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不要难过,你是个很了不起的孩子,爸爸非常喜欢你。你从当年的聋哑孩子到学会说话,上普通小学,又跳级,多不简单啊!不要总为75分而忧虑。婷婷,你过去不是最爱考试的吗?像打仗一样,多好玩啊!”
“现在总怕考不好,对不起爸爸妈妈。”婷婷说。我恍然大悟,这正是孩子忧伤的原因。孩子心理压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宽容。我接着诚恳地说:
“好朋友,今后不管遇到什么考试,如果考得好,爸爸为你欢呼;考不好,你难过,爸爸也为你分担忧伤,你的痛苦是不是马上减去一半啦!”
婷婷顿时喜形于色:“爸爸,你真是天下最好最好的爸爸。你这样够朋友,我么呢?”
接着,我就针对这张75分的试卷,与女儿共同探讨如何考出好成绩。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女儿飞奔回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名~94分,并激动地向我介绍她是怎样运用那些经验的。
听完后,我忍不住欢呼起来,并在“成功奇迹簿”上写道:上普小—跳级一自学一第一名真是罕见的奇迹!最亲爱的女儿,你太伟大了,爸爸太佩服你了。你幸福吗?自豪吗?
婷婷看着看着,在我耳畔喃喃轻语道“考试了!”
此后每一次考试,松上阵,且硕果累累。
婷婷都把它当成过往往才考完这一次,童年真是太美好了,我太喜爱“狂欢节”,没有丝毫压力,轻婷婷就开始盼着下一次考试了。
周婷婷现象
1,相信每个孩子的生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相信每个孩子牙牙学语时需要无比的宽容!
相信每个孩子成长的养分来自心灵的舒展!
周婷婷在轻松地飞翔,拥抱蓝天,拥抱着欢乐的童年。
~6岁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进普通小学,并跳了两级;—8岁背诵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打破了当时吉尼斯世界纪;—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在人民大会堂7000人的表彰大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引起轰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
周婷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婷婷成功了,可有人说,是我周弘福气好,摊上一个聋子天才,如果你能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周婷婷,我们才服你。
实际上,周婷婷只是个智商平常的孩子,智商测试仅为105,与普通人相差无几。我曾对婷婷讲:“婷婷是了不起的孩子,别的孩子也是了不起的;婷婷能做到的,别的孩子也能做到!”
这时我把周婷婷看作是一棵树,我从这棵树上看到了一片森林,于是创办了南京婷婷聋童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聋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出现了一批周婷婷似的早慧聋童,媒体称之为“周婷婷现象”。
3,李晗,两岁半的孩子,进聋童学校不到一年,不仅能够用口语交流,而且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1000余个字,能写几百个字。她在地上写“哭”字,班上的其他孩子就哭;写“笑”字,其他孩子就笑;写“爬”字,其他孩子爬得乱成一团……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发现老师在流泪,她赶紧在老师手上写道:老师哭了,笑比哭好。逗得老师破涕笑。
4,于海迎,八岁,来自内蒙古,双耳全聋。父母花了20多万元为她治病,效果甚微。到聋童学校后,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会解二元一次方程。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头。婷婷八岁能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于海迎想到自己年龄和当年的婷婷一样大,就一定要背。当时,我是亲自教婷婷的,而现在,没有时间教她,但又不忍心打击她的热情,于是给了她500位数字,让她自己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她每天玩5~10分钟,一个月不到,竟背出了150位。
奇迹使所有的老师坚信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5,刘开语,七岁,辽宁一位普通工人的孩子,三代单传,出生时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刘帅。小刘帅一岁时,被医生诊断为双耳全聋,母亲彻底绝望了,几次想抱着孩子跳楼。父母希望刘帅开口说话心切,把“刘帅”改为了“刘开语”。在婷婷聋童学校学了三年,刘开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同步发展,看起书来如痴如醉,把两本少儿百科全书都翻烂了。他曾写过这样一篇看图作文:
白云在蓝色的天空飘啊。蜗牛在地上爬啊。牵牛花在墙上吊啊。
小鸟在天上飞,熊猫在吃竹子。花儿在地上开得好漂亮。小草和叶儿真绿啊。一棵棵树站在地上真威武。
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他们之间飞来飞去。
花老师,草老师,树老师,都是我的好老师。我在大自然里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一名科学家。
6,胡林熹,12岁,半岁时高烧致聋。两岁开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效果不理想,训练一年只学会了八个词。四岁时,她母亲从一位聋童家长处看到了《从哑女到神童一书,茅塞顿开,如获至宝。由于当时买不到这本书,她竟夜以继日地把这本书抄了一遍。在教女儿的过程中,她一有问题就从手抄本上找答案。结果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说话水平出现了飞跃,不到一年,就认识了近3000字,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到婷婷聋童学校后,这孩子进步神速,能在几分钟内快速记住40余张卡片上毫不相干的词语,九岁从二年级跳入四年级。
知识开发!智慧启迪,还给了这孩子一个好心态。她知道自己耳聋,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她并不怨天尤人,还安慰妈妈:这样也好,受干扰少,能静心学习。
1997年她荣获第五届全国千名好少年好儿童“好学奖”,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少年”。
一个周婷婷的出现是奇迹,一个又一个周婷婷的出现是希望。聋童尚有如此潜力,为什么多一双耳朵的孩子却爬得这么慢这么累呢?
