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民间故事
北票民间故事是由多个故事类别构成,里面就包括了风物传说、人物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风俗故事、笑话、寓言等八大类,除此之外,里面还包含有许多的民间歌谣以及谚语等等。
其中北票民间故事中最为有名的《旺亲巴勒三请家师》讲述的内容就是:旺亲巴勒是尹湛纳希的父亲,虽然他是蒙古议长能骑善射的武官司,但是他还是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尹湛纳希五岁的时候,旺亲巴勒就从义州(现辽宁省义县)请来了一名叫张何的老师,由于张何精通笔墨,又擅长诗文,所以人们都喊他“张秀才”。这个张秀才几次进京赶考都是名落孙山,然而他的满腹才学还是饱受众人钦佩的。同时,张秀才还是一个倔脾气,性格也是非常孤傲,从来都不会溜须拍马。对于张秀才的这些品性,旺亲巴勒非常的赞赏。
张秀才自从来到忠信府以后,对旺亲巴勒的几个儿子可以说是认真尽心地教学,所以,几个孩子们的学习进步得非常快。张秀才来到忠信府没多久,他的才华就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当时,好几个贵族都想要请张秀才做自己府第的老师,其中有一位名叫德勒格色楞的王爷非要把孙子送到忠信府读书,由于德勒格色楞是本旗的王爷,旺亲巴勒是不敢得罪的,所以只好被迫同意这一要求。
张秀才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心想:“旺亲巴勒不敢得罪王爷,没有办法拒绝他,我为什么不帮他的忙,解决他的困难呢。我到忠信府外面租几间房子,办个私塾学校,这样不就可以两全其美了吗?”张秀才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旺亲巴勒,旺亲巴勒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过了几天,张秀才就在距离忠信府一里半的地方租了三间砖房,收了十几个学童,其中旺亲巴勒的三个儿子和张秀才自己的儿子张田青都在其中。
张秀才所教的学童进步都非常快,因此他的名声逐渐变大,前来请教他的,送学童进私塾的,索要书画的,几乎每天都不曾间断过。有一天,忠信府的一个远房亲戚带着一个旗王爷的孩子来到这里找张秀才索要书画。当时张秀才正在给学童们上课,就让他在外面稍等一会儿。来人听说要他等非常的不高兴,转身出门,并且故意将张秀才的秫秸杖子给踏坏。张秀才看到以后,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只得忍了。又过了几天,张秀才越想这件事情越觉得自己窝囊,自己虽有满腹才学,可还是要受达官贵人的气,还不如不闻世事,去找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
于是,张秀才就解散了学堂,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来到了大凌河边上胥家沟安家落户。张秀才被欺负之后解散学堂出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旺亲巴勒的耳朵里,旺亲巴勒感到非常的遗憾:首先,自己的几个孩子还需要继续学习;其次,自己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最后,几个孩子和张秀才的儿子张田青感情非常的要好,孩子们整天思念,尤其是第七个儿子哈斯楚鲁,一直央求母亲要去找张田青。
过了一段日子,旺亲巴勒十分思念张秀才,再加上要给孩子们找老师,所以就亲笔写了一封书信,命人送到胥家沟请张秀才回忠信府,张秀才接到了旺亲巴勒的亲笔信以后,心情十分的激动,也真心想要回到老朋友的身边,可是当他想到之前的事情,并且自己还曾发过誓,要在这里度过一生,所以就回信谢绝了旺亲巴勒的请求。旺亲巴勒见张秀才不肯回来,感到十分的伤心。这一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觉得可以将张秀才请回来。于是在一天深夜的时候,旺亲巴勒派出了十个家人,让他们都蒙着面,抢走张秀才家中所有的财物,让他失去生活的依靠,然后过几天再找人去劝说张秀才回来,到时候他就一定会同意。然而张秀才性格十分耿直,即便家中已经一无所有了,他也宁愿忍饥挨饿,也不肯开口求人,旺亲巴勒再一次失望了。
旺亲巴勒见张秀才如此坚决,也就觉得无计可施了,可是七儿子哈斯楚鲁老是喊着找张师爷和田青。旺亲巴勒就又有了一个主意:他命令几名家人带着哈斯楚鲁去胥家沟。张秀才看到哈斯楚鲁,觉得十分高兴,田青看到昔日好友,也是非常开心。这天,哈斯楚鲁和田青到树林中玩耍,忽然,来了几个人把哈斯楚鲁和田青抱走了。张秀才在家中等了好久也不见两个孩子回来,出去找寻了半天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十分焦急。自己的孩子丢了没关系,可是哈斯楚鲁是忠信府的公子啊,这可如何是好啊?张秀才急忙连夜赶到忠信府,向旺亲巴勒报告两个孩子失踪的消息。可是,旺亲巴勒听完之后,一点儿也没有着急的意思,张秀才感到十分纳闷,过了一会儿,旺亲巴勒担心张秀才急坏了,就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张秀才见旺亲巴勒如此用心良苦,深受感动,也就不忍心再推辞。后来,旺亲巴勒又重新开设了私塾学校,教孩子们读书。
北票民间故事具有刚健朴实的艺术风格,不仅有着汉族民间文学擅长叙事的特点,同时还包含了蒙古族民间文学善于比拟描述的艺术特色。北票民间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叙事风格也是流畅自然,人物性格也是形象分明,具备了中国民间文学的显著特点,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有着极高的人文价值。北票民间故事所饱含的内容,有的是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有的是引人深思的民间故事,有的是生动朴实的民间歌谣,还有的是警示后人的民间谚语,所有的故事内容都饱含了北票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称赞。
