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哪天不看电视?你烧饭的时候,我把门锁得紧一点,就在你开门的瞬间,我已关上电视,门一开,你看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呢!”
孩子的“斗争经验”多丰富啊,这都是家长逼的。
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家长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不长果实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据报道,即使在美国,也是每六个批评才能换来一个表扬。家长要倒过来,跳出去想问题,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
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认识:赏识造就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可是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还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有个小男孩,抱着小奖状一蹦一跳地跑回家,气喘吁吁地跟妈妈讲:
“妈妈,妈妈,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可怜他多少年没受过表扬了。
哪知妈妈头也不回,把耳朵一捂:“我不要听,我根本不要听,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一受表扬,就翘尾巴。”小男孩的快乐一下子烟消云散。
许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翘尾巴,其实孩子夹着尾巴更可怕啊!
孩子翘尾巴,说明平时受表扬太少了,心里太压抑了;一旦得到表扬,难免有些心理膨胀。如果受表扬多了,心灵舒展了,也就不会翘尾巴了。
自然,自然算什么玩意儿还有一个小女孩,她爸爸总希望她考满分,每次考不到时都要挨训或挨打。
有一次,她终于得了一个满分,说:“爸爸,我终于得100分了。”爸爸眉开眼笑,马上要带女儿去“肯德基”。临出门前,随口问是哪门功课,女儿说是“自然”。
这时她发现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不自然了,说:“走开,看到你就烦。自然?自然算什么玩意儿啊!”
“肯德基”顿时化为泡影,孩子心里灰溜溜的。
假如这位父亲稍微懂一点教育,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投其所好,扬长避短,就会让女儿扬起自信的风帆,把其他功课也带上去。
可惜家长急功近利,面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失去了一次好机会。
更可悲的是,破坏了孩子的感觉,摧残了孩子的自信。
你将来是扫马路倒垃圾的料
还有一位同学流着泪和我说,妈妈老是看不起她,有一天,她咬紧牙关说:“妈妈,你不要老是看不起我。我有一门课在班上始终排名第一。”
妈妈说:“你还有第一名?看来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
她说:“是真的。”
妈妈半信半疑地问:“哪一门?”
她说:“劳动。”
妈妈说:“亏你还说得出口,我看你将来肯定是扫马路倒垃圾的料。”
女儿睁着一双困惑的眼睛,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
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可现实中有的家长用他们的无知,亲手“埋葬”了孩子的愿望。
怎么短了,怎么长了,怎么破了
一位刚上学的孩子练习写字,妈妈为了儿子能写出一手好字,“认真”
地站在孩子的身边“监督”。当儿子一笔一画地写完一个字后,妈妈眉头一皱,脱口而出:“这一横怎么长了?”儿子连忙擦掉重写。“怎么又短了?”孩子只有再擦掉重写。“怎么又破了?”“擦了两遍能不破?”孩子委屈地嚷道。
结果这页纸被撕掉重来,最后闹得孩子哭,大人叫。
刚上学的孩子,写出的字笔画长一点或短一点,有那么严重吗?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在家长的小题大做中被无限扩大了。作业本被擦破了,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也受伤了。
孩子的人生好比足球赛,家长不应做挑剔的裁判,盯着犯规不放,而应该做热情的拉拉队员,“加油,加油”,为孩子鼓掌欢呼,给孩子无穷的信心和力量。目前激烈的升学竞争已使孩子焦虑不安,为人父母者有什么理由总说泄气的话呢?
教育孩子简单,一个字——打
我的一个老同学来电话,让我帮他教育教育他的“逆子”。他把儿子称为“逆子”,会是怎样的一个“逆子”呢?我心想,便答应“见识见识”。见面后,我发现那孩子不仅长得眉清目秀,还非常懂礼貌,怎么会是“子”呢?
