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500000013

第13章 情理法兼顾才能安人(1)

情、理、法所重在理

情、理、法乃是仁、义、礼的通俗化说法,代表孔子思想的三种不同层次,构成立体的观念架构。现代人将它当做平面的理念来处理,因而产生众多的误解与流弊。有些人主张情、理、法三者兼顾,乃至重情而不顾理、法,徒然使情蒙受了不白之冤,被众人斥为现代化的一大阻力。不过,如果把情归结为农业社会的产物,指明工业社会并不需要情,似乎又说不过去。

有些人认为情、理、法三者孰轻孰重,应该因时而异,因此主张私的场合,情重于法;公的场合,必须法重于情。但是公私分明之处,固然方便,而若干公私难辨的场合,又将如何?其实,一个人假若能够理智地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又何惧情之有?也有些人大声疾呼:情、理、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化的管理非改变为理、法、情不可。我们如果发问:“先生如此怕情,敢是无情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人多半自信自己的情为善情、纯情、真情,却片面地论断他人之情为恶情、滥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情、理、法是“所重在理”,由于“理不易明”,很容易形成“强权即公理”,或者造成“严酷的礼教”,反而不合理。所以孔子才把它提升为情的层次。此情乃是仁心的自然流露,从“心”(意义)从“青”(声音),为“心之美者”(“青”字含有“美好”的意思),深深值得我们重视、珍惜与实践。

情、理、法的次序,情在理先,法在理后。一般人觉得情最要紧,理在其次,法最不重要。许多弊端便因此而生,落得众人交相指责。实际上,中国人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自有其独特的次序观:情、理、法三者,理居其中,而居中为吉,所以它的次序意义,应该是“以情为先,所重在理”。我们由情入理,务求合理合法,可见主要在求得合理。

理居其中为吉这种排列方法,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为群、家、己三层,重点折中在家。各人对自己的修养,有张、节、弛三态,我们重视对自己的节制,折中在节态。时间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常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又说“将来的事十分遥远,管它做什么”,主张以现在为中心,以求承先启后或继往开来。我们从实际生活来考察,也不难发现,中国人确实是最重视道理的。我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蛮法三千,道理一个。”从小就听说“读书要明理,做人做事务必按照道理”,并没有“读书为了有情”或“读书为了守法”这一类的话。我们与人发生纠纷,便要商请第三者出面“评评理”,得理的时候,就会心安;理亏的时候,往往不得不俯首认错,赔个不是。每一时代都有一些“不讲理”的人,那是“小人”,不是大家所欣赏、赞美的“君子”。至于说现代社会不讲理的人越来越多,则是教育及风气的问题,与“情、理、法”的排列次序,应无重大的关系。

法是基础,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

法是基础,大家都应该共同遵守依垂直式的思考,法在情、理的底层,是整个建构的基础。

孔子的管理思想,以“从周”为起点,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按照盛周的典章制度,以调整君臣上下的权利与义务。”任何组织,如果成员都能够各依其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则秩序井然,彼此皆安。即以角色理论而言,“从周”就是“角色期待”,而“正名”则为正常的“角色演出”。有些人一直以为只有法家才讲法,因此用人治和法治来区分儒、法,实在都是偏见或误解。孔子重“礼”轻“刑”,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缩小政刑的范围,把“刑”“法”安置在“礼”的“节度秩序”中,认为组织成员如果能够“约之以礼”,切实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就不至于触“刑”犯“法”了。

“礼”观念是孔子学说的起点。孔子之学,由礼观念开始,进至义、仁诸观念,其特色即在不停滞在礼观念上,而能步步升进。不像法家那样,固执于法,却不能着眼于法、理、情的升进过程。“礼”(法)在管理上的应用,即所谓制度化。任何一种制度,在创立之初,必有其外在的需要,也有其内在的用意;绝不是凭空地出现的,亦不会无端消失。但是不论什么典章制度,绝不会只有利而无弊,也绝不会只有弊而无利。同时它虽拟定成文,其实仍免不了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百世而无弊,仍然应该随时随地而调整。古今中外一切制度,一般都不会永久好下去;日子久了,都可能变坏。所以“制度管理”还得要靠人来创立、修订和推行,否则必定僵化,形成“官僚管理”。

