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男孩一生下来就比女孩肩负着更大的压力。“穷”养男孩就是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坚强和自立,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心疼儿子,就要狠心“穷”着养
男孩,早晚要离开父母,在社会上自己打拼。平时对男孩“穷”着养,就是为男孩将来成为有用的男子汉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多数家庭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况。条件稍好一点的,“小富即安、小有成就”,父母有足够的钱确保男孩接受良好的教育;条件一般的,虽谈不上大富大贵,日子也过得挺滋润的,没事还能带男孩去行万里路,长长见识;条件较差的,父母终日都在为生计奔忙,日子过得时好时坏,不稳定、不踏实,还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第三种家庭环境,看似对男孩的成长不利,实际上恰恰是孕育精英的摇篮。身为家长,即使我们三四十岁时还处于这种“窘境”,也不要自暴自弃、堕落消极,应该把更多心思花在下一代身上,为男孩打好成才的物质基础,期待着“父(母)凭子贵”的那一天。到时候,你不过五六十岁,完全可以享受一个不错的晚年。
然而,现实中许多家长根本没有“穷”养男孩的意识,基本上就是整天陪男孩玩,给男孩买好东西,压根就没有让男孩接受社会锻炼。这其实是“穷爸爸(妈妈)”催生“穷二代”的一种误区。
不仅普通老百姓如此,许多家境富裕的父母也没有“穷”养男孩的意识。有些身家少说几千万的大老板,就知道给宝贝儿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理财观念也常灌输,却缺少对于男孩品格和意志的培养。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这一方面是由于财富分配的客观规律所致,另一方面是国人对男孩理财教育的缺乏,由此产生为数众多的“败家子”。相比之下,美国的家长就很注重培养男孩的财务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即使是亿万富翁,也会要求男孩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赚零用钱。
其实,不管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如何,都不要一味满足男孩的物质要求,这样做只会把男孩变成一个沉迷于消费且没有创富能力的人。男孩,早晚要离开父母,自己在社会上打拼。平时对男孩穷着养,就是为男孩将来成为有用的男子汉打下基础。
养育一个男孩从上学一直到成年总共要花多少钱?也许很少有家长刻意计算这些,但家长有必要给男孩认真地算算这笔账,让男孩清醒地意识到:父母养育我,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北京某小学任教的朱老师,在课后给男孩布置了这样一道问题: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从你出生一直到小学毕业,大约要花多少钱?反馈的答案中最少的是花了20万元,最多的花了100万元,平均下来在40万元左右。送孩子到民办小学读书,本身就得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家庭才能承担得起,其中住宿生的费用大约每学期7000元,一年下来仅读书费用就是15000元左右。似乎每个家长都很舍得在男孩身上花钱,曾经有位有钱的家长花了几万元为儿子做了一套演出服。
调查完后,看到男孩们对于自己的“消耗金钱”的状况颇为惊讶,朱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父母有没有让你们还钱,你们将来是否有能力偿还那么多钱?所有的学生都表示父母不需要他们还钱,而自己也无法保证将来有能力还钱。在谈到爸妈的态度以及自己的赚钱能力时,男孩们的表情明显沉重下来。看来,理财对于男孩的一生至关重要,爱和感恩不仅需要体会,更需要表达。
在物价飞涨又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跟男孩讲“学会收支平衡,不能乱花钱”的大道理,他肯定会不屑一顾,说你是个“守财奴”。这也难怪,一笔笔的家庭账,一个小孩哪能算清楚呢?
