的极限了吗?先民的开天辟地,今人的追名逐利;先民的要活下去,今人的要活出个人样儿来,天知道在写字楼敲击电脑比之在荒野搬动石头,哪个更艰险困难?

云门舞集的创办人和艺术总监林怀民,当初带领演员进行野外训练,在河床的乱石滩,行、快跑,一起搬运巨石,一起到海边迎着呼啸的海浪扯开嗓子呼叫,与巨浪对歌,演员们才有了与天奋斗的实感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说演员高超的现代舞技和中国京剧武功的功底,只这种演出时一丝不苟的全心投入,已经令人震撼。这些年甜甜的歌听多了,如同甜食吃多了,人或像水果糖美丽虚空,而不经咀嚼,不经摔打,不具分量,不够素养。

演出前林怀民先生希望大家观剧时不要照相不要咳嗽,演出结束后咳嗽喝茶喝彩请随兴。然而演出开始从300年前先民的喘息声中,就夹杂着台下照相机的咔嚷声:像这样潇洒的今人,如果接续先人的《薪传》,也还需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文化整合,否则是很难与人类苦难的艺术表现力量契合共鸣的。

林怀民先生说,他非常高兴来到曹雪序、齐白石、梅兰芳、沈从文、钱钟书生长或居住的北京。结束时舞台上方一左一右地落下两条宽宽的红幅,一条写着风调雨顺,一条写着国泰民安?正因为人类苦难太多,所以自古以来百姓就祈求顺利平安。虽然同宗同祖的华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堪称世界一流,-如《薪传》中的众男众女。

让我想想,我这是在哪儿?日本?深圳?香港?好像电脑上显示了这几个地名,然后我锁定深圳。

几次住在深圳的新世纪酒店,常犯晕乎:我在哪里?实在是,全世界的大饭店都差不多。大饭店里的人,看着也趋同。走进电梯时,前边一位男士的背影,看着就像余秋雨。余秋雨和我虽然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同系同学,但学院里佳丽如云,戏文系的男生一-属于第三世界了。前年去台湾,进得房间就见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书: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接待方面临时要我加一次演讲:余秋雨。我只好抱起贵校友的厚书哨,好像一个要应付明天考试的笨笨的女生。我想这位余秋雨就不能把书写薄点,叫我到了台北就得闭门读书!

后来在北京和他坐在一张餐桌旁,不过我更注意他的爱人,而他也更注意我的爱人。时间一长,记忆中的余秋雨,好像和我从报上电视上看到的陈逸飞、沙叶新都有点像。也许大都市里的精灵都是这样的?以后谁家生男也这样儿的,好生呵护着,日后准保又是一都市精灵。

所以,那次看见进电梯的男士像余秋雨,又不敢断定。再说如果一个电梯里只有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女士怎能巧树看男士一眼?男士么,好像看了我半下,又把眼光收回去了。一如橡皮筋,蹦出来就弹回去。

我住23层,他也在23层走出电梯。正是8月盛夏。看他的背影,那一件款式和质地都无可挑剔的西服,全深圳也找不出第二件。我回房间打电话问《深圳商报》的朋友。他说是余秋雨,也住23层。很快我就接到余秋雨从23层他那房间打来的电话:你刚才没发现我偷看你半眼吗?你那么严肃,我就想,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不笑的陈祖芬。

只有大都市才会孕育这样聪明的精灵。我大笑。我们都特男女授受不亲。越是大都市,越是有一些有形无形的规则,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有形的如红绿灯,无形的如电梯里的男士顶多偷看女士半眼。

都市里的人,很多事就想到一起去了。去年冬在筑波。筑波人很得意地对我说,全日本只有筑波有一条路,把电线杆撤了,把电线全埋地下去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全日本只有这一条路,我只是觉得大连太了不起了一大连早就把不知道多少电线都埋到了地下,而且没有人对我提到过这事。因为这在大连的城市建设中算不上什么了。在日本的都市里,筑波是特别美的,当然比不上大连。一本叫《大连》的摄影集,每半年重做。因为这个都市每半年就有太多的变化?我时隔26个半年,也就是13年重返东京银座,想再感受一下繁华给人的震撼。但是,没有震撼,甚至也不觉得繁华,甚至觉得像日久被蚀的银饰,褪色了。当然银座还是银座,我好像永不疲倦地在一个个大商场奔进奔出,看那些爱煞人的商品。只是,都市如同人,不成熟就是优势,年轻就是优势,就是最阔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大都市又如大超市:人们在大超市选择商品,在大都市选择自己的生活形有更多的规范,就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如今大都市里的作家艺术家有个时尚:住到乡下去。我偏喜欢都市每天给我带来的信息、变幻和惊喜,觉得身居闹市才有灵气。大都市使余秋雨成为精灵,又给更多的人以灵气。我喜欢丁聪的话:我不住乡下,我哪里人多住哪里。

爱情没有年龄

归根翁帆

杨振宁和翁帆手拉手走来。他们就这么缘分天注定地手拉着手。翁帆微鬈的长发披垂在瘦削的肩头,白晳的肌肤上扑闪着清澈的大眼睛,那朱丽亚罗伯茨般的大嘴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韵。

