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也没有权利处置这么多流民,有这个权利的是皇上本人,皇上可以直接下中旨。还有就是内阁有这样的权利。内阁能有权利也是皇上不问朝事,司礼监的太监只要看皇上不想看这些奏折,就简单说两个,然后就按内阁的意思批红。但太子要想干政,只能从这两处下手,太子想想还是请父皇出面比较好。
这些京卫顿时松了一大口气,还好太子赶过来了,要真是让瑞王这么疯下去,说不定真会把剑刺进京卫心口。
褚思蓉被抬进褚家的时候,礼部尚书也被抬进褚家,顿时褚家乱成一锅粥,鸡飞狗跳,哭声,叫声,混成一片。中间还有褚思蓉癫狂的声音,今天的她算是疯了。到现在还不能恢复理智。
瑞王被太子强行带进宫里。尽管瑞王一路狂叫着,要陪着褚思蓉,要保护她等等。但太子能做的就是把弟弟带会宫内安置,免得弟弟癫狂。
皇上皇后也知道了这件事,皇上老眼昏花的无所谓,这件事跟自己无关,儿子不过是少了一个女人,重找一个好看的就是了。
“皇上,这件事还是要及早处理,其余的事,我一个妇道女人不好多说,但我儿媳妇却不能是这么多人糟蹋过的,皇家的脸面可禁不起这样的践踏,尤其是礼部尚书,好好的一个女儿,不养在家里,偏偏喜欢出风头。
前些日子,我身边的一个宫女去大觉寺,就见到这个女人用流民干政,可惜的是厚仁却还护着她。把孟子方的家眷狠狠的欺负着,亏得孟子方教养有方,有一个叫青瑶的女儿敢于质问厚仁,那个青瑶的未婚夫也是有骨气的,能跟厚仁辩论。
皇上,趁着事件才发生,就由礼部尚书自己请辞吧!让他带着他的家眷回他老家南京去,在陪都给他们随便安置一个位置,也算我们对他们家的容忍了,以为他们家这两年打的是什么主意别人不知道,当我们皇家的人都是傻子吗?都是邀名卖直的虚伪之人罢了!
本来我就不喜欢那个褚思蓉,现在正好,也可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不用娶她了。厚仁也是懂事的,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会懂的。”
皇上不管这件事,但皇后要管,皇后不是傻子,也不是聋子,正好可以趁机踹掉这样虚伪的女子,何乐不为?自己儿子如何能娶那样一个女人?娶妻当娶贤。这个女人不安于室,如何能贤惠?早就看她不顺眼了,要不是儿子固执喜欢,早就蹬了她了,现在蹬了也行。这件事就是儿子不同意也不行了。
太子听了母亲的话,点点头:“母后,儿子现在只是担心弟弟的情绪,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醒悟。
父皇,儿子求你下一个旨吧,让孟子方按他的意思去安置那些流民,今天我去了那边见到那些流民,死了进一百人,全是弟弟跟那个女人杀的,儿子就怕天下百姓失信于我们,怕引起更大的暴乱。父皇,你管管这件事吧?如今的流民越来越多,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离开他们的土地呢?”
太子是从小养在深宫的人,深知儒家道理,但却不懂人心,更不懂如今大明早已溃烂不堪。
皇上老眼昏花的眼忽然一亮,也许这时候给太子一个机会,让他体会一下他敬重的那些太傅老师们的嘴脸,也许儿子就会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杀那些儒家,为什么要重用锦衣卫,等自己真的死了,儿子也能做回一个真正的帝王,不是像自己这样处处被掣肘的昏君。自己做不到的事,儿子可以做得到。此生也算足了。
“既然这样,这件事就交由你独自处理,其余都听你调配吧!”皇上对太子寄满希望,希望儿子能避免跟自己从前一样,及早认清这些儒家表里不一的丑恶。
太子大喜,难得父皇这一次这么好,太子当即感激的对着父皇就跪拜起来“儿子谢父皇!”
皇上眯着眼点点头,想的却是要是儿子能把这件事办成才有鬼!只要儿子提出把这些流民按照孟子方的方法进行分配,马上不但是内阁朝臣会出面阻拦,连各个地方的知州,知府都会雪片一般的发出奏折,说他们治下更是有多少流民,早已过了极限,再有流民进去的话,城池就爆了等等。然后就是驱赶,赶的他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赶得他们变成流寇也无所谓,只要不进自己管辖地方就行。
果不其然,不出老皇帝预料,当太子提出要孟子方按照他的意思安置这些流民的时候,下面一片反对之声。都说此例不能开,一旦开了,日后就乱了,那些流民是怎么成为流民的?
因为他们不守本分,守本分的人怎么会背井离乡?全国有多少的农户,有多少的军户,他们过得都很艰难,但就是艰难也在努力守在自己祖籍,没有荒废自己田地,而这些流民当中大多数应该算是军户,不治他们罪就是恩了,还给他们安排,不是鼓励更多的军户离开边疆,到时候,谁还会守在边疆?
就是会有鞑子,就是会有流寇,但也不是天天都有,更何况,这些军户本来就负有抵御鞑子,抵御流寇职责,现在太子这样给他们安置,不是乱了国本?这些流民,罪当驱逐!
太子傻眼,第一次见识到众志成城的朝臣。心里的想法忽然动摇了,这么多的大臣,里面还有几个自己老师,他们都这么说,难道是自己考虑错了?
孟子方也是空欢喜一场,还以为太子出面跟自己说的一样去安置那些流民,可见到这些朝臣的态度,孟子方心冷了。他们说的好像是很在理,但如果朝廷不出面安置这些流民的,真的会失尽民心。百姓一旦对朝廷失望,怎么会不乱?只怕乱的更很,但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孟子方还是忍着没有说了。
这件事还没搁置两天,下面真的是雪片一般的奏折来了,请求朝廷帮着把他们各自管辖之地的流民一起安置了,他们都处在危险之地,因为那些流民经常会抢劫城里百姓了。而知府牢房早已人满为患,这些流民甚至是故意抢劫,就是为了能吃免费的牢饭,所以,这些州府都过来求助朝廷了。
太子更是目瞪口呆,这一次自己真的做错了?引来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就是因为自己提出要安置这些流民,给了各个州府做了榜样?他们都指望朝廷,可朝廷能指望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