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袁世凯得到密报,消失一年多的康有为,一天也没有闲着,正在日本指挥下属,在南方组织大军靖难。原来,康有为逃到日本后,拿着衣带诏,联络同志,解救皇上,有一名唐才常者,字黻丞,佛尘。同治六年出生,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与谭嗣同同师于欧阳中鹄,曾和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时,欲赴北京参与新政,行至汉口,得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等逃到了日本,他也跟着到了日本,后来,徐仁铸发电康有为,营救皇上,唐才常自告奋勇,回国组建军队。唐才常回到上海,组织“正气会”(不久改名“自立会”),对外则以“东文译社”之名进行活动。接着,唐才常在上海组织“富有山堂”,作为自立会联络会党的机构,又仿哥老会之法,于沿江各地会党中广发“富有票”,仅两湖就发放了二万多张。以“靖难”之名,联络两江、湖广的军队向慈禧发难,入会者很快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分军五路,准备起事,并通过洋人,警告慈禧太后归政与皇上,此时,八国联军要攻打北京,康有为发电唐才常:等慈禧太后下旨勤王时,率部队名正言顺的进京,进京后突然政变,囚慈禧,杀荣禄、刚毅、载漪等,归政光绪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制。袁世凯知此,大喜道:“说服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有望矣。”冯国璋道:“康有为恨恩师入骨,今组织大军入京,恩师反而高兴?”袁世凯道:“南方军队都不进京勤王,康有为的计划岂不落空?”徐世昌道:“现今之计,只有先说服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都不进京勤王,万一洋人灭不了清廷,到时候慈禧追究,法不责众,她也只好不了了之。”袁世凯道:“菊人兄所言和我想到一起了,然刘坤一、张之洞皆有主见之人,虽有康有为之乱,若说动之,恐非易事。李鸿章乃我恩师,与太后交往甚深,朝廷有难,岂能坐视不管,我看此事,恐费周折。”此时,旁边一个人道:“此事好办。”袁世凯一看,心中有底。此人姓杨,名士琦,字杏城,清同治元年生,安徽泗州(今泗县)人。光绪八年中举,报捐道员。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十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杨士骧同赴广州效命。后李鸿章迁北洋大臣,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此间,与庆亲王奕劻及袁世凯过往甚厚。后来,李鸿章请求外放,杨士琦转身投靠袁世凯。在清廷的官场中,以办事周全、稳妥、细致招官员喜欢,也被袁世凯所器重,现袁世凯惹下抗旨不尊的大祸,若不能策动其他官员也跟随,袁世凯必要遭灭族之祸,于是,自告奋勇,要到广州说服李鸿章也不进京勤王。徐世昌道:“世昌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刘坤一、张之洞二人,让他们和大人一起,通电全国东南互保。”袁世凯道:“二位仁兄真乃世凯的左膀右臂,世凯终生永记二位的功德,还望二位仁兄小心应付才是。”徐世昌道:“请慰庭放心,我俩决不会让大人失望。”说罢二人退出。却说那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道光十年生,咸丰五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英勇,不留后患,所到之处,一片清平,称湘军宿将。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同治元年,升广西布政使。同治十三年,调署两江总督。