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很注重礼尚往来,送礼也是一种最能表达情意的沟通方式。从客观上讲,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从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送礼是一门艺术,给谁送、送什么、怎么送都有很微妙,绝不能乱送。
送礼无论从字眼上还是从行为上,对于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千百年来,从老祖宗那儿就传下来这个规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有些学问是从书本和课堂上学不来的,而是一门社会关系学。有些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天赋,经过“社会大学”的学习深造,更能够把送礼这门学问掌握,并运用得灵活自如、恰到好处。而有些人一辈子学不来,有些是学得来用不来,他可以把学习的知识很精辟地教给别人,而自己却不会用。
送礼,从廉政角度来讲,好像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人们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是个别腐败例子给送礼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其实,送礼并非就是一件不好的事,送礼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礼仪,它是人们用以沟通情感和道德交流的一种最现实、最顶用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婆媳之间、母子之间、师生之间、邻里之间,正常相处和感情交流的方式很多,如果增加一点点礼品赠送的色彩,那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毋庸置疑,肯定会促使相互关系更进一步融洽和密切。
送不与不送,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稍稍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得出共识,给客户的礼,还是要送的。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送礼也当然势在必行,至少可以混个脸熟,有什么事情都会让人觉得很好办。据有经验的人士介绍,给客户送礼,实际分很多种类型,一是维护和联络感情,方便与客户进行沟通;二是对对方为自己做的事表示感谢;三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四是让别人知道你记得他;五是表示祝贺祝福;六是表示你对他的关心。
怎么去送礼,当然也需要技巧,尤其是对于那些公关高手或是一名优秀的业务员来说,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会送礼。怎么去送,关键是对送礼时机的把握,比如说,只有过年过节才送,平时一点不送,这也不行,因为过年过节送礼的人很多,你送的东西很可能就被淹没在成堆的礼物里,对方根本注意不到你,当然就谈不上对你有特殊印象,送礼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客户来说,礼物贵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意。能让客户感觉到送礼者仍在关心他,就会格外高兴。所以,去拜访客户时,根据他的需要实用送礼品,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是老年人,就送一些健康类产品,比如一些保健器材、保健品、营养品等。既能显示对老人的尊敬,又有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此外,营养保健品、健枕、脊柱医护腰垫、足疗健康等,也是很实用的节日礼物。除此之外,一个水果礼篮也比较合适送老年人,花篮内装有水果,旁边插上些鲜花,就是一份既实惠又得体的礼物。
小王刚刚出道时,公司接了某大型企业的50年大庆的展览工作,因为是关系介绍,单子接得顺利。但是却没有想到在整个接单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都没有出现的一个审计部门,在签完合同、验收完毕、准备付款时,对方突然给小王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工程与实价不符,要扣20%的款。并让小王半个小时后到她的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小王就什么也没带地去了。去对她一板一眼地讲价格是实价,是与她们单位签订过合同、竞标的。等小王起身时,她忽然手无意识地要往外一张,以为小王要从包里给她拿东西,结果小王却拿起包来就走了,什么都没有送。又过了半个小时,她又打来电话,通知小王款被扣了20%,一下子几万元就没了。因为小王没有送礼,就使得对方单位要求报价成为签完合同后的“关门打狗”。
后来,那个单位给小王作介绍的人告诉小王说,送礼成了他们单位不成文的规矩,而且要雁过拔毛,去年就有个部门的副部长捞足后,突然就移民了,连保险金都不办转移手续了。由此,小王觉得那个单位的风气不好,放弃了那个单位。
后来,在与一位朋友谈起来时,朋友问她,如果当时送她2000元,免扣几万元,会不会送。此时,小王反问朋友会怎么做,朋友说坚决不送。小王却毫不犹豫地说,我送点礼又不犯法,我凭什么不送,骨气谁都有,应该要分时候。
我不但要送,还要下次事先把审计是谁弄清楚,把这个钱礼留出来,提前送。当前提是不违法,所以,有的钱根本就不叫行贿,而是营销费用。如果要做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很难以和客户打交道,那你的生意无法做起,事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因为不懂得商务上的送礼规则,使得小王平白无故地就失去了几万元的款额,但从一开始来讲,应该算不上无辜,只是小王没有去深探其中的奥妙,而是空手去对她一板一眼地讲价格是实价,当然就没有什么作用,该扣的款一分也没少,也就引起了小王的警戒。以后她终于明白了营销费的含意,并懂得了送礼的时机。