1984年,北票市文化馆编辑了民间故事集《吐默特的歌声》。1985年至1987年,在国家重大人文科研项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中,编辑了5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北票资料本》,并在省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2008年,北票市文化局编辑出版了《北票民间文学》第一辑。2008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通知,批准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票民间故事”被正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票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填补了北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的空白,而且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文学类别中,辽宁省也仅有两项,这是北票市文化事业的殊荣,也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大成果。伴随着“北票民间故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我们相信,北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杨家将传说
杨家将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传奇系列经典故事,我们通过戏剧、小说、影视剧等多种形式对这个故事加深了了解。
杨家将故事主要是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丰富,讲述了杨家四代人保家卫国、忠肝义胆的动人事迹。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
杨继业(杨令公)娶了佘赛华(佘太君)为妻,并生育了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杨渊平(延平),娶的妻子名叫张金定;二儿子杨延定,娶的妻子名叫云翠英;三儿子杨延安,娶的妻子名叫罗素梅;四儿子杨延辉,娶的妻子是罗氏女;五儿子杨延德,娶的妻子名叫马赛英,后来在五台山出家;六儿子杨延昭,娶的妻子是柴郡主,七儿子杨延嗣,娶的妻子名叫杜金娥;还有收的义子杨八郎杨延顺,娶的妻子名叫姜翠屏,号称是“七郎八虎”。两个女儿分别是杨八姐杨延琪和杨九妹杨延瑛。
后来在金沙滩一战中,为了保护宋朝皇帝,杨大郎、杨二郎和杨三郎纷纷战死沙场,杨四郎也被敌军俘虏,改名为木易,并被辽军招为驸马爷,也就有了后人们传诵的“四郎探母”的故事,杨五郎奋勇杀敌,终于突出重围,去了五台山出家为僧。之后大奸臣潘仁美设计陷害,杨令公被困两狼山。杨七郎拼死血战想要突围求救,却被潘仁美下令乱箭射死。没有救兵的援助,杨令公最终撞死在李陵碑。京剧中著名的桥段《李陵碑》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杨六郎娶了柴郡主为妻,并生下一子杨宗保,麾下有大将孟良和焦赞。然而杨家将故事和正史中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杨延昭和杨文广父子之间,加入了杨宗保和穆桂英的故事,这样杨延昭和杨文广就成了祖孙的关系。为了破辽军设下的天门阵,孟良前往五台山请来了杨五郎和五位和尚,可是他们说需要降龙木作斧柄才可以大破天门阵。于是杨宗保就去穆柯寨寻求降龙木,并结识了穆桂英,经过一番曲折,二人喜结良缘。最后穆桂英带着降龙木大破天门阵,杨五郎也斩杀了辽军的大将萧天佐。
后来,杨宗保和穆桂英生下了一对儿女,女儿名叫杨金花,儿子名叫杨文广。杨六郎死后,杨家就几乎是一群女人当家。西夏进犯的时候,杨家的女子纷纷出战迎敌,也就有了“穆桂英挂帅”的著名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已久,远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明代熊大木编写的《杨家将》一书,就将杨家祖孙三代抗辽保宋,奋勇杀敌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从而让杨家将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杨家将故事也是我国经典的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内容包含了古代说唱艺术、口头讲述和韵文延长相间表演的重要特点,可以说是有说有唱,情感丰富,不仅故事内容丰富曲折,环环相扣,而且还有始有终,将讲述、演唱和表演融为一体。不需要借助舞台等其他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表演。除此之外,杨家将故事的语言和唱词也生动丰富,幽默风趣,并融入了许多的方言,从而给人以亲切感,具备了较强的感染力和审美情趣。因此,杨家将故事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文学曲艺、戏剧、语言学、民间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播学等血多种学科都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材料。这对当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不仅如此,杨家将的故事是可以和世界其他民族的著名英雄史诗相媲美的一大杰作,是对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贡献。杨家将的故事是以汉族为主,融入了历史上的契丹族和蒙古族民间艺人共同创作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文化。如果对杨家将故事的思想内容、地方方言、说唱形式、叙事方法、结构特点和描写技巧等方面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考证,必将会更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我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杨家将的故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急需我们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文化财富。
