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告诉我们,外因和内因相互结合,形成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影响。中国的家长们似乎深谙此道,在择校问题上,将此哲学更是运用得驾轻就熟,生生创造出了一个“中国”独有的名词——学区房!
为了孩子,要选好学校!
为了孩子,要买学区房!
而好学校的学区房,自然就成了热销的抢手货。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毕胜男为了让茜茜上重点小学,以“孟母三迁”为例,不惜放弃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砸锅卖铁”也要入手学区房,除了购买学区房孩子可以就读重点小学之外,毕胜男看重的,还有学区房周围的整体氛围:都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都是关注教育的家长……
不可否认外因存在的影响力,但是,孟母即便三迁,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学习的主观意识,那么外因的大环境,便也很难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去改变什么。
所以,即便要来一出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也要从实际出发,先弄清楚了自己的情况,孩子的接受程度,再考虑“迁”还是“不迁”。
至于好学校,“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又有哪些孩子哪些家庭适合“好学校”?哪些孩子不适合过早地进入“好学校”?好学校意味着什么?好学校就一定会有好成绩吗?
案例:学区没有房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位朋友西子。西子是一名全职太太,生活在二线城市,老公是一名律师,有着不错的家庭收入。因为全职的原因,西子便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家庭教育方面。
在女儿上幼儿园时,西子选择将家从城南搬到了城西,只因为城西有一所“省一级幼儿园”。西子说,这算得上她的第一套学区房,虽然是租来的。
学区房位于女儿幼儿园旁边一个老旧的单位家属院里,50几平的狭小空间,每一处都被充分地开发利用着:进门的玄关成了厨房,阳台成了书房,两间卧室一大一小,几乎都是放下床,就再没有多余的位置……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西子开心地给我电话,说:“你不知道,看了那么多幼儿园,我一眼就看上了我家闺女现在上的这所,环境真美,里面的草坪是真草,还有个错落有致的花园,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象到‘园林式教学’。一想到女儿每天户外活动课时,可以在花园里奔跑,我就觉得很幸福。”
就这样,西子一家三口,在租来的学区房里陪孩子待了三年,三年,也让西子的女儿,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出落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转眼,西子的孩子要上小学了,西子再次选择搬回城南。在西子看来,城南有比其他三个区更丰富的选择性,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南的资源都算得上是最“富裕”的。
可是,西子的女儿却舍不得离开她的好朋友,从一听说要搬家,女儿就一直不情愿地说:“妈妈,我不想搬家,我喜欢这里。”
那段时间,西子陷入了一个抉择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女儿现在的开心、快乐,一边是女儿不可知的未来。深思熟虑后,西子最终还是牺牲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搬家那天,西子的女儿哭得稀里哗啦,虽然西子一直在旁边安慰女儿,一定会带女儿回来找她的好朋友玩,但女儿的抽泣声,还是持续了很久……
本来,依了西子的性子,小学依旧是要选择学区房的,哪怕是租。可是,当西子了解到,租来的房子不带学位时,便改租为买了。
这次,西子遇到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刚提了新车,又要买房,除非卖了现在的房子!
一开始,西子跟老公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公坚决反对,在西子老公看来,租房折腾一下就好了,如果要折腾到卖房买房的份上,就真的有些过分了。最重要的是,西子老公认为,小学和幼儿园一样,在哪里上压根不重要,到了关键的中学阶段,才是该认真选择学校的时候。
用西子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段时间,为了女儿的重点小学,差点爆发家庭大战。好在,西子和老公的父母都在外地,即便是矛盾,也只是她和老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没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那段时间西子和老公一说到学区房和女儿学校的问题,便会矛盾重重,互不相让。但两人都是不记仇的主,只就事论事,过后,便也都自行遗忘了。所以,争吵的日子里,过得也没那么拧巴和别扭。
最终,还是西子的老公做出了让步,卖了现住的房子,买了新的重点小学学区房。
可是,办完一切房产手续后,西子没想到,却在转户口的事情上出现了麻烦。因为买的是二手房,本来说好过户后,就可以将户口迁入,可后来,因为原房主的户口在迁出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西子的户口,便无法按时迁入。
眼看着西子看上的重点小学的报名时间就要到了,西子急得要找中介和原房主去理论,在中介公司,她差点跟原房主打起来。多亏后来原房主接到一个电话,说她户口的事情有了眉目。西子当即就长嘘了一口气,举了“停战”牌。原房主也是个女人,有个和西子得孩子同龄的儿子,自然可以理解西子的急切心态,便也自然地消停了下来。
中介所之闹剧上演后不久,西子的户口顺利迁入,女儿也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重点小学。用西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日子终于又可以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向前进行了。
小学期间,西子帮女儿报了舞蹈班、美术班还有音乐班,好在,这些兴趣班都离得不远,也都是按女儿自己的意愿所做的选择,所以,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西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开心心地送女儿上学和高高兴兴陪女儿去兴趣班。
那段时间,西子的女儿结识了新朋友,爱上了新学校,看着女儿又重拾和朋友相处的快乐,西子想,她终于还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让西子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简单的快乐,直接吸引了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在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西子再次怀孕,此时,国家刚好放开二胎政策,西子和老公便决定将孩子生下来。儿子出生后,西子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女儿,便将公公婆婆从老家接来,帮忙照看孩子。
这样一来,现在住的房子,就有些拥挤了。西子便决定开始找新房子,一来缓解住房拥挤的问题,二来,顺便给女儿找所好中学。
此时西子家的收入,已算是比较高的,便决定再买一套大房子。
因为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理将来房子的装修问题,西子一家便将再次将目光放在了二手房上。西子最初的要求是:最好能离现在的房子比较近,因为到时候儿子还要上小学;房子要大;小区和周边环境要好,这样人的整体素质就高,女儿和儿子将来的朋友就不会太差;房子不能太旧,楼层不能太高,这样老人将来出入就比较方便;最好南北通透,有大阳台,这样不想出门,就可以在家里晒太阳……
可是,在看了差不多十几套房子之后,西子几乎将要求减到了一条:房子大,离学校近。但离学校近的,大都是老旧的小区,早些年的房子,面积大些的,便很难找。在西子看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矛盾是,她和老公想住电梯房,而公公婆婆却想要带院子的一楼……
矛盾似乎总是没完没了,一波接一波地来挑战他们的底线。
三个月的奔波后,西子一家终于敲定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新房子,在距离女儿学校7站路的地方。西子说,即便是她将要求缩减为一条,单单一个小区环境好,在学校周围,就很难找到。所以,只能放弃学区房的想法。
西子说,她想好了,等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带着儿子住到现在的房子里来……
我问,那现在女儿的接送呢?