任何典章制度,都是一种普遍形式,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特殊情境,何况个人或组织经常出现新的情况而难以事先预测,更是无法妥善应付“例外”或“两可”的事宜。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它只是管理的起点,正如“礼”(法)是孔子学说的始点,必须不停滞地向上提升,才能达到管理的完善境界。制度有其空间性及时间性,既不可以盲目移植,亦不能不加改善,须随时加以改进。管理的情、理、法以法为基础,组织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然而“崇法务实”乃是成员的基本素养,有待进一步“毋必”、“毋固”,突破“死板”的“制度”而求其充分适应时空的变迁,这才是“不执著”。

“摄礼归义”,合理必然合法

当代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指出:孔子的仁、义、礼学说,依理论次序讲,以摄礼归义为第一步工作。义即正当或道理,君子“无适”、“无莫”,唯理是从,并不抱持特殊的态度,所以“义之与比”。原来孔子一方面吸收当时知识分子区分礼、法的观念,认为仪文种种,乃是狭义的礼,不过是末节;建立节度秩序,才是广义的礼,亦即礼的本义;一方面更进而肯定义是礼的实质,礼是义的表现,一切制度仪文,整个生活秩序,皆以正当性或理为其基础。孔子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用麻布或丝绘制冕,只是仪文,既然用丝绘制冕可以节省民力,便不必据守传统,所以孔子主张“不从旧礼而从众”。但是礼无大小,都应该有一定的理据,并不是随意曲从俗习就可任意改变的。时人虽改在堂上拜谢,实在是不恭,所以孔子认为它缺乏理据,宁可违背众人,还是坚守拜于堂下的礼。制度仪文的修改与否,即从众与不从众的分野,在于道理或正当性的理据,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他把这种道理或正当性的理据,肯定为义,即摄礼归义。在孔子之前,谈“礼的基础”时,往往归之于天道,认为“奉礼”即“畏天”,人应该奉礼的理由,即在于“礼以顺天”。孔子脱离原始信仰的纠缠,把“礼的基础”确定在“人的自觉心”或“价值意识”,即以义代天。劳思光先生认为:“至此,一切历史事实、社会事实、心理及生理方面之事实,本身皆不提供价值标准;自觉之意识为价值标准之唯一根源。人之自觉之地位,陡然显出,儒学之初基于此亦开始建立。”

从情、理、法的架构来说,法是人定的,日久终将不合时宜,必须依理改变,才能合用。许多人口口声声强调法治,自己却从来没有看过《六法全书》,只因受到“摄法归理”的影响,认为合理必然合法,一切唯理是从,当然不必去翻阅《六法全书》了。万一合法而不合理呢?既然此法已不合理,本身就有修改的必要。在管理上,制度化是管理的起点,不可没有制度。但是制度必须不断生长,一方面要根据理论,一方面又要配合现实。以理论为制度的精神生命,以现实为制度的血液营养。既不能否定传统制度背后的一切理论根据,亦不能忽略现实环境里面的一切真实要求。制度如果墨守成规,势必毛病百出;制度如果任意乱变,那又谈什么制度?所以制度化之后,紧跟着要合理化。一切典章制度,都要随时求其合理。太阳会下山,制度也有其失效的时候,这种“日落法则”,正是制度合理化的精神。经常修订典章制度,使其适合时空的变迁,符合安人的需要,才是合理的。管理的情、理、法要求成员在“崇法务实”之外,仍须发扬“不执著”的精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随时随地机动调整管理制度及方法,以求“不固而中”。

方法不固定,却一定要命中目标!

