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3300000037

第37章 饮馔篇(4)

中国的面食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中国种植小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小麦和由它磨成的面,自古成为中国北方的主食。数千年来,中国北方人吃面,绝不仅仅是充饥,而是美的享受。面条最早就是中国发明的。据称青海民和县出土了4000年以前的“面条”。不过,由于笔者没有亲见那“面条”的实物,不敢细论。一般而言,汉之前,将麦磨成面粉制作食品似不普遍,较多是“粒食”;至汉魏,大量磨麦为面才促成“面食”流行。或曰,面条乃由魏晋时之“汤饼”演化而来。据《世说新语》《容止》第二则:“何平叔(何晏字平叔)美姿容,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所谓“汤饼”,即类似于今之面片,煮而食之。晋人束晳《饼赋》云:“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觧战,汤饼为最。”由《世说新语》所讲故事,亦可知道魏明帝乃通过与何晏吃热腾腾的“汤饼”,促其发汗,以验证何晏之面色是否天生美白。至南北朝,始由“饼”成“条”。那时“汤饼”亦称“餺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第八十二》曰:“餺饨,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煑,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所谓“二寸一断”,显然是“条”状。至唐宋,“汤饼”、“餺饨”,称为“不托”。欧阳修《归田录》:“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餺托矣。”后来更有了“面条”之名。南宋凌万顷《玉峰志·食物》云:“药棋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

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山西、陕西的面条造就了自己特殊的名声。它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各种各样的味道,堪称美味--拉面、刀削面、手擀面、饸饹面,汤面、炒面、蒸面、凉拌面,牛肉面、鸡丝面、排骨面、阳春面……美不胜收。据说汉代有了馒头,魏晋有了包子,至今北方包馅的面食,包子、饺子、混沌、锅贴、馅饼、烧卖……数不胜数,美味可口。玉米从明代传入中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普遍种植,于是用玉米面摊出大如脸盆、薄如蝉翼的煎饼,就成为山东某些地方农民的绝活和美食,至今我还常常思念小时候在淄博吃煎饼卷大葱、抹黄酱的生活。东北的粘豆包和朝鲜族的打糕,给人以特殊的味道,吃一次就很难忘记。新疆维吾尔族的馕,据说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土耳其、中亚诸国传过来的,1978年我去和田第一次吃它,觉得是平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食品之一,享受了一顿美餐,其色香味形(馕上还印着花纹)俱佳,至今仍萦绕脑海。美啊!

直至今日,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关于“糕饼”、“面”、“粉”的见解仍然不断被人们提及。2007年4月15日上午,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现场直播的“美容美食烹饪大赛”(面食部分),主要比赛糕饼的制作,选手们手持面团,又擀又捏,推拉腾挪,腕转指舞,看似忙忙碌碌实则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不一会儿,春饼、葱油饼、千层饼、搅面馅饼、黄桥烧饼、荷叶饼、老婆饼、香酥牛肉闻喜饼……依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其色其形,美仑美奂,其香其味,让人馋涎欲滴。主持人在解说选手作品时,我首先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国清代美食家、戏曲家李渔说:‘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看看今天选手做得如何。”

梁实秋《雅舍谈吃·薄饼》对北京薄饼的做法和吃法描述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吃法:“吃的方法太简单了,把饼平放在大盘子上,单张或双张均可,抹酱少许,葱数根,从苏盘中每样捡取一小箸,再加炒菜,最后放粉丝。卷起来就可以吃了,有人贪,每样菜都狠狠的捡,结果饼小菜多,卷不起来,即使卷起来也竖立不起来。于是出馊招,卷饼的时候中间放一根筷子,竖起之后再把筷子抽出。那副吃相,下作!”

粉之美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谷食第二》“粉”有云:“粉之名目甚多,其常有而适于用者,则惟藕、葛、蕨、绿豆四种。藕、葛二物,不用下锅,调以滚水,即能变生成熟。昔人云:‘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欲为仓卒主人,则请多储二物。且卒急救饥,亦莫善于此。驾舟车行远路者,此是糇粮中首善之物。粉食之耐咀嚼者,蕨为上,绿豆次之。欲绿豆粉之耐嚼,当稍以蕨粉和之。凡物入口而不能即下,不即下而又使人咀之有味,嚼之无声者,斯为妙品。吾遍索饮食中,惟得此二物。绿豆粉为汤,蕨粉为下汤之饭,可称二耐,齿牙遇此,殆亦所谓劳而不怨者哉!”

