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说过,现在电视台的各档新闻栏目最安全的选题就是关于极端天气的。一场暴雨就能把整个栏目组下高潮,最好是那种持续一两天的雨。
“雨情就是命令”,这句话在我们栏目组谁都知道。而且不仅仅是我们《五味生活》、《小江热线》也是,其它频道的新闻栏目更是。
有条件的频道还会做专题、做直播,做现场连线,仿佛这一场雨浇醒了大家沉睡的新闻理想。雨一下,什么都有了。
栏目组的所有记者都派出去,交警、市政、应急办、气象局、水利局、火车站、汽车站、积水路口、救援现场。大家都在忙着,大家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好像那一天,整个世界只有那场雨,只有马不停蹄的采访。
记者、摄像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仿佛采到的同期、拍到的画面,比之前任何采访的同期、画面都要珍贵、都要更有价值。雨衣像盔甲,话筒像宝剑,采的越困难,越有成就感。至于采到的有多大价值,并不重要。
大家都沉浸在那种集体狂欢当中,正是有了我们记者的参与、这场雨才下的有了一些意义,有了一些不一样。这场雨不再是单纯的雨,它饱含了新闻人的热情、见证了新闻人的不易、激发了新闻人的使命感。
我们这些记者,也就敢在下雨天的时候集体出动。好在沈阳的夏季天气基本还算正常,暴雨不是那么频繁,也没有台风过境。在我实习记者生涯结束之后,每当看到微博上热议的出镜记者在台风中、暴雨中、暴雪中的现场采访。我一点感动都没有。
我们的记者,是极端天气记者,不是社会新闻记者。有好多好多新闻比一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都要重要的多,但就是没人去,就是不让去。不要说是集体出动,连一个人都没有。
这个时候,新闻理想又沉睡了,想让它醒过来,得等到下一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雨情就是命令”,这句话现在想想是多么可笑,多么悲哀。“雨情就是命令”,事实上只有雨情是命令,火情不是命令、爆炸不是命令、毒情也不是命令。
而且这个“雨情”,也有分寸之说,如果雨成了灾,变成了“灾情”,它又不是命令了,它不仅不再是“命令”,还有可能变成“禁令”。
高潮是假高潮,新闻人不是人。如果我没走,我也会跟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