“纳礼于仁”,凭良心就是合理

由礼进至义,是孔子思想的终点。仁可以说就是爱,由“毫无私累的公心”所发出的爱,就是仁。人能够去除私念,确立公心,则是超越一切制约的纯粹自觉,而显出最后的主宰性,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立公心,毫无私累,于是对一切外界事物,皆能依理做出价值判断。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指出,“好恶”若就情绪意义讲,则一切人、一切动物皆有好恶,何必“仁者”?他推定孔子的意思,是指好恶如理而言。儒家重“义利”之辨,认为从私心则求利,从公心则求义;仁既然系公心,则仁为义本。因为义指正当性,而人之所以能求正当,即在于人能立公心。公心不能立,必然溺于利欲;公心能立,才能循乎理分。立公心是仁,循理是义,所以孟子说“居仁由义”,明确肯定仁是义的基础,义是仁的表现。由此可见,义之依于仁,有如礼之依于义。

依理论程序说,礼以义为其实质,义又以仁为基础。但由实践程序来看,人由守礼而养成“求正当”的意志,并进而由此意志唤起公心。在实践过程中,礼义相连,无法分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即由礼而直达于仁。法必须依理制订,而理不易明则是判断上的一大困难。张载说:“天理者,时义而已。”天理是普遍的公理,必须因时合宜,所以是随时适应的。时乃变动情境中的适应力,提醒我们切实把握当前的环境或处境,考虑往昔所遵守的规范是不是赶得上变动不居的社会,以求得适中易行的方法。儒家讲求经权,便是因为理可以如此,也可以如彼,理不是无定则,但人在特殊处境中,有时候可以违反明显而确切的规律去做道德决定;但违反明显而确切的规律,并不就是道德的全盘否定。为了适应特殊处境的需要,他是在依顺了另一种或另一层规律之后,才放弃或违反了原先的规律。

因此,表面上违反规律的行为,就一端看,好像是道德规律失去了实际效用,实质上真正失去的只是一时不能适应特殊处境的规律形式,而以能解决当前难题的另一规律代替了它。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说:“经,常道;权者,趣时应变,无往而可离于经也。”“理”因时而“变”,必须“权不离经”,才是变而能通。扬雄说:“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道”就是“理”,并不是永恒地存在那里,却是为适应不同的处境变化而创造出来的。人如果一味地坚持原则,不知变通以求适应,终将因过分保守而失败;相反地,假若只求适应而不顾原则,也可能导致理想的丧失,亦即“离经叛道”了。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那就是“应时而造道”,既求适应,又不失正道。要做到这种地步,唯一的办法,就是“诉诸自己的良心”。王船山(即王夫之)说:“道生于心,心之所安,道之所在。”心安则为之,心不能安即不为。因为一切调整,如果能够使自己心安,那就是合于道合于理了。心安便是“情”(心之美者)。

“情”与“欲”不同,欲是饮食男女声色货利之欲,情则是喜怒哀乐恶惧之情。孔子的感情十分丰富,认为人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感情生活,鼓励我们正当地流露内心纯真的情。它所主张的“情”,是“不忧不惧”的“坦荡荡”的心情,不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且穷达不易其乐。“情、理、法”的“情”,是指心安理得的情,亦即发乎仁心而中节的情。管理的“合理化”,有赖于管理的“人性化”。合乎人性的管理,才是合理的管理。“情”表示管理人性化,管理者一切凭良心,便能合乎天理。将心比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情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管理制度,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表现。“不固而中”,系指变来变去都通,并且越变越能达成组织的目标,此即“情”的每发皆中节,实际上就是中庸。每一措施,俱皆恰到好处。

同类推荐
  • 冯仑谈商录

    冯仑谈商录

    本书是一本对“冯言仑语”的现代解读,是一本现代年轻人创业的“启示录”。书中几乎包含了冯仑每个时段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在商业上的谈话。冯仑用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表达出了商业上深邃的思想,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作者也没有完全拘泥于谈话的本意,而是结合当前经济的热点,现实中的诸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发挥,把冯仑的话阐释的深入浅出,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好读,而且读后能启发你的思考,让人深省。
  • 海归创业中关村