王蒙赞日:大师身旁是一位天使,天使身旁是一位大师!这是2005年2月的最后一天。范曾在人大会堂的香港厅,为杨振宁夫妇设宴,为贺为寿。一张长长的西式餐桌上,每个座位前摆着一张优雅的来宾卡,上边是范曾用毛笔书写的来宾的姓名,和仔仔细细盖上的两枚章。平日范曾作书作画,夫人楠莉盖章,手不抖章不晃,正章闲章大章小章,盖个融会贯通而纹丝不动。这晚来的都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唯楠莉不巧有恙。范曾介绍一位位中科院士或文人雅士,不过我感觉他的潜意识里一直站着一位楠莉。

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创造力与爱清的关系?往往创造力越强的人越是多情,创造文学艺术创造科学技术也创造爱情的衔兑。

杨振宁先生说,科学家讲究准确,但文学艺术重要的是用不准确的方法把准确的东西表达出来。

杨振宁这个名字,总是叫人直接联想到科学家和诺贝尔奖。但是我看到的杨振宁,是一个艺术家,是诗人,他正在用不准确的方法表达准确的东西,以他和翁帆的不准确的年龄差在表达准确的爱情。

爱情有准确性吗?前两天杨振宁回答王志的关于这段婚姻的问题,说所有诗句的好处是讲不清楚的,如果需要解释清楚,那他的诗意就没有了。那么爱情有准确性吗?

杨振宁对王志说:她(翁帆)觉得我这个人很纯,很真。而杨振宁喜欢翁帆,也是因为她的真和纯:当真纯遇到真纯的时候,爱情是准确的。

几年前,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定居下来,作诗一首挂于墙上,署名:归根翁。

那时候,不会想到有一个叫翁帆的女孩会走进他的生活里。归根翁遇到了翁帆,便扬起了爱情的风帆。梦溪送杨振宁书一本,上写:归根翁帆。

不是一时冲动

科学家和艺术家,其实同样地有激情有爱情,于是才会有创造有发明。有一时冲动有异想天开,于是有心想事成。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到阔别26年的故国,也是第一个回国的著名科学家。接待方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我想见毛主席!第二天一觉醒来觉得自己这种一时冲动不可行,就对接待方说:对不起,昨天我是一时冲动。接待方说:没关系,所有的人都想见毛主席!

杨振宁想没有希望了,怎么可能一回国就见毛主席呢?他就去了友谊商店。没想到周培源也来了友谊商店,而且说下午四五点钟毛主席要和他俩见面。

毛主席和周总理与他俩谈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毛主席握住杨振宁的手说:我年轻时也想在科学上亂存贡献,但没做到。很高兴你在科学上傲出贡献。

毛主席说这话的30多年后,杨振宁对王志说,近20年,是一个新的新中国:希望在这个大事业里,做一些我能做的小贡献。

是一个新的新中国,吸引杨振宁在2004年初首批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证,或日:绿卡。由新的新中国,又讲及新的新中国之前的那个新中国。杨振宁问坐在他对面的王蒙:那时候你当右派的主要罪名是什么?一位院士插话:因为一篇小说。这种不大准确的表达或许很难解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准确的问题。王蒙本是作家里机智幽纖一人,也似乎一时失去了创造的灵感。我想,如果王蒙那小孙子在这儿,或许可以帮他救场。有一次王蒙说他14岁的孙子怎么老玩游戏机,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参加革命了!他孙子说:你们那时候连玩具都没有,所以要革命!

也是。如果孩子们有游戏机有玩具有想象力有探索精神,当然想的是发展是快乐,是幸福魏、和谐社会。这就是一个新的新中国。

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位双博士的著名教授,姓姚,70年代从台湾去哈佛拿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在美国有美满生活和远大前程。偶然地在清华大学与杨振宁-席谈话,决定了一个他在几小时前都不曾想到过的决定:来中国工作:他回美国后的第二天给杨振宁发来一个,只几个字:谢谢!已决定。科学家的表达,准确。

姚教授在席间站起来讲他人生的这个转折:他领带挺括,西服合体,双手-在身前,面对杨振宁毕恭毕敬。现在,他又说动一方神仙们要来清华了。

我想起王志问杨振宁:你拿我国绿卡,是不是可以吸引很多的人才?杨振宁回答:这不是我的目的,不过可能是一个后果。在华永久居留,不是一时冲动。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不管是在国外的还是在海外的,总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明是为杨振宁翁帆庆贺新婚,席间也跑题。我看杨振宁,真是敢爱第一人。爱科学,爱到拿下诺贝尔奖。爱祖国,爱到1971年第一批回国和2004年第一批拿在华永久居留证。爱纯情,爱到和-个天使般的女孩作出一个诗意的决定。男儿要自强,请看杨振宁!