“粉”应该是古人发明而沿用至今的方便食品。

中国人的智慧在美食方面简直是无所不在,譬如各种“干粮”的发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博山上初中,那时好多山区来的孩子家贫无法在食堂入伙,只好从家里背干粮。半个月回家一次,走几十里山路,用被单背几十斤煎饼。有人会问,半个月,“干粮”不发霉吗?诸君有所不知:那煎饼是脱水的,干干的放在那里,半月、一月,几乎新鲜如初。更妙的是,摊煎饼的稀面是发过酵的,一方面好消化,另方面其酸味可佐食,连菜也省了。当时我想不出比酸煎饼更好的速食品了。

李渔说的藕、葛、蕨、绿豆四种“粉”之发明和广泛应用,也是中国人对世界美食的伟大创造和贡献。尤其藕、葛二粉,不用下锅,调以滚水,即能变生成熟,卒急救饥,莫善于此;而粉食之耐咀嚼者,为蕨与绿豆。李渔赞曰:“凡物入口而不能即下,不即下而又使人咀之有味,嚼之无声者,斯为妙品。”

聪明而善于美食的中国古人,感谢你!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蟹之美

蟹之美以及食蟹过程中的百般情致,简直叫李渔在《饮馔部·蟹》中说绝了。林语堂《中国人》一文,对李笠翁这样称赞:“秋月远未升起之前,象李笠翁这样的风雅之士,就会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开始节省支出,准备选择一个名胜古迹,邀请几个友人在中秋朗月之下,或菊花从中持蟹对饮。他将与知友商讨如何弄到端方太守窖藏之酒。他将细细琢磨这些事情,好像英国人琢磨中奖号码一样。”

蟹之美,美到何种程度?李渔说:“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渔可谓嗜蟹如命。“蟹季”到来之前,先储钱以待。自蟹初出至告竣,不虚负一夕、缺陷一时;同时,还要“涤瓮酿酒,以备糟之醉之之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事蟹之婢称为“蟹奴”(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李笠翁自称“蟹奴”,恐怕是记错了)。而且,李渔认为食蟹必须自取自食。吃别的东西,可以别人代劳,唯蟹、瓜子、菱角三种须自任其劳。“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蟹与瓜子、菱角,而别是一物者。”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

后来我读到梁实秋一篇文章,题名《雅舍谈吃·蟹》,也说到同李笠翁差不多的食蟹体验,例如,他也说“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笼屉里整只的蒸”,并且,要自己动手。

但是,这些说的都是平常心情之下食蟹;特殊情况之下又不同。例如1976年10月,当得知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时,人们纷纷到菜店买蟹,而且点名要“仨公一母”。只要是蟹就行,至于蟹的味道,没有人讲究。

中国人把蟹作为盘中餐,到李渔所生活的明末清初,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扬州大学教授邱庞同在《饮食杂俎--中国饮食烹饪研究·蟹馔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中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兹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周代就有蟹酱,名叫“蟹胥”,是祭祀时用的。汉代,“青州之蟹胥”已经很有名,“四时所为膳食”。隋炀帝特别喜欢吃扬州蜜蟹、糖蟹,善于拍马屁的地方官员令人驰马进贡,给皇帝尝鲜。唐宋时食蟹之风更是大盛,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吃法,如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记有“金银夹花平戴”的品种,“剔蟹细碎卷”,即将烹熟的螃蟹剔取蟹黄、蟹肉,再用某一原料分别“卷”成。又据刘恂《岭表录异》,广州还有用细面粉为皮包裹蟹黄、蟹肉做成的“蟹黄”,“珍美可尚”。还有所谓“水蟹”和“黄膏蟹”“水蟹,螯壳内皆咸水,自有味。广人取之,淡煮,吸其咸汁下酒。黄膏蟹,壳内有膏如黄酥,加以五味,和壳之,食亦有味。”宋代蟹馔的品种更多。《东京梦华录》中记有炒蟹、渫蟹、洗手蟹、酒蟹;《梦梁录》中记有枨醋赤蟹、白蟹、蝤蛑签、蝤蛑辣羹、柰香盒蟹、辣羹蟹、签糊齑蟹、枨醋洗手蟹、枨醋蟹、五味酒蟹、酒泼蟹等等。元代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有两道蟹馔,一是螃蟹羹:“大者十只,削去毛净,控干。剁去小脚稍并肚靥,生拆开,再剁作四段。用干面蘸过下锅煮。候滚,入盐、酱、胡椒调和供。与冬瓜煮,其味更佳。”文中提出螃蟹羹中加冬瓜同煮则风味更佳的主张是很少见的。二是蟹黄兜子:“熟蟹大者三十只,斫开,取净肉。生猪肉斤半,细切。香油炒碎鸭卵五个。用细料末一两,川椒、胡椒共半两(擂),姜、橘丝少许,香油炒碎葱十五茎,面酱二两,盐一两,面同打拌匀。尝味咸淡,再添盐。每粉皮一个,切作四片,每盏先铺一片,放馅,折掩盖定,笼内蒸熟供。”“兜子”是宋代就有的一种名食。一般将绿豆粉皮切片,铺在盏中,然后放入陷心,再用粉皮折掩盖上,上笼蒸熟。食时将“盏”倒扣在碟中,则“兜子”便底朝上地盛在碟中了。这道蟹黄兜子的馅心由蟹粉、猪肉、炒鸭蛋和多种调料而成,风味定是很奇特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还收录有酒蟹、酱醋蟹、法蟹、糟蟹、蟹酱的制法。其中,法蟹是按官办标准配方腌制的,糟蟹是用歌诀方式表现的,均反映了当时人在菜肴、食品制作上“标准化”的探索,是极有意义的。如“法蟹”团脐大者十枚,洗净,控干。经宿,用盐二两半、麦黄末二两、曲末二两半,仰迭蟹在瓶中,以好酒二升,物料倾入,蟹半月熟。用白芷末二钱,其黄易桔。“糟蟹”三十团脐不用尖(水洗,控干,布拭),糟盐十二五斤鲜(糟五斤,盐十二),好醋半升并半酒(拌匀槽内),可七日到明年(七日熟,留半年)。

