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正值深秋,又刚下过于,空气清新,教人心情舒畅。顾右笙这时翻过了山岭,往下行去。这山势也是起伏不定,忽而如长瀑直下,忽而如平地一般坦直。一旁林间,一簇簇参差不齐的怪树夹道相迎,像是迎接着还乡的游子,一棵棵伸出臂膀,好似要抱住顾右笙一般。红叶遍地,倒也颇具深秋的风姿!
又过一重山岭,此时视野开阔,一眼望去,全是红红绿绿的山色,只是披着丝丝白雾,朦朦胧胧的,整个像是一幅诗意的画卷。对边山岭隐隐瞧得见一座道观,却正是自己住了八年之久的三清宫。看到目的地不远了,顾右笙打起精神,迈大步子去了。
终于到了三清宫了,顾右笙刚要进去,却听见观内传来两人交谈之声。
只听其中一名男子说道:“我们都在这里守了半月有余了,却不曾见过一个人影,我看不如回去禀报堂主,再做商议吧。”
另一名男子说道:“这次我后墨叛乱虽平,却人心惶惶,楚堂主的叛乱余党还在派中,蠢蠢欲动。如果找不到顾巨子回去主持大局,怕是本派危在旦夕啊。我们如果没找到顾巨子就这么回去,怕是解决不了危机啊。”
前一名男子说道:“那也是,如今四堂堂主只剩下了尚贤堂苏堂主,若不是逃回来的弟子禀告,怕是我们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顾右笙……”
顾右笙听他么这么说,便往里面走,拱手道:“在下便是顾右笙,难道后墨派里出了什么事吗?”
那两名男子听他自称顾右笙,却将信将疑,第一名开口的面容粗犷的男子问道:“顾右笙顾巨子是我派的首领,其手中执有本帮宝物晋天剑,却不知您可有此物啊?”
顾右笙暗叫不好,晋天剑在摔下山时给丢了,此时自己却当真拿不出那晋天剑来,便道:“晋天剑在平定楚堂主叛乱时丢了,不过也不打紧,我手中还有墨子内经为证,你们且瞧瞧吧!”说着便拿出墨经来给他们看。
哪知那两人看了墨经,虽有些惊异,脸色却不甚恭敬,那男子道:“墨子内经虽也是本派宝物,却已于二十年前失落,任何人都有可能得到,故而我们只认宝剑不认经书。”这两人对顾右笙是道听途说,却不知这墨经也在他手上,竟不相信他就是顾右笙。
顾右笙无语,自己就算为了父亲,也要帮助后墨,只是眼下却不能证明身份,心里好生尴尬,忽然,他想起了刘沁儿和余大娘,他们可认得自己,何不让他们随自己下山,然后教她俩给自己做个证明,便道:“山下有两人道识得我,你们何不随我下山见见他们,待会见了他们,我不说话,你们可以去问问她们我叫什么名字,你们看怎样?”
两人一想,也觉得可取,便随他一同下山。路上三人交谈,才知这两人分别姓马、张,乃是尚贤堂苏佑年的弟子,但对于后墨派的事,两人却绝口不提,似是对顾右笙有所提防。
到了山下,顾右笙带领他们找到余大娘的住处,哪想那里屋门紧锁,却是一副主人离家的情状。
顾右笙暗叫不好,一是自己不能证明他便是顾右笙,二十沁儿不知所踪。两事一加,愁得顾右笙深锁眉头,心里一时没了主意。
一旁那马张两人交头接耳,似是在商量什么。过了一会儿,那姓马的粗犷男子走过来拱手道:“既然阁下寻不到人,我俩也不再打扰,这便告辞了。”说着拉着张姓弟子又往山上走去。
顾右笙想要阻拦,却想便是拦了也于事无补,此时心中心乱如麻,顾右笙一屁股坐在门口台阶上。
这一坐,只听“哧”的一声,好像坐到了什么东西。顾右笙赶紧起身,原来是一张字条,上边写着:
顾大哥:我和余大娘不见你回来,便出去寻你了,我想了半天却不知道你会去哪里,后来想起公输大哥和你说的要去湘西药派找那唐掌门报仇,我便猜想你是去了湘西。倘若你回到这里,看见了这张字条,我们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余大娘武功高强,顾大哥毋需担忧。
刘沁儿谨上
顾右笙看了字条,心里又是欢喜又是忧愁,喜的是自己终于得知了沁儿的下落,忧的是这江浙距离湘西路途遥远,路上怕是多有危险,虽有余大娘为伴,却总是有些担忧。
顾右笙一咬牙,想:后墨派的事索性先搁一边,先去湘西与沁儿汇合,向楚唐苏算清自己父亲的仇怨,再回来处理这边的事。想来后墨还有个尚贤堂主,也该不会至于覆灭。
这样盘算着,顾右笙便想要上路出发,奈何这时肚子发出一阵“咕咕”声,想来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吃一顿了,便想着先去婺州吃上一顿,好鼓足力气上路。
如此想着,顾右笙便朝婺州城的方向走去。
且说那日刘沁儿等了顾右笙一天,却不见顾右笙回来,心里失落的紧。余梅华见她这般思念顾右笙,便答允次日陪她去找顾右笙,两人又等了一夜,也不见顾右笙回来,第二日便一齐出发,留下一张字条往湘西赶去,并一路查访顾右笙的下落。
两人边走走歇歇,倒也不甚劳累。这一日午间,两人到了衢州境内,找了一家客栈落脚。
两人吩咐小二上了些饭菜,吃起来。这时,从外头进来十余名身着道服的的男子,为首的是一名白发老者,他教小二上了些素菜,便吩咐那些弟子模样的人坐下。
那些弟子模样的人一齐拱手,待那老者坐下,才陆续坐下。
那老道虽年老但精神矍铄,朗声说道:“你们连日赶路,辛苦了。这便饱餐一顿,好养足精力。”
那些年轻人中的一个说道:“掌教心怀天下,大仁大义,我等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众位师兄弟,你们说是也不是?”
原来这些年轻人都是这位老道的徒弟,此时他们纷纷附和,连连奉承他们的师父。
那老道笑笑,说道:“我们紫阳派既然承蒙江湖豪杰看得起,在这关头自然是要略尽绵薄,方能不负众望啊!”
这时一旁桌上坐着的一名青年小声嘀咕道:“正事还没干呢便在这里自卖自夸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