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产商人的儿子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感到困惑,为此他跑去公司询问父亲。地产商人没有正面回答儿子,而是领着儿子来到了建筑工地。
看见三个砌砖工人正在干活,地产商人走过去问了甲、乙、丙三个工人相同的问题:“老弟,你们正在干什么呢?”
甲头也不抬地说:“没看到我正在砌砖吗?”
乙叹了口气说:“既在砌砖,也在养家糊口。”
丙回过头看了地产商人一眼,笑着说:“我是为将来成为你这样的人而努力!”
“很好,加油干吧!”地产商人拍了拍工人丙的肩膀,离开了工地,开车将儿子送回学校。
在路上,父亲对儿子说:“通过一个人说出的话,你就能够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那么,你觉得我刚才问过的三个工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儿子想了想,说道:“我觉得甲的生活既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只顾着埋头干活,仿佛行尸走肉一般;乙有目标但没理想,目标只是为了赚钱糊口,但没有更远大的想法,似乎能够一辈子靠砌砖赚钱就很满足了;跟前两个人相比,我更欣赏丙,我觉得他既有远大的理想也有具体的目标,尽管在做着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却能胸怀大志,心底里渴望成功。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你说得很对,”地产商人点点头,“用你喜欢的电影明星周星驰的话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的,否则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刚才你对于自己的人生有困惑,那说明你既没有远大理想也没有具体目标,跟甲没什么两样,将来只能是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但是听完了你刚才的话,我心里倒是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你已经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当儿子走下车时,地产商人最后补充了一句:“孩子,从现在起树立坚定理想吧!”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动力,而动力的源头恰恰源来自理想的确定和目标的设立。每个家长都应该帮助迷茫的男孩树立远大理想,并引导他制定多个小小的目标,以便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家长不要让男孩去树立当“科学家”、“艺术家”那样脱离实际的理想了,家长需要给男孩灌输现实一点的东西,让男孩的理想“可望又可及”。当然,理想也分为很多种,比如将来去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从事一份心仪的工作,学成一门语言,练就一身特长等都可以作为理想。总之,理想越现实、越具体,男孩们的动力就愈大。有了可以实现的理想作为指引,男孩们会倍感幸福,这会激发他们克服实现理想的障碍。
当然,理想不要太多,其数量不能超过三个,太多的理想无法让男孩专注下去。但理想又要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男孩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努力方能实现,随随便便就实现的理想,只能让男孩产生骄傲和满足。
有了理想,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理想,分解出一个一个不同的目标,让男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忘最终的理想。有了目标和理想,男孩的进步会越来越大。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最好的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细看一遍,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较快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着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得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以外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早已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山田本一的做法告诉我们:看似遥不可及的一段路,只要你在沿途找到不同的目标,每天前进一点点,便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完。同理,人们做事半途而废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其难度太大,而是感觉到太过遥远。只有把“大理想”分成若干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集中精力想办法逐一实现这些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时,大理想也就实现了。辉煌的人生不会一蹴而就,它都是由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目标堆砌起来的。只有把目标化整为零,才能用一个个小胜利赢得最后的大成功。
当然,给理想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排除不合理因素,选择可以坚持做到的目标。人生也好,职业也罢,它们的构成都像一座精密的建筑,需要预先设计蓝图,按照计划去购买原材料,遵循进度去施工。没有理想照耀的航行,必将失去方向,找不到可以停泊的岸边,没有目标规划的人生,必定是混乱不堪。
理想也是要有变化的,家长一开始就应该委婉地让男孩明白什么东西要放弃,什么东西不能放弃。经过仔细分析后订立的理想无疑是明智的;若不假思索就改变理想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一个认真订立目标和规划理想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懂得坚持什么——
一个美国小男孩,跟母亲去公园游玩。母亲拿出精致的口琴,吹出一首动听的曲子,小男孩很高兴,喜欢上了那支“神奇的口琴”,却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母亲发现男孩陷入两难之境,便停止了吹奏,微笑地看着他。
就在那一瞬间,小男孩做出了选择,松开了手里的气球,向母亲索要口琴。这个男孩后来不仅学会了吹口琴,也懂得了人生的一个道理:需要做出选择时,你总得要放弃一个。
后来,小男孩考上音乐学院,大家都觉得这个专业再适合他不过了,他却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喜爱音乐,而是更热衷经济学。于是,小男孩再次作出惊人的选择:放弃学习音乐,转而前往纽约大学的商学院,学习更感兴趣的经济学。
