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600000003

第3章 鸦片战争:失败未带来改革(3)

然而,这项对中英两国都有好处的事情却在广东遇到了障碍,广东人的反对出人意料地激烈。

事实上,在鸦片战争之前,与世界交往最多的肯定是广东人。他们与外部世界通商的历史至少有三百年以上。广东人较内地中国人更多地知道外国和外国人的真实情形,在很长时间与外国人相安无事,说说鸟语,挣点外汇,赚点沟通中外商业往来的中介费,生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与内地相比,知道世界;与外国人相比,知道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批非常独特的人群。

及至五口通商,广东在沟通中外方面的地位迅即衰落。新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有两个在江浙,如果从地理区位来说,先前贸易份额比较大的江浙地区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离开熟门熟路,或许还有多种关系的江浙口岸继续转赴广东。至于整个华东、华北,甚至华中许多地方,其实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于是,上海在五口通商后迅速崛起,渐渐取代广东在全国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广东慢慢没落,生意越来越萧条。

面对此情此景,先前专吃中外商业中介这碗饭的人心中充满愤怒,他们觉得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不是被划出去的香港,也不是朝廷拿出来的那些银子,而是他们这些靠山吃山的人。他们当然不会理解中英谈判的主旨和意义,不理解中英贸易均衡的意义,不理解五口通商对中国未来的价值。他们所知道的非常简单,就是五口通商不仅使外国商人被无端分流到另外四口,而且使国内商人也因为五口通商不再来广东消费了。先前依附在十三行之下的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程度不同受到打击,滚滚财源就被这一纸文书而禁绝。他们不敢恨朝廷,但他们敢恨英国人。因此,等到《南京条约》达成,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4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

广东人的排外情绪格外高涨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在战前,在广东的外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也在广东人心中留下了不愉快,甚至是仇恨。在那时,中国政府也给外国人一些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素养高一点的外国人还能继续保持谦卑,彬彬有礼;素养差一点的外国人,利用这些政策优惠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广东人特别是下层人不免有时感到郁闷感到可怜感到气愤,这是鸦片战争后广东排外情绪高涨的一个原因。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证。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也并不都觉得在广东就是座上宾,到处随时受到中国人恭维。相反,他们多年来感到在广东获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广东人以主人的姿态对他们指手画脚肆意妄为,广东人不尊重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广东人始终将他们这些外国人当作“蛮夷”,多年来这些外国人“客场”生活,只能忍气吞声低三下四。

现在不一样了,大英帝国打败了中华帝国,这些英国人觉得自己终于成为战胜者。这些战胜者无法把持自己的激动,更不能理解中国人因为失败而产生的沮丧心理和排外情绪。胜利后的外国人对广东人颐指气使,以胜利者自居,无形加剧了中外之间的敌视、敌对与仇恨。

轻浮的外国人没有适可而止,没有顾忌广东人的沮丧情绪正无处发泄,因而在鸦片战争之后,在广东出现的一个比较特殊且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地杀害外国人。根据蒋廷黻研究,那时,一些外国人很乐意在休息日到郊区游玩,经常就莫名其妙出其不意地被中国老百姓杀害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1页。

]

当时负责处理这些事务的耆英,应该是对外部世界了解比较多的中国人。1843年他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人续谈并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稍后留在广州担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并在此期间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将《南京条约》诸多原则灵活运用,与美法诸国和平谈判,避开了战争,打开了国门,是真正将中国推向世界的人。

在广州期间,耆英看到英国人被无知无识的中国人无端杀害,非常痛心。他的良心、知识告诉他,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无端杀人必须制止,否则必将引发更加严重的种族仇杀,甚至引发中英之间新的战争。为了防止这种最坏情况发生,耆英按照中国法律,对那些无端杀人者从重处罚,给予严惩,大约有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意思。平时,耆英利用官方资源加强对外国人的保护,竭力防止中国人仇杀外国人这种极端事件成为常态,尽最大可能让重新构建的中英以及整个中外关系维持均衡、和平和稳定。从大历史的眼光看,耆英的这些做法是一个负责任的督抚应该做的事。

然而,对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广东人来说,耆英的做法似乎很不得人心。全国士大夫几乎众口一词骂他卖国,广东士大夫更是刻薄地骂他是洋奴,是英国人的跟班。

