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在开元年间,唐明皇曾下令各郡县举行戏法、杂技、歌舞等选拔比赛。从下到上一级级的比过去,最后获胜的人便能得到极多的奖励。又有人传言,帝王举行此比赛仅仅只是为了贵妃爱看杂耍的嗜好。帝王一句话事小,却因此忙坏了各地官员。
不想,嘉兴县中竟有一名命狱囚自称懂得绳技。众人不屑一顾,均认为绳技并不是什么罕见事。该狱囚却口口声声说自己的表演与他人不同,他说只要一根五十尺长的绳子,如手指般粗细,向着空中一抛,自己便能顺着绳子爬将上去。不听便罢了,这一听人们就议论起来。早有人把此奇人奇事报告给管事之人,管事人同犯人商定,隔日就在刚刚落成的戏场一展绝技。
这一天,连县太爷都亲自到场了。只见犯人把百尺长的绳子绕在身上,随后又向四周人群作揖表示感谢,这才不紧不慢地表演起来。他拿住绳子的一头,只轻轻向着空中一抛,便有两三尺长的绳子直立在半空中。如此一点点抛上去,最后竟再也看不到绳子的终端到底高到哪里。犯人见时机成熟,只顺着绳子纵身一跃,便如飞鸟一般到了半天空中。人们这才如梦方醒。县官忙命人把绳子扯下来,可待一团烟雾飘过后,连人带绳子再找不到踪影。
这件事最后还传到了唐明皇耳中,自此又闹得天下之人皆知。人们只是不知,这逃出生天的技法却是著名的“江湖四大套”之一,实则也只是糊弄人的戏法。虽并没有人知晓其背后的手段,却也让绳技盛极一时。
相传,绳技乃是由西域传入。天竺国人舍利,不但是魔术祖师,更是绳技的祖师爷。当年舍利还曾训练了“倡女”踏着绳索歌舞。唐代诗人刘克庄曾写了一首诗来介绍绳技:
绳技
刘克庄
公卿黠似双环女,权位危于百尺竿。
身在半天贪进步,脚离实地骇傍观。
愈悲登华高难下,载却寻橦险不安。
谁与贵人铭谇右,等闲记取退朝看。
这是绳技表演时的盛大场面。说来说去,人们惊异的也只不过是半空中走钢索的人。这便是卖油翁当初说的那一句话了,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因天长日久地训练着,“唯手熟尔”。可观众们并不这么想。人们对奇异的事情总是着迷,尤其是自己力所不及的“奇迹”。在他们看来,只于一根钢丝上行走却如履平地的杂耍之人必定有着非一般的绝技,这才呼朋引伴竞相观看,惟独不知道这些表演者为了一时的辉煌而受过多少悲苦。
只是谁也不愿意去听那些磨难,单单眼前的娱乐就足够了让人欢喜了,何苦还要再提背后的伤心事?又或者,谁的生活就简简单单了?只不过各人有各人不同的难处罢了。
浮沉一笑,看得穿又放得下才是豁达。一曲逍遥叹,一回聚和散,一生也就有了终结。
白首为功名
那场盛极一时的牛李党争的起因,便是从科举制度引发的。牛僧孺于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只因他作文触怒了宰相李吉甫,这才引发了此后长达四十余年的党派之争。
这一年,牛僧孺也怀着一腔报国热情来到京师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时,为了给自己多一份录取的机会,考生都会提前去拜访该科的主考官,以便能给阅卷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牛僧孺也不例外。他前去拜见的人是刘禹锡,并且还带着自己作就的一首诗文《席上赠刘梦得》,他说道:“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
在这样的诗句中,总是极容易露出轻狂之态。大概也是因为多喝了两杯,刘禹锡便也顾不上牛僧孺的面子而当着众宾客在这篇诗作上指指画画,不多时就挑出毛病不少。一时间,牛僧孺有些下不来台,但他自己却又不能发作。事后,牛僧孺依旧还在等着刘禹锡有关于考试之事的回复,但却迟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实在等不及的他只得又去拜访了另一个考官——韩愈。
那一年的考试,牛僧孺顺利及第。虽不至于有考官当场为考生舞弊,但一番考试下来彼此间形成的裙带关系却是不可避免的。事后,刘禹锡还曾亲自向牛僧孺道歉,以解当日误会。这难免又要在彼此间生出许多人情世故。由此,更可以窥见当时考生求得功名利禄的心态。虽也有些无奈,但世风如此,也只能当作是常态了。
于是便有人作诗嘲讽起这样的政事了。
那是一位在官场上失意的朋友要来拜访,罗隐特地备下酒席,以酒解愁,或可以醉了平生。及至酒酣处,二人便相互念叨起当朝的时政来。因谈得实在投机,临别之时,罗隐又把自己作的一首七绝送给了友人:
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原来,罗隐也曾历经过一场坎坷仕途。
咸通元年,罗隐于京师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每个考生在进考场之前都是抱着美好希冀的,可这份希冀在罗隐的心中整整生长了七年的时间。一直到咸通八年,他仍是一个未得高中的学子。满腔的悲愤都被他写进了《馋书》中,经过这么多波折后,又哪里还能禁得住心中的不平之气呢?可也正因为此,仕途的大门便永远也都不会再向他打开了。
只是可怜了普天下赴京赶考的人们,他们心中都向往着金榜题名时候的快意,却也总是要先有许多人去尝一口落第时分的苦涩。如此又怎么不会多生出一些仇恨来?面对着悠悠白云,说尽了心事也不会有人听得懂的。明明自己已经是最好的例证了,但后来人偏偏还要步入这趟旅程,只因功名实在太过于耀眼,才没人看得清生活的平凡。
得一杯酒,醉上一场,且不管世道如何,待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去想明天的事情吧。今日只是念着这一场欢娱,愁也罢乐也罢,不都是逢场作戏的游戏吗?