我对老同学说:“孩子肯定不是‘逆子’,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逆’
了,咱们改天再聊,我今天先跟你儿子谈谈。”
我才和孩子说了几句话,孩子便泪流满面地告诉我:“我妈妈从小就把我当作炫耀的资本,因为我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常考双百。可好马还有失蹄呢,有一次我不小心,两门功课都只考了90多分,结果老师批评我,同学讽刺我。”
“回家的路上,绝望无助的我渴望爸爸妈妈能给我力量。就像爬山,爬到悬崖峭壁爬不动了,我多么希望爸妈推我一把。谁知他们不但不安慰我,反而逮到我一顿毒打,打得我心都碎了。我不服气,咬咬牙,学习成绩又上去了。可这一上去反而糟了,因为我妈妈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小子简单,一个字一打!”
“从此,我的成绩越来越差,从第8名下降到了第19名,而我妈妈的打法则在逐步升级,从用手打发展到用木棍打。现在要分快慢班了,爸爸妈妈又威胁我:‘如果进不了快班,你就别想读书了。”
“我感觉自己是在恐惧中学习,我的精神快要崩溃了考试的时候,我脑子里总在想:‘考不好怎么办?’说吧,肯定要挨打;不说,妈妈最讨厌撒谎的孩子,打得更厉害,人生怎么这么苦?想放弃,又不甘心;想奋斗,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肯鼓励我!”
家长不会赏识,不许孩子失败,反而使孩子难以逃脱失败的阴影,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你那个有什么看头
一位名叫小红宝的女青年向我讲述了她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爸爸对她非常严厉,规定每次考试必须考100分。有一次,她考了90多分,虽然仍是全班第一,但还是被爸爸打得爬到桌子底下。当时,她多么想说一句话:为什么非要考100分?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口。
由于得不到爸爸的赏识,她就千方百计地想证明自己。
一天,她家对门的一个叫兰兰的小女孩,编了一个五角形的小红包,非常精致漂亮。爸爸看到后,惊喜万分,大加赞赏。
小红宝突然看见了光亮,原来编个小红包就能得到爸爸的夸奖啊!
于是她把几顿早饭钱省下来,买了红线,向兰兰请教。教了第一遍,兰兰就不耐烦了。于是她只好自己钻研。第一次,编得太粗了,只好做墨水瓶的套子;第二次,又细了,只好做钢笔套。
就这样,编啊编,小红宝终于编出了一个比兰兰的还漂亮的小红包。
她兴高采烈,满怀希望地拿给爸爸,说:“爸爸,我也编了个小红包!”
哪知爸爸哼了一句:“人家兰兰早就编出来了,你那个有什么看头!”
说完,便把小红包摔到一边。
一盆冷水从头浇至U了脚。
我发现如今很多家长根本不会对孩子“说话”,讲出来的话不是让孩子感到舒心和有力量,而是让孩子感到伤心。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家长的语言往往像一把刀子,把孩子的无形生命划得伤痕累累,伤疤处处。
四、听听孩子的心声
妈妈,今天为啥不打我
一位母亲告诉我,儿子的一个怪行为使她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哪天不打他,儿子就会问,妈妈,你今天怎么不打我了?好像非要我打他一顿才肯罢休。”
我问道:“你以前怎么打孩子?”
她说:“我出手时决不手软,但打过之后就揉揉他,把他抱在怀里说:
‘孩子,妈妈是多么爱你!妈妈爱你才打你啊!’讲着讲着,直到孩子在我的怀里含着目艮泪睡着。”
我听完后忍不住大笑,然后告诉她:“孩子并不是要你打他,而是寻求你打过之后对他的赏识和重视。如果你打过之后不赏识,他肯定不要你打,不信你试试。”
这位母亲恍然大悟。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孩子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两人。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外婆!”
可到在奶奶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进门奶奶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还整天搞恶作剧。”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原因?
外婆总夸他,于是,越夸越好,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训斥他,越骂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坏孩子。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该遭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我心里很苦很苦,快要崩溃了
还有一种父母,既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比孩子还差,当孩子面临挫折时,他们比孩子更愁眉苦脸,更绝望。这样的家长是不能成为一座大山的,他们也不能给孩子所需要的强者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说她的女儿“完了”。我吓了一跳,问怎么“完了”。她说女儿的小组长头衔被撤了!
