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亚马逊巨蟒时,如果你身上没有佩带重型武器,只有一把匕首的话,千万不要逃跑,因为无论你有过快,在热带雨林中肯定是跑不过它的。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双眼迅速平躺在地上,双脚并拢,手握匕首,双手放在两侧,身体呈十字形。巨蟒见你不动,会慢慢地爬过来吞噬你的脚,但是它不会咬你,只是在花时间试探你是否真的死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如果你沉不住气试图反抗,巨蟒马上会用身体把你缠住,令你窒息而死。当巨蟒的嘴接近你的膝盖的时候,你就应该行动了——突然睁开眼睛,用匕首朝它的颈部快速划出一刀,把它的嘴割断,同时迅速从它的口中抽出双脚。剩下的事情很简单:如果你不想吃蟒肉、剥蟒皮的话,就马上跑掉吧!”
相对于制服巨蟒的惊心动魄,对付响尾蛇的方法,《生存手册》上只写了一句话:“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从听到它发出响声的那一刻起。”事实证明,这也是对付响尾蛇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蛇需要用不同的办法应付。同样,解决问题也需“对症下药”。遇到“亚马逊巨蟒”之类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急不躁地与其玩智力游戏、冷静地想出周全的办法,然后速战速决;而遇到“响尾蛇”之类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常规思路,迅速解决。
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判断,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实中,不管男孩遭遇“巨蟒”还是“响尾蛇”的问题,都要判断好问题的性质,然后想出相应的策略,解决它。
(2)努力找到问题的“死穴”
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最好的方法。
曾经有一位教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过这一观点。他在一张桌子上放了一块法兰绒的珠宝衬垫,然后在衬垫中间放上一个珠宝商专用的放大镜、一把特殊的镊子和50颗晶莹透亮的钻石。之后,教授对学生们说:“这些发亮光的石头并不都是钻石。这里面有49块氧化锆和一颗真钻石。如果你们谁能够找出这颗真钻石,就是这颗钻石的主人了。”
所有的学生都很踊跃,迫不急待地要一显身手。不过教授提醒他们:“每个人只能试一次,并且只有60秒钟的时间。”学生们努力想找到真钻石,但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没有一个人成功。
最后,教授告诉了大家找到真钻石的好方法:将每块石头翻过来,平面向下,琢面向上,教授用了大约50秒的时间把石头码放成这个姿态。接着,在剩下的几秒钟里,他用自己的肉眼找到了那颗真钻石。教授解释说:“所有的氧化锆都是一个‘模样’,看起来完美无瑕,只有钻石上面有瑕疵(一小块碳,叫做内含物),在灯光的反射下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与其他“钻石”的不同。这就是找到真钻石的方法所在,一旦知道了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就是易如反掌的事。今天的这件事,如果我不了解氧化锆和钻石,就不可能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记住这一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最好的方法,但是前提是我们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这位教授的话,值得每个男孩用心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够成为有能力的人,但是这种想法不应只停留在言语上,我们应当给男孩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男孩在实践中成长,在好习惯中提高。
长大后,男孩将独立面对社会,独当一面地解决问题。尽管父母不可能给男孩未来的一切,但是至少要让男孩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男孩把解决问题当做一种习惯时,你就等于给予男孩未来成功的能力。
7做个乐观向上的阳光男孩
父母在跟内向的男孩交流时要谨慎,帮助男孩从内心的“恐惧不安”中走出来,学会乐观,性格大方一点。
每个男孩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男孩天生就大大咧咧,不把学校里的磕磕碰碰放在心上,比如有一个男孩子,当他得知自己落选了合唱团的选拔时,还满不在乎地说:“气愤和难过多少有一点,但是吃点零食、打打游戏,再睡一觉就好了!”像这种外向型小孩,有了事情敢于倾诉,还能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平复心情的办法。家长无须过于担心。