这一现象震撼了许多健全孩子的父母的心灵,他们纷纷上门取经,结果不仅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早慧聋童,而且许多在绝望中苦苦挣扎的所谓“差生”,也很快燃起了希望之火,命运产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四、奇迹背后的思考
“差远了”与“强多了”
通过了解上面婷婷的几则故事,但愿家长能走出家教的一个可怕的误区。
当今中国,有些家长深受“文革”的影响,感到自己这一辈子被耽误了,不行了,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强烈的补偿心理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这样抱怨孩子:“你啊,你啊!瞧你这副窝囊样,和老爸小时候比,可差远了。”
孩子静下心来盘算,不由得泄气了,心想:你们现在都不行了,我和你们小时候比还差远了,我将来不是全完了吗?
而我在教育女儿时经常讲:“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但和你小时候相比,可差了。”
于是婷婷浑身是劲儿,对未来充满信心。
“你怎么了”与“我怎么了”
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家长往往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你怎么了?你又怎么了?
而我女儿出了问题,我总是反省自己: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我认为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我们从未,看到哪位农民双手叉腰,怒不可遏地站在田边抱怨:“我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仁至义尽了吧!你们为什么长不高?”
农民都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我们为什么要一味地指责孩子呢?
常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在辅导功课时,孩子遇到难题,家长就说:“这么简单的题,你一定会做。”
其本意是为激励孩子不怕困难,然而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做出来是因为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做出来,孩子会想,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难免更加自卑。
家长可以换一种说法:这道题是很难,但老爸相信你也许能行。成功了,孩子会想,瞧,我多棒!失败了,的确很难,也有台阶下。
家长还可以比较一下,“你一定要成才”与“我看你准能成才”,哪句子呢?
“谁说了算”与“够朋友”
我坚信最重要的家教观念是家长和孩子人格平等。我和女儿之间绝对是朋友关系,而现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我常听一些家长边打孩子边说:“我倒要看看,到底谁说了算,到底谁说了算!”
真是怪了,孩子十几岁了,谁说了算的问题还未解决,好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有位父亲形象地比喻,如今与孩子的关系好像是阶级斗争,我们松一松,阶级敌人就攻一攻。
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应该永远象征着一种权威,若孩子胆敢向权威挑战,结局往往是一顿臭打。
“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家长总想维持在孩子面前的优越感。
一位母亲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服也没用,你想拿石头砸天啊!”一位父亲讲:“打别人的孩子不行’打自己的孩子却是‘官’的南京话’意思是‘应该的’,”
言下之意,打子女是做父母的专利。观察一下现实,这倒一点“不假”。大街上有人打架时,人们会上前劝阻;如果换成父亲打儿子,大家便习以为常,无人过问。
而我与女儿之间最频繁的口头禅是三个字:够朋友。按北方话说:哥们儿!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与婷婷开玩笑:如果你是男孩的话,老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你结拜兄弟。
一句“够朋友”,任何矛盾都烟消云散。
一句“够朋友”,远胜空洞的说教。
一句“够朋友”,父母与孩子结成知己。
够朋友,是孩子的呼唤,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
正如黎巴嫩一位诗人所说:“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您。”
“竖大拇指”与“竖刀子”
我身上其他肌肉不发达,唯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
女儿从小到大,只要在我身边,我的大拇指总要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我曾经对婷婷开玩笑说:“爸爸的大拇指总是这样翘着,早晚有一天要抽。”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用食指指着孩子的脑袋:“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