“穷”养男孩的最好的做法,是让男孩进入“家庭决策层”,让他了解家里的基本财务状况,跟他讲:“小子,你也长大了,爸爸要让你学着当一次家。”发工资后可以领着男孩去银行里取钱,带男孩去交水、电、煤气和手机费。把现金放在男孩手里,让他看到手中的钱越来越少,直至拿着寥寥无几的现金回家时,你还要继续“打击”他:“留出一些钱作为应急备用金,比方说某个亲人突然生病或者遭遇意外,等等。另外,你还要留出一个月内全家人的基本生活费用,明白了吗?”路过家附近的菜市场,让男孩学着买菜和询问价格,等他拎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气喘吁吁地回到家,你的目的算是达到了:既让男孩体会到当家的辛苦和不易、对现实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又让他不会动辄“理直气壮”地管你要零用钱了。
这时候,你说出来的话往往是最有效的:“孩子,咱家虽然算不上特别有钱,但是供你上学念书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赚来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正当的地方。只有现在加倍努力学习,你将来才能够花钱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男孩。家长不能沦为男孩的“自动提款机”,随时满足男孩的一切物质要求。让男孩偶尔“客串”一下当家人的角色,他才能理解到父母赚钱的不易,才会主动放弃一些过分的物质要求,有意识地勤俭持家。这种教育方式,要比无数的训斥和说教管用得多。
犹太富翁约翰·洛克菲勒,在家里施行了一套完整的“虚拟经济”,他让妻子做“总经理”,让男孩们去做家务。每做一项家务所获得的报酬被公布出来,只要男孩们主动完成这些家务,就能得到相对应的报酬。母亲则根据每个男孩做家务的情况,给他们相应的零花钱。
洛克菲勒在厨房里摆上6个杯子,写着每个男孩的姓名,每个杯子装着一周用的方糖。哪个男孩贪吃了杯子里的糖,等到别人喝咖啡放糖的时候,就只能喝苦咖啡了。经过类似的训练,男孩们都知道赚钱和节约的好处,不再随便消费。
节俭,是“穷”养男孩的重要内容,培养男孩的节俭意识,就是一个价值观的传递:在满足男孩的某种需求时,我们要想清楚,这是为他未来的生存能力加分还是减分。让男孩体会“没有钱”的感受,他才能感受到积累财富的快乐。
天底下哪个父母不愿尽其所能给男孩“最好”的东西呢?可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贵的,应该是最适合家庭消费水平的。节俭,在任何经济状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男孩是否懂得权衡一件商品的性价比,是否认识到物质资源的宝贵。
2娇生惯养,男孩会养成女孩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要端正自己对男孩的态度,不要养成他一身的“骄娇二气”,更不要将他培养成“小霸王”。
在一所高档幼儿园里,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吃午饭时,觉得饭菜不合口味便大吵大闹,不仅自己不吃,还煽动其他小朋友不吃饭。老师走过来劝他吃饭,小男孩竟然狠狠地扇了老师两个巴掌!
虽然挨了小孩的耳光并不疼,但是幼儿园的老师却感觉受了莫大的侮辱:“当时我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哪有这样的小孩呀,一般小孩跟你打闹都是挠或者抓,严重的就是趁你不注意咬你一口,而他简直就是标准扇嘴巴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家长教的,在家里估计他也会这样打他的父母。作为老师,即便挨打的人不是我,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也要严厉地批评教育,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并且让他道歉。谁知道当我批评那个男孩时,他不仅拒绝道歉,还毫无悔意地说‘反正也没打坏你,让我爸赔你点钱就算了’,这话让当时在场的所有大人都目瞪口呆。小小年纪竟然说出这种话,真是不可理喻!”
当幼儿园老师将此事转述给男孩的父亲时,家长虽然郑重地向老师道歉,但对儿子并没有过多的责怪,而且,语气和神态明显在说:看我的儿子多有能耐,连老师都敢打,真是厉害呀!
家长现在给男孩惯出“小霸王”脾气,到头来只会让男孩在学校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诟病和排斥,还容易使他与品行不良的男孩走到一起。俗话说:“欺人者必被欺。”这样的男孩日后进入社会,没有人会惯着这种“小霸王”的脾气,苦日子必然在后面等着他。
父母和子女的价值观,大体上是一脉相承的,家长身上的优点和毛病或多或少地会反映在男孩的思想和行为上。如果不分好坏一味传播给男孩,只会让男孩的成长变得混乱,难分对错是非。每个父母,与男孩在一起时,都应尽量收敛自身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比如“暴发户的心态”、“有钱人的派头”、“强势者的脾气”以及“小市民的习气”,等等。在男孩懂事和成年之前,你都不要过多地在其面前显露出自身的不良习气,这样既不合时宜也会对男孩产生不良的影响。在10岁以前,男孩就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不要随便地在上面涂抹,留下你的签名。
有些父母,总是想让男孩有着高人一等的派头和行为,殊不知,真正富有的人却总是低调而随和,谦逊而有涵养的。
一位中年少妇领着她8岁的儿子,来到纽约曼哈顿巨象集团总部大楼附近的绿地周围散步。走累了的母子俩选择一张长椅坐下来。不远的地方,一个两鬓发白的老园丁正在修剪绿地周围低矮的灌木。少妇随手从挎包里拽出一条面巾纸,擦完鼻子后随手扔到了草地上,白花花的面巾纸在青翠的绿地上显得格外扎眼。老园丁默默地走过去,顺手捡起那团纸,扔进旁边的垃圾筒。
少妇当然没有留意到这一细节,继续跟男孩说着什么。男孩不小心把可乐洒在身上,少妇一边大声训斥,一边又从挎包里揪出面巾纸,帮男孩擦完后又随手扔到绿地上。老园丁依旧没有说什么,只是走过去看了少妇一眼,又将那团纸扔进垃圾筒,回到原处继续工作。
这回,少妇可注意到了,她干脆直接把一团面巾纸撕成好几条,随意地扔在长椅的周围,并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儿子好奇地问。少妇没有作答,只是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老人第三次走过来捡起面巾纸,神情上没有流露出丝毫不满。
少妇用手指着老园丁,笑着对儿子说:“罗本,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的话,将来就会像这个老家伙一样没用,做这种低三下四的工作!”
