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光绪一生,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其中无夫妇之爱,对光绪的打击最大。一个人夫妇生活的失败和家庭生活的坎坷,预示着他在其他方面成功的艰难。慈禧将光绪培育成为一个人格心理有严重缺陷的人,突出表现为懦弱自卑、犹豫不决、依赖性强、难以独当大任。慈禧一手造成光绪傀儡皇帝的地位和个人生活的失意,更加强化了他上述人格心理所具有的严重缺陷。当他开始进行寄托着他无限希望的事业时,中途陷入停顿、败北,从人格心理发展的角度,几乎是必然的。而作为主持维新变法的皇帝,这一次失败远远超出了光绪个人挫折的范围,其影响所及,直接造成了中华民族更为深重的灾难。
光绪皇帝大事年表
同治十年(1871年) 六月二十八日,光绪出生于醇亲王府,其父是醇亲王弈譞,其母是醇亲王福晋、懿贵妃(日后的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
同治十一年(1872年) 2岁,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8月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此后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学生派完。首批30名留学生由陈兰彬任监督,容闳任副监督。中国最早的报纸——《申报》创办于上海,原名《申江新报》。
同治十二年(1873年) 3岁,中国第一次由官方组织和派代表出席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同治十三年(1874年) 4岁,同治帝驾崩于养心殿东暖阁。据清官档案记载,死于天花,但有关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广泛流传于宫内外,成为清官疑案。日本侵略台湾。
光绪元年(1875年) 5岁,慈禧太后选定自己的外甥、醇亲王弈譞之子载湉为帝嗣,继承帝位,年号为“光绪”,光绪皇帝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身怀六甲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死于储秀宫。
光绪二年(1876年) 6岁,翁同龢继为同治帝师后,再次担任光绪帝师,光绪帝开始接受系统的“帝王教育”。光绪帝对翁同龢的依赖之情初见端倪,光绪帝开始显现“爱民”思想。
光绪三年(1877年) 7岁,左宗棠率军相继收复新疆各城,维护了中国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赴英。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是中国近代较早使用机器采煤的企业,事实上也是洋务派所办的采矿业中最有成绩的大矿。
光绪四年(1878年) 8岁,掌握中国海关大权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命天津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地试办邮政,8月,中国第一套邮票开始发行。清政府参加巴黎世博会。
光绪五年(1879年) 9岁,崇厚擅订《中俄改订条约》,在国内外反对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问罪,改派出使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公使,赴俄谈判改约。经半年多交涉,曾纪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争回中国的一部分主权。
光绪六年(1880年) 10岁,清政府在天津筹办水师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成为培养海军技术人才的基地。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并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
光绪七年(1881年) 11岁,东太后钮祜禄氏崩逝,时年45岁,慈安太后的死因也成为清官疑案之一。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路建成。中国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
光绪八年(1882年) 12岁,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因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光绪九年(1883年) 13岁,法国侵略中国.李鸿章秉承慈禧太后旨意出面处理,有妥协退让之意,光绪表示反对,并时刻关注事态的发展,与慈禧太后的关系趋于紧张。
光绪十年(1884年) 14岁,中越边境告急,中国军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在为自己的50岁寿辰大操大办。
光绪十一年(1885年) 15岁,《中法会订与越南条约》签订,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灾难日益深重。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由光绪生父、醇亲王弈譞担任大臣,但亲操其事的却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慈禧太后开始推进三海工程与颐和园工程的实施,耗费巨大。
光绪十二年(1886年) 16岁,光绪帝已经年满16岁,对现实政治和中外大事比较留心,但是慈禧太后阻扰着清朝14岁即可亲政的惯例,光绪帝仍处于傀儡状态。1886年北洋舰队访日,日本人因妒生恨引发骚乱。
光绪十三年(1887年) 17岁,慈禧太后授意举行光绪帝亲政大典,但却以“训政”姿态出现,光绪帝无法掌握实权。清政府通过考试选拔,派遣12名游历使分赴世界四大洲20多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游历考察。游历使们撰写了几十种外国调查研究报告和海外游记。这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对中国人认识世界、学习西方、推动改革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光绪十四年(1888年) 18岁,慈禧太后选定以自己的侄女、其弟桂祥之女为皇后人选,同时选定瑾嫔和珍嫔为妃。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在1888年完成。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光绪十五年(1889年) 19岁,光绪大婚,慈禧以自己属意的侄女为皇后,造成帝后两人的不和,为光绪帝不幸的婚姻生活埋下祸根。同年,在太和殿举行光绪亲政大典仪式。
光绪十六年(1890年) 20岁,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光绪十七年(1891年) 21岁,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弈譞病死,时年51岁,弈譞之死成为“宫闱疑案”。以翁同龢和瑾妃、珍妃二妃的堂兄、礼部侍郎志锐等人为首的“帝党”开始围绕光绪帝在清廷的统治集团中滋长,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相抗衡。帝后两党的形成和相争成为影响中国晚清政局的关键。
