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家长很关注孩子,每天回来都问,今天学了什么呢?跟同学之间有没有什么冲突啊?基本都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家长陪伴孩子成长,不该时刻管着孩子、干涉孩子,或者总要给他出主意什么的。你们的亲子关系的确非常亲密,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少,孩子的好朋友不多,有嫌弃其他同伴的倾向,反而喜欢与成年人在一起,你以为是因为你的孩子懂事,讨长辈喜欢,足够与众不同。其实这是孩子们交往的圈子逐渐变得更狭窄的一种体现,因为孩子每天都跟家长沟通,家长就给他出主意,而这种主意是以成人视角为出发点的,并不适合孩子之间的交往。而父母又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此事的处理方式。比如孩子回家和你说:“今天我同学骂我了。”从成人的视角上来讲,好一点地说“我们讲道理”,那么不好一点的呢?“他骂你,你打他。”这就是成人的视角。可孩子们呢,他们往往很快就不把这件事当回事,很快就忘了。但是成人不同,他们每一件事都会记着,你家孩子和你这么一学,时间久了和其他孩子沟通就会成为问题,时间越长圈子就越小,到最后只剩下家人了。
上一次我就问过一个孩子,你们班里有多少人,他说四十个,那么你有没有好朋友,他说没有,我说那就是你的问题。这么多同学你都没有一个好朋友,那么你遇到事你都没有好朋友去说,那么这就是你的问题。后来我影射,这个就是家长的问题。孩子的圈子越来越小,时间长了他的沟通能力就会出现问题,容易怯场。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希望什么都管,而我则一直强调的是管得多不见得管得好。孩子之所以叫孩子,是因为他的思维、心理、身体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层面上,很多时候你还不能任由孩子的性子来,孩子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不行,毕竟他还是要走向社会的。他要为这个社会服务,所以他要具备这个社会应有的品质跟技能,这是一个不断规范跟挖掘的过程,容不得你所有事都随心所欲。最起码要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并且能够挖掘出孩子的潜质,让他今后发展得更好。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管理孩子就要在他容易犯错误或者说容易出问题的时间与事上要下工夫。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去分析去思考,分析孩子有哪些问题,思考我该管哪些,如果什么都管了,甚至孩子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都给安排好了,那你说孩子还能有什么,孩子就是一个木偶嘛。
另外,在孩子的成长中,也要注意几个关键点,比如说刚上小学这个关键点,幼儿园主要以玩为主,但是进入小学就是以学习为主了。从玩到学他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说上课,首先你要能坐得住,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在刚升入小学时,孩子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我们有的家长没有注意到意志力的培养,反而更关注孩子学了什么知识,其实在小学的学习生涯中,需要建基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些基本的习惯,一些思维品质。
家长也要多多注意孩子人生中的各种“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与同学发生矛盾,第一次顶嘴,第一次说谎等等,很多的第一次是家长的关注点,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积极指导,但是我们第一次指导不能以成人的角度去指导,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遇到事怎么处理怎么考虑。
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也是孩子成长时期的关键点,很多孩子在这个成长期都比较闹腾,除了因为身心的快熟成长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对于学校的氛围已经非常熟悉了,在十分熟悉的环境中孩子就容易放开,不像一二年级时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胆小拘谨。这个时期老师跟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与孩子沟通,因为这个时期孩子非常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变很难。所以一旦发现不良苗头,一定要多关注,正确引导孩子走向正轨。
小升初可以说是孩子的一次蜕变,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内心已经开始成长,对这个社会有了一定的认知度。面对日渐沉重起来的学习与考试,还有未来的人生,他们会有一些迷茫,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家长给予一定的关注。简单地说,需要家长做到全程陪伴但不事事关注,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家长事事都关注事事都要管,只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也有了抵抗心理。
有些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经验之谈强硬地套在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过去的很多经验都难以引导我们的孩子向前发展。你现在敢告诉孩子你以后参加什么工作吗?你不敢,因为我们现在看好的工作,不能保证孩子参加的时候还好好的。说不一定你现在觉得好的工作,等你的孩子参加的时候已经走了下坡路,你认为现在不成的,没准等你的孩子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很难预测将来的职业,将来发展的走向,我们很多经验都无法给孩子,这个时候就不能以家长固有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我们只能在关键点上让孩子有所改变,这是在教育方面是家长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心理解读:
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
心灵导师:金颖(知名心理专家、心理作家)
心灵营养和身体营养同样重要
当今的很多父母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营养,每天会为孩子翻着花样换不同营养成分的菜谱,有些父母还会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为了孩子强健会像《虎妈猫爸》中茜茜妈妈一样,陪着孩子晨练。也有不少父母特别重视早教教育,不惜在幼儿早教上砸下重金。但却只有少数的父母会注意到孩子的心灵营养同样重要,而愿意在孩子心理的发展特征上去做研究的。殊不知,比起开发幼儿脑力,爱的教育要更加重要得多。食物营养影响孩子身体发育,但心灵营养影响孩子心智发展,两个都同等重要,都要同时注意和加强。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所以,父母爱的教育和陪伴远远胜过早教机构。
其实,每个父母都一定要懂得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需求与特点,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的不同表现,而且可以从孩子行为举止的表相看到他们真实的内在和需要。这样的话,无论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有多曲折,父母们就可以做到痛并快乐着、烦而不忧愁了。
随着孩子从弱小无知,到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他们从任人摆布到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开始说“不”到叛逆不听话,不服从你,不与你说话等,没有心理准备和心理学知识的父母,会受到很大的挑战。但如果父母们尽早地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思考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话,很多困惑和不知对策的地方就会迎刃而解,而且不会认定是孩子故意不听话。父母如果可以针对不同的阶段给予孩子适当的心理营养,孩子会变得自信快乐、情绪稳定、受他人欢迎、偏差行为较少,并且会更加积极向上和有自我主动性与追求。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说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和相应的心灵营养,可以分得很细很细,从父母迎接孩子准备孕育的过程、受孕到怀孕中、孩子出生到出生后非常关键的6个小时、0-1岁、1-3岁等,每个阶段其实都是非常值得注意而对于孩子有着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父母影响。关于这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写成一本书,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用最简单的三个阶段来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很喜欢在印度的一个被运用千年的通则:在孩子6岁前,待他像个国王或皇后;6岁至12岁时,待他像个王子或者公主;12岁后,则把他当作朋友来对待。如果我们中国的家长可以做到放下自己对于“父母”和“父母权威性”的认定,把孩子当做是和自己同样平等的生命体,去尊重孩子内在的神性力量的话,这个通则会非常实用而有效。
在孩子6岁前,待孩子像个国王或皇后。
0-6岁的孩子,是非常依赖父母的阶段,他们更多地用感官生活,需要被陪伴,需要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需要被及时关注和满足。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陪伴和注意非常的重要,尽可能不要交给其他人去教养。孩子在这个阶段一直在追寻着一种重要感和被爱的感觉,如果被忽略和没有被满足,孩子就很可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被无条件的满足。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拥有了浪漫恋爱和失败婚姻的原因,因为在恋爱时,我们会误以为对方就是那个可以无条件满足自己的人,但结婚后才发现还是会有很多的需要无法被满足,甚至还有争执矛盾伤心痛苦。于是,带着“也许下一个人能满足我所有需要”的幻想离开,继续寻寻觅觅和不断试错。所以,请父母们尽可能做到“给予孩子丰沛的爱、注意力与关怀”,请多多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温暖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宝贝”,并且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拥抱和身体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