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护心,重在清暑宁心,以制心火。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劳逸结合。在夏天里,要避免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也就是说体力上不过分劳累,体力活动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以免过动多汗泄阳耗阴。
2.精神平和。精神上不要过分操劳,要保持稳定平和的精神状态,以减少阳气的波动和消耗。
3.节制房事。房事上注意节制,以免性生活过多伤精耗神。夏季也是暑邪当令之际,夏暑耗气伤阴,而房事又是一项剧烈活动。由于人体脏腑功能相对减弱,暑气易进入人体。所以,夏季要注意节制房事。
4.适当避暑。“以一日分为四时,朝为春,日中为夏”,心与日中午时相配。中午是心病容易发生变化的时间,这时应避暑养心。
【温馨提示】:
笑以开心,笑是精神愉悦的一种标志。夏季气候闷热,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烦乱的心情,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没事多跟好友或同事聊点开心的事,说说笑笑,心情舒畅,心情自然变得好了。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夏天伤于暑邪,受到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
【解析】:
夏季伤于暑邪,没有立即发病,蕴伏于体内,进入秋季之后,尤其在初秋时节,持续的高温、“秋老虎”的肆虐、夏暑湿热遗留于秋日的现象也在逐步加剧,甚至温度高于夏日酷暑。这也使本多见于夏日的疾病又在秋季重复出现。因此,人们在养生保健中应重视秋季环境、气候与其他季节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在秋令预防像流脑、乙脑、疟疾等中医认为多见于夏季湿温为因的疾患。
【养生智慧】:
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
炎炎夏日里,很多人因为高温煎熬感到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发生中暑现象。婴幼儿、老年人、孕产妇、心血管疾病病人,感染性疾病病人,也都是中暑的高发人群。那么,在夏季里应怎样预防中暑呢?
1.做好防护。夏天外出时要备好防晒用具和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要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衣服,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适时午睡。夏天昼长夜短,气温比较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较大,容易疲劳。再加上晚间炎热,睡不安稳,常导致睡眠不足。因此,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体力防御暑热的侵袭。
3.供足水分。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可适当喝些饮料。
4.适当喝一些防暑药茶。夏季为防暑降温可以多喝些防暑的药茶,效果斐然,还有益身体健康。如用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饮,可祛暑、清热、解毒;也可取取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能清热解暑,降血压、明目提神。
5.注意饮食。夏季要多喝一些绿豆汤;也可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食用,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另外,要随时准备一些人丹、十滴水等预防中暑的药物,稍有中暑征象则立即服用。
6.动静结合。夏天人体消耗较大,运动调养要动静结合,可选择钓鱼、散步、游泳、慢跑等。但是运动量不要适度,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外出旅游,特别是去海滨和山区,即可以消夏避暑,令人心旷神怡,又可达到疗养、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温馨提示】:
夏季要避免阴暑。何为阴暑呢?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体的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在睡眠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贪凉,如在树阴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澡或立即饮用冰镇饮料,晚上睡觉时吹空调,都会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儿童及孕产妇,更容易诱发此症。因此大家要注意以上提到的事宜,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夏气者病在脏
【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
【译文】:夏季得病,疾病部位通常表现在心脏上。
【解析】:
夏季为热邪,暑热之性酷烈,传变迅速,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症状。
【养生智慧】:
老年人在夏季更要避免“心”伤害
到了炎热的夏天,很多老年人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心脏,往往给自己带来“心”的伤害。那么,到了夏季,老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心呢?