西施舌

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所说名叫“西施舌”的海鲜,惟资深美食家有口福品尝,一般人可能并不熟悉,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知其庐山真面目。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西施舌》中,引郁达夫一九三六年有《饮食男女在福州》记西施舌云:“《闽小记》里所说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梁实秋案曰:“《闽小记》是清初周亮工宦游闽垣时所作的笔记。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产浅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壳约长十五公分,作长椭圆形,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故名西施舌。初到闽省的人,尝到西施舌,莫不惊为美味。其实西施舌并不限于闽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岛以至闽台,凡浅海中皆产之。”梁实秋说:“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席上,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高汤氽西施舌,盖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若郁达夫所谓‘长圆的蚌肉’,显系整个的西施舌之软体全入釜中。”

我在青岛居有年,却孤陋寡闻,未知所谓“西施舌”确指何物。惭愧,惭愧!打电话给青岛的亲戚和挚友刘培业老弟询问,培业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电话中详细描述了西施舌形状、特点,绘声绘色,但我因未见实物,终不甚了了。最后他说,你来青岛,我请你吃西施舌。今夏去青岛避暑,第三天,培业兴冲冲说,明日吃西施舌。后又补了一句:电话里我已夸下海口请你吃西施舌,但如今此物稀罕,各个饭店都缺货。今天终于落实:把三个大饭店的西施舌凑在一起,共二十几只,可以实现诺言了。

西施舌宴在城阳区长城饭店二楼举行,培业夫妇做东,我们夫妇率刚刚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赴宴,来自济南和青岛本市的几位亲戚作陪。这里环境优雅,犹如一个大花园。窗外绿树掩映,鸟声啾啾。草地上不知什么花,淡淡香气飘入室内。酒过三巡,女服务员郑重端上一盘码放漂亮的海鲜,类似大蛤蝲,皮色微红,每一只都张着口,白白的“舌头”约二三寸长,从壳中翘出,傲然挺立,高雅大气。培业说,这就是西施舌。尝一口,又脆又柔,细腻滑嫩,确实不凡!五岁大的小外孙瀛洲·杜·伟迪端坐桌前,犹如一个小大人,把西施舌拿给他,尝都不尝,只是对它漂亮的壳感兴趣,统统搜集起来,说要带回美国去;而一岁大的小外孙女璱玛·星星·伟迪则只知乱抓,口中呀呀有声,给在座的人添了几分乐趣。女婿比尔·威廉·伟迪,在威斯康辛州濒临密西根湖的格仑贝长大,但那是淡水湖,少见海产品,对第一次品尝的西施舌倍加赞赏。女儿则忙着用数码相机拍下我吃西施舌的场景,而且给了几个特写镜头。

这样的海鲜宴,我平生第一回。

同类推荐
  • 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

    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闲时吃紧是居安思危的处世智慧,而忙里偷闲则是高超的生活艺术。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的《四方食事》《人间草木》《受戒》《大淖记事》等散文小说名篇,分为人间风味、人间草木、旅途杂记、联大往事、欢喜人间五辑。他历经坎坷,一生颠沛流离,却天真得像个孩子,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在他的笔下,平常的一茶一饭、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变得生动有趣。他用文字告诉我们,生活是有诗意的,人间是值得的。读他的文字,会让你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 康桥之恋

