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间谍活动的巅峰
保守住秘密就为胜利赢得了先机,更何况这个秘密关系到不列颠的生死存亡。但保守住秘密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不列颠只好眼看着考文垂在纳粹的轰炸中焚烧。
时间:1940年
地点:英伦三岛
人物:希特勒、丘吉尔
关键词:壮士断臂
“厄尔特拉”是英语“ULTRA”的音译,意即“超级机密”。
1940年4月,希特勒入侵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一路所向披靡,横扫欧洲。英国在欧洲大陆的谍报机构立即土崩瓦解,但英国秘密情报局长孟席斯却没有惊慌失措,因为他已拥有一件秘密武器——这时的布莱切利庄园破译中心破解了德国“恩尼格玛”密码系统,这对当时的英国来说,无疑是救命的最后良药,而“恩尼格玛”密码电文成了整个“二战”期间英国高级情报的主要来源。鉴于它的重要性,英国情报机构给它取了个代号叫“厄尔特拉”。
考文垂,不设防
1940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勒文鲍恩啤酒馆作完纪念啤酒馆暴动17周年演说后刚离去,英国皇家空军便对慕尼黑进行了空袭。啤酒馆被炸,逃过此劫的希特勒暴怒了,他疯狂叫嚣:“要对英国进行狠狠的报复!”
“德国空军将在11月14日至15日对英国城市考文垂大教堂和工业区进行毁灭性轰炸,行动代号为‘月光奏鸣曲’。”这是英国人通过“厄尔特拉”得到的信息。
考文垂,距伦敦100多公里,是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还是主要军火库之一,拥有25万人口。
保卫考文垂,给希特勒一个狠狠的教训!在英国最高司令部召开的讨论保卫考文垂的措施的紧急会议上,群情激奋。
但丘吉尔的一番话却使得大家立即陷入了沉思。“我以为,任何超出一般性的防御措施,都会使德国人怀疑我们已经获得了空袭情报,难免就会怀疑到他们的密码系统出了问题。”“不!不能冒使敌人产生怀疑,从而更换更新型的‘恩尼格码’的风险,希望大家都理解。”
英国人忍痛作出决定:考文垂不加强防卫。
1940年11月14日夜,尖厉的空袭警报声响彻考文垂上空,市民们惊慌地看着德军的海因克尔飞机成群飞临,在他们头顶上轰鸣,英国的防空炮却鞭长莫及。
第一批敌机投下了燃烧弹,引起了冲天大火,后继机群投下更多燃烧弹和高爆炸弹。连续10小时的轰炸中,德国飞机共投下了509枚海因克尔Ⅲ高爆炸弹和无数普通炸弹,考文垂一片火海,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市民死亡约554人,伤约4860人。“月光奏鸣曲”奏效了,却让英国人保住了“厄尔特拉”。
解密“恩尼格玛”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厄尔特拉”,不仅仅是因为其重要,更因为其来之不易。1938年秋天,英国情报局收到了驻德国的间谍发来的密电:
德国陆军已试验成功一种名为“恩尼格玛”的密码机,其排列组合可能是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难以破译。“恩尼格玛”为希腊语,意为迷惑。这是一个名叫胡戈·科赫的荷兰人在1919年发明的,舍尔比乌斯根据胡戈·科赫的设计图造出了一部样机,并以“恩尼格玛”的名字取得专利。在为了推销这种“密号器”而印的宣传小册子上说:“竞争对手天生的好问会马上遭到机器的阻止,这是一部能使你对你的所有文件,或者说,至少对这些文件的重要部分进行彻底加密的机器。”
德国人在整个战争时期共生产了10万台各种型号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发至德国陆、海、空三军部队和情报机构使用。这种密码机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即使敌人得到了机器,不知道编码程序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破译恩尼格玛电文除了需要一部同型号的机器外,还必须知道密钥的设置表。似乎“恩尼格玛”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它的密码电文都是不可破译的。
英国人最终破解了“恩尼格玛”是得益于一个叫理查德·莱温斯基的波兰籍犹太人。他是位数学家和工程师,曾在德国生产恩尼格玛机的一个工厂里工作。
“我憎恨纳粹!仅仅因为我是个犹太人,就被纳粹驱逐出境了。我有责任制止战争疯子。”共同的反纳粹情结使莱温斯基和英国有了合作的基础,在英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莱温斯基也不负众望,为英国制造出了第一台“恩尼格玛”。