当然,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送礼行为带有特定的目标,为了达到某种需要而实施。大都体现在生意场和官场,原本这种行为是为了致谢,该是一种事后行为,而现今在官场和生意场上,却将这种本属于事后行为改成了事前行为,而且送出的不是能用“礼”来认定的,它已完全或严重超出了“礼”的范围,这种行为不能叫送礼,而是行贿。
有些人很轻易就将“礼”与“贿”混淆起来。“礼”、“贿”不分,有的人甚至借“礼”之名、行“贿”之实,以“贿”充“礼”,干违背规律、冒犯司法的勾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谋取不合理好处,接纳行贿,使国家工作人员违背职责要求,应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取不合理好处。受贿人的念头极不纯真,受贿的对象手中把握大权,可以为其谋取不合法好处;受贿的物品一般是比较宝贵,数目较大;受贿的工夫及方法较荫蔽。
在一个文明社会,该考究的礼仪确实应该考究。然则,必需仔细分清“礼”与“贿”的实质区别,决不不能以“礼”之名、行“贿”之实,让“贿”玷辱人世真情。
有一天,耶稣设个比喻对门徒说,天国好像人撒种在田里,及至人睡觉时,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等到禾苗吐穗时,稗子也显出来了。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田主说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把地理的薅把掉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否则会连麦子一起拔出来,容得下这两样一齐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再将麦子收到仓里。
商场就像长满麦子和稗子的田地,我们想种麦子,却没法阻止别人来撒稗子,所以,不能因为稗子的存在,而将麦子也连根拔起。要试着去接受、体察那些世俗默认的事,但要符合自己内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允许稗子在田里生长,等到收割时,麦子还是麦子,而稗子却会被火烧掉。
当求人办事时,人家办成后千万不要吝啬,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答谢,这个火候要企业或个人量力而行。比如说,求一个关系很铁的人办事,人家办成了,也许你的答谢礼不需要太重,最重要的是人脉上的沟通要做得足。是否对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照顾到位,继而提高其在圈子里的影响力和口碑;再比如你求一个不算很熟悉的人办事,当对方办成后,就要了解他缺什么,如果什么也不缺,就自己想着做一份特别的礼物。
在求人办事没有把握办成的情况下,不要送答谢礼,送礼要学会判断,如果你要找某个关键人物办事,就需要找个和关键人物很近的人来操作这个事情,让这个人告诉你,如果办成了你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样事成了,送人礼就会履约,如果事不成,送礼人也能通过委托人有罪有回旋余地,而不是送礼最后人财两空。所以办不成事的,送礼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关键在于交人。你有求于人,你送人家东西,人家没有给你办事,或许会很失望。这应该不是一种好的心态,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前进,继续交朋友。
所以,送礼不但有学问,而且学问非常大。有些人送礼送得很大方,有些人就很小气,又舍不得送,又怕送了白送。也有些人觉得对方什么也不缺,送过去人家看不上给扔了,显得多么没有意义。但送礼却是一件必做大事,要想在商业活动中经营顺利,就必须研究通送礼的学问,否则就难以经营。不要去顾忌对方缺不缺钱或东西,就是对方不需要也要去送,毕竟钱再多的人也不会嫌钱多,再不缺东西的人,也不会拒绝送上门的东西。
赠送礼品还要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要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送日历、酒、茶、糖果、烟等。礼物一般应该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以事先送去。礼贺节目、赠送年礼,可派人送上门或是邮寄。这些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相当大小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通常情况下,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这样会使得受礼人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也会使没有受礼者有受冷落和轻视之感。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之所以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时,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对象乐于接受的,那种悄悄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等,这种做法最好避免。
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自己对受赠方怀有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会落入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要符合这一规范。要针对不同受礼对象区分礼品的选择。一般来说,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送的礼品要轻重得当,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选择最适当的礼品,争取做到少花钱,多事办,多花钱办好事。现今的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为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送礼的道理应该不难懂,难就难在送礼过程的操作。所以,要提高自己的送礼技巧,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