光绪元年九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七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甲午战争时,将江宁布置的滴水不漏,日军被迫撤销南线进攻,此举受清廷赏识,即刻封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其节制,然北方军队中,参差不齐,四攻海城失败后,士兵开始逃跑,军队溃散,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此乃刘坤一抱恨终身之事,后直到《马关条约》签订,不言败,一直要组织军队与日军决战,事后,刘坤一多次要求朝廷将其开缺,朝廷一直不允。如今朝廷纵容义和团与洋人开战,刘坤一曾上书朝廷,要远交近攻,联络西方国家,抗击日本,收复失地,力主剿灭义和团,保护洋人在华利益,中国的敌人只有日本,可此时的慈禧太后,被载漪的大话冲昏了头,刘坤一的奏章有去无回,正不知所措时,忽有袁世凯的幕僚徐世昌求见,刘坤一忙让下人迎入,双方礼毕落座,徐世昌瞟眼看刘坤一,清瘦的小老头干净利落,眉目清秀,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肃杀之气,一缕羊胡根根刚然,话语简洁有力,向徐世昌道:“菊人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徐世昌道:“学生奉袁大人之命,前来拜会总督大人,若有冲撞,还望大人见谅。”刘坤一道:“既是项城之人,但说无妨。”徐世昌道:“总督大人可知八国联军,已占领大沽、天津,正向北京攻击,老佛爷危在旦夕?”刘坤一道:“此事安能不知,然洋人只是为报义和团杀洋商、驱洋教之仇,惩治朝中那些纵容义和团之官,并非灭我中华,毁我大清。”徐世昌道:“大人所见,与世昌所见相同,然两江地带,洋商、洋企颇多,而洋人又是以海、河为通道,故此,两江之地,洋人势在必得。等洋人攻破北京,老佛爷逃匿。洋人必夺两江,不知大人可有良策?”刘坤一道:“京城乃朝廷重地,有精兵几十万,若懿旨一下,各地勤王之兵,何止百万,洋人岂能攻入?”徐世昌道:“看来总督大人只知洋务,不知洋兵,洋人虽远途而来,兵员极少,然所用枪炮极精,一枪一人,一炮就是死一大片,荣禄那几十万部队,如同死尸僵肉一般,洋人入京,如同探囊取物,不肖三天,就可御花园中放马,景山上纳凉,等其它地方援军到,京城早已成了废墟,不知大人可速派兵前往?”刘坤一道:“荣禄等官,只会斗老佛爷一乐之人,指挥打仗,乃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别说是几十万御林军,即是几百万、几千万也是死尸一堆,与洋人开战,胜败已定,现他只会下死命令让各省总督带兵勤王,岂知千里迢迢,动用大军,并非易事,然不动又违慈禧太后懿旨,我正两难,不知你们袁大人有何高招?”徐世昌道:“我此来正要与大人商议,现洋人已向我们袁大人提出:八国联军不入山东,在山东境内,我等保护洋商洋教。”刘坤一道:“若大清不灭,慈禧太后追究该如何处置?”徐世昌道:“若大清不灭,条件有四:其一,京城禁卫军损失殆尽,慈禧太后无一兵一卒可调,何能指手画脚呢?其二,洋人必索大量赔款,不指望我沿海富庶地区,指望谁?其三,洋人必追究肇事凶手,我等与洋人已达成协议,只需开出名单,逼慈禧太后将其杀之,慈禧太后成了笼中虎、案上肉,杀载漪等人且不能自保,焉能不照办乎?最要紧者乃最后一点,我等宣布东南互保,洋人不入,农工井然,保着了大清地盘及经济命脉,使洋人不敢在国之中心设堡立垒,长期霸占,与大清复国极为有利。慈禧太后岂能怪乎?”刘坤一忙道:“先生真乃当今诸葛在世,谋之深远,洋人未入京,结果已分晓,然坤一乃忠孝之人,岂能弃朝廷乎?”徐世昌道:“想必刘大人也探知康党正在两江活动,准备乘奉旨进京勤王之机,发动靖难之役,大人进京勤王,岂不害了老佛爷乎?”刘坤一听此,一下惊得不知说啥好,咦嘘了半天道:“我也正在为此事闹心,先生可有解?”徐世昌道:“大人在未消灭唐才常之前,绝不能率军勤王。”刘坤一听之点头道:“菊人所言是也,然不知道以何方式为好?”两人经探究,决定用“自保”或“互保”。最后刘坤一向徐世昌道:“还烦先生与洋人照会,联军不入两江。”徐世昌道:“这个自然,请大人放心,”徐世昌说罢,如释重负,刘坤一盛宴相待,自不必细讲。然情况紧急,徐世昌不敢多呆,第二天告辞,向湖广进发。用那连横之术,要说动老谋深算的张之洞。却说那张之洞,字孝达,道光十七年生于直隶南皮,同治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光绪五年授翰林院侍读,第二年擢内阁学士,不久调山西巡抚,光绪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张之洞机变灵活,处理政务颇得慈禧欢心,戊戌变法时,支持弟子杨锐,后六君子之一杨锐被杀后,张之洞忙做《劝学篇》,以示反对变法改革,变法案才未牵连到自己。