同类推荐
  • 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在日暮的岁月,我笑着走上前去。路上偶有难忘的人事在我记忆里闪过,也算是远路上的一些插画,虽然那些画面,早已是过眼烟云。我在烟云里走过,它们在我背后,但对读者说来,它们正该是天边的远景……《我最难忘的事和人》是李敖对自己“最难忘”的人士所写的随笔集,以事为经,以人为纬,包括《我最难忘的人和事》和《胡适与我》两个部分。
  • 幸得清欢慰平生:季羡林经典散文

    幸得清欢慰平生:季羡林经典散文

    本书季羡林先生经典散文集,收录了他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记述了他对人生、自然、故乡、孤独的感悟。既有记录闲情逸趣的篇章,也有对历史、社会理性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写给大家的独处之书,为当代青年人解惑答疑,指点迷津。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
  •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

    当代三十年现代主义文论是在继承与超越中发展演变的先锋、新潮文论,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当代中国现代主义文论促使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体现出现代性、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等特点。《先锋的背影--中国现代主义文论(1978-2008)》以文论的历时发展为经,以代表性的文论现象、文论家和文论事件为纬,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此间现代主义新潮文论的本质特征。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错过后的遇见

    易烊千玺:错过后的遇见

    一千四百多个日夜,四个春秋轮回。带着四年的思念,漂洋过海来看你。咖啡店的那一眼,我便知道是你。你问我:什么时候和他结婚。不可能了,他过的挺好的。他不需要我了。可是他真的爱你。比谁都爱。阴影再长,不及阳光长。阴影再短,也不及青春短。PS:本书单纯只有易烊千玺,没有王俊凯和王源的任何戏份。本书易烊千玺只是普通人,不是明星。不过,以后会有王俊凯和王源的单人文。敬请期待…………
  • 识于薇时

    识于薇时

    给你们:本文是一本以一场人为事故为开端长篇现言小说,像串起分别代表,亲情,友情,爱情的散落蒙尘的珍珠。一颗颗,让等你来鉴别。“尽管后来的一切都不尽人意,但她从来没有后过悔当初选择留在母亲身边,就好像冥冥之中,那时就预感到了未来的分道扬镳。—(秦薇识)”“我是商人,利益最大化是我的天性;而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我护你的本能。—(淳于谦)”“你可以迷途知返,因为我依然爱你。—秋简//呵!你不明我,但我知自己。—秋繁”“他不爱我。—林优旋//我爱你!”“你看,六十回合,一子未伤,本来是和棋;但走之前,他故意输了一颗给我。”季勋指了指缺了一角的棋盘“阎小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阎娅婷怎么会懂,前面的六十回合是实力的证明,输的那一颗,是因为,他输得起。她只好在茫茫的桐花下,自顾的笑了一笑。如果,伪装是靠近你,爱你的方式,那这项技能早已成了我的日常。你看,他们总是这样,知道归知道,执着归执着。我知道,你对这个世界有很多不满。而我们也让你很失望,我也知道你其实真的很累。但我,还是希望...
  • 踩雾来摘你

    踩雾来摘你

    “可是,两个命中注定的人也不一定会相见的。“
  • 腹黑宠爱:特工学生妻

    腹黑宠爱:特工学生妻

    她,排名世界第三的特工慕小爷,一朝重生为校园中学生:当她,遇上了少年时的暗黑世界的帝王:“卧槽!你哪里出来的你?”少女慕小爷惊吓地看着突然冒出来的妖孽少年。“哼!戒指啊。”申屠一不无傲娇道。“嗷!你竟然让小爷我跟一个戒指谈恋爱?!!”慕小爷瞪眼。“不是说什么,上下五千年不是问题,主要看颜值?”一个特工重生,手持异能和妖孽傲娇全能攻少年帝王一枚,叱咤风云,开挂统统不在话下!
  • 天路孤星

    天路孤星

    万万亿年后,天路重开,牧方野是天煞孤星,身边亲友一个个死去,为了夺天造化,为了不再孤军奋斗,牧方野将何去何从?天路重开逆成仙,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一亿颗星星的距离

    一亿颗星星的距离

    他是坠落夜空的精灵,她是隐匿光芒的星星。在一个星光倾城的雨夜,他就像灿烂的星辰一般毫无预料地闯入了她的生命之中。然而,爱上闪耀的他,是命定的劫难,还是幸福的开端?如果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是384400千米,那么,他们之间就像相隔了一亿颗星星那样遥远。爱情的神奇魔力,能否生出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让相隔再远的两个人相遇?
  • 天下江湖劫

    天下江湖劫

    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因暗杀一个女人开始,最后又因为一个男人绞得多方势力元气大伤而草草结束。可是,那是个结束……还是另一个开始?
  • 金窝窝,银窝窝

    金窝窝,银窝窝

    金棚、银棚是大瑶河边两个古老的瑶寨,一条河相依,一座山相隔。历史上两个寨子因争夺山场矿产而结下冤仇,老死不相往来。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外出打工的浪潮让金棚、银棚的年轻一代逐渐摒弃深仇旧怨,互相开始融合。也就在这个时候,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工作队进驻瑶山……
  • 佛说摩利支天经

    佛说摩利支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