西子说,房子装修需要时间,等好了,还要再晾上一阵子,所以,等真正住进去,女儿也差不多要小学毕业了,就这么来回奔波着接送吧。只是,要可怜女儿,每天早早起床了……
经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最后,我还是问出:“这么几次折腾下来,你觉得学区房有用吗?”
西子是这样回答我的,她说,因为没有给女儿上普通学校的机会,所以她不知道怎么跟我举例说明,但是每次带女儿出去玩,女儿总有那么一两次,会在同龄的小朋友中表现不凡……
西子接着说:“其实,我并不迷信好学校就会有好成绩,但是我相信,好的学校,可以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或者说,好的环境可以帮孩子隔离坏环境里的一些不良因素,从而促成孩子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而不是向着相反的方向生长。”
西子说,女儿上幼儿园时,她曾在每月一次的“半日开放日”教学活动中,亲眼见证过女儿所在班里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从入园第一个月的不配合,到可以不哭不闹地入园;从最初离园时的一窝蜂你争我抢,到后来的自觉排队;从在家里时的一切“妈妈你帮我”,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这些一点一滴的成长,全部是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那段时间,看着哼着《宝宝爱整理》的歌曲在家里开心玩玩具的女儿,西子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所以,西子一直都相信,如果在一个学校里,你看到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得没有纪律,那么你不用怀疑,一定是整个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有遗漏之处。而至于好学校是否一定会有好成绩,西子认为,这样专业的问题,还是留给专家去评说吧。
专家解读:
重点学校是一把双刃剑
专家:王蕾(北京市166中学校长)
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受生源、评价、资源、学校文化等因素制约,区域间、校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存有“名校”“重点校”“示范校”与“普通校”“薄弱校”之别。但按照当前的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综合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减少校际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给他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说我会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让他多睡一会儿,不要让他整天很辛苦地在路上奔波,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上。因为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实在没有必要让孩子这么辛苦。
在我看来,过往校际间的差距可能会体现在校舍、校风、生源、质量等方面,客观来看,师资水平、教师的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性没什么区别,就北京的学校而言,招聘的教师通常是本科以上水平,硕士生的比例逐年增高。师资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基于学生需求差异而做出的教育教学方式调整,可能在生源平均水平较优质的学校,学生吸取知识的进度会快些,教育改革步子或许会大些。反而是生源相对较薄弱的学校,老师需要付出的更多,因为孩子出现的问题相对会多些。随着国家明令禁止“择校”,孩子就近入学比例会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校际间生源的差异;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学校之间也建立了常态的交流、联盟等制度,让优质学校在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长要理性对待“择校”问题,很多时候“择校”并非出自孩子,而是家长间的攀比、从众等心态所致。现在“择校”问题被禁止了,“择班”、“择师”现象就凸显了,有的孩子适合做“鸡头”、有的孩子适合做“凤尾”,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家长的欲望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
在我看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重点校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孩子在这所学校是不是真正得到重视,是不是获得持续发展,是不是幸福地成长。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服务。秉承育人本真就是学校的教育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要尊重并适合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构筑教育生态就是要将影响学生发展的诸多要素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创设开放的、没有围墙的生态学校;就是要通过构建不同学科间的教学关系、不同学段的教育衔接,以丰富延长教育的生态链,进而实现教育生态的稳定、持续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服务就是要立足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懂得自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与幸福之间的正向循环。
父母才是最好的教育者
专家:王文利(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校长)
其实就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来看,觉得家长首先要了解择校择什么,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只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别人都说这个学校好,我们家孩子也要去。很少有家长会从这个学校的设施、内涵等方面去考虑,有的甚至不去考虑自己家离学校的远近。
而往往这些年轻的父母跟风盲从,搞到最后砸锅卖铁换房子,舍近求远让孩子进了家长“理想”的学校,反而产生了一种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错觉。好学校就一定代表好成绩吗?这不是绝对的。更不要觉得历经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到了好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切交给老师和学校了。
家长不能忽视了教育的自身规律,因为家长才是教育最主要的主体和呵护者,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与道德水准,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