    康桥之恋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慈悲的暴力

    慈悲的暴力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而本套书系之一的《70后印象诗系·慈悲的暴力》是黑骆驼专著,他的诗成熟且具有精神。
  •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灵魂触电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灵魂触电

    年轻岁月,如火的季节。可是却感受不到火的灸热。所有的华美和绚丽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又何必在乎太多,太阳依旧东升西落。让它成为关于那个火一样的季节的一份记忆吧。
  •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王小波以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学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时隔二十年,依然如同清流一般,读来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武战皇

    神武战皇

    这天下,永远是强者为尊!一颗玲珑七窍心,少年崛起于微末,万世称皇!
  • 倾国倾城:绝世废材逆天

    倾国倾城:绝世废材逆天

    她,是人尽皆知的绝世废柴一个。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异姓王爷。她,机缘巧合之下破解了儿时的封印,从此修炼时事半功倍,还有着一身的功夫。他,无所事事的王爷,闲着无聊出去溜了一圈,却没想到捡到了块蒙了尘的珍珠。……“你谁啊?”“我是你夫君。”“你确定你是一个王爷?而不是一个吊儿郎当的风流人?”“有这么说自己夫君的么?”“不要脸!”“我只对你一个人不要脸。”“无耻!”“我只想对你一个人无耻。”“……”
  • 嫡女惊华

    嫡女惊华

    谁知现代白富美还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师,练就一身无人能敌的武艺。父母双亡的她,被叔叔暗杀,却心知肚明,可惜啊,一道闪电注定命运。穿越成将军府最不得宠的大小姐,嫡女又岂会轻易认输?玩玩心计,逗逗美男,生活好不快活!他,冷酷铁血的战神王爷,洁癖的称号名扬百里。对她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死皮烂打求爱。在这个以拳头为尊的朝代,她是废柴一名,爹不疼娘不爱。意外被腹黑王爷看中,用热辣的心暖了她的冷漠的心。她测出是“超神体”,拌猪吃老虎。老天垂怜,碰上自己前世佣兵之王的闺蜜,对她宁死相互。最终,她俯视天下众生,看她如何和妖孽王爷共闯天下?
  • 血与书

    血与书

    转世到另一个世界,看他如何发现世界的秘密了解生命的真谛。
  • 新斗神

    新斗神

    首先,真心的感谢各位支持小弟的兄弟姐妹,你们的支持,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你们的支持曾几度让此书冲进了新人新书榜前50,可我人太过矮小,而起点的水却太深,一不小心就被其淹没,另外我知道,此书是人物描写粗糙,文笔烂而无实,细致不够精华。小弟我现在在上班了,但却能很更多的时间去花在写作上面,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新书榜的追求,推倒此书的角色构造,一切重新来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推倒自己呕心沥血才码好的十几万字真的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有时候还想过重建账号起新书,但自己答应过别人,此书绝对不会太监,做人就要坚守承诺,此书一定会完本!两个月,这以后的两个月我会全心身的投到写作学习当中去,吸取更多的文学精髓,到时候一定会以全新的文学感观呈现在大家全前,谢谢大家,2010.4.25
  • 封梦璃玥

    封梦璃玥

    男主:凌千离女主:安琉钥-就算是死,我也要忘记你!凌千离!-莫负了她,以利益为重,之后就让吮安自生自灭吧!-为爱赴死,又为爱重生。-人间有你未了的心愿,有生之年一定会如愿,年轻人,要有耐心-吮安你要记住!你是山吟托付我照顾的,不是来当我王妃的!不要肖想!-山吟,对不起,我们的孩子我没保住,我也没脸见你-凌千离!你以为你的天罗地网能困住我?-玥玥,对不起,我错了-凌千离!你别想见到孩子!古代与现代的穿越,又虐又甜的古风文,为友照顾妻子,结果友妻爬到正主头上,那接下来,就是正宫的报复了!
  • 穆少太温柔了

    穆少太温柔了

    【甜蜜无极限!穆少大宠妻!】穆宁:安安宝贝,你果然不记得我了夏予安:啊啊?我们认识吗?穆宁:没事,我等你想起来的那一天,安安
  • 箭侠情缘

    箭侠情缘

    手中无弓似有弓,手中无箭似有箭,弓箭本在心中留,天地尽在我手中。一段十年前的恩怨,让人再次回首,开启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旅程,老油条加小丫头的组合,让世间又多了一段传奇。到底如何的传奇,如何的经历?尽在《箭侠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