    海归创业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北京艾普斯科技公司董事长蔡毅、北京联飞无线通讯技术公司董事长曹立宏博士、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曹永国博士等,介绍了他们的创业历程、思想,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 用人中的心理学

    用人中的心理学

    本书采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围绕如何正确用人这个主题,论述了发现人才、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加多宝集团与广药集团争夺“王老吉”的战火从2012年烧到了2013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持续关注。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亿元捐款,到“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妇孺皆知的凉茶宣传语,再到2010年巨资赞助广州亚运会,加多宝集团凭借其强大的营销力度,将原本属于广药集团的百年民族品牌“王老吉”推向了千家万户2012年,广药集团却一纸诉状,将加多宝告上了法庭,要求加多宝停止销售和生产“王老吉”商标的产品,拉开了“王老吉”之争的序幕。本书为读者再现了“王老吉”商标之争的前因后果,对凉茶饮料行业的现状深入剖析。
热门推荐
  • 神级强化系统看书就变强

    神级强化系统看书就变强

    关文无意间得到了神级强化系统,看各种类型的书增加不同的经验值。看语文书,语言理解经验+1看数学书,计算经验+1,逻辑思维经验+1看厨艺书,烹饪能力+1看侦探小说,神秘值+1,推理能力+1看健身指南,力量+1看山海经,异兽能力+1从此,这个都市中多了一个全能且无敌的男人。
  • 神兵世界里的魔物娘

    神兵世界里的魔物娘

    偶遇龙虾怪人结果一拳被打死了。穿越之后发现自己沦落成一块瓶盖大小的石头因为学渣不配有资格拿到系统?结果只给了一个看上去没什么用的被动技能。没办法,我王小泽就是死在这,往这跳下去,也绝不做一块没人看上一眼的石头!啊!真香!
  • 金牌特工:霸道王爷赖上你

    金牌特工:霸道王爷赖上你

    她,曾是被所有忌惮的金牌杀手,代号”幻雪“。她是青玄大陆众所周知的废材。当金牌杀手的灵魂进入废材的身体,一切都将不同。庶女陷害她,反被我陷害,最后落得一个疯疯癫癫;太子要休我,却被我休掉,最后上门求原谅;姨娘算计我,不但没成功,还把自己搭进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个好好的男人却扮猪吃老虎,把我吃入腹中。
  • 智慧的世界

    智慧的世界

    在异世的十方大陆,崇尚文化、功夫和美食的世界,主角墨轩自由实现自己的各种梦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暴龙

    重生暴龙

    从小遭遇车祸,瘫痪在床的李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岛上,重生成了一只暴龙。在这座时光紊乱的岛上,李靖一步一步,重新回到食物链的最顶端。返回人类文明,却成了人类最大的敌人和威胁。一场变异进化暴龙,对抗全人类的战争就此展开。异兽争霸。(注:暴龙不变人,不变神龙,不修真,不打外星人。只是按照地球60亿年来,人类未发觉的方式进化。形成一种与科技文明对立的生物文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世情缘之今世前尘

    逆世情缘之今世前尘

    此地群山环抱,众涧汇聚成溪,溪自南而北,所过之地,其树为佳,其田皆良。在东北的一大片群山中有个玉溪山脉,玉溪山脉中最大的一座山叫玉溪山,玉溪山下有个村庄,名叫安心村,安心村有位力大无穷的少年,名叫大力。这一天安心村来了两位游人……
  • tfboys之初恋的羞涩

    tfboys之初恋的羞涩

    三小只在15.14岁时与同龄的千金大小姐有一个浪漫的校园爱情故事
  • 梦回家园

    梦回家园

    本书收《火车》、《左邻》、《父亲》、《糖》、《伊胡塔的候车室》、《抱着孩子的农妇》等百余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