毕业后,他便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师从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博恩斯教授。此后,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经济学的研究上,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艾伦·格林斯潘。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制订目标、修正理想的过程。放弃我们所有不切实际的理想,抓住自己真正感兴趣、愿意为之付出精力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大的成果。这就好比下象棋,有的时候要以退为进,有的时候要弃卒保帅,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整盘棋的胜利。鱼和熊掌,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兼得的。若家长能让男孩明白这点,相信你的男孩在成功路上,会自觉在不断选择和放弃中,渐渐走近自己最终的理想。
6男孩“笨”一点是好事
有时候,男孩如果像阿甘、许三多一样脑子“笨”一点,想的不多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他只需以最平常的心态专注地干好事,不要去想结果和别的东西,反而能得到好结果。因为结果就蕴含在执著的追求中。
现在一提起执著,我们很自然就会想起两个“一根筋”的人物:阿甘和许三多。阿甘是奥斯卡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角,他本是一个先天弱智的人,却凭借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许三多是2007年国内最火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男主人公。他由一个相貌平庸、头脑不够聪明的农家弟子,成长为优秀士兵。
很多人都认为,许三多就是“中国的阿甘”,他在家人、战友的帮助和教导下,学会了用心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无论是平常擦车、训练之类的“小事”,还是像实战演习那样重要的大事,他都能专心做好。正是凭借这种专注,许三多从一个“不合格”的农民兵成长为训练有素的突击战士,超越了平凡,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电影中的阿甘,也是因为那份特有的善良和执著,才能从一个智商只有75的“白痴”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传奇英雄。与阿甘相比,许三多的成长更值得每个中国家长借鉴。其实,无论是对待天资平平、表现木讷的男孩,还是头脑聪明、天赋过人的男孩,家长们都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执著精神,因为这种宝贵的品质,无疑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品质。
香港著名的作家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是一个在蒙古草原长大的瘦弱小伙子,他既没有过人的练武资质,又没有显赫的家庭出身,却幸运地得到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的指点,最后拜“九指神丐”洪七公为师,得到“降龙十八掌”的真传,尔后赢得华山论剑,成为武功盖世、仁义无双的襄阳郭大侠。也许有人会说“傻人有傻福”,然而仔细想想,郭靖的成功只是得益于运气吗?郭靖固然笨得可以,但是每日的练习他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绝不会因为自己太笨、武功太难而放弃。而且,正是知道自己天资愚笨,他才用执著弥补了先天的不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从而在特定的机遇来临时,获得成功。
台湾著名作家古龙的笔下也不乏与郭靖类似的人物,比如“跛子”傅红雪。傅红雪虽然脑子不笨,但是他做事专注是出了名的。这位“边城浪子”,在黑暗中无数次拔刀,千百次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为的是使自己的技艺提高。他知道自己要超过对手,必须有快过对手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交锋时才有必胜的把握。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做任何事都要执著,这样才能激发内在的潜力,造就超乎常人的不平凡能力。也许,执著本身就包含着运气的成分,它能提高一个人成功的概率,让他更快地接近不平凡的目标。正如“功夫之王”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的秘决:“想超乎常人,唯有随时准备把最健康、最乏味的训练做到最大乐趣。越是乐意接受此等折磨,则其成功之可能就越大。”这番近乎残酷的话,在客观上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老话所说的“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没有执著的付出,自然就没有好运气的回报。武侠世界中的强者是这样,他们执著于某项修炼,忍常人所不能忍,因此具备了常人所没有的功力;现实生活中,家长教育男孩,更应该如此,把“执著”的品质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中,把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到自己能力之内的最好。经常这样想、这样做,男孩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同样的道理,对于男孩们来说,在未来某个岗位上从事某种工作,一定要有一心扎进去的劲头,真正深入其中去获得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用心发现规律、找到窍门,把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凡的程度,只有这样,男孩才有可能成功!
家长要提醒男孩,别再抱着“小聪明”和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随便做出个东西就可以出类拔萃,或许你可以凭运气糊弄一时,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做事不专心的人必将事后麻烦不断,爱耍小聪明的人终将丢掉自己的饭碗!
“行行出状元”的前提是:做一事成一事,既专注又执著。一个人的能力再大、天资再高,也不能事事通、样样精,成为多方面的专家。所以,最好选定一项,全力以赴。一个医生如果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样样精通,固然是个奇才,但实际上,病人可能会质疑他的医治效果;一个演员,如果“生、旦、净、末、丑”样样能演,必然是没有一角叫好,只能做一辈子平庸的演员;一个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果既搞哲学又搞经济学,还琢磨文史生物科技,想做一个“通才”,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样样都只有半桶水。我们不否认世界上确实存在“通才”,但那毕竟是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精通一样就不简单,贪多求全必然会消耗多、成就少,事倍功半,成为稀松平常的“万金油”。正如胡适所说:“广泛博览而一无所长的人,其实也是一种废物。”
有时候,男孩如果像阿甘、许三多一样脑子“笨”一点,想的不多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一来,他能以最平常的心态专注地干好事,不去想结果和别的东西,反而能得到好结果。因为结果就蕴含在执著的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