藏族婚宴十八说
在我国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婚宴进行十八昼夜,婚礼祝词有十八道程序。这里所说的就是婚宴十八说的真实写照。婚宴十八说自始至终都贯穿于婚礼当中,表现形式也是说唱为主,都是即兴表演而来的,一般都是由十几个人分不同阶段去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好几天的时间。然而,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如今的藏族婚宴十八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
一、祭神:姑娘出嫁之日的清晨,由其家人焚香祭祀山神及家神,保佑姑娘从此走上新的人生路程。
二、梳辫说:从部落中挑选手脚勤快、有夫有子女、容貌出众、口碑好的中年女子二至三人为出嫁姑娘梳辫,同时由其哥哥或其他长辈致辫发词。
三、梳子说:一般由梳辫的女子来说。
四、哭嫁歌:姑娘即将出门时,由她或其姐姐等女性长辈说的分别词。
五、出路歌:也是由姐姐等女性长辈说的一种分别词。
六、父母的教诫:临上马时,新娘的父母拉着女儿的手说的一种词。
七、马说:送亲队伍骑马至新郎家附近时,由迎亲人员先赞颂送亲队伍的马,因马是以前结婚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对马鞍等都有相应的说词。
八、垫子词:马的颂词说完了,骑马的送亲队伍即将下马时,将提前备好的垫子铺在地上,让送亲队伍下马,此时,就有垫子的赞颂词。
九、土地颂:送亲队伍下马接过哈达,喝了迎宾酒后,就要祭当地的山神,表示我踏入了你的地盘,请多多关照。
十、房屋进入新郎家后,先要祭新郎家的护法神,继而赞颂房屋。
十一、茶说:当第一杯香喷喷的奶茶端到手里后,就要展开茶说,之后便可开饭。
十二、酒说:当饭吃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开始敬酒,此时有酒说。
十三、婚礼宴说:等酒足饭饱后,开始婚礼宴说,这是婚礼中最主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一般由送亲队伍中资格最老的人来说。
十四、系腰带:送亲队伍给新郎系一条新腰带,一般由新娘的哥哥等人边系腰带边说。
十五、衣服说:给新郎系好腰带后,便开始将新娘的衣服一件件晾出来,并开始衣服说。
十六、祝福:等前面的手续基本结束后,便有一老人祝福新郎新娘。
十七、嘱托:婚礼快结束时,由新娘家的人将新娘嘱托给新郎父母亲及其亲朋好友。
十八、吉祥词:婚礼结束时有一段吉祥词,是对婚礼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祝愿。
不仅如此,藏族婚宴十八说中所包含的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一道道的珍馐美味和精致华贵的藏族服饰,都呈现出藏族文化的多元性。
藏族婚宴十八说主要流传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的藏族群众聚居乡,居住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基本上都是处在浅山地区,并且世世代代以从事农耕为主,并兼营畜牧业。根据有关了解统计,在《吐蕃历史文书》等相关文献中的文字记载,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历史渊源,从时间和空间上是根本无法计算的,但是却依赖于婚姻生存的各种民俗,例如古时候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拉萨成亲的时候,为了烘托整个婚礼的气氛,就有人祝词庆贺,形式和婚宴十八说中的有些情节十分相似,由此可见,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历史十分悠久。
藏族婚宴十八说承载了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许多尚未被发现的藏族文化信息,这些远古时期的文化信息,只有通过婚宴十八说这种载体才能得以保存。如果不好好加以保护,那么这些非常宝贵的文化信息就会丢失。因此,藏族婚宴十八说的研究,对人们在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和语言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藏族婚宴十八说,在整个藏族民间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008年6月,藏族婚宴十八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汗青格勒
汗青格勒是我国青海省蒙古族著名的英雄歌舞史诗巨作,是蒙古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蒙古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其主要讲述的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