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战力,李林把降军中的一万老弱交给河北军,再从剩余的人马中挑选精于骑射的三千人,然后才把其余的平均分配给众诸将。众将看到这些降兵的身体素质并不差于楚军后,心里的郁闷感逐渐得以纾解。
在秦末时期,由于没有马镫,骑士在马上没有着力点,因此骑兵只是作为辅助兵种,主要用于突袭和侦查,或是组成骑射兵团,进行远距离的射击。而很少参加近战,能参加近战的骑士是少数精于马术者。而要做到精于马术没有数年的骑马经验是很难做到的。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骑兵在先秦史上,只有赵国名将李牧指挥过较大规模的骑兵与外族交战过,就是长期驻守边关的蒙恬军也是以步兵为主。
但如果有了马镫,这些原本就会骑射的骑士就可以从容地参加与步兵的近身战斗。以前没有组建骑兵是因为楚国马少,且马匹质量差,加上很多楚军士卒都不会骑术。但现在这些降军作为秦国的边防军,从几万人中挑选几千精于马术者还是容易的,但由于受到马匹数量的限制,李林只挑选了三千人组成龙骑军兵团。
章邯在巨鹿大败后,退守棘原,他一面收编王离的溃军,一面整顿军务,企图恢复士气后,再在与楚军决一生死。而楚军由于伤亡过大,不宜再战。因此,在这期间双方都没有主动出击,而是默契选择停战。
而在此时,由于秦军在巨鹿的失败,许多人看到秦国大势已去,纷纷投降义军。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刘季的西征军,在巨鹿之战前,寸功未得,但在此之后,所到之处纷纷投降。
公元前207年三月,接到章邯送来的战报,秦国宰相赵高犹如晴天霹雳,数月前他接到章邯送来的战略计划时,他似乎又看到了秦国再次一统天下的情形。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权力,他才迫不及待的陷害宰相李斯,最终,一代名相李斯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如愿以偿的赵高就在静待前线佳音时,章邯却给他送来了噩耗。
这让赵高有些难以接受,但很快,他就明白了现在该做什么,这件事绝对不能让秦二世扶亥知道,他若是知道,定然会为此惨败找个替罪羊,章邯作为秦国的支柱名将,又手握数十万大军。扶亥自然不会找他的晦气。那么作为总理朝政的自己,岂不危险,况且自己在朝中树敌不少,难免他们不趁机发难。因此,对胡亥必须选择隐瞒。另外,章邯不是还有二十万大军吗?那就只能催促章邯尽快出击,希望他能再次扭转局势。
就在赵高不爽的同时,在千里之外的彭城王宫里的怀王也很是郁闷,当初得知项羽杀了他亲拜的卿子冠军宋义时,一向冷静克制的他也是愤怒异常,但他看到恒楚满脸杀气的看着他时,他放弃了严惩项羽的打算,当然,他惧怕的不是恒楚的杀气,而是项羽。他知道项家在楚地甚有威望,现在项羽又手握大军,若是逼之太甚,难免不会鱼死网破。于是,怀王权衡再三后,决定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同时让他务必择日渡江破敌。如果楚军败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项羽,如果胜了,项羽的大军也肯定损失惨重,到时再收拾他。但当怀王收到捷报时,脸上没有一丝的兴奋,而是郁闷。项羽是胜了,也是惨胜,但项羽的实力却比原来大了很多,原因是,众诸侯推举他为盟军的上将军,众诸侯都以他马首是瞻。现在的项羽威望权势都已经超过了他这个盟主王。怀王知道想要打压项羽,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当初他提拔起来的西路军统帅刘季了。
在很多人郁闷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春风得意,刘季就是其中一个,他现在正喝着小酒,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正在跳舞的舞姬们。在巨鹿大战之前,进展不顺的他也很惬意,何况是现在呢!巨鹿大战之后,各地守军望风而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得战功,他能不高兴吗?贴榜安民有萧何曹参负责,收编士卒有夏侯婴卢倌等人,训练、巡查又有樊哙灌婴处理,至于策略,时不时又有客将张良指点。他刘季有的是时间寻花问柳,前不久就泡到一个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戚夫人。
当然,还有许多如同刘季一样的义军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如楚将共敖、梁地的彭越、魏国的魏王豹等也都分享到了巨鹿大战胜利的果实。在一年前,魏国国都被章邯围困,魏王咎为了保全全城百姓,命令全军投降章邯,而他却自焚于王宫。他的弟弟魏豹出逃到了楚国。在宋义率大军救援赵国时,魏豹也向怀王借兵,想要恢复故土,于是,怀王给了他几千人马。在巨鹿之前,同样受阻的他,在巨鹿后,不停的攻城拔寨。
随着不同的号角声,在巨鹿广阔的平原上,三千骑兵时而分散、时而聚合,有时突击、有时撤退,阵型也在不停的变化。待到近前就可以看到这些骑士手持长枪,背着弯弓,马上挂着小圆盾,一身轻骑兵的装扮。看着这些骑士麻利的动作,李林不得不感慨这些边防军确实是精锐之师,这还是最基本的前期训练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如果完成整套训练,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李林真的很期待。正在李林幻想之际,一匹快马向他飞奔过来,“报,将军,上将军请您到他的大帐一趟。”马上的传令兵对李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