但是,有的男孩却性格内向、敏感,公众场合下胆小和害羞,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和看法的影响。有时候,他会因为家长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而情绪低落,感觉受到了伤害。这种敏感的男孩,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才会有所改变。细腻敏感的男孩,通常很会体贴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同时也很讨人喜欢,但是家长对待这样的男孩可得格外有耐心,给他格外细致的观察,了解和理解他们独特的感受,否则成年人不经意的一些话语与动作,可能会给男孩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说话注意”不光是一句停留在口头上的话,父母在跟内向的男孩交流时务必出言谨慎,让男孩从内心的“恐惧不安”中走出来,学会乐观,性格大方一点。男孩的心理问题总会有一定的外在表现,比如过于沉默、心不在焉、对家长有意识的逃避等,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男孩的问题,鼓励男孩放声哭出来,主动用语言表达出所受的伤害,这也是启动心理修复的过程。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帕蒂认为:“哭泣能够帮男孩愈合创伤,排除所受的伤害,使心灵得以修复。在男孩的生活中,通过哭泣来修复创伤的情况并不少见。”
平静且充满爱意地倾听男孩的述说,是一种好方式。不要因为男孩的痛哭,流露出强烈的不安和痛苦,也不要因为看不惯男孩的痛苦而制止男孩的表达,更不要不耐烦地对男孩说“别哭了,为这点小事不值得”,甚至对男孩说些讽刺打击的。在男孩宣泄痛苦的时候,你应该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倾听者,让男孩通过述说实现心理的自我修复。
当男孩说完后,母亲可以轻轻地抱着儿子,父亲可以拍拍儿子的肩膀,用肢体语言代替话语,给男孩心理上的缓冲。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语速尽量要缓慢,言语要有停顿。即便男孩只是哭泣最后什么也没说,这个过程对男孩也同样有意义,不要限制男孩哭泣的时间,让他哭个痛快,即使你有要紧的事,为了男孩的心理健康,付出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男孩哭完了,一定会感到困倦,这时候一定要让他睡个好觉。第二天,男孩的心理包袱会被卸掉,行动会更有活力。
有些自闭的男孩,如果他暂时不愿意打开心扉,你也不要一味了强求,而是要多从侧面了解青春期男孩的心理动向和行为走势,做到“男孩不坦白,心里也能猜到八九分”的程度。要知道,好父母往往是一位“心理学家”——
(1)细心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
男孩长期身处复杂的校园环境里,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需要及时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掌握男孩在学校里表现的第一手材料,看他有没有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如果留校住宿是否很晚回来或者彻夜不归,有没有谈恋爱等。只有及时观察和掌握一些行为变化,了解其男孩内心“隐秘世界”里的蛛丝马迹,家长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
(2)积极引导,现身说法
进入到青春期,男孩的自主意识虽然增强,但是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并不明确,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儿童心理学将其称为“成长的危险期”,诸如学业、情感、人际、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男孩还不能把握好尺度。因而家长在细心观察男孩思想动态、掌握男孩的内心隐秘的同时,根据其性格、爱好和脾气,有针对性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培养男孩明辨是非的能力,教男孩学会如何去处理矛盾,不妨举出发生在自己少年时代的故事,给男孩以启发。
(3)给男孩提供减压建议
男孩往往因为过于敏感,才会把某些过失、缺陷当做隐私,不愿被人知道。只有让男孩觉得“这点事不算什么”,他才会慢慢地“皮实”起来。家长不妨先从自己身上“开刀”,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糗事”大大方方地“抖”出来,或者当做玩笑一乐,这样男孩就会知道“老爸老妈也有过这种经历”,于是内心便释然了。
另外,可以给男孩提供一些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子。比如,美国心理协会的斯科菲尔德博士就提倡通过“写出压力”的方式减压,用一支笔把目前生理和心理上面临的各种压力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把小纸条都揉成一团,像投篮一样扔进远处的纸篓里,然后想象你已经轻松地甩掉这些烦恼了,再将没有投中的纸团用安全的方式点燃烧掉,然后打开窗户深呼吸一口气(或者大喊一声),事后便会觉得无比轻松,感觉压力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和令人窒息了。
总之,父母应该告诉男孩:很多的麻烦其实都是自找的,如果你不能改变压力本身,就不妨让一切顺其自然,通过调节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去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既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那么你就要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缺点。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世界,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想法。
只有男孩把道理想通了,情绪自然才能平和下来,敏感的意识也就能减弱。很多时候压力和抑郁都是男孩自找的,坦然接受一切不完美的现实,其实就是男孩重新找到快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