这些士大夫长时期误解儒家“华夷之辩”“夷夏之防”的真义,不理解儒家思想的本质从来不是一个排外体系,儒家之所以从齐鲁那个小地方成为影响全国甚至影响东亚的主流思想,主要不是因为儒家的排他性。恰恰相反,是因为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最具包容性,儒家能够汲取所遇到的一切思想精华,能够将任何思想体系中对我有用的东西拿过来。明代晚期徐光启、李之藻等大儒非常明白这些道理,因而当他们与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利玛窦等人相遇时,相互钦佩,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学问心得。晚明遗风才是真正的儒家传统,只是经过两百年满洲人异族统治,中国人已经弄不清儒家思想、中国文明的真正意义,狭隘的种族意识反而在这两百年慢慢养成。

文化的交流,新文化的养成,首要在于让文化的载体正面接触,如果没有中西人士的正面接触、和平接触,如果中国人见到西洋人就喊打喊杀,那么中西之间永远相互敌视。不管是中国政治的进步,还是文化的进步,首要的就是要有一种文化交流的雅量,要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和平共处在同一块蓝天下。相互接触,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隔离的制度,只会让仇恨延续,文明固化。耆英那一代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或许没有如此理性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因而他们竭力主张按照共识,让英国商人像中国人一样在广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

五口通商后,因经济上的实际损失,向来与外国人相处比较融洽的广东出现极端严重的排外情绪和大规模自发排外运动。他们不仅利用一切机会冲击在广东的外国人,杀害外国人,而且极为坚定地拒绝外国人入城。

根据《南京条约》第二款规定,五口通商后,中国政府准许英国人连同他们的家眷,寄居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这五个通商口岸。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决定,因为中国已经允许五口通商了,允许外国商人常住在这几个口岸照顾常年生意了,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年两次“广交会”了,外国人也就没有办法去澳门过冬,或动辄回国休假。生意毕竟就是生意。

条约还规定,英国政府可以在这五个通商口岸派驻领事、管事等官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照料自己的臣民,遇到什么事情,代表英国政府与中国方面进行交涉。

这些规定放在今天,根本不值一提。中国现在与任何国家建交,首先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是双边互惠,没有人会对这样的互惠提出任何异议。然而在那个时代则不然。清政府在条约签订之后又有一些反悔。

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根据条约,外国人入住通商口岸是指可以住在“城邑”,并不是指必须或应该住在城里。城邑并不是城里。条约没有给外国人入住城里的权利。

中方官员盯住的这一点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南京条约》的英译本把中文本中的“港口”“城邑”,一律翻译成了Cities and Towns。这显然有点小问题。

按照英国人的理解,Cities and Towns就是指城里,因此英国人按照条约当然有权入住城里,甚至有权在广州任何一个地方居住。换言之,中英两国对条约的这一条规定有理解上的分歧。

其实,《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文本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英国人在中文本中将城邑与港口做了区分,港口并不意味着是城邑,城邑并不必然是港口。这是肯定的,这也是中国人的通常理解,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英国人在英文本中似乎并不认为这个区别有多大,这或许是英国人的岛国意识决定的。在英国,大约重要港口都是城邑,稍微重要的城邑一定是港口。城邑与港口在英国人的概念中区别不大,因而英国人就没有在中文中作更细致的分别。

面对这样的差异,中英之间的矛盾是否无法化解,是否必然要重借武力用军事冲突去解决呢?显然不应这样想。道理很简单,如果英国人刻意在文字上耍花样,凭借英国人的实力,他们完全可以在《南京条约》签订时就用一种表达方式,不用“城邑”或“港口”,那么中国在那个时候也必然接受。此一时彼一时,中国一些官员之所以到了木已成舟米已成饭的时候还来争这样的细节,主要还是内心深处不平衡,气不顺。

入城或者不入城,其实无关宏旨。中国人适当闹闹,也不是不可以,因此当英国人将入城的道理以及对双方的好处说明白了,中国政府并没有在这个枝节问题上无理纠缠,没完没了。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同意英国人入城,同意按照英国人的理解及解释执行条约。而且实事求是地说,英国人入城居住必然在城里消费,从纯粹的商业观点看,广州人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然而,广州人就是死活不同意。当然,这里所说的广州人,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广州人,而是广州城厢内外的士绅阶层。士绅阶层坚决不同意让英国人住到城里,甚至发誓不惜开战,不惜牺牲。[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19页,上海书店2004年。

]