只是这场戏,也终须有人来演。你我都不是观众,人人都是一个戏子,唱念做打却总不是自己的人生。在戏里活得久了,也就渐渐地忘了自己,忘记了多年前那个明朗少年对着天空许下的念想。那该是多么清纯的年代!可清纯永远只能活在记忆深处,是再见不满天阳光的。否则,换给自己的只是悲剧收场。
只是这世间事,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尤其是在放榜的时节,各自的悲欢离合全都鲜明地写在脸上。不论成败,放榜日也都成了考生一生中的最难忘的时节。
放榜日
徐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这一定是高中了。
车马声喧,臣子们忙不迭地向圣上告明这次进士科的结果。于皇亲国戚们全都坐着雕龙画凤的马车前来看榜,他们也都只是希望榜上能有自己熟悉的名字,那该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啊!这一日,所有的官员和平民都是一样的心情,在没有见到榜单之前,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人口中的传言的。
又见高中的进士们也都换上了新衣衫。这是一个好日子,人生也唯有这一次如此风光了。他们集结在花下摆起了宴席,以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好结果。那杯中酒倒映出来的不只有盛开的鲜花,更有比鲜花还要美上几分的中举人的心情。一时间,长安城十二条大街的高楼全都打开了窗户,只是为了当中举之人从自家门口经过的时候,能够沾染上文曲星的一些灵气。
这一日,竟成了全城欢庆的大日子。长安城内的百姓个个都喜气洋洋,甚至连曲江池中浓密的梅花也因此等光景而争相开放。中榜的进士们已经能看到自己的仕途宏达,于是更要在第一时间酬谢起朝廷的恩典。
这是最好的时光,哪里能就这样辜负掉?唯有赶紧举杯畅饮,才算是一解风情。
可是却没有人记得未曾得中的学子们。人们总是容易被喜悦占据了头脑,再看不见另一些人的苦楚。越是这样的欢庆,也就越容易惹得他们心伤。面对着茫茫归路,竟不知该怎样踏出自己的归程。
等待他们的,不是无限光明,前途究竟还有多少磨难,总也是无法计数的。或许,下一次的考试便也是自己高中之时,但这样的事情也是要有几分运气在其中的,谁又能早早地下了定论?只祈愿自己在白首前能在皇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吧,否则便真的要空空地白了三千银丝!
唯盼一朝闻名天下知
无论是何等年岁,及第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唐朝时期的进士科是最难考的。每年应试的考生总数在一千七八左右,而录取率却仅有百分之二三。能够在如此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也真的是百里挑一的事情了,又哪里还有不欢庆一场的道理呢?