1.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应待在相对凉爽的屋子里,少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2.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活动,如外出时间较长,可以带些淡盐开水;出汗后要多饮水,以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空调使用时室内外的温差尽量不要太大。
3.老年人在夏天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因为食管和胃与心脏后下壁相邻,冷刺激会使心脏血管急剧收缩、发生痉挛、血流不畅,从而导致心脏出现缺血性改变,进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
4.早上醒来后身体右侧睡,做鼻的深呼吸,注意吸气5秒钟,吐气5秒钟,共做1分钟,对心脏肥大有抑制作用。
【温馨提示】:
夏季天气越来越炎热,不少人每天都要喝入大量的水来解渴,但心脏病病人不能如此,大量喝水会加重病情,一定要注意。
心者,通于夏气
【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
【译文】:心与四时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相通应。
【解析】: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对人体心脏之阳气有滋助作用。心的部位在横膈上面,属于阳,又具有火热的性质,所以称它为“阳中之太阳”,与四时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相通应。所以,夏季心的功能最为旺盛。如果心脏有了病变,则适逢夏季阳热之气,能使症状得到缓解。
【养生智慧】:
夏季如何养心最有效
俗话说“冬储夏耗”,夏季是消耗的季节,耗什么呢?其实是就是耗我们的心气。因此,面对漫长的炎炎夏日,夏季养心一定要养到位。
1.养好心神。心主神明,养神就是要心气平和,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古人是特别注重修心、静心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诗便是养神的最好写照。
2.按摩养心。夏季要修炼心肾,达到心肾相交。按摩心包经和肾经上两个重要穴位—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具有很好的养心效果。劳宫穴取穴很简单,伸手握拳,中指扣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涌泉穴位于脚底,也就是足掌心前1/3与2/3交交接的位置。可用劳宫穴与涌泉穴互相摩擦,用右手的劳宫穴去搓左脚的涌泉穴,搓揉到温暖发热为止;反过来,用左手的劳宫穴对着右脚的涌泉穴去搓揉。这两个穴位互相搓揉、按摩能起到心肾相交的作用。时间最好是子、午、卯、酉4个时辰。
3.药食补养。心气不足的人可以吃一点人参、黄芪。心阴不足的人,可以吃一点桂圆、大枣、莲子等。比如说,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作用;用有宁心安神作用的酸枣仁,再配合龙眼肉和芡实,煮汤后睡前服食,对心血不足型心悸颇有裨益;还可用人参3克,切片,每天泡茶饮,适宜心气虚弱,产后病后体虚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时食用。
4.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心肌得到锻炼,加大心脏的冠脉血流量,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大的帮助。
5.保证午休。心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午时是阳气上升的最高点,午时过后,阳气就下降,阴气就开始了。此时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休息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温馨提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的药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秋季养生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秋季应该早睡早起,要与鸡的起眠时间相似。
【解析】:
秋天天气已凉,秋风劲急,地气清朗,秋高气爽。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人们应养成早卧早起的习惯,就像鸡一样作息。早卧,以顺应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秋季阳气的舒展,使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这样就能与秋季自然界的规律相呼应,实现“秋季养收”的目的。
【养生智慧】:
秋季起居有讲究
秋天应注意卧起有时,并形成一定的作息规律。曾有研究报告显示: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时间以秋季发病率较高,并且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因此时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小血栓形成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中医认为,秋季阴渐盛阳渐收,应适当的较春夏季增加一些睡眠时间,也补充因夏季炎热难以入眠的不足。但应随着自然界和人体的客观规律,一日之中,阳长阴消则寤(醒),进行白天的工作学习;阴长阳消则寐(睡),进入夜间的睡眠,使得劳作休息有时有节。这才能顺应秋天的收敛之气,乃真正的秋季养生之道。
那么如何才是较恰当的秋季休息时间呢?在我国,秋季睡眠时间一般以晚9点到10点,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另外,午后小憩半小时,对健康有利。
【温馨提示】:
秋天的夜晚,凉风习习,有些人很喜欢开窗睡觉,这样就很容易受凉风侵袭而患病。阵阵凉风吹起地面的灰尘以及细菌、病毒,传到人们身上,会诱发咽炎、气管炎等症状;凉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还很容易诱发面瘫。因此,秋天早晚睡觉一定要关好门窗。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使自己意志保持安宁平静,以缓解秋凉之气对身体的束缚。
【解析】:
秋天外界自然环境的肃杀之象,容易使人产生忧愁、悲秋的情绪,甚至出现精力减退、性情抑郁、情绪紧张、动作迟缓、反应力差等征象。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在精神情绪上,要保持安逸宁静,以适应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危害。
【养生智慧】:
秋天如何培养乐观情绪
受秋季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精神容易紧张。有学者研究证实:人处于情绪激动紧张时容易引起小血管收缩,红细胞容易发生聚集、变形,从而影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速度;且情绪激动还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血管突然收缩,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从而使血浆黏度增高。
因此,到了秋天更要注意精神调养,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那么,在秋天如何培养乐观的情绪,以“使志安宁”呢?