但并非有了一台机器就万事大吉,因为战争期间,德国的恩尼格玛机密钥(编码程序)是经常变换的,面对敌军司令部发布的大量命令,必须以超乎常人的速度来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破解。
数理逻辑学家图林这时发挥作用了。在其他科学家的协助下,他发明了一种叫“炸弹”的破译机,1940年4月,“炸弹”取得了英国人盼望已久的对恩尼格玛密码电文破译的突破。1942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英国出现并投入使用,每秒钟能阅读5000个符号,这种电子计算机代号“巨人”。不久,“巨人”2号研制成功,每秒钟可阅读2.5万个符号。科学家们在计算机中编入了有关程序后,各种型号的恩尼格玛机密码电文均被破译出来。德国的密码失效了,而英国的“厄尔特拉”也诞生了。
不列颠生死存亡的“密钥”
“厄尔特拉”在对德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8月,英军情报部门破译了隆美尔发给希特勒的关于进攻英国第八集团军的长篇电报。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歼灭隆美尔的“捷足作战计划”。10月,英国第八集团军对“非洲兵团”发起了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通过德军无线电报作出战略调整,向德军和意军之间的结合部发动了进攻。同时英军还根据截获的电报,击沉了所有的德军运输船,使隆美尔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终于溃散而逃。
巨人“计算机”
“厄尔特拉”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曾经拯救了英伦三岛。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开始实施代号“海狮”的作战计划,全面入侵英国。1940年9月15日,这一天被德国元帅戈林宣布为“鹰日”,因为在这一天,德国空军将发动一次旨在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的强大攻势。“厄尔特拉”还告诉英国:“鹰日”袭击成功,希特勒就入侵英伦三岛,如失败就停止侵略。
“一切都取决于打赢这场战争了……”在英伦三岛人民生死存亡之际,丘吉尔忧心忡忡地说。于是,英国皇家空军收到了严厉的命令:只准胜利,不准失败。
大战在即,德国方面精心布置,一份份电文不断传达到各个部门,比德国更紧张的是英国。一份又一份“厄尔特拉”密电被送到丘吉尔首相和空军参谋部,对于希特勒的进攻,英国已经做好了精心布置。
1940年9月15日,德国空军出动1000架轰炸机和700架战斗机对伦敦袭击。英国的高射炮阵地等防御设施拼命拦截敌机,所有大厦顶层都布置有机关枪阵地参与防御战斗。
“二战”中的德国飞机
英国空军中队占据了最佳位置迎击来犯之敌,全英国都下定决心,即便只剩最后一架飞机,也要投入战斗,抵抗,坚持,再坚持。下午5时左右,德国空军撤退了。
两天后,“厄尔特拉”传来了希特勒下令拆除荷兰机场上装运兵伞设施的信息。希特勒放弃了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英国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二战”中的英国情报战取得了最为辉煌的业绩。
拥有“厄尔特拉”,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获得“厄尔特拉”是困难的,更困难的是在长达五年的战争岁月里,他们成功地保卫了“厄尔特拉”,德国人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最安全的,他们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的事实浑然不觉。直到投降前夕,他们还在使用“恩尼格玛”发报。
谍海掠影
在阿富汗战争中,英军曾经对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进行了突击搜索,发现“基地”组织在重金招募俄罗斯退役特工进行密码通讯和破译工作。所以,在阿富汗战争中,“基地”组织总能提前获知驻阿美军以及阿富汗安全部队的抓捕行动,提前从抓捕行动中逃脱。驻阿英军此前一直使用简易的通用密码进行通讯,因为在山区作战无法携带复杂的通讯设备,这就为“基地”组织破译密码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