今见朝廷与八国联军作战,急忙派人观察刘坤一、李鸿章的动向。刚接到刘坤一方面的人报告,就有徐世昌求见,忙让下人请入客厅,好茶相待,二人客气一番,施礼毕,徐世昌略观张之洞,只见张之洞是身高五尺,体健有力,络腮刚髯中露出殷红嘴片,浓眉中两个豆眼翻动,张之洞道:“听人说,先生有诸葛之风,能劝动东吴起兵抗曹,然慈禧太后对我张之洞有知遇之恩,京城有难,我岂可坐视不管,先生之安民自保,我不取也。”徐世昌脸稍转色道:“大人何故视世昌为小儿也?”张之洞忙道:“先生乃当世英才,辅佐袁大人扶摇直上,之洞羡慕不已,怎可轻之?”徐世昌道:“听说唐才常是大人的门生,唐才常奉康有为之命,组织军队,等慈禧下旨勤王时,进京发动靖难之役,大人难道要跟着门生赴难乎?”张之洞听此,惊得不知所措,忙道:“先生说那里话,我也正在查此事,不知如何向慈禧太后交差”徐世昌道:“刘坤一刘大人乃真将军也。他听说我们袁大人要通电自保,就积极响应,刘大人言:通电自保,保着了我中华的地盘,保着了关税,保着了大清的基业。他本来要写封信让我带给大人您,被我拒绝,我想张大人乃有经天纬地之才,这点小事岂能看不出?”张之洞忙道:“先生之言甚是,之洞亦早有此想,刚才乃试言耳!你速与袁大人联系,他若前脚通电,我后脚跟之,不过,洋人之处还需先生代劳。”徐世昌道:“这个自然,不劳大人。”徐世昌说罢,张之洞设家宴宽待,自不必说。却说那徐世昌,说动张之洞后本该返回,忽接袁世凯来电,称两广之事未有音信,让徐世昌直达两广总督看个究竟。徐世昌知事紧急,不敢怠慢,遇船坐船,遇车坐车,直奔广州而来,来到广州城已是掌灯时分,又困又累,寻思先找个客店驻下,准备第二天再见李鸿章。刚到一大客店前,见一人面熟,走近一看,正是杨士琦,徐世昌忙道:“杏城兄何故在此?”杨士琦一见是徐世昌,忙道:“菊人兄不是去湖广,何故到广州?”徐世昌道:“吾说动张之洞后,袁大人回电说未知两广之信,特来让我视之。”杨士琦道:“近日海上,洋人用船运兵运粮,到广州船只特少,我转道几次,耽误时日,今日刚到,不知菊人兄事办的如何?”徐世昌道:“我等又渴、又累,不如到客店再说。”于是两人在客店驻下,路上所遇之事自不必多言。且说第二天二人吃罢饭,备足了精神,衣帽整理了一番,来到总督府,将名帖投入,李鸿章一看,自己的原幕僚杨士琦来到,知袁世凯是为洋人攻打京城而来,故忙召入道:“二位远道而来,可是奉慰庭之命,前来说服老夫,公开发表声明,安民自保?”徐世昌道:“大人老谋深算,何事能瞒过大人,我俩正是奉袁大人之命来做说客,不知中堂大人有何见教?”李鸿章道:“两广地区,洋人颇多,有些洋人已几代在此定居,慈禧太后助拳灭洋时,我就想发表公开声明,实行自保,然我与慈禧太后,君、臣已四十年,他人如此,尚可理解,然我李鸿章为之,慈禧太后必伤心之至。我等不发表声明,也知遵守外国条约,保障洋人生命财产,何需先生劝之?”杨士琦道:“大人此言差矣,天下人皆知大人在慈禧太后心中的份量,朝廷与洋人之间的大事,皆由大人您操控,大人若公开声明,安民自保,慈禧太后必认为:安民自保正确,大人若不公开声明,慈禧太后必认为:安民自保不对,大人明明知道‘安民自保’,利国、利民、利于朝廷,又为何舍不得那几个电报钱?”徐世昌道:“大清与洋人开战,大清必败,将来坐在谈判桌前者,非大人莫属,大人现若不公开声明,将来坐在谈判桌前,大人以何言与洋人周旋?世昌言狂语粗,有冒犯大人之处,还望见谅。”李鸿章道:“鸿章乃古稀之人,上次《马关条约》的签订,国人恨之入骨,怒骂老夫是卖国贼,今若失败,再让老夫去谈判,定是割地赔款的条约,别说朝廷不让去,即使让去,老夫也万万不去,能从中周旋者,大有人在。”徐世昌道:“拳匪作乱,洋人恨之,听说两广地区,是革命党活动的基地,那孙中山、杨衢云多次在广州策划起义,虽未得逞,然洋人震惊,大人若无表态,洋人打下京城后,趁机占领两广,大人想自保就难。”李鸿章听此,倒吸一口凉气道:“先生之言,无不切重要害,鸿章与中外名人交之,像先生之人,甚是少见,慰庭得先生,将来必成大业。”
徐世昌道:“大人过奖,世昌乃一介书生,替人传传话而已。大人发表通电之事,还需大人思量清楚再说。康有为的靖难之军,立等住朝廷的勤王电令。”
李鸿章道:“朝廷圣旨一发,全国皆知,老夫公然违抗圣旨,喊出东南自保,便被天下人痛骂。”徐世昌道:“此事也好办,现盛宣怀为电报局长,盛又是您的门生,由他控制着北京发出的电报,一旦有朝廷下旨勤王电报,先将其扣压,报给大人你过目,然后和张之洞、刘坤一二大人商议后,再定其发不发出。”李鸿章听后大惊,真是:
大权至死摄手中,不知变通等于空,
有权无力是画饼,权力合并是双赢。
欲知盛宣怀敢不敢扣押朝廷电旨,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