1.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加生活的情趣。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业余兴趣爱好,如下棋、养花、抚琴等,有益于保持人们的乐观情绪。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外出登山、垂钓,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秋愁。
2.时刻保持乐观心态。遇事乐观、豁达、大度是必要的;如果能与人倾诉,或通过某些方式宣泄,及时地释放不良情绪,无疑也是同样重要的。
3.加强日照和光照。在秋天的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
【温馨提示】:
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住体内的元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收敛心神和精气,让秋气尽量平和一些。
【解析】:
秋天的气机趋向收敛,就是不再生发了,在往回收。这时人就要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使之与秋季自然的肃杀之气相顺应以取得平调。
【养生智慧】:
秋季要收敛“性趣”
人的性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自然界中的现象,应该如何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来进行呢?
中医认为,秋令主收,秋季天气肃杀,人体的精气也与自然界相应而内收。因此,秋季房事首先应注意养精,以精为宝。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指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而要想保精首先要节欲。
对于秋季房事而言,具体的养生方法就是性欲的兴奋冲动不能像春天和夏天那样兴奋,而是要有所收敛,房事应有所减少。一般来说,人们的阳气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
秋季对女性来说,会出现性欲减退的现象,常表现在性交时出现阴道干涩的现象,这是秋季燥气当令所致。燥气干涩容易伤津,因此有“燥胜则干”之说。秋令之际,阴道干涩不仅影响行房的情绪和欢悦,还可带来阴茎与阴道摩擦的疼痛和损伤。为能预防这些不愉快现象的产生,在秋季行房前可适当延长性前嬉的时间,以充分调动激发女性的性欲,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润滑剂。在这时女性朋友不可因此而情欲消沉,否则会更进一步抑制阴道分泌腺的分泌,造成恶性循环,使欢愉的房事不欢而散。
秋季的房事还要保持适度,不可“太过”,也不宜“不及”。具体多少应结合夫妻双方的年龄、体质、精神状态、情绪因素、健康状况等而定,以房事后或第二天夫妻双方不感到不适如腰酸乏力、头晕心慌、精神萎靡为准则。
【温馨提示】:
在秋季的房事养生中,夫妻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愉快,在情绪过度忧郁、悲伤时应避免进行房事。此外,金秋是旅游的旺季,气候凉爽,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加,在远行疲乏或过度劳累、运动后大汗淋漓等劳伤的情况下,也应忌房事,以免在机体虚弱时再行房事,更耗伤精血,进而损伤脏腑,违背“秋冬养阴”、“秋养收”的原则。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不要使神志外扬,以使肺气清静。
【解析】:
如果秋天里不注意调节自己的情志,那你肺里面气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不好,所以你要开始收敛自己的种种作为,让内心保持平静。这要求我们要收敛自己的思绪,控制自己的心情,遇事做到不急不躁,平静自然,使肺气保持通利调畅。
【养生智慧】:
秋季滋养肺气有妙法
秋季天气多变,关节疼痛、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感冒等慢性病也多在秋末冬初气候转冷时复发,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要特别注意对肺气的养护。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且有助于补养肺气的功法,不花一分钱,对健康颇有益处。
1.深吸气。养肺首先要多做深呼吸。方法是: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大口吸气,然后再大口吐气。做深呼吸,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在慢跑、行走或做操时做,要缓慢进行,有助于锻炼肺部的功能。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反复做20~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