老园丁脸上依旧平静,他走过来对少妇不卑不亢地说:“女士,这里是巨象集团的公共绿地,您不能随意乱扔废纸,破坏环境!”
少妇傲慢地看了老园丁一眼,从包里掏出一张证件,在他面前晃了晃说:“看清楚了,我可是巨象集团新泽西分公司的经理,今天刚刚调到这里工作!你可要清楚,维护绿地只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
老园丁沉思片刻,对少妇说:“女士,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少妇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园丁,并对儿子说:“罗本,看看这种人,穷得连手机都买不起。你一定要努力呀,以后可千万别成为这种最底层的打工仔!”
老园丁简短地打完电话,对少妇说:“谢谢你,女士!你现在可以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了,不过顺便告诉你,等一会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会通告你一个坏消息。”说完老园丁便离开了。
不久,人力资源部经理走来,告诉少妇:“刚才我接到总裁的电话,说他对你个人的人品表示遗憾,决定对你停薪察看一个月,让你从修剪这块草坪做起!”少妇一下子傻了眼:原来老园丁竟然是尚未见面的公司总裁!
这下,她也不盛气凌人了,而是满面堆笑地走到总裁跟前,不住地道歉、求情。总裁没有理睬她,只是用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罗本,人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首先你不能像你母亲一样目中无人,要学会从心底里尊重别人!等你母亲也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希望她再带着你来找我。”说完,他提起大剪刀,收工回去了。
故事里的少妇试图让儿子明白“有钱有势有地位就可以高人一等”这种观点,不想却被貌不惊人的总裁上司反过来教育了一回。如果少妇能够就此悔改,以此教训告诉男孩平等待人的道理,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如果少妇不知悔改,我行我素,相信她日后不仅还要频频受挫,更可怕的是她儿子将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要端正自己对男孩的态度,不要将其培养成日后的“小霸王”。美国著名前总统林肯,曾经对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我不希望留给你太多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我总觉得如果这样做,会带走你人生的很多乐趣。我没有很多钱,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身上最宝贵的财富也许就是谦逊和乐观了。我从不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也希望你以后不要自以为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努力开辟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不仅是林肯,很多国外的富人,都不会留给男孩太多的物质财富,更不会养成男孩的不良习气,因为他们知道溺爱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但在中国,由于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导致许多父母的爱通常局限于表面,比如怕儿子吃苦受累,怕儿子被人看不起等,这样的父母会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以为给了儿子钱,儿子就不用吃苦受累,不会被人看不起了。殊不知,过度的给予金钱才会让男孩逐渐地失去生存能力,丧失良好的品格。那么,这样的爱你能说是正确的吗?
唯有注重培养男孩的能力和品格,才能让男孩堂堂正正地做人。如果让男孩习惯过不劳而获的生活,不用努力也能满足各种欲望,无疑会把男孩变成“败家子”。男孩由于体会不到挣钱养家的辛苦,自然会无法控制自身的贪婪,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一旦某一天他败光了所有家财,便可能误入歧途、受坏人控制,一步步走向深渊。
世界超级富豪的比尔·盖茨,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们,但在满足儿子们要求方面一直十分“吝啬”。盖茨从不会给儿子们数目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总是抱怨爸爸不给自己买想要的玩具车时,盖茨却对他说:“等你再长大一点,想要什么可以自己挣钱买,拿着自己赚来的钱就可以买任何喜欢的东西。”
盖茨和妻子米琳达都认为,在金钱的温床中长大的男孩,由于过分养尊处优,终将一事无成。所以他们宁愿将自己的资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也不愿过早地交给孩子挥霍。盖茨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所有财产留给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在日常生活上,盖茨夫妇也对儿子们时刻监管,他们制定了每天最多45分钟的游戏上限(当然这个上限在周末会被延长到1小时)。在剩余时间里,盖茨的儿子们必须将精力全都用在学习上。“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定程度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放纵的机会。当孩子问我‘是否我这一辈子都要被约束’时,我会直接告诉他,当你到了独立的年龄后,将可以自主控制时间,制定人生规划,而不再受到我们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