广州士绅不同意英国人进城居住,并没有多少特别的理由,主要与传统与习惯有关。在五口通商前,广州一口通商,广州人是最早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但是那个时候,广州延续明末清初以来的传统,并不让外国人在城里居住,而是让他们不参加贸易洽谈时,必须离开广州,退回澳门,或者回国。即便到了十三行时代,十三行在城外,外国人住在十三行,依然不能随便进入城里。

十三行时代,外国人在广州的数量并不少了,但他们不能随便进城,而是居住在城外的十三行。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方面,当然有广州人固步自封,将自己的城厢看成圣地的意思在,以为外国人随便进出,有伤大雅,不太合乎体统。其实,另一方面,广州人居住的内城缺少公共设施,缺少市政管理,缺少起码的卫生条件,而且缺少改造的可能。因为改造一个旧城,不如建造一个新城更简单、更便宜。由此理解十三行时代广州外国人集中居住在城外,应该顺理成章,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然而时间久,许多事情的真实起因就不清楚了。等到五口通商,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进城居住,或者说,条约没有反对外国人入城居住。到了此时,先前的双方都弄不清各自所持立场的本来意义了。

由于先前那么多年外国人不进城里居住,外国人也对城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你们越不让我进来,我就越想进来。这是人类很正常的好奇心,此其一。其二,英国人此时毕竟是以胜利者姿态重回广州,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征服者的心情,但凡先前没有做,或者不便做的事情,总是有一种尝试的冲动。过去你们中国人将城厢视为圣地,不让我们英国人进入,好像我们英国人进去了有损你们中国人尊严,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冠冕堂皇地入住广州了。

对于广州人、英国人这种复杂的心理情结,两广总督耆英相当理解,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调解中外之间的冲突,希望广州人能正确理解五口通商后的好处与问题,不要将五口竞争视为广州末日。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改善广州基础设施和服务,要坚定地相信,只要广州的服务、基础设施改善了,广州依然具有其他四口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依然可以吸引更多外国商人和国内商家。

然而,耆英的这些认识无法成为中外共识,英国人不甚理睬,广州人更是不愿意听,中外之间的冲突在广州士绅阶层主导下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1843年6月26日,耆英与璞鼎查在香港互换《南京条约》批准书。7月22日,中英公布《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由此,《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进入实施阶段,英国人外交官和商人也就应该根据这些约定入住广州。[《帝国主义侵华史》(1),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

或许是因为宣传不够,或许因为毕竟是前无古人的事情,英国人入住广州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州城厢民众在士绅领导下竟然坚定地拒绝英国人进城。英国人觉得这是个原则,中国人觉得这是面子。双方僵持不下,入城和反入城,成为中英关系史上的奇观,不为利只为名。耆英疲于奔命,两边调解,请英国人再给两年宽限时间,让中外情绪缓和下来再入城。

用今天的眼光看,耆英的做法并没有错误,然而那时朝野内外上下一片攻击、咒骂的声音。清廷只好委屈耆英,免去他的两广总督。

五口通商是鸦片战争之后中英两国的妥协。从后世眼光看,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英之间,其实是中国与世界之间过去很多年积累的贸易不平衡,如果按照《南京条约》及其相关文件规定认真执行,随着五口通商逐步实行,随着中国市场逐步开发,随着中国人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中国终究能够像西方先发国家一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中英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终将打破,庞大的人口基数、广袤的国土,必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称羡的新兴市场,必将使中国由农业文明的世界第一转变为工业化时代的世界第一,必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大汉哀帝

    大汉哀帝

    刘欣,西汉王朝太子候选人,在率人马前往都城长安面圣的路上,突然遭遇不明身份杀手袭击,眼看性命不保!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貌若芙蕖的美少年翩然而降,手中挥舞着莲花纹路的长鞭迎击歹徒......当看清那位美少年的脸时,刘欣惊愕不已:你......你不是昨天在城隍庙戏台子上扮演苏妲己的那位雒阳城第一美女吗......
  • 大燕第一少殿下

    大燕第一少殿下

    天灾人祸,国将不国,在皇帝敬天祭祖之时,老道送来天书神言,六月后,小世子降世,天降祥瑞,满月时奉天召,封大燕第一少殿下,又称“大燕福星济国神赐天佑圣子,”王爷一下官员跪迎,王爷下马,落轿躬迎,除觐见皇帝,拜天祭祖外无人可受圣子跪礼。天是公平的,十五岁父母双亡,在大燕各路好汉帮助下逃出沙场,后历经磨难,不怕失败,不畏艰难困苦,且看大燕殿下如何浴火重生,重洗新颜,且看少殿下风雨人生!
  • 水浒之独霸天下