还有一次,报告会刚结束,一位母亲拦住我,刚开口便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等她平静后,她说女儿已上高二了,一直很乖,很听话,学习也很刻苦,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也还可以。她和孩子的爸爸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从不为难她,考不好也不骂她!不打她。
特别在最近,女儿学习更辛苦了,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平时电视也不看,也不出来玩。应该说,这样的孩子是百里挑一的。可昨天晚上,女儿对她讲心里话,问:“妈妈,你说我学习刻不刻苦?”
她赶紧说:“刻苦呀。”
女儿一下子哭出声来:“妈妈,我真的受不了了,我感觉已经到了极限,一根弦就要绷断了,可是我还是赶不上那些好同学。妈妈,你们见我每天都认真学习,可是我心里很苦很苦,我快崩溃了!”母女俩抱头痛哭,仿佛世界末日到了。
她接着说:“周校长,今天听了你的报告,我才知道这些年忽略了女儿的精神需求,尽管不打她!不骂她,可也不等于满足了她。现在,在我心里,我的女儿有无尽的潜能,她没完,她永远都没完!”
那天的报告,使我终于明白:在孩子眼里,家长应该像一座大山。
玻璃杯都会爆炸,何况孩子脆弱的心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都信奉恩威并用。恩威并用管用吗?
一位朋友非常困惑地问我:“我对儿子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可怎么还是不灵呢?”
我告诉她,你的方法不灵是必然的,要灵了的话倒有些反常了。
你想一想,忽冷忽热的天气,一会儿—40°C,一会儿40°C,玻璃杯还要爆炸呢,何况孩子幼小的心灵?
你的孩子就生活在这种忽冷忽热的环境中,能不出问题吗?你喜爱孩子的时候,把他当作“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明知孩子缺乏自制力,却无原则地放纵他的任性;而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又不顾一切地往死里打。你说孩子废掉了,孩子顽强地反驳“我没废”,可你非要打到孩子承认自己废掉了才肯罢休,完全摧毁了孩子的自尊。你这样的教育方法怎么会灵呢?
你的“病根”就在于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他当作争面子的工具,当作发泄情绪的出气筒,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幼小的心灵,能承受吗?
精神生活的百万富翁
从前面的故事看出,孩子是多么渴望被赏识!当今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裕,吃穿用应有尽有。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渴望精神需求的满足,他们与成人一样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
前面已经讲过,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这里再简单归纳一下: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我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女儿写作的兴趣被激发了。
就物质生活而言,婷婷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但就精神生活而言,婷婷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了。
我像欣赏婴儿学说话一样,欣赏着女儿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欣赏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我终于领悟:在教育女儿的同时,女儿也教会了我很多。我正是通过女儿那颗纯洁的童心,在读一本充满真善美和良知的天书,它使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找到了新的自我。
各位家长是如何赏识孩子的呢?
五、赏识是成功的基石
孩子,你拉得太好了
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培养700个达到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原来孩子只有五六岁。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
母长了。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天哪,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好吗?”
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遍好一些。
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表扬。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
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搞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我儿子明明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了,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心灵开始转变了,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不是聪明的孩子才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说不定你能打得好在一次保龄球大赛中,一位年轻的选手脱颖而出,过五关斩六将,夺得大赛冠军。
有记者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年轻人微微一笑,指着他的爸爸说:“这得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一位不寻常的父亲。每当我出手时,我想到的都是‘全中”
大家把目光投向他的父亲——位心理学家。
父亲站起来,缓缓地说:“我认为自信是孩子的立身之本,为培养儿子的自信,从小就对他进行特殊的训练。通过看电视,他迷上了保龄球,并感到保龄球是一项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而我经常跟儿子说,说不定你能打得好。就这样,儿子渐渐对保龄球发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