于咸通年间得中进士的袁皓写了一首七律,以表自己高中时的激动之情。回头想一想自己多年来苦苦备考的辛酸,这首诗中也该是要溢满兴奋的情绪了:
及第后作
袁皓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嶮津。
进士榜高高地张贴在墙上,只消快速扫上一眼便能够在几十个人名中发现自己的名字。这一天,不为其他事情,从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在盼着自己的名字写在皇榜上。又或者自己本也不抱什么期望了,只求上天眷恋这些年来苦读诗书的辛劳,若果得了一份幸运,定是要酬谢一番的。出门的时候还怀着忐忑的心情,直到真的在皇榜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便又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只在这一瞬间,整个长安城也俱都变得美好起来,所有的亭台楼阁都像是蓬莱仙境似的,身边高中的其他进士们也都变作了天上的神仙。只是又不自觉地想起了现如今依旧在田间耕作的旧友,当初他们若是能和自己一样用心读书,现在大概也能够同榜得中吧。而现在,自己要像大鹏鸟一样要展翅高飞了,万里云霄也终将会变成自己臂下的的风尘。那些年奋斗的时光历历在目,现如今回想起来竟也觉得是种幸福了。
真正要感谢的,还是当下的太平盛世。君主圣明,百官清明,百姓安居,这才让自己有了一展才华的好机遇。现如今,这条鲤鱼既然跃过了龙门,便当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也不枉了自己满肚子的圣贤书。
苦难之后的曙光总是喜人。数年苦读终成正果,人世间的春风也迫不及待地来向高中的学子道贺。大概也是因为感慨于世间的喜庆,满院子的杏花也要来凑一份热闹,共谱一首盛世华章。
这简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风云际会了。年少之人得中,自是轻狂几分;年迈之人得中,也要涕泗一番。各人的际遇不同,但高中后的心境却是相似。面对锦绣前程,谁人还能捺得住心中的欢喜?
四十六岁才得中进士的孟郊,在看到自己终于金榜题名后,心中已有无数话语要倾倒出来: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年龌龊的求学生涯再不愿意提起了。似乎一旦高中,人们眼中便只有光鲜亮丽的前程。也正是因为历经过苦难,才更明白今朝之幸得来不易。孟郊曾经两次落第,这次高中竟像是一下子从苦海中跳脱出来一般,心中的狂喜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倾诉。以往生活的困顿早已经成为回忆,今朝终于可以吐气扬眉地过活了。当器宇轩昂地骑马游长安时,不见两边烂漫花铺路,只听得众人欢呼,声声催着马蹄生风。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竟只用了一日的光景就全都看尽了,这才真正是逍遥快活的好日子!
比之更酣畅的,还有自己信马由缰的心绪,一时间已在万里之遥了。
可总也要有人为落第的学子们伤心一番吧。要不然,他们便只得自己蜷缩在房间的角落哭诉一场,或是怨天尤人,或是悲叹命运。更何况,这场考试中得中的人并不见得全都比得过落地学子的文采,只因一时的因缘才有了今日的天渊之别。
能够考中进士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子都会惨遭落第的苦命。若能看到这一点,大抵也就不觉孤寂了。待从头,收拾起一些志气重新来过,也不枉了今次遭到的这些失落。盛唐诗人常建作了一首《落第长安》,说的就是他在进士科落第后的心灰意冷之态。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灰心,相反,他打算在长安再刻苦用功一年之后重新踏上考试的征程,这才写下这首七绝用以明志: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
且向长安度一春。
没有人不会怀念家乡的美好,而现如今是再没有颜面回去面对父老了。爷娘生养了自己数年光景,最后怎能拿着一个落榜的名号回去见他们。即便亲人不觉难看,也总是会同往常一样对待自己,但挂不住的却是自己的情面,甚至还要担心故乡的花草鸟兽也都会因此而疏远许多。如此,那就暂且在长安城再住上一年,且看来年考试会不会有一个好结果。
有了这一份气魄,哪怕是不中,做人也能够直挺脊梁了。上天是不会让贤才白白流失掉的。一年后的看榜日,诗人常建终于在皇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当年许下的誓言也终有了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他来说,最着急的事情恐不是遍赏长安花,而是快马加鞭回故乡,让日渐老去爷娘了去心中愿景。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常建一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在长安城中久住下来的。这一科考试,本就已经耗尽了钱财,又因不中,人生再也经不起如此打击了。既然这样,许多人便起了在终南山隐居下去的心性。人们都会争相为仕,可命运却是有偏颇的,反倒惹得自己心怜起来。苦了心志,劳了筋骨,却也不一定会迎来自己的大任。
也难怪孟浩然在朝中觉出不少困顿后才会写下“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的句子。他果真是看透了这场朝野之中的游戏,你争我夺的故事都只有一个结局——不是你死,便是他活。于是趁着自己还明白些事理的时候还是早早隐退吧。日色渐晚时还能偶得阵阵凉风轻拂面,秋色渐浓时也可听蝉声悲怨话人生。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好生活?
一杯酒,一曲歌,一怀心绪,唱不完这场盛世欢歌。
如此,又何苦偏偏要挤破了头往朝廷里去谋营生?世间光阴不过短短数十年,怎样过都是一生,高中也不需欢喜,落第也莫要惆怅,一切都当成戏一样去看便是了。或得或失,都只在你我心中;不轻不重,也尽是各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