    水浒之独霸天下

    水浒一百单八将,何须再沉默?何须再再为贼为寇?何须再被陷害?兄弟一生,忠义在心,替天行道,霸王之业,我们自己屹立在尘世之中!没有压迫,没有陷害,也没有尔虞我诈!我们是兄弟,我们应当站立在这世界的巅峰!
  • 权臣许慎言

    权臣许慎言

    简介不想穿越的徐言却穿越成了明朝嘉靖年间的文弱秀才许慎言,怎么办?命运是我无法选择的,那么来吧,我将改变命运!让你们看看理科高才生的手段!兴实业,办工厂,赚千万金银。入仕途,拜阁相,服文臣武将。练精兵,造利刃,扫六合八荒。且看许慎言的权臣之路。新人新作,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您的肯定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 顾盼烟云

    顾盼烟云

    战争,阴谋,朝堂,纷扰的乱世将他变成权术的皇者;人性,欲望,爱情,复杂的生命让他化作不屈的斗士;叹一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唱一首生死不渝的情歌,当一切都走到了时间的尽头之后,你是否还会记得,那曾经让人顾盼流连的繁华烟云?
热门推荐
  • 倾世离凰,月之殇

    倾世离凰,月之殇

    “这位公子,我们可曾见过?”“……不曾”抱歉,我再也不能守护你了,这样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夜璟轩,你知不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子就像一个懦夫!”他没有回头:阿月,你说我懦弱也好,狠心也罢,我都不会回头了。你的世界我终究只能路过,况且……——“小曦,你有什么不满?现在这个样子不好吗?离开他,和我在一起。”“渝卿,你不是他,也永远都不会是他。”“我得不到的东西,他也休想得到!”他眼中的狠戾似乎要将她吞没。宿命将他们带回最初。明月广寒邀九阙,夜色阑珊犹未央。笔墨丹青,书我一世独殇。
  • 山河王座

    山河王座

    热血高二生张鸿飞在一次起夜上厕所的时候,跌入异次元空间,来到了一个叫做元兰大陆,这里是和他生活的地球几乎是一样的世界,唯一不同的是地球崇尚的是科学,而这里是魔法和武技。就这样,在地球上成绩优秀、运动万能的优等生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废材。那么我们看他在这个世界如何走出逆境,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 万神界

    万神界

    作为中国特种兵的牛奋,杀人无数,来到异界却是个渣,被美女打成猪头。且看猪脚融合龙纹后如何纵横异界屠仙戮魔。
  • 国际黑客大佬马甲又掉了

    国际黑客大佬马甲又掉了

    离奇失踪?意外坠崖?食物中毒?是人为还是巧合?半夜听到的异响又是什么?不怕,大佬带你解密。不过,大佬你怎么总是在掉马甲?[女强,无男主。本文主要是讲女主的,案子只是为了凸显女主,剧情党慎点,后期甚至会有一些玄幻,选类型时选错了啊(っ???c)]
  • 重生者指南

    重生者指南

    我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重生的人,那么那些重生的人到底做了什么?他们炒房?他们炒股?他们成为资本家只是掠夺别人的资产时贫者越贫?他们并未改变这个世界。既然是指南,那么陆小川将告诉你重生后你是应该这样做的......
  • 龙都之全能修神

    龙都之全能修神

    QQ好友申请加友,通过就送红包,还有这种好事?什么不是钱?这QQ红包真怪?QQ红包领取,完成任务奖励红包。
  • 无双剑杰

    无双剑杰

    曾是青云城第一天才,却突然修为无法寸进。坠崖重伤后却突然修为大涨,从此迈回强者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步一剑

    百步一剑

    黑暗笼罩着的村庄,如深仇似的街坊,不知安静了多久。直到一次猝不及防的灾难,一位神秘身份的男子来到了这村庄,自那以后,一切都已变化,不再平静...
  • 混在三流学校

    混在三流学校

    内心日记,对于大学里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当然也有青涩的喜欢,也有对事情的吐槽,还有一些奇葩旅游,奇葩的朋友,一场青春,一场幽默。