光绪十八年(1892年) 22岁,光绪帝开始为慈禧太后60大寿做准备。中国近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创办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光绪十九年(1893年) 23岁,唐胥铁路通车,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后改称为“津榆路”。颐和园的石舫竣工,动用了1866年本该用于建立中国现代海军的资金。
光绪二十年(1894年) 24岁,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清政府派出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兵赴朝,协助朝鲜统治者镇压起义。日本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光绪帝虽受制于慈禧,但表示了坚决抵抗的态度,与慈禧太后妥协退让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光绪帝立足于本国力量迅速加强战备,御敌卫国。8月,清政府发布了基本体现抵抗派主张的对日宣战上谕。光绪帝一直牵挂战争的进程。但北洋海军抵抗不力,形势迅即恶化,加上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以作寿辰之礼,战争的败局无可挽回。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25岁,签订《马关条约》,使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中国开始走进对外借款的泥沼。康有为组织发起“公车上书”运动,一批励志振兴中华的文人、官僚集中到光绪帝周围,形成维新变法的一支力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26岁,康有为回到广东讲学,并注意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考察与办报,不惜重金广泛购置各国书刊,尤其注重搜集有关日本的资料。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27岁,光绪帝的“改革之志”更加坚定。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2月商务印书馆成立。维新志士谭嗣同完成重要哲学著作《仁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28岁,6月,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开始变法维新,中国开始出现蓬勃向上的朝气。但因为一些改革措施力度较大,触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了巨大的阻力。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宣布维新变法为非法,戊戌变法失败,并杀害“戊戌六君子”,光绪帝被冈中南海瀛台,慈禧曾试图废掉光绪,另立新君,在中外各方的压力下终未成功。变法所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29岁,俄罗斯租借旅顺口,与日本矛盾日趋激烈。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福州、厦门日本租界协议书及其附件。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要在中国攫取更多“权益”的野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30岁,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运动,以对抗外国势力,却把责任推到光绪身上。结果,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慈禧太后只好挟光绪帝等帝后仓皇出逃到西安。出逃前,害死了光绪帝的爱妃珍妃。慈禧太后诏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欲废光绪帝,成为光绪帝的继承人,史称“己亥建储”。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31岁,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列强得以大大加强其在华的统治势力,进行野蛮的军事监督、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拖人更加苦难的深渊。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到北京,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32岁,沙俄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同意从东三省撤兵。中英双方通过谈判,签订了《续议通商行船条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33岁,中国最早的工科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开学。开学后,袁世凯先后派遣北洋学生赴美国和日本留学。北洋大学前身是1895年由盛宣怀创设的天津中西学堂,又名北洋西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年) 34岁,日俄战争以中国领土为战场爆发,腐朽的清政府竟然宣称保持“中立”。5月,清廷命外务部照会瑞士,声明愿意加入红十字联约。该会成立后,立即前往东北接运难民,同时,又在东北各省设立分会,扩大救济灾民、资送回籍和战后放赈工作。中国正式参加世博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35岁,黄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2-1905年) 囚禁中的光绪仍幻想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苦读各国变法书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36岁,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法国天主教南昌主教王安之刺杀南昌知县江召棠,激发南昌教案。天津单轨白牌电车正式通车,宣告了中国第一条公交线路在中国的诞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37岁,日俄在彼得堡秘密签署《日俄协定》,共同谋划分裂中国。罗斯福主张以庚子赔款援助中国教育。《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办。秋瑾任主编兼发行人。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鼓吹妇女解放,呼吁妇女走向社会,争取人格和尊严的独立。同年,秋瑾在绍兴英勇就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饮恨离世,终年38岁。20小时后,慈禧太后崩逝,时年73岁。临终选定溥仪继统,为宣统帝。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白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